06.28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2018年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对于不懂足球的小编来说,我就默默地欣赏运动员的英姿就好啦!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于是一场比赛下来,小编的表情几乎都是这样的: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今年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对于不能远赴俄罗斯现场观看的fans来说,可是大大滴遗憾呀!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不过去不了俄罗斯也不要紧,偷偷的告诉你,中国的“足球之乡”就在梅州!!!

梅州,自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是中国足球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被誉为“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乡(梅州)”。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这么厉害的梅州,你见过么?

足球之乡发展史

1873年,德国巴色会派毕安、延得志到五华县长布元坑村传教,并创办元坑中书馆,开设以体操、器械、单杠、平衡木等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并向学生介绍近代足球技术。

传教士对梅州足球的发展可是功不可没呀!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1901年,西方的牧师又在该馆教学生踢球,首开梅州足球运动的先河。

1907年,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派,旅日同盟会会员谢逸桥和温靖侯回到故乡梅州集结革命力量,培养辛亥革命军事骨干。

他们在嘉应州的松口温仲和学堂内,设立体育学堂,在对学员进行体质训练时,教员古植还指导学员踢足球。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踢足球是个非常锻炼体力的运动,看来教员选择足球完全没毛病。

1914年,巴色会派万保全担任梅县乐育学校校长。校长万保全对于梅州足球运动的发展壮大可是一枚关键的人物。

同年万保全就将校门前的草地开辟为足球场,并亲自指导学生踢足球。当地的青少年受到影响,就以柚子或棉纱绕成线团做球,也踢起足球来。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1917年,万保全组织梅县附近的四间中学进行足球比赛,足球运动会开始从学校走向社会,在梅州各县,尤其是梅县、兴宁、五华等地逐渐发展,成为广大城乡人民喜爱的一项运动。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可以说梅州足球的发展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的,梅州足球的传入时期与现代足球传入中国的时间相近,属于在国内较早开展和普及足球的地区。

1956年,国家体委会根据梅州悠久的足球运动历史,授予梅州“足球之乡”的称号。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球王李惠堂

除了C罗、梅西,你是否知道还有个李惠堂呢?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滩流传的佳话。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李惠堂是梅州五华锡坑人,是唯一与贝利一起当选过世界球王的中国人。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他的“柚子射狗洞”、“铁脚震日寇”等传奇故事曾经让多少少年遐想不已。

梅州也因球王李惠堂而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客家文化

为什么足球这一海外体育文化,在梅州最先生根发芽?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客家文化是建立在迁徙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移民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和睦共处、互助互爱的客家人的团结精神与足球战术中的团队精神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契合性。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正是这种客家文化为现代足球运动在梅州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虽然在九十年代开始,梅州的足球发展陷入了困境。但是为了重振“足球之乡”,2012年底,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梅州足球发展的十年规划。

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足球之乡”重现辉煌吧!

既然不能去俄罗斯看世界杯,那就去“足球之乡”过过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