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地理坐标

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

体育语录

一片篮球场,承载着化解农村矛盾、和睦邻里关系的光荣使命。

名词解释

枫桥经验:上个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脍炙人口的典型。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是个明星镇。留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元代大诗人王冕是枫桥人,毛泽东亲笔批示的“枫桥经验”也诞生于此。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诸暨是全国篮球城市。作为中心集镇之一的枫桥,草根篮球同样风靡。

“枫桥经验”与草根篮球,看似并无交集。而以杜黄新村为代表,篮球场上正演绎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打一场有意义的球赛

这帮年轻人为什么集体回老家?

“七一”建党节。枫桥镇杜黄新村。挂着各式牌照的小轿车鱼贯而入。

走下车子的年轻人,有在绍兴上班的葛永峰,在杭州工作的周淦波、陈杭宇,以及远在香港经商的陈洋,当然也包括在诸暨城里上班的阮凌杰、楼旭光。除了都出生在杜黄新村,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村篮球队队员

大家这次专程赶回,就是为参加一场篮球赛。诸暨市供电局与杜黄新村的小伙子们,要在建党节这天打一场篮球赛。哨子一响,与春节时村戏的锣鼓敲响一样,三三两两走出家门涌到球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杜黄新村以这样别具一格的形式,庆祝党的生日。

与很多“空巢村”不同,走在村街上能够见到不少年轻人。即便在城里或者别的城市上班,周末甚至晚上都愿意回到村里。打打球是其中的“诱惑”之一。像阮凌杰、葛永峰,想要打球了,一踩油门就会回来,有时是周末,有时甚至是下班后,打场球再回城里。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村里有两支球队。一支是二十来岁的学生军,还有一支是三十来岁的上班族。去年,枫桥镇组织全镇篮球赛,有28个村参加,冠军就是杜黄新村。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谈资。

当然,爱好打球的更多是像楼杨勇这样的中老年人。不过,年过六旬的楼杨勇感叹,“年岁不饶人”,已经组不起队伍打比赛了,“当然,球场上露两手还是可以的。”让楼杨勇自豪的是,“我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土裁判。”一年执裁起码二十场以上的比赛。谈到篮球,这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来劲了:“只要有球赛,我能做到拔腿就到。”他拔腿就跑,老伴干着急。与大多数村民一样,楼杨勇家也是织布为生的。噼噼啪啪的织布机,时刻都离不开人,被篮球“勾走了魂”,老伴能不着急?

书写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球场上化干戈为玉帛?

打篮球,是杜黄新村的精神归宿。这片球场,还是个矛盾调解“高手”。当了10年村党总支书的王海军,几次欲言又止。原来,有一桩不甚光彩的往事,一直梗在他心里——

杜黄新村由之前的新建村、杜黄桥村合并而成。这两个村,一个是上游,一个是下游。每年汛期到来,两村经常要干上一架!一旦泄洪,上游卸了负担,下游自然遭了殃。为此,绍兴、诸暨两级特警数次出动维稳。因为这个原因,两个村的关系向来不和,动辄剑拔弩张。

楼杨勇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也打架。”其实,他现在还是“打”,只是不再打架而是打球。杜黄新村有3个球场,愿意上哪打球就上哪打球。球队里,既有原杜黄桥村的,也有原新建村的,早就不分彼此,现在只打球早不打架了。

王海军还提到了另一件“不太光彩的事”。以前,杜黄新村的赌博也“小有名气”。现在,村风大变。其中也有球场的一份功劳:多一片球场,少一个赌场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居功至伟”的球场,村两委会一直都很“敬重”。记者采访时,3片球场都陆续在紧张施工了。王海军与记者约定,“3个月后你们再来,届时灯光塑胶球场的改造工程肯定完工了。”杜黄新村爱好打球的人,更有福气了。

记者了解到,原本这3片球场一年的电费支出大约在2万元左右。有时午夜时分,球场上还有活动的身影。塑胶灯光球场改造后,球场的电费支出恐怕又得大幅度往上涨了。

运动休闲+农业观光的好姻缘

体育蕴含“美丽经济”?

篮球场演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王海军等村干部有了更多“灵感”,也开始更多地从体育上找出路。上了年纪后,篮球打不动了。老年人提出:能不能建片门球场?去年,枫桥镇第一片塑胶门球场建成开放。楼杨勇说,他今年已经是门球队队员。

现在村里的文体设施,除篮球场、门球场外,还兴建了“文化礼堂”。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男的打篮球,女的跳广场舞,成为一种时兴的生活方式。杜黄新村的2300亩农田,昔日因为泄洪、灌溉而闹矛盾,前几年通过土地流转成为了“国家现代农业园”,村里成立了经济合作社——记者见到,几百亩是稻秧绿意盎然,几百亩是荷叶田田芙蓉争艳,还有几百亩大棚西瓜叶绿瓜圆。好一派农业好风光!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王海军由篮球场得了灵感!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在一望无垠的农业观光园,打造了800米长的健身绿道,拱形的长廊建筑,北瓜熟了,葫芦坐瓜,藤蔓疯长,晚间这是村民们健步走的好去处。

农田尽头,是村里的一座小山,现也已经修建出总长3.2公里的登山游步道,尽可能保留了原生态,由此村里还组建了一支登山队。

农业观光,四季风景各不相同。运动休闲也因时、因季与之融合。

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运动振兴乡村

四五月,成片的苜蓿花盛开时,组织捉鱼比赛;冬日里,新米上市又举办打麻糍活动。“这样的活动,都能让上千村民参与其中,这本身就是一件凝聚人心的事情。”王海军有个美好的愿望,现在是村民们自娱自乐,接下来打算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民俗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