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儿童感染科主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仍处高发期 要这样防治

儿童感染科主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仍处高发期 要这样防治

温州网6月28日讯(记者 鲍苗苗)最近儿科门诊疱疹性咽峡炎小病人又多了起来。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很相似,目前这两种病仍处在高发期,一不留神,小朋友就可能会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手足部的疱疹。

  除了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家长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如果孩子不幸中招,家长又该如何护理才能让孩子好得更快?为此,温州网特意请来了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黄建亭和护士长张丽谈一谈儿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预防、治疗和护理相关常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黄建亭主任表示,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是肠道病毒,常见的是柯萨奇A组病毒16型(CV-A16) 、EV71,轻型或普通型的手足口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危重型的手足口病大部分是由EV71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同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原还是柯萨奇A组(1-6、8、10、22)型疱疹病毒和EB病毒,偶尔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区别:

  01.均有传染性,但是级别不同

  黄建亭主任表示,这两种病都有传染性,但是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性较强,危害重。如果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在请假不上学时一定要告诉老师孩子患了手足口病,然后遵照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等症状消失后两周再去学校或托幼机构。

  而疱疹性咽峡炎未列入传染病中。管理级别较低。

  02.流行症状相似,但是有侧重

  黄建亭主任表示,这两种疾病传染源均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成人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因此除儿童外,家长也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消化道及亲密接触(亲吻、拥抱、公用物品等)传播。主要流行于4月——9月,以5月—7月为高峰期,多发于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

  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以夏秋季(六一前后)为高发期。易感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多见于1-10岁。

  03.发病症状不同,但是有交叉

  手足口病:

  黄建亭主任表示,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是2——10天。前驱可出现上呼吸道感人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常常表现为孩子手、足以及肘部、膝盖、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的皮疹,在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可能发烧也可能不发烧。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会在1——2周内自愈。但有极少数的,特别是EV71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脊髓炎,再严重的话则会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心肌炎等。

  此外,大年龄的孩子的皮疹有的伴有瘙痒或奇痒。临床上有部分孩子在恢复后2周到1个月左右,会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指趾甲脱甲等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会自行恢复,所以家长不用太担心。出现脱甲时,需要等待期自行脱落退掉、不要撕裂指甲。

  疱疹性咽峡炎:

  黄建亭主任表示,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一般是3——10天。这个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及咽痛,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有时孩子会说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在咽峡部位出现疱疹。病情一般比手足口病轻。1—2周就可以自愈。

  黄建亭主任提醒,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个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在儿科,手足口病宝宝在手、足等部位还没有出疹时,往往容易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因此,当宝宝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时,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观察手、足、臀部、肛门周围有无出疹,以防发生手足口病。

  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预防:

  黄建亭主任表示,预防孩子患上手足口病跟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类似,主要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在环境卫生方面,要勤通风、定期消毒,;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勤洗手,而5岁以下孩子不太会勤洗手,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多引导,另外一个是不要喝生水;饮食上应该少量多次,不要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

  此外,建议孩子注射EV71疫苗预防。肠道病毒EV71型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型别,EV71疫苗是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有效手段。

  护士长张丽表示,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其实是一样的。首先,这两种病都具有传染性,所以防控要从切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着手。当孩子患病,一定要注意隔离。病患的用品包括玩具、衣服、床单等都要做好消毒。如果家里有条件,也可以给孩子做好晨检。

  四、得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要如何治疗和护理:

  黄建亭主任表示,目前,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物,现代医学主要是对症治疗。初期可以进行退热处理,如果口腔里有疱疹,可以用一些中成药退热解毒或者清凉,或者使用一些修复口腔黏膜的药物。如果手足的皮疹比较大,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外用药物。

  而疱疹性咽峡炎的话,主要通过物理降温来处置发热。可以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但是对于患病的儿童,不能直接使用冰袋或者用酒精擦浴。当孩子体温超过39度时,应该服用退烧药。

  黄建亭主任提醒,这个病主要是病毒导致的,最好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不然反而会导致孩子体内菌群紊乱。当孩子出现高热难退、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或者抽搐、呼吸费力等状态时,一定要紧急送医就诊。在看病过程中,要谨遵医嘱。检查发现白细胞、血糖增高等高危因素,建议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02.护理:

  那么孩子患病后,家长该如何更好的护理呢?护士长张丽表示,首先,在孩子患病时,遇上体温高的,在门诊看过后,一定要遵从医嘱口服退烧药。如果持续高烧不退,一定要再及时就医。

  第二,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在饮食上,要选择温凉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果是幼龄儿童,可以用勺子或滴管进行喂奶,不要再让其自行吸奶。餐具要及时消毒。同时,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用温凉水或者淡盐水漱口。

  第三,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尿量,如果尿量不够,说明孩子喂食不够,水分也不够。

  第四,要观察孩子的大便,孩子患病后,即使不怎么喂食,但如果一直不拉大便,说明病毒都还堆积在身体里没有排出,这样孩子的体温就降不下来,所以要给孩子腹部按摩。手足口病的孩子,就可以给他吃一些香蕉、火龙果之类的,促进排便,或者是给孩子蜂蜜水。毒素的排出有利于病程的缩短。

  第五,孩子患病后,可能会出现疱疹液,所以衣物要时常换,玩具要时常清洗,并用消毒液清洗消毒,然后暴晒。在孩子患病期间最好不要给孩子太多玩具,免得清洗有遗漏,而不能清洁的玩具要嘛玩过一次就丢掉,要嘛就不要拿出来玩,免得这个病毒遗留在上面,再次引发孩子疾病。

  第六,患病孩子即使症状消退了,最好再给他两周恢复期。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分开照顾。固定好一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免得家长携带隐形病毒感染了另一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