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

對話詩與遠方

端午節,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再次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起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6月16-17日,由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主辦,曲阜市三孔文化旅遊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大國之風 詩意光芒” 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高端對話,在孔子故里曲阜舉辦。海內外的詩人學者與孔子、屈原後裔,齊聚聖城曲阜,以詩為媒,舉行對話交流,堪稱文化旅遊界的一場盛事。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屈原後裔、著名詩人、辭賦家、中國詩歌春晚總策劃屈金星孔子後裔,詩人,孔子七十五代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中國孔廟保護協會名譽會長孔祥林,著名詩人、翻譯家、詩評家北塔,中國詩歌春晚形象大使、旅新華僑、藝術策展人、收藏家、畫家、詩人舒然,中國詩歌春晚高峰論壇主持、著名學者漢風,在曲阜展開詩意對話,以詩和歌來紀念中國聖人孔子和詩祖屈原,以此尋根追夢,彰顯中國文化自信。

對話過程中,CCTV7節目主持人王焜,天津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郝娟,資深媒體人,中國詩歌春晚特約朗誦家宇格,媒體資深播音主持人肖蔚,全國推廣普通話形象大使蔣文祥,用他們充滿感情的朗誦激發起現場觀眾的陣陣熱情。曲阜市朗誦家協會帶來的

《雅頌儒意》情景詩歌朗誦串聯古今詩詞,感悟生命與社稷民生,兒童詩歌情景劇《禮》則以孩子們的視野,展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屈金星、孔祥林、北塔、舒然四位專家從《詩意的孔子和思想的屈原——孔子、屈原的文化基因之異同》、《孔子 “詩教”說及其對民族精神的影響》、、《假如孔子讀到屈原的詩》、《孔子“詩教”思想與屈原精神在海外的傳播(以東南亞為例)》等不同的維度,對中國詩歌文化進行了解讀,漢風妙語連珠的點評和交流,讓整個活動亮點倍增。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為更好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經研究決定授予曲阜孔子國學教育培訓中心中國詩歌春晚採風培訓基地授予曲阜孔子書畫院中國詩歌春晚書畫創研基地。活動現場,孔祥林、屈金星為兩家基地進行授牌。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此次活動,

既是孔子後裔和屈原後裔首次以詩歌為題的高端對話,更是孔子、屈原所代表的文化支點的首次聚首。曲阜市作家作協、曲阜詩詞協會會員等曲阜各界詩歌愛好者400餘人參加了活動。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史記·孔子世家》記:“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採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由此可見,孔子無疑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傳承中一位非常重要的整理者。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者。

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新。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創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從這個角度看,弘揚端午文化,正是為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萬世師表的聖人孔子和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分別象徵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堪稱中華文明的雙子星座,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璀璨星座。其文化地位之高、影響之大,在中華文明史上絕無僅有。可以這樣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應該從孔子、屈原開始。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屈金星表示,孔子早於屈原一個多世紀。屈原曾出使過齊國,想必途徑曲阜,受到過孔子學說的影響。僅就詩學而言,孔子編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屈原創立《楚辭》,開啟了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中

國因而以詩歌大國稱雄世界,孔子、屈原對中國詩學貢獻巨大。然而,兩千多年來,尤其是從詩學角度對孔子、屈原的對比研究、互動很少,無疑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作為中華美學精神的一部分,“詩教”與當今時代的價值取向、審美風範息息相關,其核心內容是強調將人格的塑造與審美聯繫起來,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此次詩歌為媒,首次實對話,開孔子詩教與楚辭之美的融合交流。

“詩教”一詞,出自儒家經典《禮記·經解》,原文是這樣的:“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又說:“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習近平在孔子誕辰2565週年大會上說,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孔祥林看來,孔子是世界上公認的偉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後人看為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併名列第一。 孔子所言的 “詩教”與人格培養、精神培育的關係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頭條」2018端午節孔子、屈原後裔對話詩與遠方

曲阜三孔景區營銷負責人董亞軍介紹,近年來,該景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重要講話精神,搶抓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重大機遇,堅持 “以文化樹品牌,從品牌出品位,向品位要效益”的經營理念,不斷強塑文化擔當,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先後策劃推出了杏壇開講、背論語免費遊三孔、孔府過大年等活動,認真履行社會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力促儒家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增加三孔景區的可觀瞻性,三孔景區逐步實施了“活化”新舉措,策劃推出了晨鐘開城儀式、暮鼓關城儀式、孔廟祭孔展演和孔府戲臺等一系列景區演藝新品,這些演藝和專題活動,依託三孔景區,文化內涵深厚,傳統文化魅力濃郁,豐富多彩,參與性強,常態化並免費向廣大遊人開放,大大增強了曲阜旅遊的精神體驗性,實現了文化與旅遊的完滿結合,受到了廣大遊客的歡迎。

《詩經》和《楚辭》都是我國先秦時代最重要的詩歌著作。它們一個代表現實主義,一個代表浪漫主義,對我國後世詩歌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文學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詩經》的編纂者孔子和《楚辭》的主要作者屈原皆為中國精神史上最偉大的紀念像,是中國人倫之極峰。

在端午前夕,孔子後裔、屈原後裔聯合祭拜孔子,並展開高端詩意對話,既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又是對文化自信的彰顯,更是對文化旅遊的推動。本次活動亦是文化和旅遊部成立之後,詩歌、文化和旅遊的首次深度融合,具有象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