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河南高考調包案經調查不存在人為調換,河南家長的實名舉報構不構成誣陷罪?

用戶64077389477


我昨天寫的河南高考調包案文章,收到了378萬閱讀量,1665人點贊,628人留言評論。

在真相大白之際,我們必須呼籲,絕不能叫製造這起轟動事件的考生與家長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現在我們來回顧這起事件的主要過程:

6月25日
河南2018年高考成績放榜。
6月25日後
周口、洛陽、商丘三個地市的三名考生及家長對高考成績存疑,到省招辦申訴,省招辦經多次核實,表示準確無誤。
7月22日
周口蘇姓考生家長在個人博客上發表萬字長文《平時600+估分627+高考335高考分數被換誰之過——高考底線洞穿,法律人的救贖》詳述四名考生的遭遇,實名舉報2018年高考中考生答題卡疑似被掉包。
8月4日
新浪微博出現與上述文章內容相同的長圖片。
8月5日
微信公眾號“波動財經”發表題為《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掉包,檢察官實名舉報教育廳信息不公開》的文章。
該篇文章隨後在朋友圈中瘋傳,文章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
8月6日晚
河南省教育廳針對此事件發佈聲明,紀檢監察部門正在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8月7日早
《新京報》刊發報道《高考答題卡被指調包 河南紀檢部門正調查》關注該事件。
報道稱,記者見到了兩名實名舉報的家長,另外兩名尚未見面的家長也在電話中表示,願意對實名舉報的真實性負責。
同時,公開了家長提供的“答題卡”圖片信息,他們均稱,被認定為高考成績的答題卡,與他們在考場上填寫的答題卡不同。
8月7日
8月7日19:00左右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發佈《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封信》。
信中說明:根據考生反映,河南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
8月8日
上游新聞刊發的報道中提到,8月7日上午,負責調查此事的河南省紀委監委駐河南省教育廳紀檢組工作人員約見了四名家長,其中兩名家長被允許查看了自家孩子的答題卡,另兩名家長遞交了反映材料。
8月8日17:00
據@紅星新聞報道,8月8日,信陽考生和商丘考生到河南省招生辦公室查看答題卡。

信陽考生確認答題卡為自己的筆跡,同時,確認放棄筆跡鑑定,並和母親寫了情況說明,正在等待下一步的分數核實。
商丘考生均不承認是自己的筆跡,已在做筆跡鑑定。
8月8日20:00
自媒體平臺上出現題為《答題卡“掉包”出現大翻轉?同班好友:為了能復讀,她故意考砸!》的文章,文中稱蘇姓考生同學爆料其是故意考砸。同時,新浪微博中有網民指出該考生還存在論文抄襲造假問題。
8月11日20:36
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發佈調查結果通報,公佈對該事件的調查結果。


現在,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四名考生都撒謊了,但信陽考生率先承認了答題卡為本人筆跡,屬於知錯能改的。而剩下看到答題卡後仍然拒不承認的,顯而易見是錯上加錯,罪加一等。

四位家長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蘇姓檢察官,這個號稱“辦案無數”的檢察官,是這起“調包”鬧劇的主要策劃者。考分出來後,先是到省招辦反覆無理取鬧,完全無視省招辦的多次調查回覆,反而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和萬字長文實名舉報招辦工作人員。同時,調動各類媒體制造輿論,給招辦施加強大壓力,嚴重影響了招辦的聲譽和工作。

鑑於這個檢察官知法犯法,製造事端,必須對其給予嚴懲。

而鑑於他罔顧事實、胡攪蠻纏、缺乏常識的行為,他的辦案能力令人懷疑,難免叫人擔心他審理的案子會不會存在問題。

望有關部門嚴查。

在真相大白之際,仍有人替孩子擔心,說小孩說謊情有可原,說家長是愛子心切受了矇蔽,甚至有人對於網上要求懲處相關人員的呼聲嗤之以鼻:你們就沒撒過謊嗎?

誠然,在這個缺乏誠信的社會里,我們都曾說過言不由衷的話、做過身不由己的事,誰都不敢保證這輩子就沒說過一句謊。但你偶爾的撒謊,或者在小範圍的撒謊,無論情節與危害,與欺騙公眾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連這點也搞不清楚,那麼,對你說什麼都是對牛彈琴。



河南高考4考生答題卡調包案於8月11日已證實不存人為調包,4考生的答題卡的筆跡經鑑定和監控視頻證實都屬於各自的筆跡,監考老師及省招辦老師沒有徇私舞弊,以證明清白。現在擺在大眾的事實是4考生及家長無理取鬧,面對這出鬧劇4考生及家長將會承擔什麼責任呢?家長實名舉辦答題卡調包是否構成誣陷罪?

什麼是誣陷罪?就是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向司法機關告他人“犯罪"。顯然河南4考生家長沒有構成誣陷行為,只是聽信自己的孩子的一面之詞,不進行分析瞭解,盲目進行舉報,我想說作為家長自己孩子能考多少分,難道就不清楚嗎?最關鍵是一考生高考估分620多分,查詢分數只有330多分,其他3考生高考估分500多分,查詢分數只有200多分,估分與實際分數差額太大,作為自己的孩子平時能考多少分與高考估分應該不大,不可能平時兩三百分,高考一下子就能五六百分,這就是家長既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又對孩子的一面之詞輕易相信所造成的。

這四個考生的家長舉報自己的孩子答題卡被調包本沒有錯,但是過於相信孩子給相關部門調查帶來的各種麻煩,浪費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至少應該向事件的調查單位公開賠禮道歉,國家機關本為人民辦實事,但是不應該讓你們去忽悠。在這個事件最應該追究的是4考生的責任,自己考不好就不應該整出瞎折騰的事情,建議今後出現此類事件,直接取消高考錄取資格。



舞動人生124


此題所指,應該是指學生家長實名舉報省招辦幹部朱某某、於某濫用職權、組織高考作弊的問題,對於此問題,河南省紀委在昨天的通報裡也特別予以了澄清,不存在舉報者反映的問題。

誣告陷害罪,根據法律規定,是指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而且還要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但此案中,四名家長是相信了孩子的謊言,錯誤地認為孩子答題卡被調查,有人濫用職權,違規操作,於是這才實名進行舉報。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只要不是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即可。《刑法》第243條也特別指出,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

所以,在此案中,家長尚構不成誣告陷害罪。但是由於他們是實名舉報,而且舉報失實,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從他們名字見諸報端的那天起,他們在單位實際上就被邊緣化了。

四名學生,在見到自己考卷和答題卡之前,可以對自己的分數有所質疑,但是在看到試卷和答題卡後,仍然抱著原有的說法,那就不僅是害自己,也是在坑爹,對於這樣明目張膽說謊的學生,必須有所懲戒,否則人人都這樣做,還不亂了套?


打虎拍蠅


河南紀委一錘定音,還原了事件真相,澄清了所有傳聞和不實之聞。對於這個調查結果,我認為是讓人信服的。當然,對於那些一貫持有陰謀論者來講,是不會相信這個結果的,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家長妥協的結果,是一種息事寧人的“合作式”結果。

凡事質疑是一種可貴的精神,但在事實和任何推理都不成立的前提之下依然選擇質疑,我想那就是鑽牛角尖了。就答題卡調包一事,我始終認為,能有調包這種能耐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去做調包這種成本高風險大的傻事,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或許一個電話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何故費心巴力的去麻煩調包呢?你可知道調包的難度有多大。

雖然事情已經澄清了,家長們舉報的事實均不存在,但是這並不會構成誣陷罪。對成績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質疑,是家屬的權力,如果你感覺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而且還能例舉出可疑之處,可以進行申訴,如果對答覆不滿意的話,可以直接向上舉報,家長實名舉報的做法沒有毛病,因為他們不是空穴來風捏造事實背後小動作,而是正兒八經的實名舉報。紀委有義務也必須對舉報事項做出回應,即便與事實不符也不能將之稱為誣陷。

所以說,家長們不會受到任何法律的處罰,因為他們本身也是被孩子欺騙了。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其實也是好事,在還原高考公正的清白同時,也給高考相關者提了醒。


元芳有看法


我首先要糾正題主的一個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並沒有“誣陷罪”這個詞,只有全稱為“誣告陷害罪”的罪名。

誣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實,向公安、司法機關或者有關國家機關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在昨天(2018年8月11日),中共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河南省監察委員會,已經發布了《關於網絡反映“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問題的調查結果通報》:


根據這個通報的調查結果,河南省這四位考生的高考試卷和答題卡,並不存在被人為調包的現象。也就是說,這起所謂“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事件”,純粹就是這四位學生憑空捏造出來的、家長信以為真、懵圈配合的一出鬧劇!

如果單純從四位考生的知情權來說,他們在得知自己的考分後,當然有獲知自己高考試卷實際批改情況和查閱的權利。因此,四位考生要求核實自己考卷的情況,不能認為有“誣告陷害”的嫌疑,相反,這正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

真正錯誤的是他們的家長,完全不瞭解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偏聽偏信他們的一面之詞,竟然實名舉報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的朱某某、於某濫用職權,組織高考作弊等違法違紀行為。實話實說,這個實名舉報的確有些過!

如果這個舉報行為不是因為和他們的孩子有關聯性的所謂“答題卡被調包事件”有聯繫,則這四個家長還真的有觸犯“誣告陷害罪”的嫌疑。當然,現在已經查實朱某某、於某並沒有舉報中列舉的行為,這四位家長是有必要向朱某某、於某道歉的!

考慮到這四位家長舉報的目的,是為了查實自己孩子的“高考答題卡被調包”,我認為,他們的行為也是可以原諒的,因此,不應繼續追究所謂的“法律責任”。

但對於那四個撒了個彌天大謊的考生,真有必要把他們的這次行為記錄在誠信檔案中,既讓他們長點記性,也讓以後的考生引以為戒。


感動時代


經過深入思考,我對昨天回答的這個問題做如下補充:

一、對這四個孩子明知是自己撒謊、為瞞騙家長因而誣陷是省招生辦監考老師調包的惡劣行為,應該給予處罰,不然不足以讓他們永生牢記。

這四個孩子誣陷省招生辦監考老師調包後,一起與家長反覆去省招生辦調閱過卷子,核查過多次,其中一位孩子放棄筆記鑑定,承認塗改痕跡是自己所為;另三名孩子抱有一絲僥倖,仍然堅持不是自己所寫,要求筆跡鑑定。經河南省紀委監委鑑定確定,不存在答題卡調包和外人塗改的問題。我昨天說鑑於這四個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主要是加強批評教育和心理輔導;有網友告訴我他們都超過18歲了,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此話有理,我予以採納。所以我的觀點有些改變:建議(1)責令四名學生向全社會公開道歉;(2)對放棄筆跡鑑定迷途知返的孩子給予警告處分,以讓他對自己編造謊言的行為付出代價;(3)對另三位學生給予嚴重警告處分,並在兩年內取消高考資格,這是對他們持續編造謊言、誣陷監考人員、浪費國家行政資源的必要處罰,這兩年也可以讓他們在補習功課的同時深深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好好悔過。

二、對四位孩子的家長予以約談,使其深深反思,並向全社會公開道歉;對周口檢察官蘇某三次把孩子送入名校、替孩子造假髮表論文、通過兩校自主招生一事進行調查,看有無動用公權力辦私事的問題。

約談和道歉這項不用詳說了,有些家長已經向社會公開道歉了。這裡主要說說蘇小妹的家長——周口蘇姓檢察官。(1)這位蘇姓檢察官在女兒高考前,已經三次把女兒送到縣、市、省城的名校,是其女兒憑自己的實力考上的,還是蘇某動用公權力或其他行為達成的?(2)蘇小妹發表的關於計算機和天文學的論文,據核查是抄襲的,這次造假中其父親在中間扮演了什麼角色?(3)蘇小妹通過了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這裡面有什麼違規行為?蘇某在中間做了哪些違規事宜?調查完後,結果向社會公佈。

三、核查鄭州一中在自主招生過程中有哪些違規行為?學校主要負責人富有什麼責任?

經網友核查,以往鄭州一中在自主招生中學生髮表的論文多為抄襲和造假,這是不是有組織的經過授意的造假活動?以往這所學校在自主招生中有多少是通過造假而考上大學的?學校的主要負責人負有什麼責任?這都應該詳查。另外,自主招生真的又淪為手中有權有勢的父母為孩子上學而採用的一條新途徑,有違高考的公平性,建議國家取消。


迷樓


根據河南省相關部門的最近一段時間的調查,如今真相真的水落石出了,最後證明四名考生的筆跡均是自己的,不存在答題卡調包,這一問題,但是河南家長的書面舉報到底構不構成誣陷罪?

誣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實,向公安、司法機關或者有關國家機關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雖然這件調包案對高考工作仍然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如今已還了他們清白。所以說這四名家長的書面舉報並不構成誣陷罪。因為每位公民都有自己的監督權,他們對這些政府部門,的工作存在質疑時可以執行自己的監督權。所以說這四名家長只是對他們的疑問進行了舉報,並沒有誣陷任何人。

也正是因為高考試卷不能公佈於眾,很多人對結果都持有懷疑狀態,但是沒有人去舉報。這件事情的真相大白也讓公民對相關部門的工作更加肯定,體現出了我們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


饕餮視聽


肯定不構成誣陷。

質疑求解,天經地義,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抱有懷疑,而實名舉報尋求真像,何錯之有?

這幾個家長錯就錯在對自己孩子絕對信任之上,但是將心比心,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如果是你,難道你不想辦法去尋求真像嗎?

沒有問題,何必遮遮掩掩,對於家長的質疑,這麼簡單的事情,如果一開始就及時的公辦調查結果,也不可能會發酵成一件社會關注的事情了。

家長無錯,誰不想自己孩子人生道路平坦一點,對於這幾個熊孩子,我們那麼對的專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秦山談教育


蒼天呀!大地呀!這以後質疑都不敢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因為不公開、不透明,才導致的這些誤會,我覺得從這件事情上,真正吸取教訓的不是考生家長。老百姓是咱們國的主人,怎麼看一下試卷就這麼難呢?現在網上又開始攻擊考生和家長了,說孩子學習差得要命,又說孩子不誠信啊,還說家長屬於誣陷啊等等。就像去醫院看病似的,吃壞了肚子,醫生問你今天吃什麼了?你說,早上吃的油條豆漿,中午吃的快餐盒飯,還吃一個蘋果……這些都是可能導致吃壞肚子的因素,最後一檢查都排除了,那早餐店、快餐店、水果店是不是都算被你誣陷了呢?我們在影視作品裡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臺詞:在事實調查清楚之前,每個人都有嫌疑!這種質疑應該叫做群眾監督,我們要鼓勵這種監督,才能少犯錯。


崔大乘


非常高興高考體系是非常嚴密的!

答題卡並沒有被調換!

相關部門已經調查完畢,並且在官網發了公告,不存在答題卡調換的問題,也不存在其他舉報的問題。

看到這裡,非常欣慰。高考體系又一次經歷了輿論的壓力和家長的舉報帶來的巨大壓力。高考體系一如既往的更加嚴細,更加安全,更加完善,更加能給廣大學子公平高考的機會。

高考是一個非常公平的機會,對於廣大學子來說,只要分數高就能考上心怡的大學。高考體系非常完備和嚴密。絕大多數人對於高考體系都是非常信任的,但也有少部分人為了一些私利,一直質疑高考體系,一直質疑這個最公平的高考體系。

希望大家相信高考體系,這真的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的。如果大家都質疑高考體系,高考體系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光考慮分數的時候,那麼好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將更加渺茫。

真心希望大家對高考體系多一些理解,堅決支持和信任,希望高考體系繼續能夠讓更多人考上理想的的大學,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