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十一言对联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七言对联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七言对联(赠施少墨)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石鼓文四条屏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吴昌硕石鼓文、王震荷花扇(赠商言志)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寿”字轴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石鼓文七言对联(赠余绍宋)

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石鼓文的风格原本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

后人学石鼓文者,多以其为圭臬,反倒是学石鼓文原本工整一路风格的愈见稀少,由此也足见吴派石鼓文影响之大。

吴昌硕学石鼓文的时间很早,30岁到苏州,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杨岘学金石学和书法,即开始临写石鼓。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行楷题画诗卷(局部)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行草王禔润例手卷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行书诗翰轴

吴昌硕晚年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从现存作品看,早期临写的石鼓文,笔法受当时另一位篆书大家杨沂孙的影响很大,笔画细廋,体态平板,略显软弱拘谨。

浙江省博物馆藏赠施石墨七言对联,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吴昌硕时年51岁,即具有早年临石鼓文书法的典型特征。直到60岁以后,他才开始形成自己的面貌。70岁以后,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如展品中的“鹤寿千岁”横幅,是吴昌硕83岁时的作品,用笔老辣,有如枯藤盘旋,荡气回肠。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七言对联(赠施石墨)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篆书“鹤寿千岁”横幅

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注重的是整体气势的强烈突出,他曾说自己写石鼓文是“临气不临形”,正是这种对于“金石气”的执意追求,使得他的书法在当时能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金石气”是吴昌硕书画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后人鉴赏大师艺术的最佳切入点。

一提起吴昌硕的书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石鼓文,他临写石鼓文的名声太大,反而把他在其他书体上的成就给淹没了。其实,吴昌硕的隶书也写得极具个性。

显然,在他的隶书里面,融合了很多篆书的因素。吴昌硕的隶书多系晚年所作,传世数量不多,但成就同样不可低估。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隶书五言对联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出了一种流动感,笔墨厚重,遒劲老辣!

隶书四言对联

如同他的隶书一样,吴昌硕的行草书也个性突出,用笔迅疾,具有连绵奔放、酣畅淋漓的动感特征。

体态上通常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取势,右上方转笔处多呈锐角,显得方劲果断。他的行草同样受到篆书很大影响,是将篆、隶与行草合为一体,而又统一在行草的气势之下。这种书法风格实际上又是受到了明末清初张瑞图、王铎等人的影响比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