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九疑派傳人 隋意揚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隋意揚(1986年--- )生於河北承德

斫琴師,師承九疑琴派第三代傳人韓廷瑤先生。數年來受先生悉心教導,習得九疑琴學精要,為九疑琴派第四代傳承人。其所斫之琴,以入古為宗,尤重傳統。作品數量少、工藝精、歷時長,用料均深入產區親自採集,承襲黃成《髹飾錄》“質則人身”之法,耗時雙載,經百道工序親手製作。其選材之精,效法唐代宮廷供琴最高標準——金徽玉軫、紫檀嶽尾、八寶灰胎。近年作品頻被國內外實力藏家購藏。現為北京問渠書院古琴學術主持人,承德市雙橋區九疑古琴研究會會長。

九疑琴派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的古琴,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古琴也分支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九疑派古琴就是傳統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清代時,楊宗稷(時百)建立九疑琴社,立一家宗風,形成九疑琴派。因楊時百是湖南人,他的家鄉有一座九疑山,故用此命名。

九疑派琴風蒼勁堅實,清麗脫俗,講究吟猱節奏,在發掘古譜方面尤為突出。

先師:黃勉之(1853-1919)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清末廣陵派古琴宗師。師承廣陵派古琴宗師枯木禪師、蕭山陶夢蘭及天台一元道長。曾輯有《金陵琴譜》一卷刊行於世。1886年於京師開設“金陵琴社”並廣收門徒。其琴學重要傳承弟子有:楊宗稷、葉赫那拉.佛尼音布(慈溪太后外甥)、賈闊峰、閻錫山(軍閥)、張百熙(甲戌科進士、京師大學堂創辦人)等人,其中以寧遠楊宗稷得其傳知之最深。

第一代(創始人):楊宗稷(1864--1931)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字時百,號“九疑山人”,湖南永州寧遠人,清末貢生。“九疑琴派”開派宗師。清咸豐年間於京師學習古琴,師承“廣陵派”古琴宗師黃勉之(1853--1919)。為清末著名古琴家、斫琴家、演奏家、“九疑琴派”創始人。

曾著有《琴學叢書》四十三卷,收藏唐、宋、元、明、清琴數百張,並親自斫制古琴十九張,被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1919年於北京成立“九疑琴社”並廣收門徒。其門人弟子不斷髮展的傳承體系被後世尊稱為“九疑琴派”。其琴學重要傳承弟子有關仲航、楊葆元等人。

第二代:關仲航(1896--1975)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祖籍滿洲,原名瓜爾佳氏·恩楫,生於北京,民國年間著名九疑派古琴家、演奏家、斫琴家,北京古琴研究會創始人之一,“九疑琴派”第二代傳承人。師承九疑派古琴宗師楊宗稷,是楊宗稷先生入室弟子,為九疑派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水仙操》、《流水》、《平沙落雁》等。現存錄音數據《漁樵問答》一曲,收錄在《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俗稱老八張)之中。曾被中國音樂研究會聘請為特約研究員、演奏員。重要傳承弟子有韓廷瑤、關崇煌(已故)等人。

第三代:韓廷瑤,1934年生於北京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六零年代清華大學畢業生,分配至鄭州大學工作至今。近現代著名九疑派古琴家、演奏家、斫琴家,北京古琴研究會成員之一,“九疑琴派”第三代傳承人。師承九疑派古琴宗師關仲航先生,是關仲航先生入室弟子,為九疑派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列子御風》、《滄海龍吟》、《欸乃》、《高山》諸曲。曾出版有《韓廷瑤古琴演奏曲集》、《九疑遺風》、《琴鏡八曲》等影音資料,共收錄琴曲二十八首。

第四代:隋意揚,1986年生人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隋意揚與師父韓廷瑤先生合影

河北省承德市人。河北省古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承德市雙橋區九疑古琴研究會會長,北京問渠書院古琴學術主持人,“九疑琴派”第四代傳承人。師承九疑派古琴宗師韓廷瑤先生。

數年來受先生悉心教導,習得九疑琴學精要。其所斫之琴,以入古為宗,尤重傳統。作品數量少、工藝精、歷時長,用料均深入產區親自採集,承襲黃成《髹飾錄》“質則人身”之法,耗時雙載,經百道工序親手製作。其選材之精,效法唐代宮廷供琴最高標準——金徽玉軫、紫檀嶽尾、八寶灰胎。近年作品頻被國內外實力藏家購藏。

隋意揚制琴

其代表作品有“泠泉”宣和式古琴、“一池波”神農式古琴、“清籟”落霞式古琴。及《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憶故人》、《烏夜啼》、《梧葉舞秋風》諸曲。出版有《問渠書院》作品集(創刊號)。

數年以來,隋意揚致力於古琴文化的挖掘、推廣與傳播,為古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隋意揚為德國考古學家Catrin ”金秋月”講解中國書法藝術

多次接待外國友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受中國國家博物館邀請,為博物館工作人員傳授古琴文化,提高對古琴文物的認知和鑑賞。

先後兩次接受保利藝術博物館邀請,為廣大的古琴愛好者及古琴鑑賞家舉辦專題講座及培訓。

受中國佛教協會邀請,為中國佛學院大學生夏令營舉辦古琴專題講座。

並多次在太和學館及中國文化書院等其他單位舉辦古琴藝術講座。

創辦問渠書院,授課培訓師資,並廣收學員。

在家鄉承德成立雙橋區九疑古琴研究會,設立傳承基地。為家鄉古琴事業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其個人事蹟曾多次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承德電視臺、承德日報、承德晚報、承德人民廣播電臺、《中華瑰寶》雜誌、鳳凰新聞網、網易新聞網、人民網、中青網、臺灣寰宇廣播電臺、臺灣TVBS新聞臺、拉美國家電視臺、TELESUR等相關媒體報導。

做一張死而無憾的琴 是琴人隋意揚的終生夢想

【教學介紹】

問渠書院·古琴課程首次對外招生,所有課程均由問渠古琴學術主持人隋意揚老師親自授課;

面向社會業餘學員及具有一定古琴演奏基礎的學員招生,因材施教;

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學習課程;琴學琴曲,應適授課;

一對一定製課、四到六人普及課,還有自由相約的兩人班或三人班。

【琴課大綱】

初級課程:

指法、秋風詞、酒狂、良宵引、關山月、四大景、陽關三疊、憶故人等曲。

中級課程:

洞庭秋思、醉漁唱晚、鷗鷺忘機、平沙落雁、漁樵問答、梅花三弄、梧葉舞秋風等曲。

高級課程:

流水、高山、烏夜啼、欸乃(天聞閣本)、瀟湘水雲、搗衣、離騷等曲。

學習重點:

九疑派獨有的吟猱指法與九疑《琴學叢書》

內容詳釋;瞭解傳統古琴製作工藝,學會如何挑選與甄別古琴。

學習優勢:

從九疑派獨有的《琴學叢書》四行譜入手,對琴曲節奏板眼吟猱唱譜等細節進行整理和規範,使初學即具備一定的自學及預習能力。並以古琴製作古譜整理為依託,使學者得以從琴器琴制琴曲琴譜琴派等方面入手,對傳統琴學建立起一個完善且全方面的認知。

【教學用琴】

學員上課無須攜帶古琴;

學員可自行選購古琴,無選琴經驗者,可請隋老師幫助學員甄別;

隋老師親自挑選的優質練習琴供學員租用,押金為古琴價格8折,租金為20元/天,損壞自行負責;

若學員購置古琴,將全額退還租琴時所繳納租金。

【課時學費】

問渠古琴會員,1對1隨時預約,課數不限,¥20000元/每人•半年;¥35000元/每人•年

1對1定製課,每期12課時,¥5000元/每人•期

1對2-3精研課,每期12課時,¥3500元/每人•期

4-6人普及課,每期12課時,¥2000元/每人•期

(先報名者,首期課費從優,限前20名學員)

【特別福利】

免費閱覽老師多年收藏大量珍稀琴學古籍資料;

免費體驗問渠書院整體學術氛圍,學習古琴同時可感受書法、繪畫、茶道、香道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觸類旁通;

免費參觀隋老師斫琴工作室,瞭解古琴斫制的材料、工序、技法等,從傳統古琴製作方法深入認識古琴,學會鑑別古琴優劣,並可親身體驗古琴斫制的部分步驟,感受斫琴的樂趣;

問渠書院免費茶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