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中国画改良容易在人物画上找到突破口?

千千千里马


为什么中国画改良容易在人物画上找到突破口?

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人物绘画,在技巧上相较于山水画比较滞后,容易引进西方的人物绘画技巧;而山水画则相对炉火纯青,后人已很难找到超越的突破口。

下面来具体分析:

一 、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起源于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经过世世代代的画家地不断临摹和推陈出新,特别是到宋元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已经相当成熟。其中,以张择端、郭熙、宋徽宗、王希孟、李唐、刘松年、夏圭、黄公望等人为代表,他们将山水画和花鸟画推向了高峰。这些大师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几十种画法。仅山水画的皴法就有:披麻皴、卷云皴、雨点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鱼鳞皴、锤头皴等。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和完备,后人只要按照这些既定的技法来认真绘画即可。

二、中国人物画起源于离今大约37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主要是壁画,人物多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大神:鸿钧老祖、伏羲、盘古、神农、女娲等,画法洗练飘逸,具备可观的艺术价值。但在我国文化上,一直崇尚自然,以后的历朝历代,人们一直将人物作为山水画的背景和点缀。人物画相比较于山水画,发展则比较缓慢。正是因为发展缓慢,才给人物绘画留下了发展空间。

三、说到人物画迎来真正转机,必须要提到徐悲鸿。徐悲鸿欧洲留学8年,他学成了扎实的油画功底,徐悲鸿认识到油画的某些突出特征,对提升中国的人物绘画的格调有极大的帮助,例如:雕塑般的立体感、结构严谨的造型、丰富绚烂的色彩、亮暗分明的光影效果等。于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留洋画家,中西合璧,对中国人物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中国人物画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与历朝历代的画风相比,有了质的飞越。


老梅寻梦


我想这个问题基本可以总结为三点原因:

从“中国画改良”这一运动来看,早期的提倡者、践行者,最为擅长的就是以西洋绘画技法创作人体绘画。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徐悲鸿是“中国画改良”的主要提倡者和践行者,而他在旅欧求学期间,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也是人物绘画。曾有人撰文评价徐悲鸿:世人皆知徐悲鸿善于画马,却很少知道其实他更爱画女人。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徐悲鸿:《女人体》

我想,这一评价还是十分精准的。其实,在徐悲鸿赴欧游学之前,便在北京大学进行过演讲,提出了传统绘画的弊端,并提出要实行改革。而风景画和人物画,都曾是要进行“改良”的对象。

在后来的绘画创作中,徐悲鸿其实并未偏废其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徐悲鸿及和他一样坚持“中国画改良”的许多大师级人物,作为耀眼的成就,还是在人物绘画上。

徐悲鸿:《持扇人像》

从国人的文化心理来讲,一个长期封闭、保守的环境中,突然涌现出了开放、前卫的艺术,最具争议但又最容易泛滥的自然是人物绘画。

徐悲鸿等人的言行,着实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当然,非议和谩骂也是一直未曾断绝的。不过,当真实而裸露的西洋绘画涌入人们的视线时,也是最为博人眼球的。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传统绘画所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国人的心态也在迅速地发生转变。实事求是的讲,时人对于西洋人体绘画艺术,既有抨击,也有迎合,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但最终还是张开双臂接纳了它。

从这一点来讲,当时最能引起轰动的,非西洋艺术中的人物绘画莫属。所以,“中国画改良”运动中的突破口,自然也就先从人物绘画上找到突破口了。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徐悲鸿:人体素描

从人物画和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水平来看,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已趋近于成熟,其对西洋绘画技艺的“抗拒力”更强。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便会发现:山水、花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发展最为成熟、艺术造诣最高的领域。而尽管西方油画更为写实,但却很容易丧失意境,难以具备生气,令人感受不到灵性。

↑《春山清霁图》·局部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西洋绘画的技巧性虽然很强,在风景画方面却始终难以影响到传统绘画。或者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对抗西方艺术元素冲击的能力更强,能够做到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风景油画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分享。

史海烂柯人


用史实说话,在客观准确的知识基础上表达个人观点!

“人物画”是表达自我认知和对社会认识的最朴素的方式之一,也是最能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题材,古今中外,多是如此,无非有的含蓄,有的刻薄。
清 郎世宁 等《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表现枪支对射的局部)

相对于山水和花鸟而言,人物画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可以记事、言情,可以表功、述情,亦可警示、威慑。因此,中国的人物题材一不比其它题材出现的晚,二不比其他题材弱。从民间美术到宫廷绘画,从陶器、玉器、青铜器,到秦汉以来的雕塑与绘画,人物题材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但是,元代是一个转折点,人物画突然被嫌弃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一文人艺术家的大量涌现,这些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汉族官僚阶层将视觉艺术视为间接表达内心情愫的渠道,创造出完全不同于民间匠人的审美评价体系,并将两者并置,造成了一个狭隘的文化特权阶层。 而这个阶层最善用的“双关”和“隐喻”的手法恰恰很难用于人物画领域。于是,人物画一度走向衰落。


石鲁的《转战陕北》,试问如果没有了毛主席的背影,这山这水与古代的山古代的山差别有多大?

近代中国画(水墨)的改良是以政治为依托的。山水和花鸟不足以服务于政治,人物画因此再次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其实,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艺术家也有用新画法画新山水和花鸟的,但社会效果并不明显。就拿徐悲鸿和林凤眠来说,政治意识强的完胜。



蒋兆和表现当代人民悲惨生活的《流民图》,这种效果岂是山水花鸟可比的!


最美还是艺术史


中国画改良容易在人物画上找到突破口,那是因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艺术大师由于人体画而一举成名的影响,导致中国那些艺术家的自尊心、好强心被激发,而主动去寻求突破口;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人体艺术让千百年来的封建人文思想像江河一样突然决堤,创作思想变得更加自由,从而人物作品也显得更加传神,这可以归结于是人性欲望的驱动,所以中国画的改良重心会是人物画,也容易在人物画上寻得突破口便是这样。




诗夜城主


人物画的产生要早于其它画科,甚至很多画科都是从人物画当中衍生出来的。就比如山水画,最早的山水都是用来装饰人物在画中的空间感,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山水画。

另一方面,人物画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最为重视的创作画科。历史上很多画家都是从人物画开始创作的。。。








明清书画鉴赏


如果从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不难理解这100余年来中国人物画为什么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并且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中国人物画虽然起步很早,在距离现在约37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壁画,从壁画中就能看到人物画的雏形。壁画基本上描绘的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大神,如鸿钧老祖、伏羲、盘古、神农、女娲等,他们往往具有人的形象。画法洗练飘逸,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

女娲造人

但比起人物画,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雏形出现得更早。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就已经出现,是原始人描摹大自然和美化生活的产物。原始人为了装饰陶罐、陶盆等器皿,把山川,湖海,鱼虫,树木,飞禽走兽等东西画在器皿上,烧制出来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何家英工笔人物《霓裳》

我国文化史上,对大自然十分敬畏,一直把个体的人看作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因此,观照大自然要比观照人类自身的情况多得多。表现在艺术上,就是画家大多喜欢描绘美丽而丰富的大自然,即使在画中出现人,人也是作为大自然的配景来出现的。这也导致了山水画和花鸟画一直发展得比较迅速,人物画发展得相当缓慢。

敦煌飞天仙女笔画

到宋元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宋元时期留名的绘画大师,基本上都是画山水画或花鸟画的,如张择端、郭熙、宋徽宗、王希孟、李唐、刘松年、夏圭、黄公望、赵孟頫、王蒙、倪瓒、苏轼等人,把山水画和花鸟画在那时就已经推向了高峰。这情形跟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等人把楷书在唐代推向高峰的道理一样。

半坡彩陶

可以说,这些大师依靠聪明才智,把山水画和花鸟画能创造出来的画法都用上了,仅仅山水画的皴法,如披麻皴、卷云皴、雨点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鱼鳞皴、锤头皴等等,就有几十种,相当丰富和完善,后人只需按照这种既定的技法程式来认真画,就完全可以画出好画。

何家英工笔人物

相对来说,这时期的人物画发展很缓慢,几乎没什么变化和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人物画还有许多画法有待探索,在技法上还有不少创新空间,这就给后人进行改造和创新留下了机会。

直到清末民初,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真正迎来了真正的转机。那个促成转机的标志性人物无疑是徐悲鸿。

李世南写意人物《石鲁像》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向来以写意为主,尤其人物画,在造型上是一种平面构成形式,不主动追求立体感和阴影效果,对形象的准确性也不是要求高,只要画出的人,感觉到像就可以了。正如同时期的齐白石总结的那样:中国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徐悲鸿早年在欧洲留学8年,学得了扎实的油画功底,他看到了油画那些突出特征,如,有雕塑般的立体感,有结构严谨的造型,有丰富绚烂的色彩,有亮暗分明的光影效果。既然油画人物可以这样画,为什么国画人物不可以这么画呢?

徐悲鸿人体素描

于是,以徐悲鸿为首的一批留洋画家,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对中国人物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是中国人物画第一次面临这么彻底的改造。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人物画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跟之前所有朝代的画风截然不同。

徐悲鸿·人体

用今天的眼光看,100余年前的那场人物画改造,有其积极的意义,为中国画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方向。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画家对个体生命意识的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人物画的创作,可以说,当代是中国人物画大力发展的一个时代。


鸿鹄迎罡


中国画有改良吗?中国画需要改良吗?网络朋友净喜欢在网络上瞎嚷嚷、净喜欢睁眼说瞎话。最近在网络上常见的西方画实际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尽管一些“砖家”们极力鼓吹西方画、西方文化依然冲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不信的话、放下你手中的手机、到各城市乡镇走走看看、到各家各户走走看看、看看中国画改良了没有?

中国人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酷爱中国画。无论是中国的古风古韵、无论是中国的现代风韵、中国人只喜欢中国画、一些“砖家”们再怎么对西方画摇旗呐喊也是白搭、中国人最喜欢的依然是中国画。











跟进2020


传统中国画人物是一个短板,包括一些大师之作,千人一面,弯腰曲背,到了当代,这个现象有所改进,但人物拿捏不准,五官雷同是中国画的通病,这与西画从骨骼学习不无关系。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改良或改革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画的人物不像山水,花鸟草虫已经相当成熟,画家得心应手,另外,传统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技法塑造人物,稍嫌单薄,画出的人物不那么丰满灵秀,中国画人物力戒孤芳自赏,抱残守缺。当然改良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用光线和明暗去解决,这需要中国画家去探索和创新。


用户4395868970


我的观点刚好相反,中国人物画改良太不容易了,你可以看看当今画坛,有几个画人物的真有改良?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在束缚着画家,画得现代了,怕一帮名人说你没有传统,画得传统,你又始终传统不过前人,能走的路就是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平衡。中国文化有辉煌的过去,但是谁又能或敢跳出光环呢?其实这些辉煌都不属于你的,属于你的就是你自己,你愿意听那些所谓名人们自欺欺人的说教的话,那么你就被困住了,而艺术应该有束缚吗?哈哈……所以有的画家只有去了国外才能得到价值的认可。


舍得87667001


人体艺术的魅力在于人体本身包含的各种美,也毫不掩饰欲望。是人类前进和反思的载体。弗洛伊德说过,艺术是性欲的升华。指的就是这类艺术的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