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崆峒區西郊辦三天門社區網格員拾金不昧 弘揚社會正能量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面……”我們打小起哼唱著這首童謠時,就知道撿了東西要歸還的道理。千百年來,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中華民族中不斷傳承,而三天門社區的網格員張秀琴、趙鳳菊,就是這一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之一。

崆峒區西郊辦三天門社區網格員拾金不昧 弘揚社會正能量

網絡圖片

  4月9日,她們在網格內巡查時,撿到一個錢包,錢包內有照片及現金若干。想到失主肯定很著急,張秀琴、趙鳳菊第一時間將錢包送達社區,希望社區的工作人員能夠幫助找到失主。但通過查看錢包裡的物件並沒有發現失主的聯繫電話。怎麼辦呢?這時,工作人員想了一個妙招:利用萬能的朋友圈來尋找失主,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在網格群裡發動社區所有網格員在朋友圈轉發信息。這條信息在朋友圈裡一遍又一遍的轉發,新裕花園住戶在朋友圈看到了轉發的消息後及時和社區進行了聯繫,確認失主叫石有學,是一位老爺爺,並通知了失主家人。不一會兒,石爺爺便來到社區認領了丟失的錢包。石爺爺清點了錢包,裡面所有的物品完完整整。

  “我回家發現丟了錢包,我都快急死了,都以為找不回來了,躺床上正生氣呢,鄰居打來電話詢問我是不是丟了錢包,並讓我去三天門社區認領錢包,我才鬆了口氣,謝謝網格員與社區的工作人員。”

  網格員張秀琴說:“以前總是在電視上看到拾金不昧的新聞,體會不到什麼感覺,這次親自幫助了別人,才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物歸原主,我才心安理得”。

  “拾金不昧”是反映一個人、一個家庭和一個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鏡子。網格員張秀琴、趙鳳菊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出了一名普通居民的高尚人格品質和良好社會公德,也是整個社區學習的榜樣。她們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為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