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七——割麥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七——割麥

我的老家位於豫西山區洛寧縣上戈鎮的一個小村子,那裡屬淺山區丘陵地帶。莊稼基本都是靠天收。為了口糧,每家每戶都要種麥子,可是因為是坡地,收麥子無法用收割機,就只能靠雙手來收割了。現在回憶起去年回家幫著父母收割麥子的情景,現在還感觸頗多。今天閒來無事,曬出當時的日誌給親們看看,以示對這種勞動的一種紀念吧!

---------題記

今天五點多就起床了,原因是要趁著天氣涼快去地裡割麥子。父母已經早早地下地了,給我沏了一碗雞蛋茶連同熱好的饅頭蓋在鍋裡,母親可能怕我剛從城裡回來吃不習慣,還特意給我涼拌了個黃瓜菜。

我匆匆地吃完早飯便拿著鐮刀下地了。鐮刀是昨天晚上父親熬夜磨好的,十分鋒利。老家種的三畝麥子在房屋後邊的半山坡上。從家裡到地裡是一路上坡,路兩邊都是各家的蘋果園或者玉米地。早種的玉米已經出苗有一尺高了,葉子上有的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山裡清晨的空氣十分的清新,深吸一口感覺涼涼的,頓時神清氣爽,睡意全消了。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七——割麥

一邊走著一邊欣賞著路兩邊的風景,幾乎到了山頂,我才到了自家的麥子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可惜因為乾旱的原因麥棵太矮了,而且穗頭很小。父親怕我扎手,給我了一隻手套戴在左手上。我彎下腰,開始了我的二十年之後的第一次割麥。打我十八歲去外地上學開始到現在,就一直再沒有割過麥子了。

在我的印象中,我從開始會割麥子到現在加在一起估計不會超過5畝麥子。說起來真的很慚愧。好在動作還算嫻熟,跟在母親後邊“蹭蹭”作響的割了起來。然而沒過多久,汗珠子便順著額頭和脖子流了下來,無奈站起身用袖子搽搽汗繼續進行。

又割了一陣子,感覺抓麥子的左手幾個手指頭開始不太靈活了,就像平時敲鍵盤打字時間長了的那種感覺,而且是越來越僵硬了,腰也開始隱隱作疼起來。心裡暗自罵自己:真是不爭氣!我們割麥子是一段一段進行的,第一段到地中間的那棵桑葚樹為界,割到那裡後再回頭重新從地頭開始。我的第一段終於順利到達了。返回後稍作休息,趁著休息的當口給父母拍了幾張照片。他們坐在麥鋪上(堆好的一堆一堆割下來的麥子)吃早餐。

說是早餐,其實就是涼饅頭就著熱開水而已,更談不上有什麼茶雞蛋、小鹹菜什麼的啦。我看著他們津津有味的嚼著冷饅頭,想想我早上的吃的熱饅頭、雞蛋茶和涼拌黃瓜菜,眼眶不自覺地溼了......

洛寧印象 故鄉趣事之十七——割麥

太陽也已經出來了,空氣也開始慢慢燥熱起來。我看看錶,才7點10分。這要在城市裡,可能多數人還在熟睡著呢。我休息了一會重新起身從地頭攬了六行麥子開始割起來,隔一陣站起來直直腰,活動一下僵硬的手指頭。再看右手的虎口處,居然有點疼,紅紅的看樣子想要起泡了。唉!怎麼這麼不爭氣呢!我強忍著腰部和手指頭的疼痛,就這樣割一陣歇一陣的終於第二次到了那棵看似遙遠的桑葚樹下。我徹底放棄了,繳械投降。對父母坦白說:“媽!我的手實在是伸不開了,腰也疼得厲害,我還是回去替你們放牛吧!”母親看著我的樣子心裡也是很心疼,責怪我道:“一開始我就不讓你來割麥子,你根本就幹不了這個活,你還不相信。這下服了吧?”說完和父親哈哈大笑起來,我頓時感覺很羞愧。急匆匆地回家放我家那頭老黃牛去了!

自從我18歲那年到外地上學開始就幾乎再沒回家割過麥子,事隔22年之後的回家“第一割”,想不到就這樣虎頭蛇尾地草草鳴金收兵了。儘管內心有點不服,但又實在無能為力。算了吧,就這樣算了吧!該放就放,再堅持又有何用呢?(趙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