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作者|一颗手榴弹

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似乎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李书福又带着他的吉利汽车再次出手了。

3月28日消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DieterZetsche)代表两家公司正式签下合资协议,就戴姆勒旗下迷你车品牌smart组建合资公司。协议显示,吉利将与戴姆勒各持股50%,共同运营smart的系列发展,合资公司总部设立在中国杭州。

前段时间,吉利将买入smart股份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曾表示,有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股权交易预计会在四月的上海车展得到确认,没想到几天之后就得到了“官宣”认证。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事实上,smart自2000年成为戴姆勒控股品牌之后,到现在已经累计亏损了数十亿欧元,在此背景之下,吉利究竟为何要买下亏损的smart?令人费解。

21年未盈利的Smart

Smart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品牌,但几乎难以见到这个迷你车型品牌传出的利好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98年的smart至今已经有21年的品牌史,而其让人关注的则

是在这21年间,smart从未实现过盈利。戴姆勒集团并未能具体公布smart品牌的财务业绩,不过,据美勒茨银行(BankhausMetzler)统计,截止2018年,Smart累计亏损了约达4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03亿元),年损失为2亿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5亿元)。

虽然smart是一款针对年轻消费者的车型产品,但因长年亏损的形象一直不被业界所看好。而美勒茨银行分析师约尔根·皮蓬(JuergenPieper)曾直言,“Smart品牌从未真正成就过一款产品。”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smart在2017年的全球交付量仅为13.6万台,同比下滑了6%;2018年,戴姆勒旗下的奔驰以及Smart两大品牌在全球的销量达到了244万辆,同比增长了0.6%。然而在其中,Smart的全球销量为12.9万辆,仅为奔驰销量的5.6%,同比下滑了4.6%。

对比之下,宝马集团旗下类似的对标mini车型品牌在全球的销量则为36.15万辆,几乎是smart销量的三倍。

独立投资银行公司EvercoreInc.在其为投资者做的一份报告中曾表示,Smart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因此看不到这个品牌的微型汽车业务如何能产生利润。“Smart品牌不再保留会受到欢迎。”Evercore的一位分析师说道。

有自媒体“文青唠车”也调侃道,就smart目前这个亏损水平,甚至堪比国内的纯电动汽车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

那么,李书福看上了smart什么呢?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新能源或为smart的转机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长年亏损从未盈利,smart也令人惊讶的存活到了现在,戴姆勒集团没有放弃smart的经营,似乎有它的道理。

据Smart官方资料显示,作为戴姆勒集团旗下一个独立运营的品牌,smart以些微小型车的产品线为主,一直以来,因其具有出色的设计以及品牌理念,我们不可否认这款奔驰Smart是颇受年轻消费者们喜欢的。目前,smart在全球范围内仍拥有超过220万的车主资源以及数以百万计的粉丝群体,这也许也是李书福看到smart的闪光点之一。

另一方面,戴姆勒也不断努力寻求Smart挽救亏损的突破口。据新浪汽车相关报道了解,2018年,戴姆勒就为推动smart进入全球豪华汽车市场,首先对其高层进行了重组,戴姆勒官方网站的公告宣布了担任集团旗下Smart品牌全球CEO 八年之久的安妮特· 温克勒(AnnetteWinkler)将辞职的消息。

而smart也在汽车电气化的大环境驱使下,再次将自己重新定位于电动版城市用车。戴姆勒董事会主席蔡澈表示,到2020 年,Smart品牌将在欧洲及北美地区完全转型为电动车品牌。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这对李书福的吉利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机遇。数据显示,2018年,吉利实现了150万销量的亮眼成绩,但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却仅仅为6.71万辆,在此对比之下,新能源产品的业绩难免显得杯水车薪。而在近几年来,吉利汽车也不断致力于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运营,早在2015年,吉利就上线了新能源网约车及分时租赁平台曹操专车。

尽管在目前,李书福把握着吉利、Polestar以及沃尔沃三条平行的电动化路线,但从实际成绩看来,新能源汽车在集团销量的占比还有待提升,吉利似乎仍然欠缺更具实力的新能源产品。

刚刚与吉利达成合作的戴姆勒似乎正与李书福的需求“撞了个满怀”,多年来,戴姆勒集团对汽车电动化的深耕,其技术优势是不可小觑的。援引猫视汽车发布的一篇名为“李书福为何豪赌Smart?亏损超300亿都不怕!”的文章观点看来,以吉利布局的分时租赁市场为例,由于Smart定位于微型都市代步车,拥有城市穿行以及停车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十分适合分时租赁市场。此外,通过与分时租赁巨头CarGo合作,smart在此领域已经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正能弥补吉利曹操专车的短板。

在吉利不断进行的海外收并购之中,全球化布局趋势日益凸显,腾讯汽车相关报道中有分析师杨光表示,引入smart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吉利在资源、人才、技术以及品牌上实现价值链的提升。

此次在吉利与戴姆勒签订的合资协议中,也显示出了双方对于电动新能源布局的决心。据了解,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设计,而研发则由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并于中国全新工厂中生产,预计将在2022年投放于全球市场。

Smart能够成为下一个沃尔沃吗?

放眼李书福的收购之路,似乎每一次都能引起大量关注。

2010年用123亿元天价收购北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2017年分别以4.5亿、12亿收购英国跑车品牌莲花(Lotus)与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品牌宝腾(Proton);2018年,吉利更以570亿人民币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股份,一举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再度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大事件。

其中,无论是当年濒临破产的沃尔沃还是销量长期低迷的宝腾,这些品牌在短期看来,似乎都难以实现盈利,这对于李书福和吉利来说,每一次收购都是一次挑战。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以沃尔沃为例,在被收购之前,由于在经营管理上的众多因素,沃尔沃当年几乎面临着破产危机,而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第七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如今,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在国内外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身价由当年18亿美元直接飙升10倍至180亿美元。

事实上,尽管经营不力,但沃尔沃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知名汽车品牌,其品牌号召力仍然存在,这也是smart具备的特点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smart在全球单一品牌中,亦是最受欢迎的品牌车型之一,其时尚年轻的设计风格以及便利的出行条件使其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smart仍是一般廉价小型车难以撼动的一款产品。

跟沃尔沃的处境类似,smart长年亏损的状态或许已经到了决定命运的阶段,李书福此次接手是否能够再次力挽狂澜,使smart获得新生,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怎么说,吉利去年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成绩单。据前不久吉利汽车发布的年度业绩报表显示,2018年,吉利全年销量达到150万辆,超越了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日产;全年实现营收高达1065.95亿元,净利润超过125亿元。再对比长城的53.97亿元盈利与比亚迪的27.91亿元盈利,吉利还算占据着上风。

不过,当下国内车企整体处于负增长时期,在汽车市场的不稳定下,无论大小品牌的车企都面临的更大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新能源领域,包括吉利在内的车企似乎都显得续航力不足。据统计,除了吉利汽车的6.7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之外,2018年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也仅为120万辆,这对于对外宣称要在2020年达到200万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吉利来说,若光靠收购smart来扩充销量,恐怕还远远不足。


21年从未盈利,吉利买下smart图的是什么?


作者|一颗手榴弹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