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山西為什麼叫三晉?

用戶92402796522


晉國春秋五霸之一,其領土主要就在現在的山西省,山西省也因此簡稱晉,三晉的說法是來自歷史上的“三家分晉”,晉國被分為韓、趙、魏三個諸侯國。

春秋末年,曾經非常強大的晉國大權旁落,朝政被趙氏、魏氏、韓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他們都有自己的武裝和地盤,相互攻擊,其中範氏和中行氏因為實力較弱,最早被打敗,剩下的四家中,智氏的勢力最大。

當時,智家的大夫叫智伯瑤,他想吞併其它各家,一統晉國。智伯瑤便找藉口提出各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交給公家,其它三家大夫都知道這是智伯瑤藉助晉候的名義來侵佔土地,但是魏氏、韓氏不願得罪智伯瑤就答應了,而趙襄子卻不願交出土地。

智伯瑤便以此為藉口,脅迫魏氏和韓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內),危在旦夕。就在此危難緊急之時,趙襄子派出門客張孟談與韓、魏兩家秘密聯絡,意圖說服兩家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當時本來就在猶豫,對智伯瑤非常不滿,也知道這樣下去自己也要被智伯瑤消滅,因此就同意三家結盟,共同對付智伯瑤。後來,智伯瑤被三家聯軍殺死,其土地被三家平分,實力最強的智伯瑤卻因為自己的霸道,反而被趙、魏、韓徹底擊敗。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因為韓、趙、魏都是從晉國分立出的國家,所以習慣上被稱為“三晉”。分裂的晉國也在很大程度上給了秦國東進的更多機會。


沅汰


山西故稱三晉,可以說山西的表裡河山,就是三晉之源,也是華夏之源!如果您有時間和機會的話,可以參觀一下山西臨汾曲沃的晉囯博物館,這個展館解說的的就是“三晉”幽遠的歷史和漫漫的三晉文化!

晉國博物館位於曲沃縣曲村鎮,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全省第一座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曲村——天馬遺址”規模宏大,東起翼城縣天馬村,西至曲沃縣曲村鎮,南起滏河岸,北達橋山坡。遺址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面積近11平方公里。經過北京大學和山西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連續十二次大規模勘探發掘,共揭露面積12000平方米,發掘墓葬1000餘座,其中周代墓葬800座。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早期國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各類珍貴文物12000餘件,該發現被列為1992、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其發掘成果為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支撐。

晉國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393平方米,綠化面積26993平方米,總投資約1.98億元。館內工程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展廳、發掘史展廳、遺址保護展示廳、多媒體廳、藏品庫房及其它附屬設施。建築設計單位為上海同建強華設計有限公司,協作單位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晉生玉。

歷史文化展廳以晉國曆史為線索,通過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展示晉國長達600餘年的歷史;遺址發掘史展廳將展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學人歷盡艱辛、博覽地書、尋覓求證的經過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遺址展廳重點展示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車馬坑,體現了西周時期晉國的喪葬制度。

晉國博物館將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文物遺蹟展示為一體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遺址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三晉文化的平臺,對於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山西以晉文化為特色的地域文明,對完善山西省旅遊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服務臨汾經濟


現在為什麼會把山西稱為三晉?是歷史遺留“三國分晉”由此而來的。山西省,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於是它因居太行山而得名。而“三晉”是山西,太原的美稱。

說起山西稱為三晉的由來,還得從三晉分家說起。那是因為在春秋時期,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都為晉國所有,所以山西簡稱“晉”;在戰國初期的時候,出現了三個小諸侯國:韓、趙、魏三家,他們將晉給分為三部分,因而又稱“三晉”。

當時,晉是非常有名的。強盛的唐王朝,發祥於晉的太原之地,因此晉陽在古時候有“唐國”之稱,並且,唐代初期的幾位帝王,都數次擴建晉陽城,一度使晉陽發展繁榮。後來的五代十國,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王朝或諸侯國,也都依靠晉陽來發展或壯大自己,因此那些年代的太原,其名聲顯赫於舉國,享有“龍城”的聲譽。

關於三晉分家的具體情況,大概是這樣:

公元前 458年的時候,晉哀公繼位了,這時晉國有六卿:智、趙、魏、韓、範、中行,其中智伯,掌握著晉國的實權,其人頗有野心,他夥同韓氏、魏氏兩家,瓜分了範氏、中行氏的邑地;之後,智伯又野心勃勃,他又想法聯合了韓、魏兩家,去圍攻趙國的都城晉陽,並且採用水灌的手段,企圖一舉將趙滅亡。趙的趙襄子,也是個聰明之人,他趕緊以“唇亡則齒寒”的道理,去說服韓、魏兩家,並與之結為盟友關係,於是他們三家聯合起來,一起反對智伯,並大敗智伯於晉陽。之後,趙、韓、魏三家,便瓜分了晉國的領地。

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時候,趙、魏、韓受封為諸侯。由於趙、魏、韓都孕育於晉國,“三國分晉”後,新興的趙、魏、韓便濟身諸侯之列,活動於中華舞臺,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其實,三晉,實際上也是後世對這一段歷史的統稱。

三晉,可以說它既代表稱霸春秋的晉國,而同時又包括躋身戰國七雄的趙、魏、韓。歷經二千多年,人們還把山西統稱為三晉,說明三晉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去的。不但體現了它作為中華民族發源地之一的內涵;夜說明三晉文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做出的歷史貢獻,所以,三晉大地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從古到今都是一塊風水寶地。


超能博士


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100多萬年之前,就是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建都。春秋時期,山西大部分是晉國領土。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所以山西就有了三晉之稱。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歡迎大家來我們山西做了🙏





農民大春


公元前403年 戊寅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晉烈公十三年

本年,周天子正式冊命晉大夫魏文侯斯、趙烈侯籍、韓景侯虔為諸侯。因“晉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為伯。”史稱“三家分晉”。至此,魏、趙、韓成為完全獨立的諸侯國,晉國退化為一個聽命於三晉的小國。

公元前376年 乙巳 周安王二十六年

本年,魏、韓、趙共廢晉國君而三分其地,晉絕無後。

以上據《史記·六國表》。另說公元前369年韓、趙二國分晉公室之地,將晉孝公遷至屯留。公元前358年,韓軍伐魏國,攻取屯留、長子、涅,韓昭侯遷晉君到端氏——今沁水端氏鎮。

公元前349年,趙肅侯繼位,奪晉君端氏地,並將晉君再遷於屯留。有人據《史記·韓世家》中“韓姬弒其君悼公”,認為悼公可能即晉君,把晉國最後一個國君之死繫於公元前349年(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劉澤民主編之《山西通史大編年》124、128、132頁)。另,《史記·晉世家》則記晉國之亡在公元前355年即齊威王二年,並記晉靜公被廢為庶人。

趙從此以晉陽為根據地,向外拓疆擴土。

公元前361年 庚申 周顯王八年

上年,魏因與秦的戰鬥中失敗,都城由安邑遷往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開始向中原發展,本年魏與趙國交換土地,魏取趙之泫氏(今山西高平)、中牟,趙取魏之榆次(今山西榆次)、陽邑(今山西太谷東北)。


楊柳春風天


山西省由於位居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又因古時春秋時期,該省大部分地方是晉國的領地所以簡稱晉。

本省一般稱之為三晉主要是因為地理、地形特徵所決定的。山西省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部是太行山等山脈,海拔1500米左右,簡稱晉東。西部是黃土高原的東部,有呂梁山海拔在1500至2000米之間簡稱晉西高原山地。由於山西地形東西高,使中部形成了盆地簡稱晉中盆地。這樣使山西整個地理形態分成了三大區域,由此特徵,人們習慣把山西省又稱為三晉一一一一即晉東、晉中、晉西;又把古老的山西地域稱之為三晉大地。


福新6


中國省的簡稱大部分是以本省的省名中的一個字,比如北京簡稱京,地理因素簡稱比如湖南簡稱湘因為湘江,還有就是取自古州比如河南簡稱豫,再就是取自古國名:比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


其實周朝分封的晉國面積很大,包括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北部,陝西省一部分,但山西全境都屬於晉國,所以晉就成了山西的簡稱。

到了春秋戰國時,晉國的韓趙魏三個大夫把晉國瓜分了。不過面對西方強鄰秦國,山東六國都認為只有三晉統一,才能抵擋秦國的入侵。所以《商君書》說:秦之所與鄰者三晉也。更是在《戰國策 趙策》裡公開宣稱: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可見三晉之說起自三家瓜分。每當秦國入侵一次,三晉就成了山東六國吃的後悔藥。



後來晉成了山西的簡稱,由於山西南北狹長,故又分為晉北、晉中、晉南三大區域指代,這成了三晉的新說。


山西境內又有三座以晉命名的城市:晉城、晉中、晉陽,以這三個城市所在區域合而稱之也是山西全境。

總之三晉大地,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不是三兩句話說的清的。


詩人的眼睛83314


三國分晉是春秋與戰囯時期的分時嶺,魏韓趙三位晉國大夫將晉國分裂為魏韓趙三個諸候國標誌著戰國時代的到來,而晉國主要地盤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全境還包括河北的邯鄲邢臺以及河南洛陽一帶,還有陝西的韓城等地是春秋時第一的強國。三家分晉後,魏國韓國趙國仍位據戰國七雄,現山西簡稱晉,號稱三晉便是由此而來。


秋寧律師


一、關於“唐”

唐在漢字中本義大言,引申為廣大的意思。《論衡·正說》注為“唐之為言蕩蕩也”。揚雄《甘泉賦》有“平原唐其壇曼兮”句。然而,在中國,在世界一說到唐,人們總要想到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大帝國唐朝。公元 617年,由於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徵集百姓,大興土木,民不聊生,農民大起義已發展到如火如荼的境地,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太原公子”李世民乘機起兵,攻人長安。次年,隋朝滅亡,李淵在關中稱帝,國號曰唐,建都長安。唐代前期,經“貞觀之治”,國勢極為強盛,北部疆域在7世紀後葉,北界曾包括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上游,西北達到裡海,東北達到日本海。唐王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李淵父子,奪取天下後何以將國號定為唐呢?還得從山西太原談起。

相傳,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前,中國處於父系氏族社會的後期,黃帝是古代各族的共同祖先,山西一帶是部落首領堯的領地。堯為陶唐氏,名放勳,建都於平陽(即今山西臨汾,現有堯廟),史稱唐堯。帝堯苗裔劉累受封於唐國,是我國曆史資歷很早的古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殷之後,又平滅了反叛的劉累後代的唐國。周武王死後,其子誦繼位,為周成王。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叔虞受封的唐,實際上接受了劉累子孫所留的一切,其領地為山西的汾水、澮水流域。

至於故唐城究竟在何地,有二種說法:一說在翼城縣西20裡;一說在幷州晉陽縣北2裡。這裡不作考究。但令人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後者,可能是人們從現實的存在看到,唐改晉後,後人確實在故唐城一帶修築晉陽城併為唐叔虞在晉陽修建了祠堂,也就是現在太原城西南的“晉祠”。我的看法是,二說都有可能,比較客觀地說,可能是堯唐建都在臨汾,劉累的後裔在翼城一帶建了唐城,叔虞封唐之後又在晉陽建立了唐城。不管怎麼說,山西太原是古唐國的封地。李淵隋時為太原留守,世襲唐國公。李淵、李世民父子奪取天下之後,由於太原是他們起事興邦之地,又是古唐國的故地,且唐字本身,在漢語中是個吉字,有大而廣的意思。因此,取國號曰唐。由於大唐帝王在極盛時期,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在世界歷史上的影響較大,至今英美等國仍把中華僑民稱為唐人,把華僑居住集中區叫作“唐人街”,把中國服裝稱作“唐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大唐的唐字追根尋祖還是來自山西太原呢!

二、關於“晉”

西周時期的晉,大約從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及其子燮父改唐為晉,到公元前222年,趙代王喜被秦兵攻破,趙國徹底滅亡,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800年。這裡說的晉,包括晉及三晉,下面先說晉。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封爵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從晉國世系計算,晉作為侯國經歷了17世,作為公國經歷了20世,公侯合計共37世634年,加上自趙魏韓三家分晉成為三個侯國,至秦滅趙統一中國的 154年,合計為788年。由此可見,晉國作為先秦時期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晉國時代及趙魏韓分晉以後,其領域包括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程度最古老、最文明的主要區域。從已發現的古文化遺址看,山西芮城西王村文化、夏縣東下馮文化、襄汾陶寺文化、河南的鄭州裴裡崗文化、安陽後崗、大司空文化、澠池仰韶文化、三門峽市廟底溝文化、河北武縣磁山文化,這些夏、商、周文化代表區,都在當時的晉國範圍之內,也就是說當時晉國,包括了現在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河南的一部分。晉國的主要領地在山西,所以山西簡稱為晉,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至於當初燮父為何改唐為晉,有兩種說法,一是因境內有晉水,故稱晉;一說是取晉本義與進同是前進的意思,究竟取自何義,也已無可考,但山西稱晉是公認無疑的。這裡還需說明一點,晉國的地位原襲於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姬誦封其弟叔虞的唐,燮父改唐為晉以後,唐晉就不分了。唐叔虞是唐的領主,也是晉的始祖。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稱“晉,唐叔虞者”也正是這個意思。在周王朝時代晉原是一個侯國,即二等諸侯國。約在公元前 680年,晉武侯滅緡侯即位以後,自稱為曲沃武公,私自提高了規格。為取得中央的承認,武公採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他把晉的全部珍寶、金玉、青銅器物送給了貪財愛寶的周天子。周天子受了曲沃武公的賄賂,封曲沃武公為晉武公,於是侯晉升格為公國,躍身諸侯列強。對於晉武公以行賄手段取得升為公爵的醜行,司馬遷在《晉世家》中無保留地予以記載,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但晉武公使晉成為公國後,僅在位二年,並未能有什麼作為。之後,獻公寵驪姬,而晉禍亂源;惠公以怨報德使秦晉關係惡化,晉國禍亂不斷,國力衰危。公元前645年,在外流亡19年的晉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由於晉文公飽經流浪之苦,即位以後對內實行施惠百姓、開禁薄賦、獎勵農耕、賑濟貧困、減輕關稅、鼓勵通商、宣揚法教、淳樸民俗;對外秦晉交好,多代聯姻,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使晉國達到民富國強,實現了晉國的中興和霸業。公元前 572年,晉悼公即位後,晉國國勢日趨衰微。

三、關於“三晉”

公元前458年,晉哀公即位不久,晉國六卿(智、趙、魏、韓、範、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晉國的實權,他夥同韓氏、魏氏瓜分了範氏、中行氏的邑地。接著智伯又聯合韓、魏圍攻趙國都城晉陽,兵將水灌,企圖一舉滅趙。趙襄子以“唇亡則齒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說服韓、魏,三家聯合起來反對智伯,大敗智軍於晉陽,殺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的領地。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23年(晉烈公十七年),趙、魏、韓受封為諸侯。由於趙、魏、韓都孕育於晉國,“三國分晉”後,雖然晉國宣告滅亡,新興的趙、魏、韓濟身諸侯之列活動於中華舞臺;但晉作為公國,其烈公、孝公、靜公在狹小的天地中還有名無實地存在了28年。

晉,三晉是秦統一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國。所謂三晉,就是三家分晉,晉分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晉在中國歷史上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公元前403年),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將三家分晉作為開端,並提到三晉這個述語。三晉,實際上也是後世對這一段歷史的統稱。我想,正如後人稱東漢末年的蜀、魏、吳為三國一樣,是泛指這一段歷史的。三晉既代表稱霸春秋的晉國,又包括躋身戰國七雄的趙、魏、韓。人們歷經二千數百年至今仍然懷念三晉,讚美三晉,把山西統稱為三晉,說明三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比晉更廣泛地體現了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發源地之一的內涵;說明三晉文化實現了北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對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做出的歷史貢獻;說明三晉大地地理優越,資源豐富,人才薈萃,是祖國的一塊風水寶地。


漢鼎智能在長安


到了戰國時期,晉國的大權漸漸地落到了六位大臣的手裡,是為六卿,也稱六家。過了一段時間,沒了二家,還有四家。分別是趙家(趙襄子),魏家(魏武子),韓家(韓康子),智家(智伯)四家。後來,趙魏韓三家聯合,滅了智家。還剩三家。這三家在周威烈王時(公元前403年),被封為列侯。從此,原來的晉國被分割成了趙,魏,韓三個國家。歷史上所說的戰國七雄,就包括這三個國家。

這就是山西省之所以被稱為三晉的歷史原由。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