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有人欣赏他杂文的讥诮反讽,有人享受他小说的天马行空,有人赞扬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独行。但他只是在自己留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扉页上写道: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王小波就是在你大发议论、正襟危坐时,一个坐在角落用一脸坏笑凝视你的那个人,他也许什么都不说,但他什么都明白。因为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要好的多。九十年代初,互联网远没有达到今天的发展,当中国人还在用WPS的界面写字时,王小波在用C++程序编辑自己的写作软件,外甥问他:“为什么要做电子版?”他说:“扩大影响,好出书呗!”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没想到一语成谶,出书竟成了王小波纠结一生的无奈。出书难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王小波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叫《唐人故事》。虽说那时还不兴包装,但是出版社为了销售这样一本纯文学的书,还是自作主张加上了“秘传”两字,变成《唐人故事秘传》,听起来多了几许传奇色彩。没料到,这本容纳“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红线盗盒”、“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的小集子,后来被誉为王小波最富灵气的作品。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但是现在市面上找不到了,因为印的太少。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那个时代,经济浪潮终于压断了理想主义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个文化名人说:诗人自杀,也是一种卖点。假如海子不死,他就是那个年代一片叶子飘下都能砸到的诗人之一。那时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为了写作和社会学研究,周折地回了国。王小波辞去了工作,开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活,这是他写作生命最重要的五年,也是他四处兜售自己的书,磨得一张好嘴皮子的五年。五年下来后,王小波不尽伤感地说:我发现卖书比写书难的多。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大陆编辑赵洁平是王小波第一位伯乐,但是结识的方式却阴错阳差。她的丈夫和李银河同在社科院工作。当赵洁平拿着一本波普学的书四处推销时,被李银河硬拉着不放,结果书没推销成,反而成了被推销者,李银河拿着王小波的《王二风流史》,让赵洁平一定看看。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当赵洁平读完后,从第一眼印象中就知道书写的很有趣,《王二风流史》就是后来的《黄金时代》。正式出版以后,却没有正规发行渠道,销量很差。这段时间,王小波和赵洁平总是推着自行车,后座绑两捆书,到各小书摊、图书批发市场去推销。王小波的第一句话就是:“前几本白送,后面再要再给钱。”之后为了推销又开一个研讨会,李银河请了些评论界名家,赵洁平说:“王小波听着大家的评价,没有表情。”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他的书生前大多未在大陆出版,后来《黄金时代》曾在香港出版,名字是“王二的风流韵事”,令人啼笑皆非,又无限伤感。一切从王小波的死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默默无闻、自费出书、像农民工一样背着自己的书到处兜售,到出版社热抢,书商将他的书作为摇钱树,甚至连他们的情书都不放过。王小波的写作经历了从大冷到大热,从海水到火焰,从默默无闻到众人造神的过程。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在他死之后,各种纪念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亢奋的青年似乎将王小波作为能够跟随的斗士,精神上的导师。连高晓松都在公开场合表示,王小波在他心目中是神的存在,这是已经过世的王小波始料未及的,甚至连李银河也没料到,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远远不及王小波的影响。从前,她对别人介绍说:他叫王小波,是我的丈夫,是写小说的。现在她介绍,我叫李银河,是作家王小波的妻子。

《王二风流史》:王小波,这个被高晓松封神的作家,根本卖不掉书

殊不知,王小波一生最大愿望只是,活过、爱过、写过,如果再添上一句,估计是:书都卖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