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鎮平晁陂鎮黨委書記親自種十畝紅薯 為群眾實驗“致富種子”

“紅薯面、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對這句耳熟能詳的順口溜有著特殊的記憶。隨著時代的輪迴,如今,紅薯又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有的地方賣到脫銷。鎮平縣晁陂鎮在為群眾尋找致富產業過程中,看準了種植紅薯大有可為,但是在推廣階段群眾就是不買賬。種什麼品種能賣上價?投入產出比如何?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為了解除群眾的疑惑,鎮黨委書記張書盈親自種了十畝。書記種的紅薯效益到底如何,請聽南陽臺記者宋相勳的報道:《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鎮平晁陂鎮黨委書記親自種十畝紅薯 為群眾實驗‘致富種子’》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鎮平晁陂鎮黨委書記親自種十畝紅薯 為群眾實驗“致富種子”

收穫的喜悅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鎮平晁陂鎮黨委書記親自種十畝紅薯 為群眾實驗“致富種子”

眼下正值紅薯成熟季,張書盈書記的紅薯地裡也是一派豐收喜景。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隆聲,除蔓、翻土、撿拾、裝袋,張書記和請來的幫工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站在地頭看去,翻犁的紅薯出土成行,個個體態飽滿、顏色鮮豔,煞是好看。紅薯的畝產量一般在六七千,他保守地估算自己種的產量有五千斤,一斤現在賣七毛到一塊,麥收後這茬紅薯的毛收益在四五千元之間,“(錄音)目前看還算行,基本上怪成功,管理得好還行,管理得害了那不沾。”

張書盈的紅薯品種叫西瓜紅,是當地的電商提供的,這家電商去年天貓店鋪賣出紅薯22萬單、110萬公斤,當地賣脫銷後一度到一百多里的外縣拉紅薯。今天,電商負責人張俠也來到地裡查看收穫情況並全部包銷,“(錄音)這個紅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好吃,因為它沒有筋,大小比較勻稱,還有一點就是蒸著吃可以,烤著吃也可以,熬粥喝也行。我們電商一單的話,最多能掙五毛左右一箱,就是靠量。他們擴大種植,然後我們就收得多,不用再去外面調貨了。”

農民裴生民是當地有名的紅薯專家,研究紅薯幾十年,自己也大面積種植,看著收穫的西瓜紅,不由讚歎這個品種效益真是高,“(錄音)商品紅薯是細長細長的,一窩結好幾個,一個都是3、4兩, 7、8兩,1斤以內這種現在還是九毛錢一斤,像那四毛,你看這效益提高多少倍?”

破除傳統思維之難

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作為一個抓全局工作的鄉黨委書記自己花錢租地種紅薯,很多人不理解,一些村幹部甚至鄉鎮幹部私底下嘲諷他有點愣。張書盈說,鄉村振興,不能單靠上邊輸血,重在發展產業。晁陂鎮作為一個傳統農區,發展工業沒有基礎,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之風盛行,紅薯憑藉豐富的營養成分,更是受到市場的追捧。目前晁陂鎮打算推廣種植的“西瓜紅”品種紅薯,幾乎不含澱粉,肉仁紅中透著金黃,口感香甜、潤滑細膩,屬於市場上比較火爆的產品。“(錄音)想著我們要發展紅薯,但是,推不動,說說,說一倆月了,沒啥反應。”

看好的事兒,卻推不動,群眾心裡有他們自己的小九九。前些年晁陂鎮先後實施了林下養殖、光伏下養殖等項目,養過鵝、養過雞,種植過中藥材,但是都先後失敗,難道這次就能成功?紅薯一畝地產幾千斤,不好儲存,賣不出去的話還不是誰種誰賠錢?受眼界和實際條件的限制,群眾和村幹部們顧慮重重,而發展經濟的步伐又不能停滯,張書盈心裡有擔憂、有無奈,更多是焦急,“(錄音)想著你要是發展成功了還行,你要是失敗啦,到時候沒法給村裡交代。我還是先帶個頭,先弄個十來畝地,做個試驗,到底這個效益咋樣,到底從管理上咋管理才能成功。”

市場化運作 自己第一個吃螃蟹

在農村務農的大哥成立了一個農業合作社,張書盈給大哥拿出一萬元錢,從今年七月份開始正式運作,租地、僱工、田間管理由大哥負責,既然是實驗,就完全按市場化來運作,不用人情工,算清明白賬,“(錄音)這個賠了是我的,賺了,反正大家誰幹活了清分分也算是股份制,咱用工就按市場化企業運作,誰給咱幹一天活,咱按當時的價錢給人家付一天的工資。”

當地的笨紅薯產量高,但是口感一般,賣相也不好,種之前,張書盈就聽從電商的建議,起壟要高,防止旺長,七月二十號左右打藥治蟲,這些理論上都掌握了,但是在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偏差,“(錄音)我當時種兩塊,一塊地起壟起得高,種出來的紅薯達到人家的標準啦。另一塊,壟沒起好,長的紅薯,不像樣,達不到人家的要求,長得圓,影響這個銷售價格。今年的管理上出問題,蟲多影響那個銷售。”

即使沒完全達到預期,刨除成本後總的算下來,這茬紅薯純效益也在四千元上下,能包住全年的成本。秋季這一茬,一畝地五千斤左右,如果是春季紅薯,產量和價格會更高些,和種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相比效益要高好幾倍。“(錄音)一年能收兩季,按正常的講,就秋季這一季,能包住一年的地租啊 、打藥啊、用工啊,淨賺春季這個收入。”

今年70多歲的鄉土專家裴生民和土地莊家打了一輩子交道,也見證了幾十年來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敗得失,他自己也嘗試著種過果樹。他說,如果只是滿足聽聽、看看,或者機械地執行上級的指令來搞,決策的盲目性往往會導致失敗風險的增加。一個鎮的黨委書記親自種地,還真是第一次遇到。“(錄音)不深入下去根本不中。像張書記,你說說不算,我親自種一下,第一手材料,究竟打藥多少錢?苗錢多少錢?犁地多少錢?給這核算一下,真務實哩。”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鎮平晁陂鎮黨委書記親自種十畝紅薯 為群眾實驗“致富種子”

經過一季的操勞張書盈對發展紅薯產業也是感慨良多,要想帶領群眾幹,幹部首先要學明白,才能說明白,“(錄音)現在這個新形勢,電商也好,新產品也好,新科技也好,群眾需要個接受的過程,我覺得你做個黨委書記,你要不接受這些東西,往下落實就很難落實,你講不透,你光哄種紅薯種紅薯,誰種?”

群眾發動起來後下一步怎麼幹

村民張彥亮見證了書記種紅薯的過程和受益,由不瞭解、不理解、不接受,到發自內心得感覺種紅薯可行,他自己心裡也在做著盤算,“(錄音)這個紅薯好吃,這個西瓜紅好,老百姓看不到時效他不弄,他一看到實效他都也要發展這東西。”

在這裡幫工的村民:“(錄音)初次種這個紅薯,看看,確切很好,產量也怪高,一畝地頂四五千斤,這跟種莊稼強得多。群眾一看確切效益怪好,都準備種紅薯。”

張書盈自己種紅薯的同時,鎮裡個別村幹部也在嘗試著種,收益同樣可觀。大家看到了好處,積極性調動起來後,如何把紅薯產業做大做長久,張書盈有了新的盤算:引導更多電商加入紅薯銷售,拓寬外銷渠道;利用現有冷庫和建地窖,提高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打造晁陂西瓜紅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積累到相當規模,考慮紅薯的深加工,向工業化發展。張書盈:“(錄音)經過試種,我們覺得今年發展這個紅薯產業效益不錯,我們決定從明年開始,每個行政村流轉30到50畝土地來發展紅薯產業,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後勁,真正的使土地活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南陽廣播電視臺記者宋相勳 鎮平電臺 張曄 鄭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