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習水:生態治理再現岸綠水清

習水:生態治理再現岸綠水清

漁溪壩水庫

站在魚溪壩水庫岸邊,水面波光瀲灩,遠處青山含翠,一片綠意盎然,岸邊的土地上綠植滿坡,退耕還林栽植的油厚朴、槐樹等正奮力生長著,習水實施的水源地生態修復工程已經初見成效。

近年來,為建立良好的水資源管理秩序,推動各項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貫徹落實,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習水縣根據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督查有關要求,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進行排查整治,依法完成水源保護區“劃、立、治”重點任務,努力實現水源保護可持續發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漁溪壩水庫位於習水縣城東南十公里的白鹿溪上,總庫容38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28萬立方米,是習水縣城集中式飲用水主要水源地。但由於當地群眾生態環保意識淡薄,畜牧用水、農業廢水的肆意排放,短短几年時間,水源水質便遭到破壞、pH值超標。“當時這周邊到處都是白色垃圾,而且那些牛羊到處跑,基本上沒得管理。”家住白坭村的王先品坦言。

為讓習水縣城居民的“水缸”更清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提出既要讓“水缸”清澈,也要讓群眾滿意的工作要求。縣多部門協調聯動,從水源保護治理工程、生活汙染治理工程、交通汙染治理工程等多個方面開展了治理工作。縣環保局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現場監督和指導,東皇街道辦牽頭完成漁溪壩保護區內原住民移民搬遷54戶,拆除一級保護區內房屋54戶,實現搬遷居民54戶241人,實現舊房拆除復墾複綠。與此同時,新建2000多米的圍河護欄,完成沿道路靠水庫一側3公里防撞牆、1公里波形防護欄和公路減速震盪帶9處設置,完成安裝保護區內穿越公路交通標誌牌、交通宣傳牌、減速限速標牌28塊,完成覆蓋保護區內74戶群眾生活汙水處理站及收集汙水收集管道建設和沉砂池、截汙溝工程,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整治了漁溪壩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

“通過整改以後,漁溪壩水庫恢復了以往的綠色生態,我們老百姓飲用起來也更安全、乾淨、衛生。”白坭村村支部副書記王超學說道。

“漁溪壩水庫整治以來,縣委、縣政府累計投入整治資金達8000萬元,現在已經對水庫進行了全方位全覆蓋的保護,基本實現了水質安全環保。”環保局漁溪壩汙染防治建設項目負責人王明竹說。

“以前漲水、牲畜排洩物大多隨河道流進了水庫,經過現在整改以後,這些汙水都有了很好的排放規劃,再加上河道的治理,我們漁溪壩的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漁溪壩水庫周邊的居民王先品說道。

目前,相關負責單位對漁溪壩水庫加強了日常監管和建成設施的運行管理維護,水源整治保護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實施好水汙染治理、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執法,全力做好水汙染防治工作,不斷提升全縣環境質量,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