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西夏文明重現於世

13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以銳不可當之勢橫掃亞歐大陸。然而,他們卻在同樣以剽悍善戰著稱的西夏人國門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抗拒。為了征服這個地方,成吉思汗親率強兵勁旅6次出征西夏,在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後,最終於1227年攻下西夏,西夏末代皇帝在請降後被殺,雄踞西北兩個世紀的西夏宣告滅亡。西夏陷落後,蒙古大軍帶著強烈的復仇心理,對西夏人和西夏文明實施滅絕性的破壞。不但血洗都城,“人盡滅,物盡掠”,積聚近200年的城市宮殿、國寶、史典被付之一炬,而且還將賀蘭山下的皇家苑林及陵園毀盜殆盡。所以,現今所有陵墓,無不牆斷闕殘,大小盜坑隨處可見。漸漸地,西夏王朝連同它曾經燦爛的文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西夏文明重現於世

A 西夏王陵遺蹟

西夏文明重現於世

B 西夏碑的發現者——清代學者張澍

西夏文明重現於世

C 以西夏文字書寫的書卷

1804年,清朝史地學家張澍在涼州(今武威)大雲寺寺院遊玩,他發現了一座被封閉很久的碑亭。據寺院的僧人說,一打開就會有風雹之災。張澍拍著胸口說,願意向上天保證,打開所造成的一切災難由他一人承擔。打開後,人們發現,裡面只有一座完好的石碑,正面所刻的字有點像天書,“乍視,字皆可視;熟視,無字可視”。其反面刻有漢字譯文。張澍大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蕃文”?消失了千年的西夏王朝自此重現於世人面前,西夏學的研究序幕自此拉開。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無視其存在,當時的一些外國“探險家”、“考察隊”、“探險隊”紛至沓來,中國大批珍貴文物、文獻相繼流失海外。早在19世紀,有著神秘傳說的黑水城,引起了外國探險家的注意。傳說中,黑水城是西夏王朝的北方軍事重鎮,14世紀時,因黑水河改道北流,以致整個黑水城被沙漠吞噬,成為無人居住的死城。1909年,俄國的科茲洛夫探險隊在黑水城城址的一座佛塔中發現了大量的西夏文物、文獻,稇載而歸,文獻資料存放在當時的聖彼得堡亞洲民族博物館,即今天的俄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文物存放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1914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步科茲洛夫的後塵,同樣在黑水城收穫不少,所掠文獻現收藏在大英圖書館。1927年,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途經此地時,黃文弼發掘出一批文書。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此進行多次考察,發掘出不少文物、文獻。在歷次發掘出的黑水城文獻中,有多種有關西夏文的字典、辭書、語音表等資料,如西夏文、漢文雙解詞語集《番漢合時掌中珠》,註釋西夏文字形、音、義的韻書《文海》等,是研究西夏文至為珍貴的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