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为什么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看完这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今儿个跟大家分享一个教育故事,是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的。

她的故事说起来有点唏嘘,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优秀,具有欺骗性?

她的父母都是城市的蓝领两枚,做着非常普通又很容易被替代的工作。知道自己书读的少,在如今高竞争性职场上特别容易吃亏,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期望都倾注在了自己的独生女身上。

从三岁起,就教孩子识字。上学前班,按着孩子学加减法、英文和写作。小学一年级起,开始给孩子买大本大本的练习册。六七岁的孩子,每天晚上就是坐在书桌前啃书、做习题、背诵。

我对她父母说:“要学习也不是这么学的,学这些习题、背诵有什么用啊?”

她父母一听反倒很生气,对我说“你是饱汉不知道饿汉子饥,你这么高的学历,我们这辈子也追不上了,所以我们不能耽误孩子。”

她父母的意见是:小学必须打好基础,最好能考三个一百分(语文、数学、英语)回家,这才说明学得优秀。

我对她父母的观点不置可否,但毕竟是我的亲戚,不能坐视不管。我偷偷给孩子买了很多有趣的课外书,想让孩子扩大阅读量,但最后都被她父母拦了回来——理由是:孩子的作业还没写完,不能看。

为什么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看完这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要我看呢,孩子的成绩里,多少也有替父母争气的成份。孩子的世界是敏感的,孩子的生活里也有攀比。这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活压力大,所以希望按他们的期望考出好成绩,为的不过是能让底层父母扬眉吐气,在旁人面前有些自豪的谈资。每次想到这里,我竟然有些心酸。

孩子每天在书桌前坐到十点多,要么是在默写课文,要么是在做口算,要么是在背单词。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她的确是班里那个总拿100分的孩子。

到了三年级,事情有些变化,孩子做功课开始有些吃力了。

她对我说:“课文变难了,很多字不认得,班里很多同学,语文在一二年级时,并未像我那样考得100分,到了三年级反而阅读速度非常快。我一篇课文还没读完,别的同学却已经把大意了然于心。”

数学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容易。三年级的数学引入了除法,她总觉得理解起来不像加减法那么快,别的同学却很容易的理解老师在讲什么,即使题目换个花样,也总是很快识别出出题人的意图。

孩子很不服气的说:“没有发现XX的数学能力强啊,前几年XX还是中等生呢,不如我,怎么很快就把我超过了呢。”

她父母也有些焦急,于是变本加厉催促她“打好基础”,做习题、做卷子。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她的焦虑与委屈越来越厉害,她是班里最用功的一个,也是学起来越来越吃力的那个。

后来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她更是泯然众人矣,成绩下滑到了班级中等,上不去,也下不来。但是她已经没有小学一二年级的自信了。

我想整件事情最委屈的,就是孩子自己。她的父母不知道孩子落后的原因,反而一个劲儿质问女儿:“小学你学得这么好,为什么越大越被别人超过了呢?你再努努力啊、你再找找学习方法啊!”

孩子已经陷入了越学越累、越累越没有自信的怪圈。

为什么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看完这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指的小学成绩好,以后成绩就会一直好。

但是,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的。它让你有“孩子很优秀”的错觉,尤其是这种优秀是用大量的课业时间换来的时候。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课本内容相对单一。

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记忆、模仿的内容较多,孩子凭机械记忆,照搬照抄,比别人学得更苦,也能得到好分数。

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即使在那些要求记忆、模仿的学习内容里,包含了大量需要孩子开动脑筋的因素,如孩子不注意这一点,还是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那么,随着要动脑筋的因素越来越多,以及学习内容的加深,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我亲戚的孩子,就是一个心酸又可怜的明证。

话再说回来,到了小学三年级,逐渐超过我亲戚孩子的,都是什么人?

秘诀就是:都是在童年坚持了大量阅读,有着海量阅读量的孩子。

为什么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看完这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让我来解析一下,为什么三年级以后,那么多孩子都超过了她。

亲戚孩子对我说:“很多人到了三年级反而阅读速度非常快,她一篇课文还没读完,别的同学却已经把大意了然于心。”

原因是:这种孩子的阅读能力打下了良好的根基,看得越多,阅读速度就越快,别人连课文都没读完,他连题目都看懂了,这样的孩子成绩不好才怪,学得又快又容易。

亲戚孩子对我说的:“总觉得理解起来没有很快,别的同学却很容易的理解老师的意图,即使题目换个花样,也总是很快识别出出题人想考什么。”

原因是:这也是跟孩子的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阅读能力本质上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只要养成海量阅读的习惯,别的学什么都会很容易。

而不会像我亲戚的孩子,在委屈和不平中,看着昔日落后的同学一点点的超过自己,而因为儿时阅读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再也追不上了。

来自 毛豆妈 益智学堂,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