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元朝時蒙古國那麼牛,是如何滅亡的?

學校186



元朝其實就是蒙古國的繼承者,只不過是繼承一部分遺產而已,其實真正事實是元朝並不代表大蒙古國,因為大蒙古國是擁有歐亞大陸人類史上第二的大帝國,而且是十分統一,全稱為也可.蒙古.兀魯斯。國都在今天離蒙古國首都不遠的額兒德尼昭,就是所謂哈拉和林。時間在(1206年-1260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建立的象徵性的遊牧政權,仍以歷代漠北像匈奴,突厥草原政權不無兩樣,可惜這一時期,中原大地不再像漢唐,早已四分五裂,出現了宋,金,夏西遼,大理,吐蕃格局,形成了新的戰國七雄。成吉思汗恰恰抓住了這一機遇,秦漢抵抗遊牧民族的長城早已廢棄,經過南北朝,唐,宋,遊牧踏入中原已經是家常便飯。

成吉思汗於1162年出生之際,金國還處在鼎盛,完顏亮大舉揮軍中原,宋朝政權岌岌可危,宋高宗趙構一直躲在江南偏安一隅。金國又對蒙古同樣壓制,金熙宗以不效忠為由處死了蒙古首領俺巴孩汗,將其活活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雖然短暫衰敗了,可將金國給拖衰,蒙金恩怨由來已久,也成為成吉思汗崛起的導火索。金國成了他的興奮劑,以至於向歐亞大陸肆掠,這也造就為什麼他以後這麼牛的原因了,一直持續到1260年,蒙哥汗時期蒙古疆域已經向西伸向多瑙河流域,在西亞他的五弟旭烈兀還在征戰中,目標是阿姆河直到埃及邊緣,可就是由於出了意外,大汗突然駕崩於四川,不得不召回西征主力。


所以我想這才是真正的蒙古帝國強盛邊緣時期,基本在蒙哥汗史稱元憲宗時期劃為句號,那時蒙古勢力在西邊已經與西奈半島近在咫尺,東面宋朝的西南防禦幾近瓦解,從安南和大理,與四川,長江北岸向刀叉一樣慢慢將南宋蠶食。繼承者野心勃勃的蒙哥汗就是忽必烈的大哥,想秉承成吉思汗意志意圖天下,想有超越歷代帝王的雄心,於是展開浩浩蕩蕩的滅宋戰爭因為他明白自三伯父窩闊臺合罕於1236年攻宋到至今,已經二十餘載,該出手了,精力旺盛的他,以長勝不敗的的身份出現,可卻沒有料到他卻走的是不歸之路,由於急於求成,愛面子,最終死在合州釣魚城下,享年五十有二。


他的死也給了四弟忽必烈出頭的機會,由於沒有一個駕馭的人,所以大蒙古國也行將走向了分裂,忽必烈的與阿里不哥先後稱汗,而他的汗位在漠南閃電河今正南旗繼承卻顯得不正統。所以這也就有元朝為什麼代表不起大蒙古國的原因,雖然忽必烈試圖拉攏他們讓他們承認可事實卻背道而馳,本來定於明年來草原推舉,可是俄羅斯的欽察汗國別兒哥病逝,察合臺阿魯忽也一樣,波斯的伊兒汗國旭烈兀也於1265年駕崩。而與忽必烈生疏的西方諸王們已不認同他,海都乘勝反叛,建立反忽必烈聯盟,所以元朝相對來說是孤立存在的。



要說他的滅亡,首先從拖雷家天下開始,一個是伊兒汗國,一個則是大元,國祚都不足百年,其次元朝,它外患排除了,原因元朝實際上是蒙古帝國真正主心骨,實力所在,根本就不會敗於外患,可國內卻保不住,由於天災水患,加上政府對百姓的施壓和等級嚴重,致使民怨沸騰,從1272年建元開始到1268年,不足百年,被朱元璋草根勢力給推翻,確實很難想象,元朝可以說瞬間瓦解,輝煌一時,從大都退卻返回草原老家。


龍文說史


嚴格來說,元帝國與蒙古帝國是兩個概念。1259年,蒙哥汗在釣魚城下殞命(一說是被南宋軍民擊斃,一說是病逝),蒙古帝國也隨之分裂。此時的蒙古帝國征服了整個北中國,滅亡西夏,長子西征將領土拓展到黑海之濱,其鼎盛時期的疆域達到3570萬平方公里。

但是蒙古人在一件事上做的很糟糕,那就是繼承人問題。鐵木真的眾多兒子中,較為著名的分別為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朮赤由於出身問題無緣繼承人,並且與察合臺因為汗位問題與朮赤勢同水火。蒙古人有幼子守灶的風俗,鐵木真最喜歡其中年紀最小的拖雷。最後為了平衡諸子的勢力,鐵木真將窩闊臺指定為繼承人,分封朮赤和察合臺為國主,這就是後來的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拖雷則自己自動放棄對繼承人的爭奪,並在不久後去世。

窩闊臺在位13年,期間聯合南宋滅亡金國,並進而進攻南宋,開啟了與南宋長達45年的戰爭。在侵宋的同時,蒙古軍隊還征服了東方的高麗,西征滅亡波斯,以及俄羅斯、波蘭和匈牙利。 窩闊臺死後,蒙古國政先後被乃馬真後和海迷失後把持,兩者中間夾著一個僅僅在位三年的貴由汗。這種陰盛陽衰的政局結束與蒙哥汗。




蒙古的汗位最終還是由拖雷一系繼承。蒙哥汗在位時,蒙古帝國是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四大汗國和蒙古本部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蒙哥汗的突然暴斃,讓帝國陷入了分裂,其原因還是汗位的問題。

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對汗位進行了爭奪。其實要說正統性,阿里不哥是在和林被選為大汗,而忽必烈是在開平自立為汗。但是忽必烈率領的蒙漢軍隊在六盤山擊敗了阿里不哥的軍隊,同時攻取了和林,阿里不哥逃亡唐努烏梁海。忽必烈雖然在戰爭中戰勝了阿里不哥,但是四大汗國認為忽必烈違反了蒙古傳統的大汗選舉制度,同時因為忽必烈有漢化的傾向,所以與蒙古本部的聯繫越來越弱。



下面咱們就聊聊這四大汗國和元帝國的滅亡:

欽察汗國(1259-1502)



欽察汗國是由朮赤長子拔都建立,拔都也就是長子西征中的蒙古軍統帥,戰功赫赫。欽察汗國的疆域也是最為遼闊的,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欽察汗國的政局相對於其他汗國較為穩定。但是在汗國內部,蒙古人畢竟佔少數,被蒙古人征服的各民族紛紛抬頭,其中發展最為強大的就是俄羅斯大公國。15世紀,汗國分裂,1502年,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欽察汗國最終滅亡。



窩闊臺汗國(1225-1310)

窩闊臺汗國是最早建立的,也是最先滅亡的。蒙哥汗繼位之後,為了報復,刻意的削弱窩闊臺汗國的勢力。蒙哥汗將窩闊臺汗國的領地分封給窩闊臺系的眾多子孫,這一招和漢武帝的推恩令何其相似啊!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戰中,窩闊臺汗國大汗海都支持阿里不哥。1301年海都在和林被 元成宗鐵穆爾擊敗,隨後不久去世。1310年其子察八兒被察合臺汗國怯伯擊敗。窩闊臺汗國國土分歸察合臺和元帝國的嶺北行省,窩闊臺汗國滅亡。

察合臺汗國(1227-1543)



察合臺汗國佔據原西遼帝國疆域,在蒙古征服花剌子模之後,察合臺汗國佔據整個中亞,定都花剌子模舊都撒馬爾幹。1347年,察合臺汗 哈贊汗被屬臣合扎罕殺害,汗國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察合臺汗國。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亡於帖木兒帝國;1543年葉爾羌汗國的第三代汗阿不都克里木統一南疆,東察合臺汗國徹底滅亡。



伊爾汗國(1264-1388)


伊爾汗國是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的,是一個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也是與元朝關係較為親密的汗國。在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長期的混戰耗盡了國力,同時還要遭受欽察汗國的進攻,與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滅亡。



蒙古的四個汗國所屬不同的派系,相互攻伐。旭烈兀系和朮赤系在高加索的衝突自建國之初就一直存在。在四大汗國的疆域之內,蒙古人是少數民族,當地民族在民族覺醒之後自然會對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四大汗國滅亡之後,當地的蒙古人逐漸被當地人同化,比如俄羅斯人就有蒙古人的基因,因此被稱為戰鬥民族。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元朝是我國曆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帝國,但是隻存在了97年(1271年-1368年)。相對於遼朝和清朝,元朝真得實踐了“胡虜無百年之運”的規律。



看似強大的元帝國為了敗亡的這麼快,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民族壓迫政策

元朝將全國人民分為四等: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原金國漢人三等,南宋漢人(南人)四等。這種缺心眼的政策造成了位於三四等人民的強烈不滿,最終漢人將蒙古人趕回蒙古放羊去了。

(2)拒絕漢化

蒙古人對漢地儒家文化不感興趣,拒絕漢化。被統治的漢地人們與統治者之間越來越離心離德。同時蒙古統治者實施文化歧視,選拔人才的科舉考試直到1313年才恢復,而且斷斷續續。讀書人感到無出頭之日,只好跟著起義軍造反了。

(3)連年征戰,人民負擔過重

現在人們一說起蒙古帝國,往往羨慕它的軍功。元帝國1274年和1281年兩徵日本均告失敗。在南方,1257年,1284年,1287年三次征討越南,均未取得理想戰果。此外還1282年進攻佔婆,1283年進攻吳哥,1293年進攻爪哇。連年的征戰增加了人民的負擔。



(4)政權不穩,官員腐敗

元朝一共90多年,世祖忽必烈在位23年,末代元順帝在位35年,中間有廟號沒廟號加起來有12位皇帝。這就等於元朝中間的40多年一直在玩“換屆”,而且大多數皇帝屬於非正常死亡。皇帝不中用,自然權臣當道,元朝的奸臣格外得愛財。小人愛財,取之無道。如此混亂的政局加速了元帝國的滅亡。

元朝滅亡後,以北元政權存在於漠北。經過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伐,北元政權被徹底打成了游擊隊。1402年 鬼力赤殺死坤帖木兒,鬼力赤改國號為韃靼,北元去國號滅亡。蒙古分裂為韃靼和瓦剌,蒙古高原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面。


遊在路上的魚


一、所謂的元朝和蒙古國

這裡強調一下,元朝和蒙古國還是有區別的。

蒙古國的建立:蒙古國其實真正國號為大蒙古國,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蒙古立國後開始對外擴張,成吉思汗時期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之後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包括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中國元朝等,甚至還包括之後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權。
△蒙古帝國建立者——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


元朝的建立:蒙哥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最終,忽必烈雖然取得汗位,然而成吉思汗的子孫這些貴族們的封地開始獨立,成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蒙古帝國走向分裂,隨之解體。忽必烈於1271年依據漢法,建國號“大元”,自此蒙古帝國改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四大汗國直至1304年才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元朝的建立者——
薛禪汗元世祖忽必烈

因此,元朝和蒙古國還是有區別的,元朝其實僅僅繼承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對於蒙古帝國西亞、歐洲的領土控制力遠遠小於之前時期。西方史學界把元朝與四大汗國等蒙古政權稱共同稱為“蒙古帝國”。另外,蒙古完全統一中國是在1279年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之後,隨著元軍再次對外擴張都以失敗告終,如遠征日本及東南亞諸國。蒙古帝國的擴張也就止步於此,同時更進一步接受漢文化。


二、元朝的實力到底如何

元朝的軍事實力與之前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時期相比,已經走向衰落。

成吉思汗時期,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1227年滅西夏。

窩闊臺時期,再次對外擴張。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

蒙哥時期,對外擴張繼續。1254年滅大理國;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59年佔領大馬士革。

忽必烈時期,統一中國。1279年滅亡南宋,滅宋後對鄰近諸國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發動戰爭,均以失敗告終。

總之,蒙古帝國軍事實力最強是在元朝之前,蒙哥的三次西征都是發生在元朝建立之前。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時期,又稱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第二次西征是窩闊臺死後,以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開始西征;因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徵,所以又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第三次西征是蒙哥時期,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西征;又稱旭烈兀西征。而忽必烈時期,由於蒙古帝國開始分裂,開始獨立並爭奪汗位,也再無力西征。

三、元朝滅亡原因的探究

這裡主要分析探討一下元朝滅亡的原因,至於蒙古帝國的其他汗國滅亡,改日再討論吧。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但卻僅僅存在了98年就退出對中原的統治,可謂曇花一現。竊以為其最終走向衰落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內部爭鬥不休,皇帝更換頻繁。元朝就是在蒙古貴族的分裂爭鬥中建立的。忽必烈的支持者為東道諸王及漢族大臣,開始漢化,任用漢人,推行漢法,改變了蒙古人的遊牧傳統,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貴族的不滿;而代表蒙古傳統貴族利益的西道諸王反對漢化,支持阿里不哥;雙方開始長達四年的汗位之爭,最終雖然忽必烈取得勝利,卻換來默認了朮赤后王別兒哥、察合臺后王阿魯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對各自封地的合法統治權,即成立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在忽必烈死後,繼續與元朝作戰,直到1301年在名義上元朝的宗主地位。另外,元朝的皇帝更換頻繁,這也是內部爭鬥激烈的表現,在短短98年經歷了11位皇帝。

②統治者窮兵黷武,政權動盪不安。元朝統治者骨子裡繼承了蒙古先輩好戰基因,好大喜功,原本就是馬背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一味的對外征戰,擴大疆域,然而除了滅亡南宋之外,其他對外戰爭均以失敗告終。常年戰爭已經拖垮了元朝的統治,當內部起義揭竿而起的時候,他們已經分不出精力去應對了。

③民族歧視嚴重,導致民族矛盾激化。元朝是建立在在一個多民族基礎上的帝國,在民族政策上他們不僅沒有做到多民族文化的統一和融合,然而卻推行的是帶有歧視的民族政策,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這一政策雖然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然而卻進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得廣大的老百姓不堪壓迫,揭竿而起之時,紛紛響應,最終不得不結束對中原的統治。


安定郡小書生


千八百年的哪個朝代不都得滅亡那!樓蘭古蹟怎麼形成的,歷史在變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