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

自立124


相信大家看到那么多医学专业术语都感觉头大,其实作为普通老百姓不需要理解的那么透彻,只需要早期通过尿常规的异常来发现或是及时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一.首先需要了解的一点,泌尿肾脏系统的疾病早期大多数无症状,所以小便异常一定要去看!不要以为没有症状就没问题!


二.再来就是我们自己就能发现的问题,其实最常见的一些就是

1.尿液发红或是浑浊,这种情况需要警惕感染,结石,结核,甚至是肿瘤等问题,要去医院看!

2.小便表面有泡沫,久置后仍不能消去,这种要警惕蛋白尿和肾脏疾病,要去医院看!


三.其次尿常规我们自己怎么去看?有的异常的需不需要进一步看呢?

1.尿蛋白阳性,敲重点!此项阳性一定要去医院看!除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大多数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病变,所以一旦发现一定要去复查。

2.尿隐血,尿白细胞阳性,这两为何放在一起说呢,因为临床上这两经常是结伴出现的,需要警惕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可能,其中有一部分特殊群体就是育龄妇女体检经常会发现没有任何症状的轻度尿隐血和白细胞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尿道较短以及月经等因素可能造成标本污染,如果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不多的话问题是不大的。

3.尿糖阳性,那么兄弟你该去测测血糖了,记得要测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

4.尿酮体阳性,这种多见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糖尿病酮症,这是一种急性并发症,你需要监测你的血糖是否控制的良好。


四.最后总结一下,临床上一个尿常规其实可以提示非常多的疾病,上面只是说了最常见的一些问题,也是大家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个人觉得其实蛋白尿是最重要的,早期无症状,很多人会忽略它,不当回事,基本上肾脏的病变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早发现早治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多克特儿


尿常规,我们这里叫“尿常规加尿沉渣”,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这个检查项目目前的价格是38元。



尿常规检查方便、快捷,也算是在所有的检查里面比较便宜的。

由于尿的生成和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所以,尿液的异常主要反映的是以肾为核心的泌尿系统的问题。

除了肾及泌尿系统疾病之外,尿液常规在诊断其他疾病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因为尿常规能反映新陈代谢的状态。



肾病和蛋白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有少量的蛋白,但常规尿检查蛋白一般为阴性。

如果尿蛋白显示为一个加号(“+”)以上的阳性,往往是某些肾病的重要表现,需要进一步的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其他检查,来明确蛋白尿的原因。

发现蛋白尿,要和其他因素导致的“假”蛋白尿相鉴别。

比如,由剧烈运动导致的功能性蛋白尿,或者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泄物导致的“蛋白尿”等情况。

明确的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第一发现。



肝病和尿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可能有问题,多为胆红素代谢的问题,这些指标是黄疸性疾病的重要鉴别诊断依据。

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的时候,往往除了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外,还有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同时阳性。因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不高,肝严重损害时,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使尿中胆红素呈阳性。



尿路感染和尿白细胞

尿常规检查报告单最常出现的一个阳性,就是尿白细胞。正常人尿检,白细胞不超过5个。

  • 如果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则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

对于一些女性,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酵母菌、滴虫等成分也会导致白细胞增高,这属于假阳性。

因此,不能仅仅通过从尿白细胞阳性,就断定有尿路感染,需要结合亚硝酸盐和尿培养的结果来确定。



肾结石和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偶尔会有红细胞,但不会超过3个,如果出现较多的红细胞,这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

结石可能是最常见的因素。

一些全身性的血液循环疾病,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也可以引起血尿。

发现血尿以后,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要排除月经血的污染。

血尿确定后,需要进一步的结合临床表现、尿蛋白和影像学检查等来综合分析判断。



糖尿病和尿酮体

人在饥饿,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糖代谢发生障碍障碍、脂肪分解增加,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候,产生的酮体速度,要大于组织的利用速度,就会出现酮尿。

  • 也就是尿酮体阳性。

尿酮体阳性和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和一些慢性疾病有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提示。

人在严重腹泻和呕吐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尿酮体阳性,补液和饮食以后,这种表现会逐渐的消失。

总之,尿液检查的异常是多方面的,不但包括上面的这些项目,还包括颜色、比重、pH值等等指标,在判断某些疾病的时间,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您好,尿常规是属于比较基本的检查,不管是体检,还是入院或者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都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而且尿常规检查很便宜,基本就是20、30块钱。很多人就会问,这么便宜的检查,到底能查出些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必要检查呢?

这是一张尿常规检查的报告单,让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主要检查项目:

尿蛋白(蛋白质)

这是小便常规里比较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肾脏的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都可能会导致尿蛋白阳性,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继发的肾脏损伤也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

当然,还有一些生理性的情况,比如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长时间站立等也可能造成尿蛋白,还有女性的白带污染也可能会使小便中出现尿蛋白,但这种尿蛋白往往都是一过性的。所以当出现尿蛋白最好复查小便常规或者持续监测,同时还有结合其他项目来明确是否为肾脏疾病所导致的。

尿潜血(红细胞)

当小便中有血的时候,小便常规就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或者红细胞阳性。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甚至泌尿系恶性肿瘤所导致。除了这些病理情况,当女性来月经的时候或者月经前后检查,也可能会导致小便中尿潜血阳性。所以女性检查小便常规,最好避开月经前三天和后三天。

尿白细胞

尿白细胞最主要是看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当尿白细胞阳性时,首先考虑存在尿路感染的可能。但是小便常规有的时候也可能会由于污染,使尿液中出现少量白细胞,尤其是女性,如果在留尿的时候不小心混有了白带,小便常规中就可能显示尿白细胞阳性,甚至还会出现尿蛋白阳性。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结合患者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来综合判断。

除了上面这些比较主要的项目,在糖尿病患者,我们还需要看尿糖、尿酮体等情况;而在肾炎的患者,管型如果出现阳性,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尿常规检查只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检查项目,当这个检查中一些项目出现异常,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有疾病的存在。但不能单纯依靠尿常规检查就明确诊断,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够确诊。


郭医生小课堂


尿是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后形成的最终的代谢废物。因此,尿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以及各个系统的功能状态如何。尿液检查,通常是用来协助诊断,而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一、对于泌尿系统疾病


如图所示,是一张尿常规的检查报告单。各个医院的尿常规检查项目可能稍微有些区别。从这张检查中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1.假设3和4项阳性,则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再结合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就可以确诊。

2.假设出现血尿,则提示可能有结石,泌尿系统结核、肿瘤的可能。

3.尿比重升高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比重下降,提示慢性肾衰、尿崩症、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4.第5项尿蛋白如果阳性。则要看具体尿蛋白的多少,有可能是正常的蛋白尿,几天后就消失了。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可以是肾脏的毛病,比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

5.比如第15项,各种管型尿的出现,也是提示不同的疾病,腊样管型提示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脂肪管型提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细菌管型提示感染性疾病。

二、对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提示作用

1.如图所示,尿葡萄糖阳性,提示该患者可能有糖尿病。

2.检测尿淀粉酶升高,则提示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可能。

3.患者出现黄疸时,检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有助于鉴别什么类型的黄疸。


4.检测尿液酸碱度,有助于判断患者以肉食为主还是素食为主,肉食者尿液偏酸,素食者偏碱性。尿液偏酸还可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患者。尿液偏碱性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酸中毒。

三、通过检查尿液,来安全用药

有些药物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但有时候又必须要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检测尿液来检测用药的安全性。比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等。

尿液检查,可以查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作用也很大,上面只是列举了一部分,能力有限,只能想到这些。


石佛山下小医生


尿常规化验单中包含了很多指标,每个指标不同,反映的疾病也是不同的。其中包括了尿蛋白(PRO),尿葡萄糖(GLU)、尿胆红素、尿酮体(KET)、尿沉渣镜检、尿胆原(URO)、尿酸碱度(PH)等。

1、尿蛋白(PRO)

正常情况:阴性。

不正常情况:增高:各种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

2、尿比重(SG)

正常: 1.009-1.035

不正常情况: 增高: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等;降低:尿崩症、饮水过多、肾功能衰竭晚期、使用利尿剂等。

3、尿沉渣镜检

正常情况:白细胞<5/HP;红细胞<3/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O/HP或偶见透明管型。

不正常情况: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等。

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争;白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等。

4、尿酸碱度(PH)

正常情况:4-8。

不正常情况: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等。

5、尿酮体:

正常情况:阴性。

不正常情况:阳性则可能是糖尿病、饥饿、脱水、发热等。

6、尿葡萄糖:

正常情况:阴性。

不正常情况: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肝脏疾病等。

尿隐血阴性正常,如果是阳性也要结合尿红细胞镜检等综合判断。




求医养生科普


尿常规检查一般有哪些指标呢?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尿红细胞、隐血、PH、维C、尿沉渣镜检等。



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呢?

尿常规检查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1. 肾病类: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2. 糖尿病类指标: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3. 泌尿感染类指标: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4. 其他疾病类指标: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总结:许多医院尿常规的指标不仅仅这十几项,大部分都和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肝功能有关系。当大家查出异常时一定要找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医疗工作者张


血、尿、便三大常规是住院的必查项目,无论是哪个科的疾病,先要查这三项,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三大常规中的——尿常规,通过尿常规可以看出什么疾病。


先来说一下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般要求晨尿,就是早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并且取中段尿,这样尽可能的减少其他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除此之外,女性在生理期是不建议做尿常规检查的,因为这个时期容易在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影响结果的判断。

尿液检查中需要观察和检测哪些项目?

尿常规中的颜色、清晰度、酸碱度这些只是提供一个健康状况的初步判断,如果这些异常,那有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并不能代表具体的疾病。

尿胆原、胆红素代表黄疸的存在,多见于肝胆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尿蛋白阳性、尿比重异常多见于肾脏相关的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等;尿糖异常,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最近糖摄入过多。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以及一些细菌等,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不含有这些物质的,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就代表疾病,红细胞代表有一些出血的疾病或泌尿系结石,如果伴随有长期无痛血尿,还要排除泌尿系肿瘤等;白细胞代表有炎症反应的存在,如膀胱炎、肾炎等;细菌则代表相应的细菌感染。


张浩医生


尿常规和血常规,粪便常规俗称三大常规,临床化验的三大件,是比较基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验。

那什么是尿常规?我们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验尿常规?什么情况下要验呢?尿常规能验出什么疾病?今天小编就尝试解读一下。

什么是尿常规?

直接上图了,看下面这张图,尿常规就是尿液要检测的一些项目的组合。通常包括医生所说的干化学检查部分和尿沉渣两个部分。干化学部分包括,尿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这些参数。尿沉渣主要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细菌等。



尿干化学项目能检出什么病?

尿干化学部分比较重要的项目像尿蛋白是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的指标。尿蛋白阳性,可能跟这些疾病相关。尿糖和糖尿病相关。尿胆红素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有关。尿酸碱度与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等有关。尿比重,升高与糖尿病,腹泻脱水等有关,降低与尿崩症,肾衰有关。

尿沉渣项目能检出什么病?

尿沉渣是尿液离心后,留下来的有形成分,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结晶,管型等。

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炎,结石,膀胱炎,尿道炎,泌尿道感染,泌尿系肿瘤等。尿中出现较多红细胞可能跟泌尿系感染,结石,肾小管肾炎,创伤等有关。管型增多可能跟泌尿系感染,肾病急性期相关。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泌尿系统呢?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代谢的不能再利用的或者有害物质。


医患家


你好,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今日导读: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

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很高兴能用我的专业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尿常规检查这一个项目,无论是平时我们的健康体检还是泌尿系统出现问题时,都会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因为通过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可以了解我们人体的肾脏以及泌尿系统方面是不是存在问题,而且其检查的费用比较低廉,人们也乐于接受。



那么这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到底可以查出什么疾病呢?

我们知道尿液是人体的排泄物之一,原尿经过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之后就变成可排泄的尿液,尿液里面含有人体的一些代谢产物,如果肾脏出现问题,那么尿液中的某些代谢产物的含量就会不一样,这样通过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含量就可以分析肾脏是否出现问题;另外,尿液从肾脏中排出后就会经过输尿管,之后再进入膀胱,最后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在这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也可以从尿液中体现出来,例如尿路感染、尿道结石损伤等,尿液中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在尿常规化验单中的10多项检查项目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项目的结果来进行一些疾病的初步筛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尿常规检查中的一些常见疾病:



1、糖尿病。当人患有糖尿病时,尿液中的糖含量就会超过糖阈值,肾脏就不能将尿液中的糖完成吸收,那样尿液中糖就会超过正常值,甚至尿糖的值达到阳性的4+、3+。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那么尿酮体也会出现阳性的结果。当然,不能单靠一个尿糖阳性就可以判断是糖尿病,引起尿糖阳性的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一次性摄入高糖的食物或者甲亢等也会引起尿糖阳性。我们还应该结合一些临床症状已经血糖的水平才能最终判断是否是糖尿病。

2、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中是否有尿蛋白阳性、白细胞阳性等,如果出现尿蛋白阳性、白细胞阳性,就说明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问题,导致一些蛋白出现在尿液中,如果肾脏合并有炎症等病因,也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白细胞,从而检查出白细胞阳性。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生理性蛋白尿的情况,这些也是需要去排除的,所以也不是一检查出蛋白尿就说明肾脏出现了问题。

3、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等。如果人体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那么就会出现脓白色尿,因为有细菌感染,尿液里含有很多的细菌,使尿液的颜色呈现浑浊状态。我们在显微镜的高配镜下就会发现很多白细胞,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一堆一堆的白细胞,整个视野都是白细胞。

4、结石、肿瘤、泌尿道创伤等疾病。当尿常规检查中出现血尿,隐血试验为阳性时,那就说明尿液中含有许多红细胞,这可能是由于结石、肿瘤、泌尿道创伤、炎症等引起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尿三杯的试验来了解到底是哪里出血损伤,如果三杯尿都是血尿的话,那就说明病变在膀胱或者膀胱以上部位;如果第三杯是血尿,那就说明病变在膀胱底或者后尿道;如果第一杯是血尿,那就说明病变在前尿道。当然,也有一些生理性的学了,这也是要区分开的,比如受到月经血的污染等。

5、黄疸。当身体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疾病时,尿常规检查中的胆红素、尿胆原就会出现阳性的结果。比如胆红素为阳性时,一般都是肝细胞性黄疸或者胆汁淤积性黄疸引起;尿胆原阳性时,一般都是溶血性黄疸引起的,这些都是可以看出肝脏是否出现问题。



结语

以上这些常见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来初步筛查,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具体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他的一些实验室检查才能最终判断是什么疾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