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印度海軍目前的實力有多強?

嘯鷹評


印度的海軍戰略是要具備防禦印度洋上海軍強國行動的能力,在印度洋海域範圍內可以執行海空立體打擊任務,具備對印度洋的控制能力,同時還要擁有對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影響力。印巴衝突爆發時,印度海軍還可以動用海空力量突襲巴基斯坦沿海地區重要城市,為兩棲登陸作戰掃清障礙,維護並確保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將印度洋變成印度之洋。

(印度海軍編隊)

印度海軍艦種齊備,共有軍艦155艘,其主要作戰力量為1艘航空母艦、11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19艘潛艇、2艘船塢登陸艦、5艘坦克登陸艦以及其他各類輔助艦艇,另外海軍航空部隊還擁有181架飛機。印度航母原本是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裝賣給了印度,噸位為4.5萬噸,可搭載29架左右的米格29K戰鬥機。驅逐艦方面,印度海軍擁有3艘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但由於其武器系統購置於多個國家,加之印度又一貫喜歡拖延,所以其整體性能距世界一流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護衛艦方面,印度的3艘什瓦里克級護衛艦性能還算不錯,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可以發射防空導彈。在潛艇方面,印度裝備有一艘殲敵者號核潛艇,不過性能不佳,它裝備的潛射導彈射程僅有700公里,實戰能力存疑。此外,印度還從俄羅斯購買了10艘基洛級潛 艇,從歐洲進口了6艘鮋魚級級潛艇,另有一艘從俄羅斯租借的阿庫拉級核潛艇。

(印度海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加爾各答級導彈驅逐艦)

(印度海軍殲敵者號核潛艇)

從艦艇種類來看,印度海軍艦艇基本齊備,而且還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潛艇部隊,其綜合實力在南亞地區屬於最強的存在。不過,印度海軍的自身實力與自己的意願相比尚存一定的差距。

(印度海軍奉行東西並重的戰略,意圖將印度洋變為印度之洋)

印度一貫認為自己是印度洋的主人,而印度洋又是溝通歐洲、中東、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交通要道,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這也使得印度成為了眾多大國拉攏照顧到對象。然而印度海軍的主要武器裝備卻基本依靠從國外購買,以至於同一艘艦艇的設備來自多個國家,這使得印度海軍長期受到國際關係變化的影響。當年,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就被俄羅斯狠狠的敲了一筆竹槓,印度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印度國產航母藍天衛士號也因為零部件進口問題而無法下水,如今只能躺在船廠等待安裝設備。印度海軍裝備的整體水平難言先進,作為區域海軍力量確實夠用,但是要想實現遠洋大國海軍的目標,卻還有很大的差距。

(印度國產航母藍天衛士號多次下水,研製13年卻還未完工)

再者,印度海軍的管理也繼承了印度人的一貫風格,對紀律和安全問題比較漠視。印度空軍是摔飛機,而印度海軍則是翻船、炸船事故頻發。2016年4000噸的護衛艦貝特瓦號在船塢裡大修時發生側翻;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今年3月返港時起火;2013年基洛級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因操作問題被自帶的導彈炸沉。這些事故無一不反映出印度海軍內部的管理混亂問題,當然其官兵的素質也讓人不敢恭維。

(印度護衛艦貝特瓦號在船塢裡大修時發生側翻)

(印度的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被自己的導彈擊沉)

綜合來看,印度雖然具備世界第五大海軍之名,但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如果只是將他當作區域海軍力量,又顯得有些低估,但是將他作為遠洋海軍,其實力又無法支撐,所以印度海軍一直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南亞國家的海軍實力都比較弱,印度海軍自然一枝獨秀,但是如果印度人想成為印度洋之主,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海軍)


戰情解碼


印度,南亞大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9億,GDP2017年2.59萬億美元,2017年軍費開支550億美元。

印度海軍在亞洲應該排在韓國之後在第四位。

1、中國海軍:在亞洲,中國海軍當仁不讓的排在第一位上,兩艘在役航母,一艘在建航母,30艘驅逐艦近70艘護衛艦,各式潛艇70艘,大型船塢登陸艦服役5艘在建3艘,特別是即將服役的055大型驅逐艦,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位置,最大排水量達1.4萬噸,112個發射單元相當於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到2022年中國海軍將有3艘航母服役,兩艘劃躍起飛中型航母,一艘配備先進的電磁彈射的大型航母,排水量在9萬噸左右,中國海軍,在世界上除美國海軍外的第二大海軍。



2、日本海上自衛隊:根據《和平先發》規定,“日本海軍"稱之為”海上自衛隊",但是其實力不可小覷,在亞洲一度首屈一指,只在近幾年被中國海軍超越。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水面艦艇47艘,性能先進潛艇22艘,3艘直升機航母和150架各式作戰飛機,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3艘直升機航母,最大排水量近3萬噸,可以承載14架各式武裝直升機,還可以起降f35戰鬥機,戰鬥力將大大提高,如果承載10架f35其強大的的攻擊能力可以比擬一艘小型航母。

3、印度海軍:印度海軍和印度人口數量沒有可比性,在世界上屬於二流艦隊,一艘俄羅斯二手航母排水量在5.5萬噸,可載36架各式作戰飛機,不過首次出海就出現了鍋爐爆炸,在修理廠修理了半年,現在勉強可以出海,但是有沒有戰鬥力值得懷疑。10艘驅逐艦,14艘護衛艦,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14艘常規潛艇,其中最大的國產驅逐艦"德里級"排水量6200噸,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體現了印度的造船最高水平,不過小編看來其性能在我國052c的水平之下。印度的’大國海軍'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義義


印度海軍近些年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截止2018年底其海軍艦艇總噸位約為35萬噸,排名全球5位,比聯合國“五常”之一的法國還有多,但考慮到艦艇質量和海軍官兵素養等因素,個人認為印度海軍目前的實力最多隻能夠排在全球第6位。當然,印度作為印度洋區域的大國,其海軍肯定是印度洋區域實力最強的一直海上力量,甚至曾聲稱“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而且近些年隨著經濟實力和海軍力量的不斷提升,印度正在越來越多的想要插手域外事物,尤其是針對印度洋區域的海上航道以及毗鄰國家的海上利益爭端等,其正在試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不過客觀來說,個人認為以印度海軍目前的裝備水平和發展速度,能夠在印度洋保持海上主導權就已經十分不易了,還遠未達到能夠在其他海域產生影響的程度。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編隊

評價一國海軍實力,首先要看其海軍艦艇規模和組成結構,其次看起主戰艦艇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最後還要看其發展潛力。從上述三個方面來說,印度海軍目前的艦艇規模已比較可觀、主戰艦艇的技術水平也算得上中規中矩,但是在艦艇組成結構、海軍官兵素質和發展潛力等因素上,與其他海軍強國還有很大差距,至少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這一差距還很難彌補,下面按各要素逐一分析一下印度海軍目前的水平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趨勢。印度海軍主戰水面艦艇編隊

印度海軍目前裝備的主戰水面艦艇包括1艘45000噸“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3艘7000噸“加爾各答級”驅逐艦、3艘6000噸級的“德里級”驅逐艦、3艘4500噸級“什瓦里克級”護衛艦、5艘4000噸級“拉吉普特級”驅逐艦、3艘3600噸級“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以及5艘3500噸級“塔爾瓦級”護衛艦等,水面主戰艦艇總數量為26艘,數量比較可觀,但是從艦艇組成上來說,噸位偏小、型號繁多且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其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是由俄羅斯“基輔級”“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改造而來,艦艇結構壽命已過20餘年,艦載設備和艦載機(米格29K)的性能都相對比較落後,實際作戰能力與其4.5萬噸的體型不甚匹配;除此以外,印度海軍水面艦艇中最具戰鬥力的是3艘“加爾各答級”印度版“盾艦”,不僅艦體設計“頭重腳輕”,其裝備的以色列制MF-STAR主動相控陣雷達和“巴拉克”艦載垂髮防空系統性能在全球“盾艦”中也位居末列;而其他水面艦艇的整體性能也乏善可陳。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搭載的米格29K艦載機


印度海軍“加爾各答級”驅逐艦與“德里級”驅逐艦(中)是目前印度水面艦艇的核心作戰艦艇印度引以為傲的“加爾各答”級“盾艦”,綜合性能並不出眾

在潛艇方面,印度海軍目前裝1艘“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1艘租借自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4艘進口自德國的209級1500型潛艇、9艘進口自俄羅斯的基洛級877EMK型潛艇、1艘進口自法國的“鮪魚級”潛艇,潛艇總數量為16艘,規模也相當可觀,不過其唯一的戰略核潛艇“殲敵者號”並不具備作戰能力,而且由於自身操作失誤很可能將提前退役,租借的1艘“阿庫拉級”核潛艇是其目前最強的水下裝備;其餘的14艘潛艇來自於三個不同的國家,雖然從性能上來說都是當前世界上一流的常規潛艇,但多個國家的設計和運用理念在同一支海軍中同時出現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尤其是對於印度這樣一個後期維護能力和人員素質都非常一般的海軍來說,其潛艇的作戰效能要大打折扣。印度“國產”的“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但僅裝備了射程700公里的K15導彈,名不副實!

印度租借的“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印度從法國進口的“鮪魚級”常規潛艇,同時引進了生產線

提到印度的軍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在各大媒體中出現的印度戰鬥機墜毀、軍艦起火/漏水或者印度又花費巨資引進了某軍事大國的什麼先進裝備等,雖然有些報道會略顯偏頗,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印度軍隊的整體素質十分堪憂。以海軍為例,印度唯一的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由於人員操作不當忘記關閉艙室閘門導致潛艇進水,花費十餘年時間及數十億美元(推測)的核潛艇可能會提前退役;另外,印度海軍一共進口了10艘“基洛級”潛艇,但是2013年8月14日凌晨由於艇員誤操作導致所攜帶的“俱樂部”潛射反艦導彈誤射,最終致使“辛杜拉克沙克”潛艇沉沒,這也是“基洛級”自服役以來第一次被“擊沉”;除了潛艇以外,水面艦艇也出現過嚴重的事故,2016年12月5日在孟買造船廠維修的“貝特瓦號”護衛艦,在出塢時發生傾斜側翻,導致2人死亡14人受傷,又一次將印度海軍的糟糕的能力公之於眾。上述案例只是近些年來比較典型的事件,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故就更多了,由此對於印度海軍的整體能力略知一二。被自己的導彈擊沉的印度“基洛級”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被打撈後的情形

在自家造船廠維護後側翻的“貝特瓦號”護衛艦

最後再來看一下印度海軍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潛力,按照去年底的統計結果,印度海軍2018年下水新艦艇總噸位只有2000噸,位居全球第16位,僅比伊朗略高,這一數據與印度海軍艦艇總噸位全球第5的排名相差甚遠。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反差,核心因素是印度本國的工業體系和造船能力落後,雖然印度時不時會拋出字面上十分宏大的海軍造艦計劃,但是往往“虎頭蛇尾”,其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歷時12年、先後下水3次,目前仍然泡在水力無法動彈;從法國引進的“鮪魚級”潛艇生產線,由於生產工藝不過關,導致新艇遲遲無法交付海軍,而且後續艇還可能由於質量問題而不得不交給法國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印度海軍目前的規模位居世界前五,但是一旦發生戰爭,別說快速補充戰損,就連最起碼的戰時維護和後勤保障都可能無法滿足要求,一支經不起戰爭消耗且官兵素質堪憂的海軍是不會有強大戰鬥力的。

2018年全球各主要海軍國家下水艦艇噸位對比建造了12年、下水3次的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至今仍泡在水裡無法動彈

綜合 上面幾方面因素,個人認為印度海軍目前是一支不可小視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印度洋海洋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雖然印度海軍發生了各種各樣讓人匪夷所思的以外事故且主力裝備幾乎完全依靠進口,但是印度確實已經逐漸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憑藉印度在全球國際事務中“左右逢源”的優勢,包括海軍艦艇在內的各種武器裝備、先進技術等印度都可以比較方便的從美、歐以及俄羅斯獲取,如果某一天印度突然“覺醒”,可能很短時間內就能夠在軍事技術及海軍裝備方面取得進步,這方面的潛力不容小視。不僅在軍事上,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和不斷攀升的經濟體量,也在全球範圍內產生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其謀求國際大國地位的意圖也愈加明顯,對不斷壯大的印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印度海軍雖然在自身能力上還有很多不足,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印度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威吶解析


作為雄心勃勃要把印度洋變為印度的洋的南亞大國印度可是有著巨大的野心。

雖然駐紮達戈加西亞島的美國第五艦隊表示emmm給你個機會讓你重新組織一下語言!

雖然說我們一直覺得印度也就那樣,但是,印度海軍比日本還要強一點(出雲級改了日本就比印度強了,沒有艦載航空兵就是被吊打!至於軍艦對艦的攻擊能力布拉莫斯效果槓槓的,)

一條航母


維克蘭特號在建

一條攻擊核潛艇,(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級)

頂個大球級的加爾各答(一條服役,兩條下水)



3條德里級


,五條拉吉普特級


,再來幾條維沙卡帕特南級就是不知道是麼時候服役

,3條布拉馬普特拉級

沒錯就是前段時間船塢裡翻船的那個
10條877km(基洛級潛艇是636的改進型)

四條209級潛艇(西舒瑪級)


總規模5.3萬人,共有東部西部南部遠東四個地區地區司令部,東部西部兩個艦隊。

日本二出雲,二日向,二愛宕,四金剛加上一群秋月蒼龍什麼的,總噸位45萬噸,和印度比起來還真沒印度多....

而且印度打算買上四條西北風,四條11356什麼的到處燒錢jpg。


嘯鷹評


美國海軍艦員在和印度海軍艦員更換軍艦之後,美國海軍是怎麼評價印度的軍艦呢?

近日,美國和印度再次展開了海上聯合演習,在此次演習中美國和印度交換了海軍士兵,以更好的瞭解雙方艦艇的內部構造以及目前水平。其中美國驅逐艦上的一名少尉軍官在登上了印度海軍新德里號驅逐艦帶上五天之後,上面的所見所聞可以說讓大家對印度海軍有一個重新的認識。首先就是印度軍艦的伙食,從美國軍官的敘述可以看出印度軍艦的伙食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熱奶茶更是美國士兵的最愛。

而維護水平上,印度軍艦表現的就沒有那麼好了。按照美國的話來說一艘15年以上年齡的軍艦,內部的狀況不應該如此糟糕。第一,印度軍艦的淨水器的狀況非常差。雖然印度軍艦的淨水器的規模比美國海軍軍艦的淨水器安裝規模要大得多。但是由於品質的原因,印度軍艦每天能提供的飲用水是非常少的,尤其是熱水。也因此,這名美國海軍水兵在長達五天的交換過程中一次澡都沒有洗過。

而且印度軍艦的隔音設施並不是非常的好,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動力系統的隔音上。眾所周知,軍艦的動力系統和居住艙室是相離的距離是非常近的,有一個好的隔音環境的話水兵的生活水平尤其是睡眠質量會變得非常差,印度的軍艦就是如此。並且印度軍艦的管理機制也有很大的問題,在印度人眼裡,航海事故是不幸的,而不是由自己的操作問題而導致的。甚至是說印度毫不理解海上交通規則,在整個演習過程中美國海軍艦員曾多次見到印度海軍艦船危險的靠近到離美國海軍補給艦15米的距離,而當這名美軍尚未嘗試糾正印度海軍的錯誤時,印度海軍卻完全不理會這名美國水兵的建議,且仍然我行我素,可以說印度海軍的一切都是糟糕的。


浩漢防務論壇


印度海軍規模一流,裝備二流,戰鬥力三流!首先來看一下印度海軍規模。印度海軍現役總兵力近6萬人。擁有各類艦艇200餘艘。其中包括一艘航空母艦,11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19艘潛艇等等。這個規模,但在世界上也屬於規模較大的海軍部隊。

接下來看一下印度海軍的裝備。印度海軍現役一艘航空母艦,是買的俄羅斯的二手航母,艦載機為米格29K,米格29K這個艦載機屬於中規中矩的樣子。印度海軍水面作戰艦艇大部分比較老舊,但也不乏加爾各答級防空驅逐艦這樣的比較先進的作戰艦艇,印度海軍還裝備有基洛級潛艇,這款號稱海洋黑洞的潛艇是一款出色的常規潛艇。總體來說,印度海軍裝備不落後,但也不能說特別先進。



再來看一下印度海軍的作戰能力。印度海軍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數次印巴戰爭中,其海軍部隊表現確實不錯,但巴鐵當時海軍力量太差,印度勝了也沒什麼好炫耀的。反觀印度海軍的現狀,各種事故層出不窮!基洛級潛艇在軍港內能爆炸,護衛艦在船塢上能翻船,首艘國產航母竟然下水三次還未服役!由此可見,印度海軍內部管理極為混亂,這樣一支海軍,即使裝備尼米茲,也只能發揮出維拉特的作戰水平!


鋒芒FM


印度海軍輪規模的話,在世界上位居第四,現役人數為67228人(包括海軍航空兵5000人、海軍陸戰隊1000人),僅次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裝備方面,印度海軍有1艘45400噸“維克拉瑪蒂亞”號(意譯為“超日王”號)航母、1艘16590噸“加拉什瓦”號船塢登陸艦、8艘坦克登陸艦、11艘驅逐艦、13艘護衛艦、30艘巡邏艦、1艘12770噸阿庫拉2級攻擊核潛艇“查克拉”號、1艘6000噸“殲敵者”號核潛艇、14艘常規潛艇、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212架,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K/KUB艦載戰鬥機、8架P-8I反潛巡邏機、5架伊爾-38反潛巡邏機、36架海上巡邏機、83架直升機以及一些其他飛機。

在作戰實力上,印度海軍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而且比較均衡。例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隊雖然有4個八八艦隊,裝備的驅逐艦就有32艘,遠遠超過印度海軍,在噸位、性能等方面更是完爆,但是八八艦隊偏重於反潛作戰,防空和反艦作戰能力弱。如果面對印度海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編隊,日本海自的八八艦隊佔不了任何便宜,基本只能被動挨打——反艦方面根本打不著印度海軍航母編隊,防空則每支八八艦隊艦隊最多2艘“宙斯盾”艦,面對米格-29K/KUB的空中反艦突擊以及水面艦艇、潛艇的水下突擊會被打爆的。英國皇家海軍水面艦艇編隊現在面對印度海軍航母編隊與日本海自的情況類似,只有當“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形成戰鬥力之後才能壓過印度。

至於說印度海軍裝備幾乎靠買,都是萬國牌,後勤負擔重,但這些對於作戰來說並不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歷史上靠外購裝備打仗的國家和地區舉不勝舉,例如印度海軍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就是用外購裝備封鎖東巴,並進行攻擊,對印度最終肢解巴基斯坦發揮了很大作用。

看待印度海軍,不能只看到其萬國牌裝備、事故多、自造艦艇拖期嚴重等問題的一面,也要看到印度海軍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而不斷增長的實力。在印度洋地區,目前除了美國海軍之外,還沒有其他海上力量能夠和印度海軍爭鋒。(S)


聯合防務


印度阿三常開掛。但印度的海軍實力還是屈指可數的。畢竟開掛的人生總得有點開掛的收穫,不是嗎?印度海軍的實力排在美中俄法英之後,位居世界第六。比日本和意大利要強。有人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印度海軍的實力有點水分,但確實可以稱得上第六。

首先是讓印度人引以為傲的航空母艦,畢竟在現在的時代有了航空母艦就可以橫著走了。印度的航空母艦是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雖然是從外國買回來的,但畢竟是本國用著。滿載排水量45,000噸。可以搭載36架飛機(26架米格-29k和卡-29反潛直升機、卡-31預警直升機)。有了航母可把印度得瑟壞了,去年7月份在印度洋印度海軍和美國日本搞了一個三國軍演。印度海軍的航空母艦出盡了風頭。從這點來看,印度要比沒有航母的日本有很大的優勢。

加爾各答級防空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500噸建成163米,艦寬17.4米,艦上裝備有4座8聯裝防空導彈垂直髮射體系和2座8聯裝3S14E垂直髮射系統、2座反潛火箭發射器、4座艦炮。驅逐艦上裝配有兩架直升機。

印度海軍現有的裝備包括1艘航空母艦,11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19艘潛艇和155艘各類艦艇。但是印度海軍的這些武器裝備,大部分都是從外國買來的。所以說按現有裝備來排名的話,印度海軍水分比較大。並且現在印度海軍的新聞不少,像印度的潛艇被逼著出水,因為不是自家的裝備,所以毛病比較多,用起來不順手。但憑藉著自己雄厚的財力和見啥買啥的精神。印度海軍也把自己打扮得人模人樣的。但也不可否認,進入現代化以來,印度海軍的實力大大提升。海軍的主要裝備,基本實現了大型化、導彈化和自動化。並且入役一艘國產核潛艇。

開始走自己的路子,畢竟他國的裝備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再怎麼說都不如自己的用的順手。用錢買他國的裝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把柄交到別人手上。雖然印度阿三常開掛,但開掛的人生也不帶這麼玩兒的。


沐風談兵論道


作為戰後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且還擁有過雙航母戰鬥群,印度海軍可以說是南亞地區第一大海軍軍事力量,其使用航母的作戰經驗超過60多年。我們也知道現在能維持航母作戰力量的國家並不多,所以在海軍建設方面印度海軍還全是可以的,而且目前印度也擁有了自己的盾艦(雖然核心技術不是自己的)。但是航母、盾艦、核潛艇(租來的)這些大國海軍的標配起碼人家是有了,也是繼五常之後第六個能湊齊這幾個玩意的國家。




所以從各方面來說印度海軍可以算是除了五常以外世界上第六大海軍軍事力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國內的基礎工業非常薄弱,技術積累也非常少,這就導致印度海軍在發展的腳步明顯落後了於他的雄心,也就是所謂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所以印度海軍的軍艦、航母以及飛機坦克等其他軍事生產領域研發都非常緩慢,但是印度又自以為自己不僅繼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而且以為自己繼承了英國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所以其對外政治上總是一副南亞霸主的語氣。


雖說印度海軍的主要核心裝備還是靠引進,但是其發展的模式和以前的中國海軍是一樣的,都是先引進外軍先進技術,然後再消化技術,將消化的技術國產化。但是他和中國海軍之所以體現那麼大的差距,就是因為印度的基礎工業比我們的要差,畢竟印度沒有像中國那樣蘇聯手把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美國的技術幫助。所以現在印度在自己的國產化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在歷次印巴戰爭或衝突中,印度海軍都是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基本上每次都是壓著巴基斯坦海軍,在第3次印巴戰爭中更是肢解了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對航母更加趨之若鶩,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非要從俄羅斯買二手航母的原因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實話實說,印度海軍實力的確很強,至少南亞第一位,在世界排名也在第六或第七位,而且,從二戰後航母參加實戰角度講,印度還是四國之一,使用強度則在第三位。

其現役航母一艘,載米格29戰鬥機二十多架,不過運轉設備不夠齊全,連飛機拖車也由拖拉機代替。去年美軍技術人員對其考查後的評語是管理維護太差,運行流積混亂,這並非僅就其航母而言,而是包括其所有艦艇部隊。

核潛艇兩艘,租借自俄羅斯,其中一艘此前發現艙內被海水浸泡了十個月,內部設備受損報廢,更換維修工程量巨大,並且印度柯欽船廠無力承擔這種工程,其費用恐怕又是個天文數字了。



前兩年還有一艘潛艇因人為誤操作,使導彈在艇內爆炸,之後便沒了下文,估計這條艇是得報廢了。


另外前幾天印度一艘驅逐艦,竟試射了一枚據印媒稱可搭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這在全世界也是首創,只不過這枚導彈的射程短了點,才700公里。無論如何這也堪稱奇蹟。

印度人還為其海軍建造了另一艘航母,不過讓海軍等的時間長點了,十八年,三次下水,至今上層建築還沒完成,原因是受許多關鍵部件得國際釆購,安裝進度無法保證,至今不知何時能夠服役成軍。

去年海軍宣佈再一艘十萬噸級航母,戰機彈射起飛,此消息一經宣佈,美國便登門送好事,有意無償奉送載機彈射技術,卻不知是餡餅還是陷阱,是真心奉送還有意挖坑。反正前兩天傳出美國有意向印度推銷大黃蜂,看來美國對印度是真動了心思,也不知是福是禍,從美對日的軍售中是否可以看出點門道來。

總體說來,印度人有雄心,有理想,持之以恆地為做世界大國而努力著,但其海軍戰力總還讓人覺著差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