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為什麼小公司反而覺得你能力不行呢?

奮鬥的PM


大公司是按制度流程辦事,小公司是按需求辦事

職場的誤區之一:對自我能力定位不清晰。

換句話說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怎麼樣,誤把大公司平臺的力量當錯自己的能力。比如:華為公司的人去拜訪客戶,客戶會感覺到非常高興,但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人去拜訪客戶,客戶可能還會將人拒之門外。這是品牌力量,對個人來說是藉助了這個平臺才得以實現成績。

職場的誤區之二:一件事情能做好不代表所有事情能做好

大公司中的分工相對明確,員工大部分時候從事的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在這方面就會非常嫻熟。加之公司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完成好部門的工作,所以就會限制其其他方面的發展和能力的鍛鍊。

小公司要求辦事靈活,什麼都得會,一個人幹很多工種,對於員工的能力要求是:靈活、適應、變通。很多小公司連完整的制度都沒有,很多從大公司出來的人無法適應這種沒有固定規則和制度的公司。

職場的誤區之三:工作年限≠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

很多人認為工作年限越長,工作經驗越豐富,這是一個誤區。如果在一個崗位上幹了十年,能說這個人的能力強嗎?並不能!能力不能單純的從一個方面來評估,如果能力強,那麼一定指的是綜合能力。

職場的誤區之四: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

有一個朋友是部門領導,她非常善於用人,她說她最大的能力就是會用人,把任務分門別類的安排下去,培養員工在某方面的特長,這樣儘管每個人都不是全才,但部門卻可以擁有最優秀的團隊。

如果因為員工能力差,就親力親為,那養這些員工幹什麼呢?善於發現員工的特長並加以利用也是工作能力的一部分。

不同的工作環境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打破自認為能力強的誤區,清晰的認真自己的優勢劣勢,分清形勢才能更好的適應。


九尾非辰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個大中型企業工作了很多年,受不了體制內的呆板,決定下海,離開的時候,因為工作能力出色,領導各種挽留,但還是毅然決然離開了,然而創業並不成功,然後再找工作,不再想進體制內的企業了,就想找小一點的公司,發現一個問題,連面試都很少,更別提面試成功了。原因都是工作能力太單一。

這是很多從大企業跳小企業的人經常遇到的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大企業和小企業的根本性區別。大企業的工作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都只管著自己的那一塊業務。而小企業,要求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八面玲瓏,一個人當八個人用,小企業不會專門設置人力部門,行政部門,財務部門等等,而是可能就一個人,就需要管著綜合幾個部門的事情。

所以,大企業和小企業對人的定位是明顯不同的,從大企業調到小企業的人,先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已經具備了小企業所要求的綜合能力。


財經幾何


說到底,大公司和小公司對能力的要求和定義不同,所以,雖然都叫能力,但沒有可比性!

所以才會出現工作8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卻得不到小公司認同的情況。

大公司一般都是上了一定的規模,對一般員工來說,能力的要求重在深度,需要的是專業能力。

因為大公司分工細緻,很多工作都模塊化了,需要你在某一方面做好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通俗一點來說,在大公司一個普通崗位上,更像一顆螺絲釘,只不過這顆螺絲釘在很多位置上,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專業性的。

小公司不一樣,更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即所謂一專多能,類似於萬金油,可以百搭最好。

因為小公司規模小,出於節約成本和規模經濟的考慮,崗位分工不細緻。所以在用人方面,要求人的適應能力強,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來。這樣看上去能力很全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鍊。實際上,在很多時候,這樣也容易把人用廢,因為這樣做,看上去忙忙碌碌,但沒有一樣做的專的,研究精深的,如果做不到管理的崗位,很快會遇到天花板。

對個人來說,能力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而且能力的種類也很多,就看你用哪一種能力去衡量一個人,弄不好會很容易引起爭議!

對企業來說,大公司有很強的系統能力,小公司的優點在於它的靈活性,溝通協調方便,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這就決定了,大公司對個人的依賴度不高,小公司對個人的依賴程度較高,各有利弊。

不過相對來說,我覺得用靠譜度和才幹去看一個人,可能比用所謂的能力去衡量一個人要公平合理許多。因為靠譜度和才幹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定義和標準,不會因為你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就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於這種工作8年工作能力,被大公司認可,小公司卻不認可的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題主不必難過,也不必驕傲,只是不同的視角和看法造成的。

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在小公司,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能夠獨立的去分析和思考,這一點特別重要。

你覺得呢?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發展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兩個原因,一是能力不行,二是文化差異。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下面我來為你分析一下。

能力不行

不是說在大公司做過,就一定是能力強的,一來大公司混水摸魚的人不少,有靠關係進去的,有崗位職責分明,自己做不好,上下游同事幫忙處理好了的,也有工作內容簡單的。


比如我的一位同事,整天像個領導一樣巡視,其實就是個小主管,自己屁事不做,一個簡單的報表都不會。但是,她下面有一位能力出眾的,樣樣事情幫她做好了。

這樣的人不要說去小公司,換個平臺分分鐘可能被幹掉。

再比如管倉庫,可能其他人領物料都要求著她,她自己事情沒有幹好,上面對接供應商,下面對接各部門領料員。上下游的人幫她把事情處理好了,她可能天天就玩遊戲,這樣的事情也是存在的。

所以,能力不行而混得好的大有人在。

比如現在紅米的負責人,小米公司副總裁盧偉冰,幹一家倒一家,照樣混得風生水起。再比如楊元慶,都成調侃對象了。

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主要是體現在制度上的不同,工作內容的不同。比如大公司只負責一個點上的事情就可以了。而小公司不同,可能像保姆,樣樣得幹。

以市場部為例,小公司可能得打掃辦公室、自己買筆、買桌子、電腦、椅子,而大公司可能這些都有相應的人或者部門去做。

比如打掃有阿姨,買東西有采購。

如果一個人長期在大公司習慣了,一下子改變不過來,或心態上不接受這種習慣,肯定就容易被人誤解。

比如我現在沒有上班了,自己做點事情,媽呀!煩得很。

有時候為了買個幾塊錢的小東西,耽誤就是一天,要按我以前的工資來算,時間成本都上千了,就為了買個幾塊錢的小東西,非常不划算。回來了還得自己做飯,打掃衛生。要是以前上班,東西安排人去買,打掃有阿姨,吃飯有食堂,有充分的精力去幹工作,說實話,工作了十來年,我一下子也難以適應。

我是譚雪峰,分享創業與營銷管理,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譚雪峰


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為什麼小公司反而覺得你能力不行呢?當然行了,當然有些也可能確實不行。


我剛好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待過,說說我的體會。


大公司主要強調的是專,分工合作,大家重點做自己的一塊兒,然後和其他同事協同,一起推動項目完成。


小公司需要的是一專多能,可能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都能插上兩槓子,甚至解決掉。


拿開發工作來舉例,你在大公司,可能某一語言方面非常強,運維工作,環境部署,服務器配置等,基本都不需要你去做,有專門都運維人員來負責。你乾的很舒心。然後你跳槽,去小公司,可能工資比較高點,小公司缺人手,可能很多事需要你自己來,嗨,上線一個新產品,需要你搭建服務器環境,因為你不熟,結果用了一個開源集成的一鍵安裝,不小心把內部目錄,服務器路徑,配置文件路徑直接給爆出來了,加上手頭事多,一時忘了檢查。


這樣一來,同事或領導對你對印象肯定要打折扣啊。


所以,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為什麼小公司反而覺得你能力不行呢?主要還是因為工作舒適區或者擅長領域不同,去了小公司,新單位,你就不再是原來的你了,你需要面對新的挑戰,主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工作需求,不懂的,不熟的,要儘快熟悉,掌握,解決問題,獲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寬財分析師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我幫題主分析一下

一、題主是從事管理工作還是技術工作

1、從事管理工作

大公司部門多職員人數也多,部門之間分工明確職員工作細化、單一,能夠成為大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證監會、大股東包括其他部門機構都會對其進行嚴格監督,公司管理制度規範、完善。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只需按公司的流程制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安排好下屬的工作、獎罰分明,手下人員也都樂於服從公司的條例制度時間久了就會無形中養成這種職業素養,大家都有一種共識不管是誰能力高低都要遵守公司管理規定,不能越軌。

小公司規模小、職員人數往往也會較少,成立時間短公司各項規章制度也不完善,作為管理者如果一味的按照管理制度行事,拿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小公司就會水土不服,特別是發生重大或特殊事件的情況下大公司往往有應急小組或緊急預案而小公司卻不具備這種條件,小公司的老闆為了節約成本也不會像大公司那樣設立較多的部門,管理人員往往會身兼多職或管理多個部門,這對大公司出來往往只熟悉某一領域的管理者也是一種考驗。

2、從事技術工作

上面剛才提到的小公司規模較小往往部門業務也不會太大,出於成本考慮可能會出現一人從事一個部門多個工種或多個部門多個工種的現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萬金油”,一般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從大公司跳槽去小公司往往都是老闆高薪聘請,他對你的期望值也會高於其他員工,花大價錢請你是希望你能夠給公司帶來技術的提升創造更大的利潤,但大公司的實力之所以碾壓小公司拼的是綜合實力,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扭轉的,而且你拿著高薪就會成為其他同事的嫉妒對象,對於在大公司從事單一技術的你如果不能應付小公司的各種技術問題就會舉步維艱,倍感壓力。

二、小公司的人際關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爾虞我詐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明爭暗鬥,絕大部分小公司都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任人唯親,特別是公司的重要部門往往都是交給自己的親人比較放心,作為一個空降的管理者往往會不好管理,員工中沾親帶故的親戚太多管理起來會被束縛手腳。





月下千殤


這個是太普遍的問題了,大公司一般來講,各種資源配套齊全,專人專崗;


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話,大公司的員工,都是在某一個方面很專業,各種培訓體系也比較健全,只要是自己崗位上的專業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


如果大廠裡面出來的,各種事情都懂的,有兩種可能,第一是自己好學;第二是換個好些部門,這種人要不 就是不怎麼受人待見,要不就是往領導的方向培養的,中間可能遇到問題,跳出來;


而小公司裡面,一般來講,崗位分工不是太明確,業務來了,需要幹什麼,就學什麼,做什麼,反正只要有業務,都可以;往往需要的是多面手,各種問題都需要知道一些,不僅能獨當一面,而且在各方面都能懂;


其實你看到某些大廠人員離職了,到小公司去,不一定能勝任~,因為他們太專業了,有深度,不一定有廣度,而小公司,深度不需要那麼多,但是需要廣度;


如果是做專業,想要有深度,還是在大公司裡面,比較有保障;但是到小公司裡面去鍛鍊下, 自己以後如果創業,絕對是有幫助的;


Excel小技巧


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崗位設定是不一樣的:大公司講究的是專人專崗專事,每個崗位把自己工作做深做精做專;小公司由於體量小、營收少、利潤少,勢必要嚴格壓縮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於是出現部門與部門合併、崗位與崗位合作,一人多職成為了普遍現象!

例如:

你原來是在大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擔任經理,公司還會給配主管,主管底下配招聘組專員、培訓組專員、績效組專員、薪資組專員、福利組專員、規劃組專員、員工關係組專員!大公司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所負責的就是專項專事!

你來小公司面試人力資源部門經理,你在和麵試官溝通的時候,他問你在原單位你主要負責哪事具體事情?你一五一十的告訴Ta了,然後又問你原單位人員編制是怎麼樣的?你又一五一十的告訴Ta你是經理,你下面有x個主管,每個主管下面有y個職能組,每個職能組又有z個專員,合計十幾二十個人!面試官聽了都皺眉了😠,Ta會根據你的描述初步判定你不太適合這個崗位!

接下來,Ta又問你之前做過行政嗎?還問你對財務數據敏感嗎?你聽了一頭霧水,為什麼應聘人力資源部經理還要了解行政,財務?你顯然是沒幹過行政,沒幹過財務數據分析!面試官都不想再告訴你人力資源部經理兼行政經理,每月月尾至下月初還要協助財務經理提煉財務數據!面試官心中已經有答案:這一輪面試下來,你已經被淘汰了!

例如

你原來是在大公司擔任營銷策劃總監,你之前操盤的案例都是"大開高走",最小的月度策劃案例投入都至少要大幾十萬的!

你來到小公司面試,依然按你的格局及一貫作風和麵試官或者老闆談。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被你驚到了,哪怕你擺出之前的成功案例也很難打動他們!因為彼此眼光不同、格局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他們就想小小投入,大大產出,他們沒有耐心,他們必須要搞"短平快"的套路;所以他們不認可你,甚至都覺得你胡說八道!

綜上所述,這就是你被大公司認可,卻被小公司認為你能力不行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你現在明白了嗎?

(我是諸葛教練,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實戰經驗;關注我,有問題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快回復🤝)


諸葛明職場教練


別談“覺得”行不行!能力是以最終的行為結果來衡量的!很多在大公司工作得心應手的人,到了小公司真的玩不轉!真的產生不了價值!老鬼用一個個實際的說明來幫大家拆解!

案例一:大、小公司的市場客戶群體的差異,大公司業務員很可能搞不定小企業的客戶群體

同樣類型的企業,生產同樣類型的產品。但是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是低端的,面對的客戶、消費者差異很大。

最典型的:大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對的是一二線城市或者三線城市。而小企業的產品很可能面對的是縣級市場或者廣大的農村市場。

身為業務員,在一二三線城市面對客戶時,可能表現的遊刃有餘,能夠快速成交。但是,這些業務員面對縣級市場、農村客戶,往往真的搞不定!

因為不同層級的市場,其客戶的文化水平、不同經濟水平的市場,客戶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等差異極大!應用到城市客戶的為人處世之道、溝通交流方式、日常互動的習慣,在縣級市場、農村市場往往行不通的!

老鬼也不怕大家笑話:老鬼已經習慣了在城市中生活,與這個群體的人打交道。加入有人讓我到縣城裡去當業務員、跑客戶,我還真的不敢!因為那個群體老鬼真的不適應!說話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差異忒大!

案例二:大小公司內人員文化水平、素質是有差異的,有的差異還非常大,溝通交流方面差異也非常大

有的大企業只招聘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即使有些大企業到不了這麼高的招聘要求,相對而言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也是較高的。

而大量的小企業,人才招聘本身就吸引力不足,因此造成了企業中的人員素質差異非常大。

而工作是需要交流、需要信息傳遞的。不同素質、水平的人與人交流,絕對不一樣!大企業中三五句話解決的問題,小企業可能得溝通很長時間。大企業中有些問題不用交流,因為有規範的流程、標準進行約束,而小企業沒有!只能靠交流、溝通來進行。

在大企業司空見慣、再正常不過、不用怎麼交流的事情,在小企業中很可能是做不到的、必須交流的!

在大企業待久了,往往會以大企業中的印象、習慣來行動,這就造成了交流的缺失、疏忽、不暢。這是一種多年形成的習慣,不是想改馬上就能改掉的!

案例三:大小企業制度體系差異巨大,人治的成分必然更高!要求管理者的綜合性更強

企業小,人才相對而言比例更小。一方面是企業人才缺乏導致制度設計制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實力收入等等決定了不可能做到清晰的專業化分工。這也導致了制度體系等在某個歷史時期還真不能像大企業那樣的完整、健全!

在大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久了,會因為企業規範的制度體系的推動,管理相對簡單,“法制”的成分產生的作用很大。而在小型企業,單單靠制度,在很多問題上根本約束不住的!需要人治的成分來達到管理的效果。

再加上小企業人員素質的差異,與員工溝通、交流的策略、方法等,往往與大企業中的員工交流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大企業中做管理遊刃有餘的人,到了小企業,可能真的管不住員工!

案例四:大企業“正規軍”的裝備,你到了小企業,可能真玩不了“游擊隊”的傢伙事兒!

大企業生產經營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辦公工具、營銷宣傳工具等等,是小企業所比不了的!

開個玩笑:開飛機的人,讓你開拖拉機.....你可能真不行!你也別和人家開拖拉機的人說:我會開飛機。人家可以告訴你:這裡沒有飛機!只有拖拉機!你開不了這裡的拖拉機,那就是不行!

案例五、正規軍排山倒海的玩法,你可能很厲害!讓你打游擊,你可能真不是個兒!

大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同,企業的實力差異很大。借用軍事的說法:裝備差異太大、人員素質差異太大。要想生存、發展,採用的戰略戰術一定也會有差異。

當年我們只能靠打游擊起家。因為手裡只有小米加步槍啊!生存發展的哲學理念完全不同!當慣了正規軍,讓你抄起步槍、扛著小米去打游擊,你可能真的不適應。

案例六:在大企業做營銷策略廣告宣傳市場推廣的高手,到了小企業有可能就是個擺設!

大企業,人財物的匹配比小企業而言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大企業做營銷策劃的高手,到了小企業可能一下子就蒙了!

大企業的策劃,相較於小企業而言往往都是“大手筆”,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千萬級別的營銷費用可以支配,企業中還有高素質的人才團隊來配合這些營銷策劃廣告宣傳、市場活動的進行。

而小企業呢?可能拿出幾萬塊錢的費用已經是吃奶的勁兒了!“錢”不是自己印刷出來的!不是想用多少就可以用多少的!再加上很多的營銷策劃案,需要企業內有相關部門、人才的聯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大企業能做“大方案”的人才,到了小企業,有可能真的不知道怎麼辦!說實話,誰也別站著說話不腰疼!小企業就是小企業,人家還在成長髮展期,人財物的匱乏是鐵打的現實!錢不是隨便能夠拿的出來的。人才也不是想招聘、敢給高薪就能招來、挖來的!那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案例七:在大企業中優秀的管理者,到了小企業很可能毫無用武之地

大家都知道一個概念: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在大企業很多都是藉助大企業規範、嚴謹、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來完成管理工作、達成管理目標。

請一定要接納一個現實:優秀的管理者,有可能是企業現行體系優秀的執行者、監督者、規範完善者!但不一定是設計體系的高手!

很多職業經理人,到了小企業會發現企業中的體系非常差勁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管理體系!

別以為在大企業待過,就能設計出管理體系、規範、流程、操作標準!還有人說:把大企業的那一套搬過來、改一改不就行啦?

哪兒那麼簡答!老鬼上面說過,企業規模大小絕對了大小企業之間太多的差異,搬過來的很多東西根本不能用!只會將企業搞亂套了。

因此,在大企業規範體系下的職業經理人,到了小企業,不見得能夠融入、能夠產生作用。

例如,與小企業中的很多員工溝通,你都會發現不適應。很多問題的溝通,雙發達成一致所需要的溝通策略、方法、角度、時間長度等等,往往都是有差異的。


上面老鬼羅列了七個案例,是讓大家知道:在很多情況下,不是小企業的人“覺著”某個在企業待過、幹過的人不行!而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確實不行!

當然了,也有很多在大企業中工作過的職場人,能夠儘快的適應、融入小企業,並且發揮極強的戰鬥力,甚至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與平臺。世事無絕對的!

以上供參考。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這就是大超市和小賣部的區別。這兩種公司的規模不同,使得職場人的工作接觸範圍、工作內容以及提升的專業能力有非常大的區別。

1.大公司業務廣泛,流程複雜,即使工作八年,你也只會是一個螺絲釘。

大公司既然大,那麼業務範圍必然比較廣,工作的標準化程度會很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的業務運作環節不出錯。所以很多大公司會把一個業務流程分解成各個部門。研發部、設計部、宣傳部、財務部、人事部等,甚至超大公司還會有自己的監管部門,避免公司內部貪汙腐敗的發生。

這樣的標準化能避免很多風險。但也導致公司業務流程非常繁瑣。但是人的精力非常有限,那麼大的公司裡,你光應付各個部門的對接問題都會焦頭爛額,所以大公司的職場人就只相當於一個車間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擰這個車間裡其中一條流水線上的螺絲。

但是你知道整個車間的流水線是怎麼運作的嗎?你不可能知道,只要你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公司的業務整體流程細節你根本連接觸的機會都是沒有的,瞭解就更加無從談起。

所以即使工作了八年,你能夠涉及的範圍充其量也就是這個大車間的3條流水線。那麼縱觀全局的話,你所瞭解的業務運作模式就極其有限了。

2.小公司雖小,五臟六腑俱全,即使只工作3年,也許你就能摸透業務運作的所有內容。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規模差別巨大,業務流程也會能省則省。也許從業務談判、方案制定、產品製作和產品推廣都只有一個部門。

所以在小公司裡工作久了的人,對業務的整體流程就會非常熟悉,因為他都接觸過,所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所以你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無異於從車間跳到了小作坊。原來你只負責銷售,對產品的開發、推廣和設計一無所知。

但是到了小公司,你們老闆會要求你對這些全部都有個大致瞭解,因為有可能這些業務你全部都要接觸,並且在最短時間內給他滿意的答覆。

這是大公司的人才根本做不到的。大公司的人才這麼多年瞭解最多的一定是這個大公司的業務僵化的流程,知道怎麼和設計部打交道,知道怎麼和研發部勾心鬥角。

但是真正專業的能力範圍,可能就只是侷限在自己工作的銷售部門裡。

所以為什麼小公司的老闆會不覺得你是人才?因為你在大公司學到的,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3.大公司學做人,小公司學做事。

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在大公司先要學會做人,然後再學會做事。而在小公司則相反。

因為大公司大了,人必然就多。人越多的地方,江湖氣息越重。那麼你在業務之外,首先要學會做人才能在大公司立足。

而小公司因為小,但五臟六腑俱全。你要學會十八般武藝,瞭解整個公司的所有業務,才能保證這個公司的運轉。人少了,不用天天勾心鬥角,但業務類型複雜。

所以小公司的人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業務,他們也沒那個條件天天勾心鬥角的。

但大公司有它的好處,大公司待遇普遍比較高而且穩定。大公司口碑好,所以業務量也會很多,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員工福利。

但小公司因為規模小,設備人手等不夠充足,對合作單位來說風險要比大公司大得多。所以業務量必然會比較小,要操心的事情多,而且員工福利往往會因為老闆想自己賺的更多所以沒有什麼保障。有的連五險一金都不給買的。

所以在大公司學習做人,但是比較適合不想操心的人。小公司學習做事,適合想拼出一番天地的人,但風險也很高。

如果你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習慣了的話就還是回大公司吧!你那八年也不至於白學,因為大公司雖然都不同,但業務流程相差不大。

去小公司你相當於是個新手,說不定還沒有那些工作一年的人知道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