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对人付出的多了,别人总觉得是应该的,之后如果拒绝一次就生气,这是为什么?

乡野边关


谢谢!这是你付出的次数太多了,别人总觉得你是应该的付出,别人也不管你的委屈和难为,最后的付出还没有一点好,这是你付出习惯的原因,我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对父母付出这是应该的,不要有愿恨,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好人会有好报的,好人一生平安!



九月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上世纪末,我每年回老家都会给舅舅们送烟、酒、茶等礼物,再包红包200元。他们家只要有人生病,就会通知我家,好像是为我们打仗负伤一样,要我们的钱。大概5~6年后,我的舅舅们不满意了,就在后面发唠叨,说“再怎么包也是200元”,不小心被我母亲听到了。从此我就不再去他们家了,也不再给他们送礼物和红包了。

我外公过世得早,外婆裹脚,我母亲是大姐,从小含辛茹苦养育着3个小弟,以至没机会读书,累得身材矮小,对娘家贡献巨大。在那饥荒年代,我们家穷,但外婆一直是我们供养。3个舅舅都是读过书的人,又是打石匠,生活很好,也不曾报答我母亲的养育之恩。相反,经常到我家要这要那,人性贪婪大致如此,物欲永无止境。对这种人我们选择远离!


梁山寶樹堂xiety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再叙 当今,无功索取者,大有人在。嫉姤心躯使,他(她)们总认为,你混得比我好,给我的什么都是应该的…… 我老伴平时节俭,衣服破了还缝补。对亲戚大方得很,除了买衣物外,走时还送几千元。故不少认识她的人,常来家访,吃喝以后还带钱走。一次,我发了年终奖,接几个同事上歺馆吃喝…次年年终没请吃,还叽叽咕咕说我的不是…这社会,奉劝大家,别再大方给人!吃亏,还讨来闲言碎语,太不值!


关益


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很轻易的获取,而且要多少有多少,那么我们就不会觉得这种东西可贵,也不会珍惜。题主的这个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付出多贬低了付出的价值。

办公室的小王才入职,为了好好表现,她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把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开水也烧的足足的,同事们一来就可以泡茶喝。一开始大家还夸她勤快,久了就习以为常,认为这些事该她做,有几天小王家里有事来晚了,同事习惯性提起水壶泡茶,见水壶是空的就气呼呼抱怨她,大家都习惯认为她做这些事是应该的。

对别人付出多了,会变相贬低付出的价值。因为人们的普遍心理,会认为容易得到的东西是廉价的,数量多的东西是不必珍惜的。你付出的多了,别人会误以为你的付出轻而易举,理所当然,你的付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当然就不会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了习惯定势,别人已经习惯了由你来付出,如果你有一次拒绝付出,那是打破了常规,别人就会生气。小王被抱怨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人们常说:一石米养仇人。

所以我们在付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度。

物极必反,我们的付出应该有一个度,那就是在该付出的时候才付出,而且付出要适度,不要泛滥成灾。

这正如父母对子女的爱,理智适度的付出就是爱,付出太多就变成了溺爱,子女习惯了索取,不仅不会感恩,还会欲壑难填,不思进取,无休止的啃老,这时候爱便成了害。

所以付出也要讲究科学和理性。


陌上风轻


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翻版,就象现在青年人每天上下班回到家里一样,父母把做好的饭菜都端到了餐桌上,吃完饭看电视看手机打游戏,父母照顾小孩吃完饭还要收拾桌子,洗碗。没有怨言默默干完家里的家务活,为人父母的儿子儿媳妇习惯了这种不干家务的生活,是父母的付出养成了他们的惰性。父母不用拒绝他们无休止的要求,哪怕出去一个月也会让他们的生活乱了套,也许能真正知道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虽然知道缺少免费保姆不行,可是并没有从内心有所触动,感恩父母为他们带孩子,照顾家庭做的付出。因为始终感觉别人为他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7783997919864兵哥


因为接受了你的付出,也对你多了一些认可,情感就多了一丝对你的依赖,接受的次数多了,依赖会越多,所以被你拒绝了,情感上本能会产生落差,概括说是不舒服的感觉,涵养不好的人和直性子的人就会表现出来。只要不针尖对麦芒,也别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施舍,用同理心对待,换位思考,好好解释沟通,自然没有矛盾,就算不解释,缓些时日,对方也能想明白的。不包括偏激或者少部分另类哈。

大多数给予的这方,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高姿态,总觉得对方因为是接受方,自己不欠他,反而是他欠自己,潜意识里面会有些虚荣,所以对方一旦被脱离了给予的习惯而出现不适并表现出来抱怨时,就会感觉委屈和不平,说白了,没用平常心对待,有些可能还是因为想被人知道才给予。

很多时候的矛盾都是因为情感的落差,物质无非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在意物质本身。



盛曲清棠


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任何非血缘的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合作关系,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够建立并维持。人性都希望在合作中获利而非吃亏,所以都想找实力强、条件好的合作伙伴,并希望对方更多付出。

由此可见,这种合作关系必然是合作和博弈并存。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抱团取暖,而博弈的目的是在两人的合作中让自己获利更多。因此,合作伙伴在关系的建立之初必须就彼此的权利义务达成协议。如果某方一味付出,就可能让其他人觉得“这就是我们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方式”,并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好处。之后的拒绝,则可能让对方觉得你“破坏了规则”,就像当今世界美国对中国的认识那样。

需要指出的是的,只有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才能够建立并维持。如果你觉得这段关系令自己吃亏,判断标准是“解除合作对自己更有利”,那么就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要求。结果可能有两种,一是重新达成了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那么合作关系继续维持;二是对方拒不接受,你也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合作就可能解体。


用心爱你40


这是"馒头效应"。说的是甲不喜欢吃馒头,就把自己的一份给乙吃,有一天,来了丙,也喜欢吃馒头,甲就把自己的一份给了丙,这样一来,乙不高兴了。

因为,长久以来,乙对于接受甲的馒头成了习惯,产生了甲的馒头就是乙的错觉。一旦甲断了给予,乙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心生怨隙。

现实生活中,"馒头效应"时有发生,无形中让付出者处于尴尬和负压状态,进退维谷。

我们有时不能指责受助者忘恩,倒是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度善良和热心,一味无原则的付出,养成了别人依赖的习惯,到头来,"断奶"还是需要一点痛楚和坚持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要因为面子问题,对别人的事大包大揽,要学会说"NO"。多留点时间,照顾自己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水草豆子


物极必反,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爱心泛滥就过极了,变成坏事了!本来该别人自己做或学着做的事你都做了,那么有一天你帮不了了或不帮了,他自己做不了自然会怪你咯!!生活中很多假好心人,只管做”好事”,不管后果,把海龟放生江河,自己给老人让座把不让座的教训一顿……你这是自己作,怪不得别人!!!!


罗汉果32


对人付出多了,说明是对自己家人的付出,对家中亲人的付出,还有多的说法吗?难道你小的时候,父母对你付出的少吗?上学的时候,你每月的生活费父母拒绝过吗?现在你能挣钱了,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是,一个人对家庭的奉献是没有尺度的。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