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赋分制条件下,学生选考化学有没有风险?会不会出现赋分与实力水平不符的吃亏现象?

湘中明珠Zxp


在赋分制条件下,其实任何选考科目都是有风险的,一旦有了风险,那么吃亏与赚的心理就肯定存在了,何以只谈化学呢?难道选物理、生物就没有风险了?不存在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从3+3改革到3+1+2不是因为选考物理没有风险,而是选物理的人太少。

新高考选科,选考化学科目有没有风险?

首先题主没有明确自己所在的省市,因为新高考选科涉及2种模式:“3+3”模式与“3+1+2”模式,不同模式下的选科规则有不同,这个是既有风险,但是都是摆在明处的,只要自己用心去了解,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举一个例子:在“3+3”模式下,生物科目的可选专业非常之多,但是一旦进入到“3+1+2”模式下,选考科目有首选科目“物理”以后,生物科目的可选专业就大幅度降低了。这就是不同高考模式下选科的风险之一,可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考生而言,他的考点是固定的,没有选择高考模式的权限,所以这个风险其实对考生来说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哪一种新高考模式,化学的作用都是没有减弱的,所选专业数量几乎完全相同。从这个上面来说,选择化学是没有风险的,此其一。

其二题主要思考的是自己为什么要选化学?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而选,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化学成绩尚可而选,还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而选?找准上述几个问题的原因即可,而不是因为选考化学有风险而弃选。

选科除自己职业生涯定位外,当然是自己6门学科中最具优势、深具潜力、个人喜欢等方面来进行决策。

选择化学会不会出现赋分与实力水平不符而吃亏的现象呢?

既然我们的选考科目采取的是赋分制原则,那么肯定有绝对大多数的人所得到的赋分结果是不可能与原始分相同的,要么就高一些,要么就低一点,高的就赚了?低的就亏了?个人觉得不能完全以这种思路来理解,但是在两种赋分制度下,考生的赚与亏是有区别的,这个我们来具体分析:

1、3+3模式下的分等级赋分制。浙江、上海等采取3分制等级赋分,也就是说在同一区间里的学生,无论你是多少分,你们的得分是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人以很强的亏损感。明明我比你高1分、2分,但最后我们统计得分一样,这样给每一个等级区间内的那一半处于高分段的学生以挫折感。而更让人气愤的估计是1分之差,却掉到了下一个等级。

2、3+1+2模式与山东的3+3模式下的投射法赋分制。投射法赋分就解决了分数差距问题。因为高分一定还是高分,投射过去后基本位置不会有变动,不会存在太多的同段内完全平均的极端做法。

那么问题来了,题主小孩选择了化学,如果考区是上面第1条所在区域,赚亏幅度肯定会超出第2条中的区域。这是单独从化学一科来说。

但是如果是选择的话,你说选择化学就亏得比选择地理或政治更多?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准确回答,只有成绩出来后才能计算损益的问题。

总结: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市场来处理,去精确计算或者比较盈亏的话,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事情。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计算损益,那是搞不好学习的。

我的一个朋友说得好,教育不是工业、不是服务业,是农业。你精心栽培着你的那一亩三分地,肯定能保障你自己丰衣足食。无它。


回答完毕,希望能得到题主的认可,也请各位认可的朋友关注YiRon头条号,我将尽己所能为大家解答各种教育问题谢谢。


YiRon


在赋分制度下,选择哪一科都有可能吃亏,有可能赚便宜,比如我们这次联考,生物学科80分的学生,就被赋分成60多分,而政治80多分的学生,被赋成了100分,假如一个学生选择了理化生,而另外一个学生选择了理化政,那么后者就捡了大便宜了。

这就是赋分制度下,新的挑战!

那么,选择化学到底好不好?会不会吃亏?这在“3+3”模式和“3+1+2”模式下,是不一样的。

在“3+3”模式下,物理是最有可能被放弃的学科,这在浙江省已经非常明显,虽然在山东省并不明显,实际上,即便是重点高中,选择物理的人数也比原来文理分科时少了不少,普通高中就更加严重了。

化学相对物理来说,并不难,很多学生放弃理科,是因为物理而不是化学,在“3+3”模式下,给学生提供了20种甚至更多的组合,选择化学的学生人数不少,尤其是很多学生放弃物理的情况下,还想选择化学,以后学理工科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赋分的偶然性减少,选择化学的风险不大。

但是,“3+1+2”模式下,“弃化学”会比较严重,因为这个模式只是拯救了物理,把物理救上岸,却把化学推下水。因为理工科必选物理,那么选择历史的同学,在选择化学,意义就不大了。由于理化生整体难度较大,所以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可能会保物理,然后选择另外两科来提分,导致的结果就是:成绩差的不会选化学,成绩中等的不敢选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尖子生互掐”现象,选择化学吃亏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这种形势下,只有两类学生会坚持选择化学:一类是以后专业要求必选化学,比如化工类、生物类、制药类、食品类等,但是这些专业基本上都不是热门专业;还有一类学生是化学成绩特别好,学习化学非常自信,自己处于“分子”上,而不是“分母”中,也可以选择化学,即便如此,也会出现和下面这个学生一样的情况。

化学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成绩好的学生不选化学,对于国家是一个损失,这种后果可能会在十几年、二十几年体现出来,所以如果学生出现明显“弃化学”现象,高考就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未来会走向何方?“3+2+1”模式也许更好些吧!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刚刚认真看完了赋分制,我个人意见不代表大家意见,新制度下一个学生化学满分100分考了95分感觉还不错,对不起你在江苏省排名倒数第一,因为人家都是99/100分,按赋分制你的化学成绩是45分不及格啊😄

另一个学生选了地理,100分卷子考了59分,在江苏省排名第12万名,按赋分制打分66分,竟然及格了,还超越了班里的化学课代表的化学分数,最后加总分,学渣竟然和班长总分一样,班长气的吐血


芦苇陪你生活


赋分制下选考化学学科,风险肯定是有的,吃不吃亏要看学生的化学成绩及本省选考化学人数的多少!

首先,要看学生对化学有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即使之前化学成绩不错,但缺失兴趣的学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不会走的太远!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大学专业选择,如果想选

医学、药学、农学、化工制药、材料科学、地质类、环境类、生物科学类、航空航天类、能源动力类、海洋类、生态保护类、草学类、大气科学类等专业,那化学就是必选!

第三选择化学的风险还在于无论“3+3”还是“3+1+2”模式,化学都实行赋分制,赋分能不能占优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你的学科成绩及选考本学科的人数!所以,如果你的

化学成绩优异(基本属于化学学霸级别的),就果断选择,赋高分就没问题!如果你的成绩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那就要谨慎选择了,因为赋分制下大多数学霸级的学生选科基本都选择了化学,你的竞争对手实力强大,你必然会成为炮灰,赋分上必定吃亏,当然会赋出与你的实力水平不符的分数来,另外,好多化学成绩中等的同学都逃离了化学,化学的选科人数不多的情况下,赋分就越不合理,赋高分就更没有优势。所以这正是风险所在!





金马高考志愿


非常有可能,如果选择化学的话,非常有可能出现赋分和实力水平不相符的情况。

一、什么叫赋分制

新高考规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

简单的说,就是对考生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成绩所排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级等级的分数。

这个表格就详细的说明了对应区间,比如说你选择了化学,一般数理化都是尖子生喜欢选的三科。化学可能打了90分,但是却排在了20%的区间。那么你的赋分只能是相对应的85分。和实分就差了五分。

我们来看这个区间,三分一个段,这就意味着一个档差三分,也许实分当中只差了一分,但是对应区间就差了三分。

二、赋分制主要特点:

1、卷面满分为100分

2、总共分为21个档,三分一个档

3、以排名为主

其实不光是化学这一科,其他科都有这种可能。同样的其他科也有考的分低,有可能赋分成高分的可能。这主要就看选的科目人数得多少,成绩的好坏。排名的多少。

比如小明历史成绩80分,但是他排在了1%的档,那么他就可能被赋分100分。所以赋分制最重要的在于排名。

从这样的例子当中,我们得出结论,原来的高考重点是分数,新高考重点是排名。

三、赋分制有哪些优点?

1、抹平学科难度不同的分数差异

因选科太多,不能用卷面分直接比较。因为有的科目难,有的科目简单。只看卷面分是不公平的。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

小明考了物理+化学+历史,小刚考了物理+化学+地理,二人的差别就在于历史和地理,假如历史简单,地理难,难的那一科分数有可能很低。那么对于这场考试加实际分数,那就是不公正的。而用他们的排名赋分,就是比较公正的。

2、抹平试题不同难度的差异

同一学科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成绩也不是用于记录卷面分。按照成绩的排名高低梯度才能表现出学生的水平差异。三年多考促进了高考的公平。

每年的学考时间安排在一月和第二年的六月份,学习完才能考,这意味着高中三年,比以往更注重科学规划和策略备考。同时也说明在新高考下,促进了文理兼修,避免偏科,鼓励学生自我选择与规划,在制度上给予了肯定和保障!

相对于原来的实分制,新高考的赋分制度,更公平,更合理。同时也要求家长和学生充分了解赋分制度,做好科目的选择。


云梦谈教育


笔者所在的江苏,化学高分扎堆,平时的大型的模拟检测,达B线都70多分,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放弃选择化学。今年一位学生,高考的语 数 外分数过了清华线,可选修科A+ 和 B那个 B就是化学,除了惋惜外,也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选化学。

现在新高二实行的是3+1+2模式,这情况下 选择化学还是推荐的 但得有个前提。个人认为,就化学本身性质而言,化学分为有机和无机部分理解占一部分,背诵占一部分。所以物理——化学—— 政治是个不错的选择,政治是背诵为主的学科 一般来说高校没要求。

要学比如制药,化工食品等,你真心地需要得选化学。还有就是你喜欢化学,对化学有信心,也推荐你学化学。可以预见以后选化学的学生一定会变多,但选化学仍有成为分母的风险——成为赋分制的牺牲者,可是如果你喜欢大学指定化学为必选学科的专业的话 你也喜欢它,有信心,建议选择。


江苏考英语


不建议选化学。化学难。学渣早就弃选,学民做了分母,赋不到高分,也开始撤离。所以接下来就轮到二等学霸做一等学霸的分母了。问题是:学霸对自己说:凭什么我做分母赋低分?逃吧!

其实,这种结局参照江苏的现行模式就可推测出来。其实,要不是物理必选,学生也早就全弃了!参考浙江


冬061629


江苏现行的高考实行的3+2政策,语数外+两门选修,选修是根据分数排名评定等级,和赋分制异曲同工。所以,江苏的选修积累的经验还是可以作为赋分制参考的。

大家都知道,化学是理工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很多名牌高校对江苏考生选修化学有明确要求。但是化学作为选修课,这么多年下来,选修的孩子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原因:

  • 化学和其他选修学科相比(物理除外),难度比较大,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有畏惧心理,造成选修化学的学生总数很少。
  • 同理,选修化学的学霸扎堆,由于选修的等级是按比例划分等级,满分100的卷子,即使你考到80,但是如果100以上的人数很多的话,你还是可能只得到B,按现在赋分制赋分,肯定是比80分要低很多。

综上所述,我建议你客观评估一下孩子的实力,如果在化学方面确实很有兴趣并且很有实力,就勇敢地选择化学,只要能考到一定的名次以内,赋分还是能占便宜的。否则就对化学敬而远之吧。

毕竟物化生这个组合是学理工科的每位学生心中的梦幻组合,不要轻易放弃!


小猿谈教育


您用全省参加高考的人数乘以单科选考的人数,看看被“弃考”的物理或化学的有多少人报考。

基数越大,单科报考率低也只是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该科目的总体报考人数对于赋分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人提到了之前的浙江高考,是指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

3+3模式,再加上当年第一年新高考,大学本科专业对物理的必考要求太低,才导致了弃考。

17级的山东3+3,物理选科比例看似只有39%,乘以基数也得21万人。

如果只看选科比例,最后的政治岂不是更该逃了。

只是相对于其他科目,化学在学习时间上,可能多一些。可是,只要您方法对了,一切都变得简单。


玖抒教育


无论是3+3的模式,还是3+1+2的模式,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有没有做好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新高考改革下的选科模式,主要是为了突出目标导向,突出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选材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基于以上的几点,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选科模式,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拟报考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等等因素来进行综合选择。

题主纠结的主要问题是在等级赋分的条件下,选择化学是否会“吃亏”。我想提醒题主的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孩子的一己之见来决定,而是要综合考虑上面提到的所有因素。兴趣只是其中需要考量的一个点。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再根据职业的要求选定目标专业,然后根据目标专业在哪些院校有一定的优势,以及自己的成绩情况,确定目标院校;再看看目标院校的相关专业有什么样的选科要求;最好再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偏理的孩子选择物理打头儿的组合,而偏文的孩子则应该选择历史打头儿的组合;将以上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最后定下来的学科组合是相对比较科学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如果您的选择已经综合考虑了以上方面,那么您所纠结的化学在赋分制中的情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首先看下化学所对应的专业:

新高考所采取的等级赋分制是相对公平的一种计分形式,因为选考科目的不同,单纯依靠卷面分数是没有办法进行公正的对比的。而依靠全省排名的情况来赋分,是相对要公平很多的。

是否吃亏,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是本省选考单科的人数,但这个数据我们可能很难精准的掌握,那就要现实一点,看看本校的单科师资力量,以及自己对该科目的学习能力上是否有优势!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才是关键所在!至于是否吃亏,我认为在同等规则下,还是要看自己的真正实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