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中國有56個民族,兄弟姐妹有很多。可是,與現在還處於內亂中緬甸相比,我們比他們安定幸福太多,但是論民族數量,緬甸是我們中國的兩倍多,達到135個,總人口約五千三百萬,緬甸的民族才是真的多。

光是中國雲南一省,便有30多個民族。幾條險峻的山脈加上湍急的河流,把雲南的地形切割得支離破碎。經常在一座山或一條河的兩側,分佈著兩個不同的民族,而他們之間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十公里,但有可能老死都不相往來。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緬甸的情況與此類似,更有茂密的熱帶叢林,使各個民族始終保持著原始的風俗,很難融合成較大的民族。外人往往分不清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常常將某區域內的人群誤以為是同一個民族,實際上卻包含了好幾個民族。

在中緬邊境地區,雲南境內的高山一直延伸下來,形成很多獨立的谷地,養育了許多民族的祖先。要想完全捋清楚這裡有多少個民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緬北的山地在歷史上就是一塊比較獨立的地區,緬甸的幾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實施過有效統治。有一部分當地的土司還把中國作為宗主國,拒絕向緬甸稱臣。因此,緬甸每次統一後,都會向緬北用兵,希望能迫使他們臣服。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二戰後,緬甸脫離英國殖民體系,成立獨立國家。1947年9月,緬甸政府與緬北各族簽署了《彬龍協議》,保證緬北各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並擁有完全的緬甸公民待遇。

不過,這項協議沒有被後來的緬甸領導人遵守,導致了緬北地區連綿不斷的戰火,直到前幾年,緬北戰火頻頻燒到我國境內,雖然是誤傷,但仍然造成了我國邊民的傷亡。

在新聞裡,大家經常聽到克欽族、克倫族的名字,他們都是緬北的主要民族之一,並且比較親近西方。所以,國際輿論經常偏向他們,指責緬甸政府。說起克欽和克倫族,跟我們的少數民族還頗有些淵源。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克欽族稱呼自己為景頗,這個名字有印象吧,我國境內也有一個景頗族,和他們是親戚。跟泰民族一樣,克欽族也是發源於我國的古老民族——氐羌族。唐朝時,南詔政權一度把疆域擴大到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克欽族就是在這個時期,從雲南遷移到緬北的。

目前,緬甸有約60萬克欽族。他們最初信奉佛教,西方傳教士到來後,改信了基督教,因此與西方較為親近。小型壩子的生活形態,使克欽人內部又分成多個小種群,在歷史上就相互攻伐不止,造成了剽悍的民風,歷來是與緬軍作戰的主力。

而另一個克倫族有416萬人,是緬甸第三大民族,和緬族(約有3400萬人口)都是古代羌族的後代。據稱是在公元一世紀前後,進入到緬甸境內。推算一下,應該是西漢末期、東漢初期,受到兩漢的打擊後,原先居住在西北的羌族開始南遷,一部分留在西藏,一部分來到了緬甸。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緬族一直想征服克倫族,打了幾百年的仗。他們之間的仇恨被英國人和日本人所利用,克倫族當了帶路黨,引狼入室。《彬龍協議》後,第一個發動武裝反抗的也是克倫族,一度控制了半個緬甸。直到今天仍有克倫族武裝公開反對緬甸政府。

克倫族目前的地盤與我國沒有接壤。由於歷史原因,他們與西方各國走得更近,常常能得到一些私底下的支持,是西方相關電影中的常客。在較為傳統的克倫族村寨中,可以看到婦女仍然保持著銅環束長頸的習慣,這是克倫族最明顯的特徵。

在緬甸還有一個欽族,人口約100萬,欽族容易和克欽族混淆在一起,其實是另外一個獨立民族。欽族與緬族的關係較好,參與過打擊英國殖民者的戰鬥,也是彬龍會議的積極響應者。他們的祖先與緬族同源,也是來自中國西北的羌族。

一國,總人口五千三百萬,其中有四千萬人源自中國一古老民族

這些緬北民族盛裝打扮後,會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們在很多方民都與雲南少數民族有著緊密的聯繫。地形條件也制約了他們的發展,象欽族在融入現代社會前,仍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生產力十分低下。

我國在雲貴高原上建成那麼多逆天的橋樑和公路,就是為了打通這裡和外界的聯繫,使人們能夠擺脫貧窮和閉塞。希望緬甸的少數民族也能早日停止戰爭,加快經濟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