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书法中临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八卦生两仪




(一)不同的书法兴趣高度与定位决定不同的临帖终极目标

比如,有的书法爱好者学书法就是为了把字写好看,只是当成一种雅玩,修心养性消磨时光;有的是直奔专业书法艺术而去,目标则是有所建树扬名立万。而大多数的草根书友、平民玩家既有所期待也能平常对待,能出名就出成,不出名则图一乐呵。举个例子,当下田英章楷书在大众书法圏深受欢迎,喜欢田英章楷书的朋友,有不少都是以“写像”为目标,工整美观即可,至于书法艺术审美内涵的多元性立体性,并不太关注。


(二)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临摩则会有不同的终极目标

狭义上,较为专业的书法学习者临帖的最极目标是取人之才为己所用,他们的临摩往往带有更为深远的战略目的,主要通过临摩来借鉴掌握他人笔墨章法的技能技巧与风格神采的精髓诀窍。

①从技能学养的角度,临摩是书法人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严格意义上,习书之人所有主观之所思都来源于目之所睹,书法艺术的理论、技能与审美,也几乎都来源于临摩或读贴。这其实是方法论与价值观的问题。②按照依托式学习——反叛式学习的步骤规律,临摩的最终目的是入其门而出其门,带走精华精髓,脱帖而去。很多的初级爱好者把学真学像当成了临摩的终极目标,这样常会出现一生学书却走不出临摩的囧境。③从书学者精确选择融塑技法风格的角度,临摩就是要借鉴吸呐他人之长。比如二王的潇洒飘逸,赵孟頫文征明的雅润流美,王铎的分墨之法与字势的险绝,董其昌的峭拔空灵,直接将其技能技巧融入到自已的书写中,丰润个人书法作品的美学内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艺术生成途径而言,临帖的终极目标就是脱帖,学习它即是为了超越或背叛,达成融合臻化的企图。



(三)临摩既要深挖细抠也要适可而止

临摩到多久,临摩到何种程度,是不少书法爱好者比较困惑的问题。帖临死了易成书奴,帖临轻了则隔靴搔痒。古人学书都临帖,笔山、墨池即为佐证,但对于临帖究竟临到何时、达到何种程度,鲜见有量化的阐述,这不是由于古人粗心大意,而是古人可能认为这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问题,不一论足。启功先生说,临帖要达到六七分相似则算大成,这个标准其实是很高的。临摩究竟要不要临到七分像,有待商榷。

临摩就是一个无底黑洞,初始时,日日都觉有精进,天长日久,则日数月数年了无进益。临得越深越久,就会发现自已临得越不像。因为你对原帖的思悟更深了,对自已的水平也更清楚了。百分百的临摩相似度,即便是王献之临他父亲王羲之,也绝难办到。况且,即便临到了八九分像,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一个王羲之,其他的都是仿品,意义并不大。

抱庸以为,临摩一帖,能形成完整的技法理论链,基本掌握笔法字法的技巧,可以基本完成集字创作时,即可停手,去临摩别一家。或者,当自己临摩数月却自感无多精进,渐生腻反心理时,不妨停一停,换个帖子临,过一段时间再回头试试看。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曹操诗三首。


抱庸詩書


简单说几点看法:

1.目的不是临的一模一样,尤其是动态书体。

临贴的目的是“为我所用”,自始自终就是围绕这四个字。

2.关于临贴。我有这个认识:

不要看名气大小,只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个结构,倘若喜欢就去学。


倘若不喜欢,说明暂时欣赏不了,勉强去学,也学不来精髓,写出来也不好看。

3.音乐与书法,有相通之处的――

邓丽君的师父:左宏元,他是音乐奇才,出自他手的经典无数,以他创作的《新白娘子传奇》的经典插曲为例,常常有多种风格。



黄梅戏、民间小调、甚至是佛乐元素都有,尤其是《情仇爱恨》,女声凄婉幽怨地倾诉、如泣如诉;男声铿锵有力吟唱、四大皆空;一唱一和,交相辉映,妙趣横生。

不同的风格,能够彼此有机结合,毫无违和感,说明左宏元是大才,不愧是邓丽君的恩师!


临贴,也是可以将不同的风格,融在一起的,标准就是:自然好看,能引起内行共鸣。

倘若失败了,那就是不自然的“四不像”,仅此――

所以,思考后的领悟力,必须要融入到临贴中,这有助于你实现临贴的终极目标。


行书一点通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需要些勇气才能回答。

临帖的终极目标:自己能够写出超越原帖的字。

这样的答案是不是需要些勇气说出来,就是我本人真实的想法。我想很多喜欢书法的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样。

喜欢书法,并且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刻苦练习的人,谁没有想过我要超过王羲之。我要写出一幅超越《兰亭序》的字。

心理想过要自己一定要超越王羲之很正常。心理明明知道此生不可能超越王羲之,并且还想着要超越王羲之都是正常的。

看着上面的《快雪时晴帖》,临了很多遍。看着始终不如王羲之的字,视线落到左边赵孟頫的字上,一瞬间看着自己临的《快雪时晴帖》的字,可以和赵孟頫的字比一比了。

心理想过要和赵孟頫比一比很正常,王羲之都比了,不过比不过而已。赵孟頫当然能比。

看着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临写几遍,感到想要超越赵孟頫也不容易。

看到赵孟頫的《心经》,觉得似乎可以接近赵孟頫了。不看原帖,直接自己写一遍《心经》,拿着自己和赵孟頫的比对,找了很久其中有几个字好像我写得更好,但是全篇看下来,差距还是很大。

现在不能超过赵孟頫那又如何,反正我还有时间,一定要超越赵孟頫和王羲之。

一人有感

做一件事情把目标定的高一些,可以让自己一直追寻不松懈不自满。

想要超越王羲之和赵孟頫不可耻,因为是目标。赵孟頫是小目标,王羲之是大目标。

如果你练字,只想称为你家里写字最好的,那你一定会松懈的。当你的目标越大,心态反而更加的平静。

有生之年为了能够超越王羲之,会一直努力学习书法的。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8月18日沪。


一人笔记


临贴的终极目标是吸取不碑贴的笔法和结字特征,集众家之长形成自家一体。如可取柳体笔法特征形成遒劲笔划,取柳結字中宫收紧等结字特点、取颜体字形宽敞,扁平。取欧体结竖长,平正,险绝等等。










123细柳


为什么有的人写字与原帖高度相似,却毫无精神气,是因为重视了字形的学习,疏忽了书法实质精神的探求。书法学习中临帖的终极目标是要得到书法的根本精神。


字帖是前人留下来的学习书法的范本,虽然前人书写的时候不一定是专门为后人学习用的。范本不但是字形的模范,更是有着深睿的精神境界。


字帖含了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写法等等字的表象内容,我们通过临习慢慢的理解,认识它们并且也逐步的掌握它们。但是掌握字体的这些表象,把它们可以非常熟练,甚至于毫无二致的写出来,也不是临帖的终极目标。


临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通过临习,理解书法的笔法,笔画,笔墨等等笔意的情趣境界;理解书法结构布局所蕴含的分间布白的审美规律:理解书法的气息,气韵生发的精神气质。仅仅把字写的像原帖而缺少对字帖深层次的理解探求,可以说是仅得写字的皮毛,未及书法的血肉。


总而言之,得到书法的根本理念,内在精神是临帖学习的终极目标。也只有这样,临帖学习才不会步入貌合神离的呆板的死胡同,也不会有字虽然写的很像原本,却没有华彩,没有精神气。也因为这样,临帖也是有志于书法的人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不在要求把字写得如何的像到可以乱真,而是不断的得以从中汲取书法真谛的营养。


(附图泊庐笔迹)


钱塘泊庐


临帖是为了学习字帖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最终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

清代书法家王铎一生临帖无数,但不泥古,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临古帖。


王铎早期临帖是作十分精到的准确临摹,到后来用创作的方式临摹,最后将各家之长融为一体,形成了强烈的自我风格。

他学书法,把古人小字作品用立轴放大写,其方法是让笔画厚重,小字放大才不显其空,节奏对比相比原帖要更强烈,而且涨墨法的运用在作品中得到强化,从而大大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王铎书风形成受哪些书家影响,我们看看他一生临过的一些字帖就会找到答案。

一,王铎临褚遂良兰亭本。

二,王铎临《圣教序》。


三,王铎《草书临王献之帖轴》。

四,王铎《临王献之愿余帖》。


五,王铎行书临米芾《惠柑帖》。

六,王铎《临颜真卿帖》。


七,王铎临柳公权《赤箭帖》。

八,王铎行书节临《褚遂良书帖》。


神韵轩书法


临帖的目的

一、古人,早已经逝去几百几千年了,他们,不可能面对面的与我们交流思想,传授什么了。

二、那么,我们要学习古人经典的文化遗产,只能通过文字了,而且,还是文字的东西多,其它绘画、声音、视频更别想了。

三、比如我们向古人学书法,一是墨迹,二是碑刻拓片,三就是古人的书法理论著作了。

四、临帖究竟临什么?

1、首先就是笔画的形状、形态。

2、第二是其结构。

3、第三就是许多字放在一起的章法。

临帖就是临这三个方面,而临帖的目标就是“像”,越像越好,

基本笔画的像,说明你的观察力、表现力到位了,结构的像说明你理解了汉字结构的规律了,章法的像说明你理解了当许多字在一起时,如果平衡其关系了。

就是目的

其它什么气韵神韵之类的虚头八脑的东西不需要考虑。


老跨斗


图文【书法临帖的终极目标:形成间架结构的新协调】



中国传统书法历代大家名人的经典字帖,就他们书法中的结构来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一.苏东坡曾经说过:“黄庭坚字如‘死蛇挂树’”,而黄庭坚则认为:“苏东坡的字是‘石压哈蟆’”,他们对书法结论是,见字随人变。



二.刚才说了见字随人变,但不管字如何变化,书法中的“八面离心”与“八面拱心”的基础之书法结抅是无法改变的。

三.无论你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或者是书法家,其各人的书法,其间的结抅的特色并不是一天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长时间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与形成起来的。



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是历代书家们学习小楷的典范之作,也是临帖的书法对象,还有唐人临本,明朝祝允明临本,明朝王宠临本等,都是临本相比于范本,其字的结构虽有一定的区,但书法临帖的终极目标:就是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协调”。


福祥


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必须要临帖,从最好最经典的帖子入手,体会其中笔法和结体的奥妙,反复学习,加以时日基本功就有了。练好基本功就是临帖的目的。




临帖前首先要选帖,选帖非常重要。历代名家层出不穷,风格各异,有潇洒飘逸的,或浑厚古朴,或刚劲挺拔。可根据自已兴趣爱好来选择字帖。

其次是临摹,一般初学者可先从"摹"开始,就是我们将透明纸盖在字帖上描写。"临"指将字帖放在一旁,观察字帖字迹点画大小,结构位置,笔意从中模仿。在临摹过程中注意点画粗细变化,位置及角度,用心体会,心手并用,多加练习,字帖牛点画结体记在心中,即使把字帖拿开也能凭记忆写出来。

从精于一帖开始,打下基础,但写得再像原帖,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后还要博学多家,吸收更多的优点学以自用,方能"出帖"这才是终极目标。


书法娱乐


书法临帖终极目标是什么?

真实存在的是学人家的笔墨之神髓或技巧。若有悟性高,就是学其书道(精神),具有一定的禀赋才情。一般者,学其形状而已,学其类似不难,然悟透深邃,难得。

而今书家都有惯穿一生,习帖,创作。

初学者,学习如何走对书路,否则永远蹒跚一如瘸腿。

终极目标,书之规律中寻觅人生的高雅与愉悦之归宿。

拥趸书之神采神韵,实乃人生快事。籍以漫宕山林情怀或云游于心灵之港湾。

书境中有好多不为人所知的世外桃源,立命于艺,游于笔墨之艺,有的书者痴迷一生,却不知其无限之奥秘,无穷无尽的书墨艺术,一如古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幽虚缥缈。

精神悦性的奢侈,属于书人临帖中相约古人幽想,世间缺少的是精神内涵的魅力。或诗意化的生活情趣。


于是多少书艺才子南窗秉灯执笔痴迷临帖,书垄耕耘。是否忘我?身在古人笔墨中而陶醉而养性冶情。

如此理解终极临帖的目标――人生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