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抱著枕頭的小恐龍


我想最著名的“以貌取人”的例子,應該就是“以貌取人”這個詞語的來源本身吧。

按照《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說法,澹臺滅明長相非常醜陋,孔子認為長相如此,才能自然有限,於是並沒有很看重他。最後澹臺滅明不但在其他諸侯處名聲遠播,而且率領三百門人弟子前往楚國,在楚國傳播孔子學說,成為儒學南傳的重要人物。故此孔子後來感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因為宰予這個人比較能說會道,結果卻“晝寢”,還參與了齊國的田常之亂,氣得孔子想跟他斷絕師生關係。對比澹臺滅明,孔子自愧自己沒有足夠的識人之明。

澹臺滅明



其實早已經有人把澹臺滅明向孔子推薦過。《論語》中記載,孔子弟子子游做武城宰的時候,孔子就曾經問過子游,說你在武城遇到過什麼賢人,會跟他一起說點什麼私房悄悄話嗎?(“汝得人焉耳乎?”)子游說,有位澹臺滅明,這個人平時走路都只走大路不走小路,從來沒有因為公事以外的事情到我的寢室來過。言下之意,這人行得正,不跟我來套近乎。但是顯然孔子見到澹臺滅明之後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沒有足夠重視。

在古代來說,以貌取人是非常普遍乃至正常的事情。《史記·留侯世家》說張良長得像女人一樣嬌弱,然而卻有如此智能,就引用了孔子的以貌取人云雲。說白了其實就是張良個子小,今人覺得小個子腦筋靈活,不是傻大個,古人可不這麼想。容貌包括身高和體重,具備一副好身材,在先秦兩漢人看來,這就是才能的表現,是為古代的“顏值即正義”。

張良


pku小動物


我跟大家分享兩個文人的故事:明朝心學大家王守仁和清朝高士奇。

著名的心學大家王守仁,長得很瘦弱,弱不禁風的那種。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明武宗朱厚照以許泰為副將軍,太監張忠提督軍務,他還要親自南征。結果,王守仁只用了35天就平定叛亂。為了不讓皇帝南征,加重百姓負擔。王守仁就將寧王獻給了太監張永,讓張永領了這個功勞,併為百姓勸說朱厚照不要再繼續向南行軍。

由於沒有抓到寧王這個俘虜,許泰和張忠就不樂意了。天天派自己帶來的京城士兵堵在王守仁家門口罵。但是,王守仁絲毫不介意,還給軍士送醫送藥。時間久了,這些士兵也都不好意思再找王守仁麻煩。

後來,這兩個人就想出個餿主意。許泰和張忠覺得王守仁是個文人,長得弱不禁風的。於是,就邀請王守仁參觀軍營。趁機,邀請王守仁射箭,展示下箭術。王守仁推辭,他們就更加熱情的邀請。這不就是想看王守仁出醜嗎?

結果,王守仁不急不慢,連放三箭,三箭全中!

京軍皆歡呼,張忠和許泰再也不敢找王守仁麻煩了,不舊率兵撤走。

高士奇這個屬於野史,不過故事很精彩。

高士奇是康熙身邊的親密謀臣,負責每天給康熙講書釋疑。後來,高士奇辭官回家。半路上,沒有了路費。就找了個鹽商家,給商人的三個孩子當老師。

一年,鹽商過生日。宴請了當地所有的鄉紳、名流,官吏,偏偏沒有請高士奇。鹽商的小兒子知道以後,就去請高士奇也去。高士奇覺得這個小兒子很不錯,就答應陪他去“闖席”。

鹽商看見高士奇,才想起來疏忽了。這個時候,首座還空著。鹽商也是假裝謙讓一下,請高士奇做首座,感謝他教導三個兒子。高士奇也不客氣,直接就坐到了首座,端茶就喝。

這個時候,滿桌都是當地名流鄉紳。很多人覺得一個私塾先生竟然敢座首座,真是不懂規矩。都只側目斜視高士奇,但是,高士奇毫不慚愧。

酒過三巡,就有人故意問高士奇:老先生一生,坐過幾次首桌首席?

高士奇伸出手掌,泰然自若的回答:五次!

“姐姐出嫁,我代父親送姐姐到姐夫家。姐夫家設席款待,我坐了首桌首席。”眾人樂了,這是小老丈人,能坐首席。

“十六歲入學科舉,我中了個頭名解元。南京貢院設鹿鳴筵,我坐首席首位。”眾人吃了一驚。


“後來我受康熙爺知遇之恩,被推薦為博學鴻儒科,取在一等額外之名。康熙爺在文淵閣設筵,太子執壺勸酒,老先生我不才,又坐在首席首位。”這時,已經有人嚇得打碎了杯子。

“五十五歲榮歸故里,我辭官之時。天子率百官於體仁閣設筵餞行。這一席還是我在首座首席,這是第四次。”

“今天,是第五次。”眾人呆若木雞。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就是一個非常非常以貌取人的皇帝。他手下好多大臣都是因為長得帥而得到重用的。

朱祁鎮偏重北方士人,而不喜歡南方士人,所以在選拔庶吉士的時候,特地囑咐內閣大臣李賢,一定要多選北方人,但是,總有例外,江西人彭時因為風度儀表俱佳,得到了朱祁鎮的偏愛,於是朱祁鎮又告訴李賢,南方人“必若時者方可”,雖然朱祁鎮不喜歡南方人,但是,只要像彭時一樣長得那麼帥,,那也行。

另一個因為長得帥而被重用的,就是嶽正。嶽正“長身美鬚髯”不僅個子高,而且鬍子長得很好看,這在古代絕對是帥哥特徵。朱祁鎮看見了,“色喜,連稱善”,拉著嶽正問長問短,然後就把嶽正拉近了內閣。

有因為長得帥而得到機會的,當然,也會有因為長得不帥失去機會的。出名的神童張元禎選庶吉士的時候,就因為長得矮小、不好看,差點被刷下來。但是,多虧了李賢老成持重,對同事們說道:“此神童,不可以貌取。”於是派人趕緊把已經送出去的名單追了回來,把張元禎的名字加了上去,這才保舉張元禎當上庶吉士。

而因為長得帥而入閣的嶽正,很快也遇到了阻礙。嶽正才能很高,但為人不拘小節,又一次對著朱祁鎮說話,說的口沫橫飛,竟然把唾沫噴到了朱祁鎮的衣服上,自己還沒察覺。朱祁鎮很生氣,對身邊的太監說:“齷齪鬍子對我言,指手畫腳!”很快,就不再喜歡和嶽正說話了。

參與了奪門之變的徐有貞,長得也很醜,而且沒有儀態,看到人家摔跤,就“俛首側項,噱然而笑”,朱祁鎮看了也不喜歡,便說道:“徐有貞可惜無福。”朱祁鎮自己的顏控屬性,決定了不少大臣的升降啊……


營三千


蔣介石對相貌平平的徐向前以貌取人,無意造就日後敵手

曾國藩是清朝後期的重臣之一,他曾經學過相學,對看相識人很有一套。因此,他在掌權時,就會對一些部下進行見面談話,以此觀察此人的能力和將來的發展。曾國藩是蔣介石的最為崇拜的人物之一,因此,凡事都要學習曾國藩、效仿曾國藩。
蔣介石在任黃埔軍校校長時,就找每一位學生來到辦公室談話,以此觀察學生的潛能,也是他拉籠學生的手段之一。蔣介石常以貌取人,喜歡那些侃侃而談,口口聲聲追隨校長、張口閉口忠於校長的人。而對那些情感內斂、不善言辭的人,便沒有好感,甚至認為此人以後也是沒有出息的。這其中就有一個人,蔣介石不但沒有慧眼識珠,而且令其大跌眼鏡。他後來不僅是蔣介石的強勁敵手,還是蔣家王朝非常重要的掘墓人之一、共和國的元帥——徐向前。
徐向前曾就讀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校期間,蔣介石曾找過徐向前談一次話。相貌平平、性格內斂的徐向前與蔣介石的談話不足一分鐘便結束了。蔣介石只是問了姓名、哪裡人、曾經做過什麼幾個簡單的問題,而徐向前是問一句答一句,不像別人那樣侃侃而談。因此,蔣介石沒有看好他,以後也沒再關注他。
數年後,徐向前在鄂豫皖地區鬧革命。成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時,多次指揮部隊打敗國民黨軍的圍剿,給國民黨軍以重創,蔣介石甚至不惜出十萬大洋懸賞來買其人頭。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率領大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每每這時,蔣介石便後悔不已,懊悔這樣的戰將自己竟沒看出,沒為己所用,而且成了自己難以打敗的敵手,這是多麼的悲哀。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主人公覺得對方醜,於是鄙視對方,結果慘被對方打臉,這就是以貌取人的最常見含義。

以貌取人反被打臉的故事設定符合大家的心理,於是一些經典的故事都採用了這一設定,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嫌棄鳳雛,曹操嫌棄張松,都被打臉。

但是和以貌取人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叫做相由心生。

其實以貌取人是從古至今以來最常用的用人、識人邏輯,以貌取人被打臉這種才是小概率事件。以史為鑑舉幾個例子。


一,林肯以貌取人


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總統有一次親自面試一位應聘者,卻沒有錄用那個人。

幕僚問他原因,林肯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稱:“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非常不解地問道:“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他要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於此對應的中國版本也有。

《論語》.陽貨篇提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意思是一個人四十歲的時候大家還討厭他,這個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二,眾美女以貌取左思


那麼一個人基因不算好,長的醜,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古代沒有韓國,人怎麼改變自己的相貌呢?

潘安可以說是古代美男子的代表了,每次出門都被美女圍著馬車送瓜果。同時代的左思長得很醜,也學潘安坐在馬車上出門,結果被女的扔瓜果皮。

但是左思醜歸醜,擋不住左思有才,三都賦一出,洛陽紙貴。可以說左思就是熟讀詩書氣自華的典範了。

其實長的好看也好,長的難看也罷,人相處久了,一個有趣的靈魂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網上著名的一句話: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看見有人長得醜,我們都喜歡打趣他:“你怎麼長得跟鬧著玩似的。”殊不知,在對待顏值這件事情上,古人可比我們毒舌多了:

“醜婦竟簪花,花多映愈醜。”

“吾視之面容,欲刃之。”

人長得醜了,不僅戴朵花打扮一下要被吐槽,還到了讓人想動刀的地步,古代顏控的怨念好可怕。所以,要說以貌取人的事例,古代還真不少。

左思:我還是多讀書吧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用來形容左思再適合不過了。

當年,國民老公潘安駕車穿行於洛陽大街小巷,姑娘們追出好幾條街,用水果使勁往潘安的車裡扔,創造了“擲果盈車”的佳話。然而這份美好,總得有個人襯托吧……

這個倒黴孩子就是左思。

(左思的逆襲之路)


小左皮膚黑、頭髮黃、五短身材,活生生一個糙漢子,在以陰柔為美的魏晉時期,卻效仿潘安那樣在洛陽城裡閒逛。本以為自己也可以弄點小姐姐們的水果嚐嚐,沒想到引來的卻是老太太們的追逐。不要誤會,這可不是為了表達愛意,而是紛紛朝他吐唾沫。那唾沫星子,差點兒沒把他淹死。最終,他只得狼狽而歸。

兩兩對比,誰醜誰受傷。左思竟然如此膚淺嗎?當然不是。

相貌不足,才華來補,增長才華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於是,左思深居簡出,埋頭苦讀,寫下了《三都賦》。

十年後,左思拿著自己嘔心瀝血之作拜訪當時的名家,名家們看後,沒有不被其文采征服的。經過一番品評,豪門貴族們爭相抄閱《三都賦》,一時間,讓整個洛陽的紙價飛漲。洛陽紙貴,可以說是左思行走江湖最大的金字招牌了。

這時,誰還有那閒工夫管左思長啥樣?不管男女老少,紛紛開始吹捧他的才華,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個大型真香現場。


支道林: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

可是有時候,即便能夠做到才華橫溢,顏醜照樣會被人嫌棄。

晉朝名僧支道林,天資卓越,二十五歲時落髮為僧,潛心研究佛經,見解頗為精妙,受到當時名士的推崇。然而,他因相貌醜陋,也遭遇過不少嘲笑。

(支道林畫像)


某次,有人邀請阮光祿一同前去拜訪支道林。誰知阮光祿推辭說:“我很喜歡他講經授課,但是……實在是不想看到他那張臉。”

阮光祿還算客氣的,只是在私下調侃一番,居然還有人當面直言。比如王徽之,本來是去拜訪謝萬的,沒想到支道林也在。當時可能是支道林的神色看起來略微有些高冷吧,王徽之調侃道:“假如林公的鬍鬚、頭髮都在,是不是神情相貌會稍微好一點,不至於這般醜陋?”

耿直的謝萬看不慣了,站出來說:“這神情相貌不佳,關鬍鬚、頭髮什麼事?”

對於王徽之的這番調侃,支道林只得忍耐,自嘲道:“唉,反正我就長這樣了,你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估計支道林內心也是挺鬱悶的,說好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怎麼到了自己這兒就不起作用了呢?心疼林公一秒鐘。

選官也看臉,醜的靠邊站

選官這麼嚴肅的事情,竟然也看臉?

當然了!當官的長得不好,形象猥瑣,那還怎麼能樹立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況且,一個長得奇醜無比的人整天在你身邊晃悠,你要是皇帝你能不糟心?所以,無論是女要選妃婚嫁,還是男要入朝為官,顏值高都是加分項。

在唐朝,士子們通過了科舉考試之後,還必須經過吏部的選官審核,審核的內容就分為身、言、書、判四項。看見沒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也就是形象問題。

所謂“身”,其實就是兩點要求:一是必須五官端正,也就是顏好;二是身高也得達到一定標準,也就是高大。如果顏值和身高都離合格線差得老遠,那就給個芝麻小官,最慘的,連官都沒得做。

因此在唐朝以後,有許許多多的士子雖然寒窗苦讀數十載,卻被自己的顏值拖了後腿,最後還是當不了官。比如明朝的徐禎卿,是個大才子又能怎麼樣?長得不好看,還不是要靠邊站。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的人雖然能力不咋地,可是因為長得好看,照樣美滋滋地做了官。

比如宋神宗時期的王迥,史書中對王迥顏值的記載是:“貌瑩寒玉,神凝秋水,姿狀甚美”。這顏值,要是放在當今娛樂圈,那可是妥妥的流量小生啊!

(王迥畫像)


然而,王迥這個人並沒有沒念過什麼書,知識水平也非常一般。偏偏他長得帥,於是,看在他顏值這麼高的份上,蔡確就向宋神宗舉薦了他。宋神宗一看,這小夥子,確實長得不錯,就讓他當個紀檢官員吧。

再比如乾隆時期的選官方式“大挑”,那些沒能考中進士的學子,吏部根據他們的身形樣貌進行挑選,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

看看,顏值鶴立雞群,連機會都比別人多了一些。


全歷史


其他答案已經介紹了很多以貌取人的案例,我在這也介紹個以貌取人的制度吧。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有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到清朝的時候,還制定了一個特殊的制度——“大挑”。大挑選官的標準,不考察一個人的能力才華,完全看臉。

只要長得帥就能當官,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不過這一制度,在清朝是實實在在的施行了的,並且作為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補充,給許多士子提供了出仕的另一條路徑。

一、

清朝的大挑制度,起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皇帝頒佈了這樣一道詔書:

“下第舉子中有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特予格外加恩,揀選引見,分別以知縣試,教職銓補,俾得早列仕版。會試揭曉後,即行揀選,大省四十人,中省三十人,小省二十人。”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大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參加大挑的入場券,是舉人的身份。我們平常看古裝劇,可能覺得什麼狀元啊、進士啊,才是高級知識分子。其實,清朝的科舉,考上秀才已經不容易。考上舉人,相當於現在高考全省前幾十的水平了,是相當難的。

考上舉人之後,理論上來說,已經有了當官的資格。但是全國的舉人數量,大概是進士的5倍,而編制就那麼多,很難才能輪到舉人。乾隆為了解決大量舉人候任壅塞的現象,就發明了“大挑”的制度,給數量龐大的舉人群體一個提前出來當官的機會。

二、

大挑一開始每6年舉辦一次,到嘉慶年間成為定製後,改為每9年舉辦一次。連續四次會試沒通過的舉人,即可參加大挑選舉。

根據清人筆記,參加大挑的舉人會分成三個等級:“一等用知縣者,又借補府經歷,直隸州州同、州判,散州州同、州判,縣丞,鹽大使,藩庫大使,凡九班;二等以學正、教諭用,借補訓導。”

即一等知縣,二等學政,而第三等,自然是沒選上,只好回家繼續備考。

三、

大挑選拔,在皇宮的內閣進行,由皇帝欽派的王大臣充當面試官。王大臣面北而坐,被挑者南面跪。

當然,有許多士子覺得大挑像是選秀女,有辱斯文,不參加的也有。而參加大挑的考生們,則以每二十人為一班,進殿接受面試。

大挑的標準,前面已經說過,主要是看臉,完全不考察考生的知識水平。具體的標準是八個字:“同、田、貫、日、身、甲、氣、由”。

“同”指臉型方長,“田”指臉型方短,“貫”指頭大身長,“日”指肥瘦長短適中。這四種相貌,是面試官們比較喜歡的,一般都能通過面試。

而“身”指體斜不正,“甲”指頭大身小,“氣”指單肩高聳,“由”指頭小身大。這種樣貌氣質都不太行的,就只能怪父母沒給自己生一副好皮囊了。

四、

晚清參加過大挑的著名人物,一個是吳棠,以舉人身份大挑知縣。後來慈禧秉政後,升任漕運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成了一方封疆大吏。還有一位是晚清的戶部尚書閻敬銘。據說閻敬銘參加大挑時,因為長得太醜,被主考的王大臣喝道:“閻敬銘出去!”所以閻敬銘後來只好又發憤圖強,通過正規的科舉考上了進士。


搞哥讀史


老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先人們把這些經驗教訓都彙編成名言來告誡我們這些後人,不要以貌取人。可歷史上以貌取人的事例還是比較多的,列舉幾個:

1、晏子使楚:齊國大夫晏子受命出使到楚國。楚國人看晏子身材矮小,便想戲弄他一番,於是不開大門讓他從小門進入,這不僅是對人的羞辱更是對國家的羞辱。晏子壓住內心怒火,笑呵呵的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狗門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只得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2、子羽的故事:孔子門徒三千,有七十二賢人,其中一個魯國弟子叫淡臺滅明,字子羽。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拜孔子為師。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3、雖說相由心生,但好的皮囊不一定有好的心腸,大家所熟知的妲己娘娘天生麗質,深得紂王喜愛,可是她心如蛇蠍,謀殺大臣,剜心、炮烙、剖腹驗孕、敲骨驗髓。。。。。。 最後葬送商湯多年基業!

以貌取人害人不淺,希望我們能夠以心取人。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以貌取人,談談你的經歷吧!


以史為鏡,方不荒唐——史鏡唐 誠信互粉


史鏡唐


明朝建文帝時期的榜眼王艮。

王艮,字敬止,建文帝二年榜眼。本來殿試對策為第一名,結果因為長相粗鄙,被年輕膚淺的建文帝朱允炆改為榜眼,而狀元是相貌堂堂的胡廣,李貫位列探花。三人又均為江西人。有明一代,江西是教育發達省份,猶如今日之黃岡中學、衡水一中,號“滿朝文武半江西”。王艮才華橫溢,成為翰林編修,參與編著《太祖實錄》、《類要》、《時政記》等書。

靖難之役中,在南京城破的頭一天,互為鄰居的江西籍四大才子解縉、吳溥、王艮、胡廣在吳溥家相聚。解縉慷慨激昂,說一旦城破就要去太祖廟中自殺殉國。胡廣也隨聲附和,唯獨王艮默默流淚。三人離去後,吳溥之子說:“胡廣能守臣子之節,是好事。”吳溥卻說:“孩子,你還太嫩,這裡面真的會以身殉國的只有王艮。”話音剛落,隔壁傳來胡廣的聲音:“外面很亂,看好家裡的豬。”父子面面相覷道:“一隻豬都捨不得,怎麼會自殺殉國呢?”話音剛落,王艮已在家中自盡而死,以身殉國。

第二天,曾經慷慨大義的解縉沒有去太祖廟自盡,而是策馬投降朱棣,並且推薦自己的同鄉胡廣。胡廣立刻投降,向朱棣叩頭謝恩。最後,李貫也投降,出仕新朝。

建文帝二年的殿試狀元、榜眼、探花,只有被嫌棄醜陋的王艮自殺殉國,而狀元胡廣、探花李貫均依附成祖朱棣。李貫後來犯罪身死,臨死前還一直唸到:“我無顏去見王敬止啊!”

建文帝朱允炆身死失國,恐也想不到,當初自己的膚淺,卻沒有改變一個純臣的氣節。皇帝以貌取人,而臣子卻死守臣節。可敬。


杜少說歷史


“以貌取人”之說,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孔老夫子捶胸頓首的表示因自己輕率的加入顏值協會,嫌棄當時的小透明子羽長得不怎麼理想,導致與一位優秀的弟子失之交臂。當然了,這也不是個無法被原諒的事。畢竟直到現在,我們仍處在一個耿直的看臉社會中。



而且,古代因為“以貌取人”而做出讓人啼笑皆非事情的,也不止孔老夫子一個。《史記· 陳丞相世家》曾記載,絳侯、灌嬰與陳平關係不太好,就誣陷他,跟劉邦說:“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啥意思呢?說陳平長得這麼好看,品德肯定不過關,聽說在家的時候還偷嫂子。(陳平大哥:我不要面子的啊)


別說,屌絲羨慕嫉妒恨下的酸話,配著陳平那張花容月貌的小臉蛋,還真的挺有說服力,劉邦當時就疑心上來了,把陳平好一頓盤問。


如果這還算是“盛世美顏”帶來的幸福煩惱的話,那麼長的有待商榷的古人們,就是真的扎心了。


有“七子之冠冕”美譽的王粲,是一個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不凡天資的學霸,在漢末動亂,人才匱乏,市場渴求量巨大的前提下,應該是搶手貨,走到哪裡都有人上趕著發offer才對。於是,自信滿滿的王粲和劉備一樣,想去投奔劉表,闖出一番事業。


結果劉表是一個外貌協會骨灰級會員,拒絕一切長得不美好的人來到他的面前。不幸的是,王粲雖然有一顆遠超旁人的大腦,卻沒有與之配套的硬件外觀,被勉為其難的放在一邊落了15年的灰。直到遇見曹操,千里馬才終於找到了他的伯樂。


當然,在這條與命定基因相抗衡的路上,王粲從來不是一個人。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也是一時豪傑,才名遍佈天下。這位同志覺得,他這一身本領,做個北門學士一點也不過分。於是就大膽的衝到武則天面前提要求。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宋同志是齙牙。於是我們可以想象,武則天自幼進宮,待在一個美人扎堆的地方,滿眼錦繡綾羅,養成了極高的審美意趣。忽然有一天心情正不錯時,看見一個牙擦蘇過來跟她推銷自己,做一個成天在她眼皮子底下晃悠的秘書······

不管是受到驚嚇還是十動然拒(也許還有一頓好打),反正宋之問這個官沒做成。


如果這時候你決定灌毒雞湯,說在看臉的社會,長得不好沒前途什麼的,請等等聽我說:長得不好看也分種類的,有人受盡世態炎涼,有人一步登天飛黃騰達,不信看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中曾勇敢的描述了高祖劉邦的外貌“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先不說在人人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古代,司馬遷是從哪裡知道的高祖大腿上有72顆黑痣,就說高祖這長相,挽尊筆法說像龍,大白話不就是長得抽象嗎!鬍子長得好看也不頂用。



按說就憑這相貌,鐵定是處處受白眼的命運,還別提高祖的個人道德素質也十分堪憂。結果人家死皮賴臉去參加名士呂公的宴會,被老頭一眼看中,聲稱:“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還把閨女嫁給了他。最後呂公也的確沒走眼,人家確實開創一代偉業,當了皇帝。


好了,別把自己當劉邦了,喝了毒雞湯繼續加班吧。


參考文獻

《中的“以貌取人”》

《趣話古人以貌取人》

《孔子“以貌取人”把誰看走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