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按照“王庶文讲坛”以往的风格,一个主题的文章一周内只会更新一篇,不过关于尼采我觉得很有必要一次性将他讲完,才能体现其逻辑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可以与昨天的接上,欢迎大家扩展阅读昨天关于尼采的“上帝之死”。

我们先进行简单的复习:第一、尼采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并不是在欢呼新世界的到来,而是在感叹人们用自己编造的虚假思想杀死了上帝;第二、尼采认为西方自古流传的形而上学也属于虚假思想。

既然形而上学是虚假的,上帝也已经死了,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的精神处境的真相是一片虚无。那么人应该怎样面对虚无呢?今天来看看尼采的“超人理论”。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人类面对虚无的途径是找到真实,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呢?尼采认为:生命本身的强健力量是人类唯一真实的东西,也是人类唯一能够战胜虚无的途径,掌握这种力量的人,就是尼采眼中的“超人”。

尼采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人生虚无、理论虚假、生命强健,前两者是问题,后一者是解决方案。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铁锤哲学

尼采认为:人生是虚无的,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制造或者赋予的。比如:我们从小到大总会有人告诉我们,在终点尽头会有一颗糖果,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到努力获得这颗糖。

在现实生活中,这颗糖是不存在的。自从苏格拉底以后,理论学家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信仰、信念来说明现实世界之上有一颗糖的存在,就是超脱人类更伟大的意义。比如:基督教说的天国;佛教说的涅槃;道教说的成仙成圣等等。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在尼采看来这些理论掩盖了人生虚无的真相,让人们陷入虚假安慰的幻觉。尼采要揭露这种虚假,于是他将《偶像的黄昏》一书的副标题定为“如何用铁锤来进行哲学思考”,他决定要用批判的铁锤将以前的理论所创造的意义全部砸碎,让人赤裸裸地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直面虚无的绝境。

关于这一点我们当代中国人似乎很有体会,一切的理论和信仰都被无情的推翻,人们还是渴望寻求一丝慰藉,所以金钱主义大行其道,不过在尼采看来金钱同样是靠不住的,是虚无的。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积极的应对

当人们赤裸裸的站在虚无面前时,人类应该怎么办呢?糖果是假的,生命没有了意义,人类一直信奉的真理成为了幻觉,人们惶恐不安,开始各自寻找自己的慰藉。当然,所谓的慰藉都是虚幻的。

唯一真实地东西只有人强健的生命力,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有了这个“起点”,那么人类也将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变为积极的虚无主义。在消极的虚无主义看来,没有了上帝,没有了真理,没有那颗“糖”会使得人会陷入悲观和绝望。

这种认知是虚幻的信念导致的恶果,他们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一个更深刻的本质,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如果对这种信念深信不疑,那么尼采的铁锤是具有毁灭性的,一旦虚幻的外衣被砸碎,人生难免陷入消极。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但是如果人能够从这种破灭中觉醒过来,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能够带来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固定在那里一层不变等你发现的,而是要由人自己主观去创造出来,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生命的强健力量。

所以在无意义的世界与与意义的生命面前,人必须立足于现实,直接面对荒诞的世界,用强健的生命力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原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那些真理、信仰、信念的破灭就不会让人感到绝望,反而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创造意义,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西西弗斯的荒诞

如果要在积极的虚无主义身上找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应该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和中国的孟子,前者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后者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先哲,表面上看两人怎么都不可能扯上关系,但是如果套用积极的虚无主义模板,这两人是高度的相似。

西西弗斯本是一个国王,为了避免人间的悲惨他绑架了死神,这件事情被宙斯得知后,宙斯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让他把一块巨石从一座大山的山脚推到山顶,但是在抵达山顶这一刹那,这块巨石就会滚回山脚。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西西弗斯并没有沮丧和绝望,而是积极的面对惨淡的人生,不停的把巨石推到山顶,就算失败多少次也不在乎,关键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西西弗斯用强健的生命力创造出的意义。所以加缪写道:“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应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中国的孟子也是类似的人物,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可是孟夫子依旧不畏艰难喊出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生格言,这句话也正是孟子创造出来的意义。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尼采眼中的“超人”。

孟夫子与孔夫子有着本质区别,孔子并不是一个思想家,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原创性的思想,所有的行为都在致力于“周礼”的复兴;孟子则不同,他抱着自己的学说周游列国,虽然吃得好穿的好,但是儒学在战国已经流于迂腐,不被待见;这份信念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推行儒学,虽然在当时成为荒诞的笑话,不过在元朝的时候统治者被其那份勇气所折服,将孟子列为了儒家“亚圣”。

孟子也是一个找到自我人生意义的人,所以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超人理论

有了以上基础,我们也就不难推断出尼采的“超人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高贵在于自身有决定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不需要别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给事物以荣耀。在中国庄子也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夸奖我,我也不因此而感到高兴,全世界的人对我进行指责,我也不为此而难过,我就是我,我有我的立场,我的是非观,我的人生意义,并不拘泥于世俗的真理、信仰、信念。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西西弗斯和孟子的权利,面对虚无的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有两条,一条是奴隶道德,一条是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说的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激情,用虚假思想来约束自己,人生寄托在妄念之中;主人道德则完全相反,主张放弃一切幻觉,直接面对虚无和荒诞,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们在现实中生活,后者实在太难,所以尼采才说“难道我们不能成为自己的上帝吗?”这是一种呼唤,尼采把这种人叫做“超人”。也就是在“上帝死后”,自己成为自己主人的人,这种人用自己强健的生命力去创造生命的意义。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尼采也不可信

如果一个人深读尼采,难免会产生一种怀疑,既然一切别人赋予的真理和理论都是虚假的思想,那么尼采的学说会不会也是一种虚假的思想呢?如果我们相信尼采的理论,不也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理论之上吗?

尼采在《扎拉斯图拉如是说》中这样写道,引用如下:

“你们说相信扎拉斯图拉,但扎拉斯图拉算什么?你们说是我的信徒,但所有的信徒又算得了什么?你们没有探索自己,却发现了我……现在我要你们丢开我去发现自己,只有当你们全部否定我的时候,我才会回到你们身边。”

尼采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采,那么就不应该对尼采盲从,因为尼采希望你能够用自己的强健生命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是“尼采主义者”,那么根本上来说是“反尼采”的。

尼采的“超人理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价值

尼采的虚无主义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道德问题:如果人生的价值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创造一个意义,那么我们的创造是否也存在好与坏?这是今天留给您的思考题,也是“王庶文讲坛”明天的内容,欢迎关注。

好了,关于“尼采的超人理论”就到此结束吧,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尼采的“上帝已死”与“超人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超人理论指的是人们能够直面破碎的真理、信仰、信念等虚假的思想,用自己强健的生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第二、一个人如果宣称自己是“尼采主义者”,其根本上是“反尼采”的。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