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新報特別推出:來自抗疫一線的心語心願之十

【編者按】在防控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中,廣大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幹部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夜奮戰在宣傳發動、設點檢測、摸底排查、居家隔離的最前線。他們有假不能休,有家不能回,甚至沒有必需的防護設施。憑著一張嘴、一隻口罩、一雙腳和一顆愛民為民、忠誠擔當的責任心,冒著自己可能被感染的危險,穿梭在鄉村田間,忙碌在百姓家裡……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都吃五穀雜糧,也有七情六慾!因此,《中國新報》特推出“來自抗疫一線的心語心願”欄目,傾聽他們的心語、心願……

汪妤 : 堅定站在服務群眾 抗擊疫情的前線

“小妤,還在社區值守嗎,這幾天下雨,注意保暖……”,“對待群眾耐心一些,非常時期,大家都不容易……”,“你一個人在武漢,在服務好大家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嗯,知道了,您放心”。我叫汪妤,是湖北省國有企業的一名年輕黨員幹部,剛剛與我通電話,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一位是基層市場監管幹部,另一位是人們口中樂於稱道的“白衣天使”,也是這次疫情中,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最美逆行人”。自疫情發生後,父母一直堅守在各自的崗位,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聽著電話那頭他們疲憊的聲音,腦海裡浮現出他們疲憊的身影,我既心疼,又驕傲。父親也時常鼓勵我:要主動服務大眾,衝上一線。現在,我也可以自豪的告訴他:我也是一名抗疫“戰士”了。

火線下沉 迎難而上

呆在家裡的我時刻關注著武漢嚴峻的形勢,隨著管控措施一步步升級,武漢封城——車輛禁行——小區封閉,父親的話始終在我耳邊縈繞,正當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貢獻自身力量之時,得知黨員可以就近下沉社區,我第一時間聯繫到武漢市漢陽區陶園社區,進行電話報到,主動要求承擔任務。社區人員告訴我:南國明珠三期小區一棟單元樓目前沒有工作人員進行排查工作,共計135戶,為小區樓層最高、戶數最多的樓棟,且該樓棟目前已有兩例疑似、一例確診。聽完工作人員介紹後,我看了看自己胸前的黨徽,堅定的說:我是黨員,沒有人上,讓我來!

組織力量 逐戶排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確認任務後的我迅速通過社區提供的聯繫方式逐戶電話問詢,對已聯繫上的住戶建立樓棟微信群逐一加入,無法聯繫的住戶上門一一排查,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在志願者和物業保衛處的協助下,用短短一天的時間,將135戶住戶的詳細住址及其家人的健康狀況全部摸清,並將五戶獨居老人列入我的重點關注對象。

中國新報特別推出:來自抗疫一線的心語心願之十

中國新報特別推出:來自抗疫一線的心語心願之十

排查小區在住各戶的的同時需對無人居住的門戶張貼告知書,為此我迅速組織志願者,將64戶空戶貼上“溫馨提示”並拍照,以便住戶歸來時第一時間反饋至我或社區。

發揮優勢 主動作為

“王爹爹,您今天體溫測了嗎?”“36.5℃。”“好的,很正常。”“我今天體溫有點高,37℃,好擔心啊……”“每個人的體溫都不太一樣,37℃是在正常範圍內,您留意觀察,不要過於擔心……”。這是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定時在微信群裡發佈通知,對全體住戶進行體溫排查。在排查工作中,我充分發揮自己作為一名年輕女黨員的親和力及組織協調能力,積極引導大家形成體溫數據及健康監測的好習慣,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

社區裡很多人都是爹爹婆婆等居家人群,與社會接觸較少,對當前疫情嚴重程度和傳播風險存在認知不足。微信群裡時常有各種人群不理解甚至惡劣的言語,我總是悉心疏導,耐心調解,及時發佈市民們關心的最新政策及消息,儘可能化解矛盾,傳遞正能量,增強人們戰勝疫情的信心。通過我的努力工作,提高了業主對疫情傳播風險的認識和對小區管控升級的理解和支持。

帶上“紅袖章”,我們既是“宣傳員”,也是“服務員”。針對管控升級,小區封閉的現狀,每天我都會和其他黨員及志願者一起,幫助小區物業分發生活物資及“送貨上門”。有一位獨居老人不會網購,但是家裡的水果沒有了,更重要的是常用藥用完了,瞭解情況的我,第一時間去幫忙採購,當我把水果和藥交到老人手裡時,老人雙手合十,熱淚盈眶,不停地對我:謝謝,謝謝。那一瞬間,讓我對自己這份微不足道的舉動倍感成就,渾身充滿了力量;鄰居家中沒有食用油了,做飯成了難題,我立刻將自己家中的油送上了門……。面對鄰居的感謝,我說:遠親不如近鄰嘛,小事,小事。這次疫情,雖然阻斷了出行,卻阻斷不了溫情。

中國新報特別推出:來自抗疫一線的心語心願之十

作為一名國企的黨員幹部,在下沉一線後,更加體會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與義務之大,也更加珍惜自身的工作及生活之美好。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雖然我無法像醫護人員那樣衝鋒在前、治病救人,但是我將時刻牢記共產黨人的使命,堅定的站在服務群眾、抗擊疫情的前線,在平凡的小事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黨旗增輝添彩!

(作者系湖北交投新致公司副總經理 汪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