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读《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有感,那些士大夫身上的儿女情长

几百年来,无数人被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触动,而作为与归有光相同的士大夫们,不仅能不拘一式、感念亡妻,还有义不容辞的为国殉身,这些“人性”的温暖,贯彻古今。

读《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有感,那些士大夫身上的儿女情长

归有光画像

黄宗羲在读《项脊轩志》之后,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涕之精神,长留天壤。

黄宗羲读归有光所写的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时,每每看到一两件文中的细琐小事,常常回忆伤情,泫然欲泣。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总认为士大夫们都是刻板、呆滞的老学究,他们以毫无生气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我的真正开始的改观,是在看了赵园所写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和《家人父子》。

我从书中看到的许多士大夫,爱自己的妻子。他们能不讲那么多规矩,帮妻子干活;能写信夸赞妻子的辛勤劳动;他们不仅可以高居庙堂之上慷慨陈述国家的命运,也能在家中默默依赖妻子,在妻子死之后,一边流泪一边动笔写下文章来悼念她。

在他们的这些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工整的格式,只有一些对生活细节的描述,里面有对妻子贤惠的夸奖,还有自己对妻子的愧疚和想念。而正是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文字,却最能催人泪下。

令人感动的,不仅在于士大夫们的不拘旧规,还有他们不仅能爱家人、爱妻子,还一样能有决绝的勇气殉国,不怕做文天祥。为着信念前仆后继。

南明时,桂林将被清军攻破,大学士瞿式耜与都督张同敞饮酒作诗,静待死亡的来临。当临刑前,二人坦然面对,心中一片澄净,在青山翠蒙的山水佳景中就义。

中国士人的光彩,闪烁在宋元易代、明清易代之际。那种生活的点点滴滴、人性的时隐时现,是最平常,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

读《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有感,那些士大夫身上的儿女情长

宋末民族英雄谢坊得

今日不谈“崖山之后无中华”,只记得文天祥的呆坐牢狱、谢枋得的绝食明志、叶梦鼎的恸哭南返,这是一代士人的艰难的抉择,是一曲曲令人心碎的哀歌。他们的风度,他们的执着,他们的热血,只划过一道银光,便随着时光永远消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