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全藕宴

  • 蜜汁捶藕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 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較高聲譽的漢族名菜。在清末,相傳其名與"西湖十景"的"麴院風荷"有關。它是用當時杭州的鮮荷葉,將炒熟的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適合胃口。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 藕粉圓子

藕粉圓子是傳統特色美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江蘇鹽阜和湖北黃岡的藕粉丸子最為有名。傳統的湯圓都以糯米粉作原料,而藕粉圓的製作可謂獨具匠心

江蘇省鹽阜的藕粉丸子以藕粉做外皮外,其餡心也很精美,是將醃漬過的糖板油丁,加光桃酥,以及金桔餅、核桃仁、花生仁等多種果料混合製成,多為煮熟食用。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耄耋之慶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 水八仙

水八仙是蘇南、浙北地區的傳統食物,又稱水八鮮,包括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水生植物的可食部分。大多在秋天上市。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 八寶葫蘆鴨

八寶葫蘆鴨是一道美味可口又的地方傳統名菜,據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南巡時的《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載的"'糯米八寶鴨"是當時蘇州地區最著名的傳統名菜,清《調鼎集》和《桐橋倚棹錄》都記載了"八寶鴨"一菜及其製法。江蘇是此菜的發源地,後來在流傳於演變過程中江蘇菜、魯菜、川菜等各大菜系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製方法。此菜的重點是以整鴨脫骨技法去鴨骨,要保持鴨皮不破。在鴨腹內釀入八種餡料(不同菜系的餡料有差異),精工製成葫蘆形。鴨肉鮮嫩,餡心餈糯疏散,滋味鹹鮮香醇。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廈門同安馬巷(現翔安馬巷)傳統的名菜,屬於閩菜系。此菜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在當地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並且有把“封肉”安排在筵席的中間段的習慣,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封肉”,那就說明筵席已經過半了。僑胞回鄉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風味菜。據說,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將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開。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面線

面線是福建省閩南等地區一種特有的傳統麵食小吃。漳州叫“面線”,泉州本地叫法 “面幹”。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文會宴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盛文會宴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

  • 茄鯗

茄鯗(讀音:xiǎng)是《紅樓夢》中寫得最為詳實的一道菜,劉姥姥吃過之後說:“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樣的味兒來了。”說明這道菜非尋常人家見過吃過。

“鯗”,即是剖開晾乾的魚乾,如“牛肉鯗”、“筍鯗”等,都是醃醋成乾的片狀物。“茄鯗”,當是切成片狀醃醋的茄子幹。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鮓和膾

膾:細切的肉

鮓:一種用鹽和紅曲醃的魚

  • 金齏玉鱠

古代吳郡製作的一種美味食品,用細切的鮮鱸魚和菰菜攔以調料曬制而成,鱸魚鮮白如玉,菰菜嫩黃如金,因而得名。泛指美味佳餚。

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又名"長平水席",為現存世最早、最系統的中華美食,成形於公元前262年的長平之戰之後。水席是我國古老的名筵之一,又分長平水席和洛陽水席,據記載,洛陽水席來源於高平十大碗,它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烹飪技藝和聰明智慧。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宴·結語

一人不成席

可以是禮儀之邦的中國

最高的誠意

也可以是生生不息的傳承

最深的心意

可以知書達理

也可以知書不拘禮

是由口入心的相逢和相識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的文化——第3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