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封面题图|《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冯仑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作为马克思的「铁杆粉丝」,我在《作为马克思的「铁粉」 我想分享一件和他有关的珍宝》一文中,曾谈到自己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以及对马克思的追随。今天我继续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觉得崇拜偶像有很多条件,首先是在人生刚开始觉醒的时候,心里会描绘一个了不起的人,在此时正好碰到了这样一个人,他就会成为偶像。我十四五岁时,父亲在做宣传工作,当时他读马克思的书。到我十五六岁时,父亲就让我看《共产党宣言》和梅林写的《马克思传》。那会儿书特别少,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如果当时给我一本《圣经》,也许我就信了上帝。因为十几岁的小孩,给什么就会信什么,所以我父亲不断地对我讲,《共产党宣言》要看十遍,看一百遍。

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断地读马克思的著作,但那时读和后来读有点不一样,对偶像的认识也随着年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马克思、恩格斯雕像

我从十五六岁到上大学前这段时间,对马克思无限地崇拜、无条件地信仰。改革开放以后,我上大学,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既看到了它特别有价值,同时也看到它在与不同思想的交锋中所代表的某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它代表工人、无产阶级。

在这个过程中,对偶像的认识就变成理性的了。一旦变成理性的,别人就拿不走了。如果对偶像的崇拜只是在情感层面,仅仅因为读了书而崇拜一下作者,很可能过两天就换人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小鲜肉,一茬一茬地换。

我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之后,又读了很多马克思的原著,同时对各种思潮进行比较。后来我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工作,跑过很多地方,直到 1989 年开始做生意,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我。

从 1989 年到现在,我做生意也快 30 年了。经常有人问我,马克思主义对你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帮助?我觉得帮助非常多,因为我的思想体系,一直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出来的,我从心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讲个最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怎么样吃饭、睡觉、谈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点都不高深,也不玄幻,它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讲到国家的起源、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使命这些东西。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北平无战事》|做人做事做生意管理企业都遵从马克思主义

我觉得我做生意,研究自己吃饭,研究经济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当然,在马克思的很多著作里,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有三个来源,哲学思想的来源是黑格尔辩证法。其实在中国古代,《老子》、《庄子》里也有辩证法。哲学上就是讲要从相辅相成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就是从事物的正面反面,去看它的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转化,这就叫马克思主义。直到今天,我考虑问题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我,这种唯物主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做生意和企业管理,有很大帮助。

比如说「控制风险」,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里都有讲到,「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资本)就会铤而走险」。这是一个特别著名的论断,所以我就经常说,我现在管理这么多企业,我可不能铤而走险。

反过来说,在原始积累的时候也有批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我也总在想,我们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企业家,在资本发展时能不能坚守我们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能不能更好地兼顾到利益相关者?能不能不滴着肮脏的血,而是滴一点甜蜜的、干净的、清新的东西?

所以我有时会提醒自己,去「走到资本的反面」。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金玉瑶》|做生意要学好辩证法

我做生意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是对它有三方面特别重要的比较。

第一,书本与现实的比较。《资本论》里讲的那些理论,尤其是第一卷里讲的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等,在我做生意以后,就在理论和现实间有了比较。

第二,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以前我只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现在我也知道,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它所影响的方方面面。

第三,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这一二百年里,关于未来社会和不同社会制度构想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两方面,一方面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财富快速增长,这是好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许多问题,「羊吃人」,工人没房子住,苦不堪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就产生了两种思考,一伙人替工人思考,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这伙人以马克思为代表,思考以后写出了《共产党宣言》;还有一伙人站在效率、财富创造和积累这方面思考,写了本书叫《资本家宣言》。也就是说,同样的技术进步带来了社会的两方面,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看见了效率,有人看见了公平。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开天辟地》|理想的社会一定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另一方面,只讲效率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危机和收入差距。公平和效率最后怎么平衡?经过这一百年,大家慢慢意识到,要找到一个平衡。我认为新加坡和北欧都找到了这个平衡点,所以这两个地方就非常好。这个平衡点在于,生产过程一定要讲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可以用资本主义的办法,但公共政策、社会制度、社会政策,可以用马克思的办法,就是讲公平,福利照顾到穷人。

凡是不按这个办法来,只固执在其中一端的都不理想。比如生产过程要一律平等,分配过程也要平均化,就变成了乌托邦。

新加坡和北欧在创造财富的过程用资本主义,分配财富的办法用社会主义,所以这两个地方接近「理想社会」。北欧被称为「福利的资本主义」,也有叫「人民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它既有资产过程的资本主义,又有财富分配和社会制度,叫公共服务方面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每一个人都有新加坡的股票,每人都有一个账户,里边有股票,有钱,这是社会主义。但是生产过程中一定是照顾雇主的,因为雇主带来了经济、发展、就业、税收,这个制度安排就很好。

中国也是这样,如果用纯粹的资本主义那套,就会牺牲很多劳动者的权利,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让人有很多不美好的记忆,所以要像新加坡和北欧那样,找到一个结合。

所以说,这种比较很重要,书本的比较,理论和现实的比较,中国和外国的比较;另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看清了很多未来社会发展的路径,我认为比较理想,所以也就释然了很多。

冯仑:被马克思了的青春期

▲马克思 《伦敦笔记》手稿一页

所以,我跟公司里的年轻人讲,一定要读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至于如何读?我觉得就必须有这三个比较,否则在封闭体系里读,会读出问题,读成呆傻。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对此的理解是,「开放和发展」也就是说可以质疑、可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超越的。如果马克思主义是封闭的,不可超越的,不能质疑的,那不成宗教了吗?

我 23 岁在中央党校读书时,写了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导师说这不能改,那不能改。我有点迷糊,就问了导师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到底是科学还宗教?」他说,「是科学,肯定是科学。」我说,「科学是一代比一代强,那我有没有可能超过马克思呢?」他说,「你怎么敢这样想?」我说,「我不能这么想那我怎么想?一代不如一代,越读马克思越感觉自己差,这不成了宗教读《圣经》,我永远不敢超越上帝?」他想想说「也是」。

马克思主义是个开放、发展的体系,还要接受中国化的考验,那么它就是进步的,变化的。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汲取它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在某些问题上发现、提出它与现实、未来发展不符的地方。

我记得在党校读书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三基本五当代」,其中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当下的年轻人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基本原理,另外就是在开放的体系中思考,在理论与现实,中国与外国,马克思与非马克思的比较中,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把这些基本原理运用到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中,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和世界整体文明进程走在一个框架里,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