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黄梅“示范样板”再次获得省政府专项奖励资金

黄冈新闻网(记者梅卓慧)6月1日,黄梅县苦竹乡杨谷志村1300米长、5.5米宽的通村主干道两边,稻田绿油油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干雄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成倍提高了农田产能,村民人均可年增收200余元。这是黄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黄梅县2016年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5万亩,建成补建达标项目区3.5万亩,新建和补建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2017年,项目区共分8个片区推进,建设规模13.4万亩;其中新建6.6万亩,补建6.8万亩,总投入约2.42亿元;2018年,计划建设项目总规模11.42万亩,总投入约2.06亿元。

县农办主任梅端平介绍,2016年,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中,黄梅县考评得分在82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一,成为“示范样板”,获得500万元省级奖励资金;2017年,再次获得500万元专项奖励。

为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黄梅县实行“五方联动”管理机制,即县委、县政府抓整合资金,高标办抓规划设计,相关部门抓工程监管,乡镇党委、政府抓项目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监督,这一经验迅速在全省推广。

县里出台《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统筹整合工程范围。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交运、林业、电力等部门分别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创建、通村通组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林网等项目资金统筹整合,集中使用。在项目管理上,坚持项目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统一验收,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人管理。

突出三个结合,高质量抓统筹,是黄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大特色。他们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对项目区范围内村组,实行村庄垃圾治理全覆盖、环境整治全覆盖、联村通组公路拓宽改造全覆盖,全面启动项目区山水林田电路升级改造,通过建设“农田是景区、庄稼是景点”的生态观光农田,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有力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按照“务工就业得酬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土地流转得租金”的思路,就地就近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使之与农民脱贫增收紧密结合。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市场主体培育,组织引导康宏粮油等龙头企业与农户对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