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古代那些知名的盗版事件,苏轼气得要砸场子,李渔最让人心疼

1,唐文宗时期历书被盗版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节气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它反映了自然界的时间更替和气象变化的客观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有重要指导意义。

唐代的历书都是由钦天监逐年发布,结果没想到朝廷还没发布,盗版的历书已经在安徽和四川等地被商贩火爆销售了。

时任东川节度使的冯宿给皇上奏明此事,朝廷很重视,盗版分利是小,万一里面印错了日子耽误了农时,那可就是大麻烦了,立刻下令禁严肃处理。

可想而知那时候的版权意识有多淡薄,连政府的发布的文件都敢盗。

2,李觏痛批盗版贩子

古代那些知名的盗版事件,苏轼气得要砸场子,李渔最让人心疼

李觏

李觏,北宋文豪,一生有很多著作,他曾在《皇续稿序》中说:庆历癸未秋,录所著文曰《退居类稿》十二卷,后三年复出百余篇,不知阿谁盗去,刻印既甚差谬,且题《外集》,尤不韪。”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写的书不知道拿孙子给盗了,也不标注转载,排版还乱七八糟的。

李觏是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能把这么个人都给逼急了,可见那个“阿谁”作为盗版商的鼻祖实在是够分量。

3,苏轼要去砸盗版书刊的场子

古代那些知名的盗版事件,苏轼气得要砸场子,李渔最让人心疼

苏轼

苏轼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他有一次给朋友陈传道写信说:“某方病市人逐于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况欲更令人刊耶?……今所示者,不唯有脱误,其间亦有他人文也。”

这些盗版社刊盗了苏轼的书,还在书里夹杂着其他人写的东西,还有错别字。

要知道苏轼写诗写词都能打很多草稿,改了又改,对字里行间要求极为苛刻。

盗书牟利不说,更重要的是还毁名声,那些烂东西按在苏轼头上,他可丢不起那人,也难怪他气得要去砸场子。

3,翟昭应盗版刑法书正本

翟昭应,北宋时期在杭州仁和县任太子中舍人,也就是在县里写文案的。

大家应该不熟悉这个人,若不是说到盗版的话题,他的名字也不会有人提起,他不是很有名,但是他盗版的是北宋刑法全书《刑统律疏》正本,他将其改名为《金科正义》出版牟利。这可是大案子,甚至惊动仁宗皇帝。

虽然不清楚翟昭应后来被定了多大的罪,但想必他不会再盗版了。

4,朱熹的《论孟解》被盗版

古代那些知名的盗版事件,苏轼气得要砸场子,李渔最让人心疼

朱熹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

他曾给朋友写信说:“《论孟解》乃为建阳众人不相关白而辄刊行,方此追毁,然闻鬻书者已持其本四出矣。” 语气里充满了深深的无奈。

好在南宋官府在版权保护方面颇有作为,很快捉住了建阳的盗版商,毁掉了盗版,然后下令只许朱家自己翻印刻版。

这才是打击盗版该有的效率。

5,盗版巨贾余象斗痛斥盗版商

余象斗,明代书商,当时的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他是个成功的商人,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业务能力强的人并不代表有很好的节操,他就没什么节操。

他擅长:在书里面打广告,比如他在书的自序里反复提醒读者注意购买双峰堂品牌;把旧书里面的一些段落后加上评语,翻印当新书卖,比如他出版的《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用多个马甲盗版别人的书,比如他盗版熊大木的《大宋中兴岳王传》,作者名改成了余应鳌。

他甚至打起了《西游记》的主意。

《西游记》在当时很火,但是作者署名不详,他就盗了《西游记》的版权,又从吴元泰那儿买了《东游记》的版权,再自己操刀,写了《南游记》跟《北游记》,凑成一部东南西北俱全的《四游记》,扔到市场上去卖。读者早听说西游记的大名,听说又出了三部,那还不高兴坏了,不得赶紧掏钱买。

余象斗就是这样做生意的,但是他极其痛恨盗版商。

《东游记》是他从吴应泰那买的版权,吴应泰水准不错,销路很好,结果这书就被苏杭书商给盗了。

他知道后大怒,再刊的时候,在序言里大骂说盗版的都是浪棍、都是逃奴,无耻之甚乎!据说他在自己每本书里加自己的肖像,也是有类似于激光防伪标签儿一样的防伪功能。

6,李渔出书的雕版被盗

古代那些知名的盗版事件,苏轼气得要砸场子,李渔最让人心疼

李渔

李渔,清代文学家、戏剧家,他非常有才华,小说写的非常好,不光自己写,还自己印书,自己卖书。

他的小说太受欢迎了,那些书商都盯着他,只要他出一本书,书商们都盗刻一本,不出几日,千里外市面上就有盗版了。

有一次,李渔南下广东,走到一半想起来东壁简陋,恐有盗贼侵入,就写信回家,提醒家人把出书用的雕版挡在东边。等到他回来,发现雕版也被偷走了,过了几天,市面上出现一模一样板式的盗版书。

盗窃雕版,盗版即从此事而来。

更有无良书商嫉妒李渔,干脆找个枪手写本烂书,也说是李渔写的,影响极坏。李渔知道后肺都快气炸了,势要告官维权,他在苏州告赢过几次,但他要起诉的书商太多了,为这个甚至把家都从杭州迁到南京,方便上庭。盗版商把人给逼成什么样了。

现代的盗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小编的这篇文章,花半天时间整理资料,喝了5、6杯茶,熬到深夜才写完,他们只需要复制粘贴一下就行,比古代方便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