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代战舰还有没有旧式战舰那样的装甲防护吗?

葉夜love


旧式战舰,我估计你指的是二战发展到顶峰的火炮战舰。二战是火炮类战舰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战舰有一个比较形象的形容词——船坚炮利。船坚就是指的军舰都有厚厚的装甲,越重越大的军舰,装甲越坚固。这个时期的军舰,主要面对三大敌人——大口径舰炮炮弹,重磅航空炸弹和大口径重型鱼雷。要防御这三种弹药对军舰的打击,厚厚的装甲和舰体结构是设计师们在设计战舰防御能力是最重要的项目。

以战列舰为例,舰体各个部位的装甲各有不同,主炮炮塔和舰桥作战指挥部门的防护装甲是最厚的,同时舰艇的各层甲板中,主甲板也是最厚的,这主要是防御大口径舰炮炮弹和重磅航空炸弹。另外,在舰体舷侧围有一个装甲带,厚薄的程度是从舰首尾向舰中逐渐增厚,这主要是防御大口径重型鱼雷或会命中水线的大口径舰炮炮弹。通过结构设计和装甲的厚度,战舰具备扛住多发命中的能力,但也不能太多,尤其是要害例如水线、发动机舱和弹药库不能中弹。

海军装备进入导弹攻击的年代后,装甲慢慢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现代军舰讲究的是综合防御能力。第一步强调的是隐身能力,不能轻易就被敌人发现。各种症候都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发现几率,例如将烟囱的设计进行修改,其红外信号外泄的程度降低,避免被红外导引头的导弹攻击。第二步是增加硬杀伤和软杀伤防护系统。硬杀伤就是近防炮,导弹来了,近防炮可以在千米之外将其击毁,软杀伤就激光和烟幕弹,激光可以致盲敌导弹的导引装置,烟幕弹发射后,整个区域被遮蔽,导弹回去目标。第三步就是结构强化和重点防护。重点区域重点防护,次要区域的防护等级稍低。但一定是选择不易燃的材料,避免二次伤害。

所以现代战舰已经不再是以往那样重的装甲舰。舰体全重很多会分配在武器、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系统等方面。舰艇的防御也是依靠舰队的整体综合防御,不再强调单舰独立防御。


兵器肖宁


现代战舰,基本上是没有装甲防护的了,这也是从实战中改良下来的,原因是,在第二次大战中,各大军事强国为了确立自身在海上霸主的地位,对各式舰船增加了大量的装甲防护。首先是战列舰,装甲防护是最大的,其次是重型装甲的巡洋舰,这种舰船也称之为战列巡洋,是机动性和装甲防护的结合。上世纪的舰船都需要非常强的抗打击性,和抗沉。

就日本的大和战列舰来讲,为了能抵抗大口径的火炮冲击,设计要求能抗住460毫米的火炮。据资料说明,当时安装了22895吨装甲防护,炮塔位置的装甲达到了650毫米的厚度,侧面装甲约为410毫米。那时候风光一时的大和号,称之为永不沉没的战列舰,但实战中却被美军航空母舰陆续起降舰载机用鱼雷重创了大和战列舰,最终沉没于汪洋大海。

所以实际海战中证明,从战争上使用穿甲弹,鱼雷技术开始,战舰上的各式装甲防护都已经成了摆设。再厚重的装甲也会被击穿,而且装甲过于厚重,会严重降低舰船的机动性能,在实际战争中就是活靶子。

所以现代战争中的战舰装甲防护都不存在了,战舰薄如纸,一枚反舰导弹击中3000吨级战舰,极有可能造成舰船丧失战斗能力,严重的直接击沉。现代战争下,加强装甲防护,是完全没用必要的,降低机动性能力,也是浪费。大量采用的是细分隔舱,抵挡被击中时的冲击力,以此提高抗沉能力。

唯一特殊的情况下就是航空母舰,美军的核动力航空母母舰,其弹药库加装有五英寸的凯夫拉装甲。这种装甲是由美国公司研究制作的一种纤维产品。凯夫拉薄板与一定厚度的装甲层结合,其抵御能力大幅度提升,这种复合型装甲,能防穿甲厚度约为700毫米的导弹,还能抵御住中子弹。

综上所诉,除了现代航空母舰弹药库加装了凯夫拉装甲防护以外,其它军舰几乎没有任何装甲防护措施,而是使用了水密隔舱,以及增加防空反导的能力,比如加装大量防空导弹,装备相控雷达,近防炮一类的武器设备,降低战舰遭受敌军打击的可能性,极大的提高了军舰的生存率,比起上世纪海军的实战能力,现代军舰武器性能卓越提升。


利刃号


现代水面舰船的隐身、防空反导、反鱼雷等主动防御技术在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无论如果,现代舰船尤其是水面战斗舰船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被武器弹药命中的可能性,而且随着现代反舰武器弹药技术的快速进步,其杀伤威力也越来越大,对水面战斗舰船的破坏效果也越来越大,一旦被其命中,就有可能对水面战斗舰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目前来看,反舰导弹和潜射鱼雷是对水面战斗舰船威胁较大的反舰武器弹药,主要依靠其携带的战斗部对水面战斗舰船造成较为严重的毁伤,其战斗部主要分为:聚能爆破型(外爆式)、半穿甲爆破型(内爆式)和半穿甲“多P装药型”(内爆式),聚能爆破型主要是依靠其产生的高速射流(尖端速度达到10000米/秒)侵彻舰体外板,破坏舰体结构;半穿甲型主要是依靠弹体或者破片的动能,穿透舰体的外板,在舰体内部爆炸或者造成破片杀伤。

所以说,现代水面舰船尤其是水面战斗舰船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均质轧制钢装甲板来进行舰船防护,抵御这些现代化反舰武器弹药的打击。

因此,必须从两个方面来加强现代水面舰船尤其是水面战斗舰船的防护:一是良好的防护结构设计,主要是指采用舰船结构设计手段对水面舰船的要害和关键部位进行防护;一是采用先进的装甲结构材料(复合装甲)对水面舰船的要害和关键部位进行防护,主要针对破片攻击以及穿甲爆轰带来的“二次杀伤”。此外,现代水面舰船还广泛采用了冲击波抑制与卸荷技术和单兵防护装具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被反舰武器弹药命中的情况下,增强舰体和舰上设备的抗冲击能力,有效控制或者缩减毁伤效能,提高海军人员的生存概率。


虹摄库尔斯克


现代战舰仍然是有装甲防护的,只是相比二战时期的军舰没那么重视罢了。关键战舰是否应该装备装甲,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二战后美国军械局就曾对此有过转向研究。

他们的看法是:“战舰通过提高防护保证不被击穿,不被击毁,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但是为战舰加装一定的防护能够迫使敌方的反舰导弹,炸弹的战斗部中穿甲战斗部重量更高,在战斗部总重不变的情况下,炸药会变少,从而通过一定水平的装甲防护起到较好的效果,有限装甲防护的舰船在生存力方面相比完全无防护的舰船也会高的多。”

比如尼米兹级就有大面积的主装甲带,重点部位还有额外的钢板和凯夫拉复合装甲。数千个水密隔舱,主要部位还有层层防护。前苏联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主装甲带还比较厚,有150mm,甲板装甲厚度也有35mm,主要舱室也有额外装甲防护。而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凯夫拉装甲总重有120吨。

现代军舰的防护设计思路是:通过一定程度的装甲防护减少被命中后的毁伤,并且保护好弹药库,轮机舱等关键部位,并不是说没有防护。因为很显然要想通过厚重的装甲保证不被击穿是不现实的。

另外现代军舰仍然遵守着吨位越高防护越强的原则,轻型舰船的装甲防护也较弱,而重型舰船的防护会强一些,而结构设计上也强调较强的抗毁伤性,要求即使被命中后也要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抗沉性相比二战时期的战舰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用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概括的话,就是二战军舰的防御高,血量低,而现代军舰的防御低,血量高。


贞观防务


旧式战舰和现代战舰最大的区别就是进攻和防御的手段不一样。旧式战舰使用舰炮和鱼雷作为最主要的进攻武器,不过整体上对于舰炮的依赖程度更高,因为舰炮射程更远,使用更加灵活,而鱼雷射程近、使用限制较多。所以旧式军舰主要的防护就是军舰自身的装甲,从早期的全面防护到后期的重点防护,基本上战舰重点部位都安装了厚厚的装甲。一般的标准就是军舰自身的装甲可以防住自身舰炮的攻击。

由于需要考虑敌方舰炮的射击角度,所以在旧式战舰的侧面和顶部都需要安装大量的装甲用于防御(图为俾斯麦的装甲防护图)。然而装甲安装会大大增加军舰的重量和建造成本。所以旧式军舰一直在寻求速度、机动、火力以及成本之间的均衡。然而随着航母的出现,旧式军舰把大部分吨位都用在装甲防护上已经失去了意义。毕竟面对天上的各种攻击机,大和号那样装甲多达2万多吨的巨型战列舰也一样扛不住。

现代军舰的主要威胁是各种反舰导弹,基本上数千吨上万吨级的护卫舰、驱逐舰只要挨了1-2枚反舰弹就能被击沉,此时军舰已经无法依赖装甲进行防护了。现代军舰主要依靠两种办法进行防御,一是舰体结构设计,通过设计对重要、关键部位进行有效防护,整体上就是牺牲舰上不重要的单元保护重要的单元。二是重要部位的“复合防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舰上使用的复合装甲大量使用,这些装甲主要使用在重要部位的保护上,以降低“二次杀伤”的危害。


楠竹一


旧式战舰的装甲防护是说类似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那种吗?据我所知没有,这样的防护在现代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从科学的角度讲,再厚的装甲也不可能无限厚,排水量就是几千几万吨,增厚一些装甲将大为增加船舶重量,现代的反舰导弹穿甲能力更强,对增加的几十毫米装甲基本可以无视,被多枚导弹命中后再强的战舰也得报销。 在发动机隐身能力等战舰各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如能增加战舰重量,不如增加隐身反舰反潜放空导弹或者雷达发动机等各种性能数量,这样才能最大化增加战舰的作战能力。


aaojv


二战期间,重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战列舰这些大吨位的水面主力作战舰艇,为了抗沉需要,在增加水密隔舱的同时,都加装了厚重的装甲。

日海军大和号战列舰设计时要求能抗460毫米口径大炮的轰击,一共安装了22895吨装甲和防御板,其中主炮塔装甲厚度达到了惊人的650毫米,舰舷侧有呈20度倾角的410毫米装甲。

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在美军舰载机发射的航弹和鱼雷的狂轰滥炸中,还是一头扎进了深海,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打不沉的战舰,海军总算是脑子清醒了。

现代的军舰,恕我直言,都是“薄皮饺子”,作为论坛军迷,个人打过枪开过炮,也上过驱逐舰和护卫舰,包括潜艇、导弹艇、护卫艇、鱼雷艇等大小型战斗舰艇,舰体钢板都是很薄的,与二战的旧式舰艇相比,可以说没有装甲防护。

因为二战的舰艇,为了抗沉考虑,专门都加了装甲,特别是大型主战舰艇,都加了厚重装甲,日海军大和号战列舰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现代舰艇抗沉性,是增加水密隔舱,同时加强反舰、防空和反鱼雷,所以都特别重视防空作战,配备了防空导弹和近防炮系统,用舰体盾牌来保护舰艇。

但防空反弹系统,也并非万无一失,一旦被一枚中型反舰导弹命中,就能使一艘3000吨级的水面舰艇失去战斗力或沉没。

国内军事类杂志有过报道,051系列老旧驱逐舰上的双130毫米舰炮,炮弹威力极大,3000吨级的舰艇,只要被其命中6枚,即可失去战斗力,或导致舰艇沉没。

因为现代的反舰导弹,特别是鱼雷爆炸威力太强大了,即使舰艇加厚装甲,只要被导弹或鱼雷命中,舰艇和人一样非死即伤,不是失去战斗力,就是直接沉没。

反正扛不住导弹和鱼雷命中后的爆炸,就没必要加厚装甲了,就靠细分隔舱,抵挡冲击,提高抗沉性。

现代造舰,有抗沉性,而没有抗击穿性,1974年的西沙海战,海军猎潜艇上的37毫米舰炮,都能击穿对手驱逐舰的侧舷,在其内部爆炸。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16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现代的战舰和二战时的比,防御能力不可同日而语,这里主要在科技范畴。大和开战一个半小时沉没。记得美国为了搞沉一搜军舰折腾了21天,这期间各种手段都用了,最后无奈,采用内部爆破才把它炸沉。从这个例子你就能知道现代的战舰和二战的战舰是无可比性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