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出身的你,小时候读书发生过什么比较难忘的故事?

老农民说事


小学读书的往事,已经逐渐淡出记忆,但总有那么一件难于忘怀的事在脑海里回旋,挥之不去。小时候因为体弱多病,同龄孩子都上学了,唯独自己晚上学了一年,所以在班上也算姐姐辈的人,和自己小一两岁的弟弟妹妹一块上学,其实在农村也没什么,也很正常。

只是在老师眼中,大孩子要听话,懂事一些,凡事都会想到大孩子,比如抱作业、擦黑板、读课文等。这些山妮没少做,可是一到读课文,山妮还是会紧张。

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叫学生起来读课文,要求被叫起来的学生,每人阅读课文里的一个分段落。老师还没开始点名,山妮心里就“咚咚”跳不停,心里默念着“别叫我,别叫我”。
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第一个老师就点到了自己的名字,只好低着头慢慢站起来,之后老师又点了三个同学的名字,点名的同学纷纷站起来,我们一起等老师安排各自阅读的段落。没想到老师按点名顺序分课文段落来读。

我也成了第一个念课文的同学,《春天来了》,里面的内容几乎不记得了,唯有那句“地里的泥土化冻了”这句打上羞愧,难堪,让自己无地自容的句子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其实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字,当山妮读到“泥”时,老师叫我停下来,再重新读一次,读完这句后,老师又叫停。

自己有点懵了,不知为什么?接下来老师问我,你知道自己读错一个字吗?我只好摇头,老师就跟我纠错,说我把“泥”的音念成“牛”的发音了。叫我再重读一遍,经老师纠正后,我又开始读,这次读完,全班同学就哄堂大笑起来,原来又念成“牛土”了。


经老师一提,同学们都注意了,刻意去留意听“泥”的发音,同学们笑,又更紧张,更慌乱了,老师接着叫我念了几遍“泥土”,我却连连念成“牛土”,教室里引发地大笑声,那时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也不想出来。

后来老师见我脸羞的通红,快要掉泪了,制止了同学们的起哄。耐心地又念了一次发音,叫我课后用书本把“泥”和“牛”两个字,连拼音汉字用小楷本各书写一页,认真区别字音和练习读音。

真是感谢语文老师对我的耐心指教,虽然至今好多字咬字,发音不标准,但山妮以后记住了“泥”和“牛”的字音及发音,不但是音的不同,也让山妮知道,泥和牛对身为农村人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儿时的囧事,虽然一时羞愧难堪,但却是受益一生的事。感谢所有给山妮受益过的所有老师们。


彝家山妮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读书,虽然贫寒,却有无数美好的回忆。比较难忘的事儿,真有不少,今儿就分享一个我放学后跟小伙伴偷偷溜冰的故事。


小时候的农村,冬日里总是天寒地冻。那时候的雪,很多也很大,每每雪后,都要跟同学在被踏平的雪路上溜冰,半蹲着,左右手各自被小伙伴拽着,往前跑,学校到家,玩一路。

那时候,河里的冰特别厚,我们到学校的路上总会路过那条结冰的河。我们喜欢去河里溜冰。溜冰是大人不允许的,怕一不小心掉到冰窟窿。

但是这怎么能禁得住贪玩的农村娃儿呢?有次放学后,我跟小伙伴又跑到河里溜冰。冰层特别厚,有男孩子在抽陀螺,还有人在骑自行车。我们就是滑冰。

我村里的一个小伙伴,滑着滑着,一个趔趄栽倒了,是往后仰的。躺在冰面上不啃声了。摔得比较重。吓得我们,一直喊她的名字。

好一会儿她才起来,摔懵了。那次真是吓破胆儿了,从那以后,再不敢去河里溜冰了。幸好没出事,不然一辈子都后悔。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大人的教诲,还是好好听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农村最朴实的话语,却是意义深远。


漫行草木间


我想分享的,是我在上小学时的一段从商经历,也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段做买卖的经历。


小的时候,我们村有好几颗比较大的桑树,也就有很多养蚕的人家。当然,我们这里养蚕的规模都比较小,有好多家养蚕只是为了哄孩子玩儿。

印象中好像是上小学二年级那年,邻居家的孩子不知道从哪弄了一批蚕卵,一张一张的,就是很久以前人们用的那种比较粗糙的卫生纸。我给他一块钱买了一大张,蚕卵非常的小,一张纸上面有好几百个。

到了桑树发芽的季节,我就把那张纸用棉花包起来,放在怀里孵化。不两天就有蚕宝宝出壳了,黑黑的小虫虫,然后就转纸盒里喂养。有一天我把长大一点的蚕带到学校里去玩儿,结果很多小朋友想要,问我卖不卖。我看他们也特别喜欢蚕,就按2分钱一个开始卖了,不一会就卖完了。后来再长大一点的就三分钱一个,还是有不少人要。一般大家就是买个十来只自己玩,也有那点零花钱。

最后,我把买蚕卵的钱赚回来了,还剩余2块多钱,心里特别自豪。在学校门口的小商店买了非常想吃的五仁酥饼,2毛钱一个,圆形的,还给妹妹带了一个回家。余下的钱都买了学习用品。

这是我记得的为数不多的快乐的童年时光。


智多辛


小时候,我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教我们的基本上都是代课老师。他们放学以后,还要匆匆忙忙的上庄稼地里干农活,因此非常辛苦。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是大队书记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姓李。



有一天,李老师来上课了。她面露不悦,点着我们六个人的名字,让到前面来。我们不知怎么回事,战战兢兢的来到讲台上,大气也不敢出。

她用威严的目光扫视我们一遍,然后举起教鞭,挨个敲打每个孩子的后脑勺。一个小男生嘤嘤的哭起来,不知道是害怕,还是被敲疼了。有个机灵的同学看她的教鞭将要落下的时候,头猛一偏!相邻的孩子就倒霉了。有的 ,用双手捂在脑袋上,偷眼观察老师的动作。有的,看老师走到身边的时候,忙把身子往下出溜一点,看能不能躲过一劫。反正 ,农村孩子的狡黠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忽然,李老师一把揪住了一位女同学的小辫子,另一只手举着教鞭向那位同学的胳膊上敲了几下。那同学也许是吓了一大跳,拼命挣扎着,上下左右的扭动着脑袋,终于挣脱了老师的手掌,慌不择路的向自己的座位跑去。有个恶作剧的男同学,乘机偷偷的把脚伸出来,女同学一下被绊倒在地,摔了个“狗啃泥”!这下,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个哄堂大笑起来,老师涨红着脸,使劲用黑板擦拍着讲桌,教室里好一阵才安静下来。她示意我们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大声念起了这次期中考试的分数。

我们这才知道,在老师自认为她几个比较得意的优秀生,这次的数学成绩考得非常差劲。她是气急了,才把我们叫到讲台上教训一通。得知事情的原委,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难过得低下了头。

其实,李老师在我们这只代了两年课就离开了。后来,我和她还在一个单位上了几年班。她说话很和气,低声细语的。一点也没有当初教学时的做派。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想起在小学时的情景。也许,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想做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吧。

我是今夕月映。坚守一种信念,坚持一份纯真。欢迎共同探讨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话题。


今夕月映


悠然小时候,读书那会儿发生了一件事别说忘记,那都植入骨髓了,极其深刻!今天聊一聊,大家别见笑。

九岁上一年级,不知道啥原因竟然会逃学!悠然可能是我们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个敢逃学的女生。

现在回头想想,大概是被家长送到托儿所那年,托儿所老师讲鬼故事吓坏悠然了,所以托儿所只去了十几天,要命都不去了,一直在家玩到上一年级,被送去一年级时就有了抵触心理。


印象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是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事情,记得一年级暑假过完后,同学们都开学上课去了,悠然的哥哥姐姐也都上学去了,只有悠然,悠然死活不要去上学了。

那天因为悠然的逃学,光着脊背的父亲火冒三丈,他让母亲把我发到他的背上,两只手使劲箍紧悠然的双腿,任凭悠然怎么哭叫,怎么撕打,依旧倔强的背着悠然朝学校方向走去。

等班主任把悠然从父亲背上接下来的时候,父亲一转身,课堂里所有小伙伴大声尖叫:然把她爸爸的背抓破了,有血!悠然泪眼朦胧的偷眼瞄过去,果然,父亲古铜色的脊背被自己抓的血肉模糊,就跟擦菜的擦冲擦过一样,长长的一道一道血痕。

那会儿悠然是懊恼的,是羞愧的,也是难过的,父亲竟然没舍得动悠然一手指头,任凭悠然在他背上把他抓到血淋淋的样子。

记得当时同学们看悠然的眼神有诧异,也有愤怒,悠然就是打那天起才醒悟了,从不懂事的假小子慢慢恢复小女孩个性。再也不敢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上火了。


悠然见东山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爱笑的同桌。



小时候的我特别的调皮,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师不让干的事,偏忍不住要去做。

记得有一次体育课,恰巧学校里的操场重新整改。老师觉得不方便上课,便让我们自由活动。他特别强调操场上堆的那些沙堆不能去弄,我们一个个答应的特别好,便各自散去。等老师走了以后,我们这些小学生,那还记得住老师的话。一个个都往沙堆跑,有点在沙堆上练铁砂掌的,有堆房子的,有到处乱撒的,反正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我也是玩得忘乎所以,因此当其他同学都跑了,老师站在我后面的时候,我都还在尽情玩耍。这下被待了个正着,便被老师处罚,站在沙堆旁边那都不许去。其他同学都过来嘲笑我,说我活该、说我傻乎乎。当时年纪小,觉得无地自容,就想钻地缝了,心情也特别低落。就在这时我的同桌过来对我说:“只有20分钟就下课了,不要太在意。”虽然这句话很普通,但是他阳光灿烂般的微笑,确实让我心情瞬间美好起来了。就这样我和我的同桌关系特别好。

有一天他没有来上学,我以为他生病了。到了第二天他也没有来上学,我也没有多想就认为他的病有点严重。可是到了下午,班主任特别沉重的来到教室,对我们说:“某某同学,发生了车祸,已经不在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我重来没有想到我身边的人会死去,在我心中感觉自己身边的人就应该是永远不死的。当然我也听说过其他人死亡的事情,但是他们我不认识,没有在我身边所以我无法去感觉。

但这一次,是我身边第一个死去的人,我太震惊了。前两天还与他开开心心的读书,他特别爱笑,现在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为这个事,让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知,我那天真的幻想也被现实击碎了。直到现在,每当我身边的亲人,离我而去时,我都会想起我的同桌。

那个爱笑的男孩。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农村出生的你,小时候读书发生过什么比较难忘的事?

看到这个问题,顿时心头一阵心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的“火车式”课桌,想起冬日里课桌下的“烘笼”和“火盆”,再想想现在的日子,真是百感交集!

“火车式”课桌和桌上的“三八线”。我上小学的时候是在村子里,上下三个村的孩子全集中在这里。学校校园面积不大,学生也不是很多,全校有一至四年级共四个教学班,却只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正式的,一个是民办老师。四个年级只有两间教室,一个教室有两个年级,孩子们混搭在一起,如果是一年级上课,那么二年级学生就要转过身背对黑板,即便是这样,学生间相互打岔、跟读、捣乱现象时常发生,天性调皮我没少挨老师的小木棍打!


教室黑板是直接在墙上刷上一层水泥后再涂黑漆,没有黑板擦,用破抹布蘸点水擦,所有的学生课桌都是连体的“火车式”课桌,又笨又重还不能移动。最记得破旧的桌面上,画了一条又一条的三八线,那是同桌之间,发生争端和矛盾时划定的暂时性界线。你可别小看课桌上这条普通的三八线,一旦划下一张桌子就分了两半,各自有主了。


那时候,我们用粉笔或者用小刀,在课桌中间一划,一条三八线就出现了,两个人约定好谁也不能过线,过线是小猫、小狗,要接受对方的惩罚。当然矛盾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一旦两人合好,三八线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下一次闹矛盾时,三八线又会被搬出来。就这样,农村孩子课桌上的这条“三八线”在划定——撤销——再划定——再撤销的过程中充满了暖暖的童趣,至今想起仍然会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冬日里课桌下的“烘笼”和“火盆”。小时候学校教室地面是凸凹不平的土层,门窗没有玻璃,加上农村人家里都穷,没有像样的衣裤,好多孩子没有鞋子穿,夏天还不觉得怎么,到了冬天就冻了受不了。于是,家长们都会给自家孩子做个“烘笼”或者“火盆”,早上把烧红的木炭放进“烘笼”或“火盆”里,用草木灰盖住。

上课时,“烘笼”和“火盆”放在课桌下面,下课时,孩子们就忙着把自己的“烘笼”和“火盆”拎出教室,吹的吹,甩的甩,以防木炭熄灭。最搞笑的是,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鼓动大家从家里带颗粒状的蚕豆、花生、包谷来,上课时候,趁老师背对在黑板上写字或者给另外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丢在“火盆”里,不一会,课桌下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蚕豆、花生、包谷的糊香味就会在教室里飘荡,不但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还引来了老师的一顿骂!


每当此时,犯错的孩子就会红着脸爬在桌子上一声不敢吭,等到下课必定第一个拎着“火盆”冲出教室,抢救没烧焦的蚕豆、花生、包谷,然后在同学们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中享受美食,也会有同学厚着脸皮去抢吃,此时,校园里就满是追打、叫骂和嬉笑声了……

我是花腰妹,来自民族山区,如果你对山区农村、对民族风土人情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为我点赞,和我互动!


花腰妹


农村出生的你,小时候读书发生过什么比较难忘的故事?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农村的孩子上学都很晚。记忆里村里根本没有幼儿园,大队有两间破草房窗户上糊着块塑料布,几块破土擊垒砌了就是我们的课桌,一根树棍在沙土地上划拉12345.因为有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傻孩子经常发病,有一次把同学的头打破了,妈妈就不让去了,在家哄妹妹。

半年后我九岁了,上了小学一年级,妹妹却没有人看管。妈妈就让她跟着我。上课的时候,妹妹就在院子里玩。有天上着课,突然下起雨来,我猛然记起妹妹还在外面,赶紧报告老师,老师是我本家大爷,非常和蔼可亲。他赶紧和我出去把妹妹找到,允许妹妹蹲在我的课桌底下,但我们上课她不准说话影响课堂秩序。

那天妹妹很乖,雨却越下越大,教室开始漏雨,课上不下去了,老师指挥我们挪桌椅板凳,拿脸盆接在房顶露雨的地方。到放学的时候,雨终于停了。我拉着妹妹的小手回家。

走到半路我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平时我和妹妹回家都必经的一条小河,此时干涸的河床,波涛汹涌,泥沙夹杂着乱七八糟的垃圾正打着漩涡滚滚而来,我挽起裤腿试探着过河,没走两步河水就淹没到大腿,站立不住了,感觉要被水冲走的样子。吓得我赶紧退回来。我都这样,瘦小的妹妹更没法过河回家。


正当我和妹妹哭唧唧的时候,大爷老师从后面赶上来了,他挽起裤腿把妹妹抱起来,另一只手拉着我,脚下很稳当的试探着往前走,只七八步河水就到了我腰部,冲的我站立不住,我吓得哇哇大哭,大爷一边鼓励我,一边更紧的抓住我的手,连拉带拽的终于把我和妹妹安全带过河对岸。

那次经历是我在农村,小时候读书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事后妈妈非常感谢本家大爷,说亏了她大爷,要不我和妹妹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呢!懵懂的我记住了大爷老师在我们危难时及时伸出的援手。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唯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在学校更加努力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

现在每次回老家,都去大爷家看看,大爷快八十岁了,身体还算硬朗,老了没事爱上写写画画的了。但农村买宣纸毛笔的不方便,正好我也用到这些,就经常捎点笔墨纸砚给他。人老了,有这样的爱好真挺好的,不管画的咋样,自管自得其乐还修身养性。在此祝愿大爷身体健康,平安快乐,长命百岁。

我是烟台的艳阳之美。喜欢与你一起关注三农问题。你在农村小时候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呢?和我一起来分享吧!


艳阳之美


农村出身的你,小时候读书发生过什么比较难忘的故事?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三十多年前,耳边又响起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又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讲。学生时代,难忘的事情很多,最难忘的也就是林老师的那句“男的往家走”了。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是在邻村,相隔能有一里多地。语文老师姓林,老家是我们公社(现在叫镇)西边村的,靠近掖县(现莱州),所以,他的口音多多少少有“掖县味儿”。我讲的,就是老师说话的掖县味儿引发的故事,上过他那堂课的同学,应该都不会忘记。

那个时候,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上课时,也用方言。记得那天,林老师看着我们上自习课,他的儿子在教室外玩耍(那天,林老师上班时,带着孩子去的)。林老师搬个凳子坐在教室门旁,这时,他儿子跑过来,嚷着要回家,林老师大声问:“难滴回家?”(他们老家那里,难滴是指怎么的意思),可我们这边不知道。这时候,林老师起身到了教室外,这下可好,本来那些不愿上自习的男生,一窝蜂站了起来,就向外走。课代表也急了,急忙问往外走的男同学们,为啥走。领头的理直气壮地说:“林老师说,男的可以回家了啊”。

过了一会儿,林老师安抚好孩子回来,一看教室里只剩下女生和几个比较听话的男生,就为怎么回事。这时候,有个女生站起来,问林老师,我们女生可以回家么?林老师接着又来了一句“难滴往家走?”这时候,剩下的男的也坐不住了,也起身要走,林老师纳闷了,怎么都要走呢?争吵声惊动了邻班的刘老师,刘老师是我们这边村的。问明了情况,刘老师捂着肚子,告诉同学们,林老师说“难滴往家走”的意思不是让男生回家,而是问:为什么要回家?

这么多年过去了,林老师也早已经退休了,可是这件事,却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此,也祝我们的老师健康、快乐。


建行渐远


说起小时候农村读书的那些事,可真是有许多记忆犹新。且听土生土长的齐东晏子给您讲几个。

两个一年级。我上一年级,是没有报名就去了滴,当时不知道上学还得报名。过完了年,哥哥开学的时候,我也喊着去上学,爹拗不过,就从墙头上揭了一扇瓦递给我,说,去跟着老师学写字吧。那扇瓦,便是我一年级的练习本和作业本,笔呢,有时候买根石笔,更多的时候是捡老师的粉笔头儿。书呢?我没有,我就是靠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和邻坐的书本完成了第一个一年级。

就这样的小瓦,是我的一年级练习本和作业本

到了一年级毕业一考试,语文和算术,考了个双一百,全年级第一名。可是,到要升二年级了,老师说,你留级吧,继续念一年级。我哭了,真的哭了,我考第一名啊,为啥要我留级?老师说,你太小,一年级也没报名,得从一年级报名开始念呀,这次我给你报上名了。

要知道,那时候报名根本不是学生和家长报名,是小学老师根据全村孩子年龄,挨家挨户动员报名的。所以,第一个一年级没报名,并不是我的错呀!老师做我爹的工作,孩子太小,这么聪明,可别累坏了呀!是,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都是9虚岁,我那时候是8虚岁。那时候是正月里新学年开始,与夏天新学年开始不同。8虚岁,实际上是6周岁半。就这样,我又读了一遍一年级。

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我只记得前三课,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小盆友们,是不是很有特点呀?再往前,老人们学的第一课是“人手足刀尺”,时代不同,课本当然跟着变化。 需要补充的是,再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一块小石板,比那扇瓦进步多了!

泥台子课桌和复式教育。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一个村子一所小学,不论村子大小,都不必到外村上学。那时候我们村只有60多户,每个年级的学生10人左右,小学五个年级,也就50人左右。当时两个老师,一个男老师一个女老师,男老师是民办,女老师是公办,两个老师分成两个班,女老师教四五年级,男老师教一至三年级。这就是典型的复式教育。

老师上课先让一二年级预习,给三年级讲一会儿,让三年级自习,再讲二年级,一会儿再讲三年级。所以,事实上一年级我就把三年级的课程基本学完了,识字也并不比三年级小,但那时候没有跳级一说,只能跟着一年一年读下去。

我们用的课桌是泥台子,就是那些土墼垒在的泥台子。小墼垒桌腿,大墼当桌子面,有时候同学们之间调皮捣蛋,就能一脚把桌子踩塌。凳子都是我们自己从家里带的小板凳子,有单人的,也有长条的,兄弟俩拿一个就行了。

见过笨的,没见过那么笨的。那时候的农村同学,真是有念书老考大零蛋的笨蛋,这里说个笨学生的故事,大家别笑吭。这个笨学生是我家表亲,按辈儿我得叫他舅,“老头笑嘻嘻,老念一年级”,这货就是念到18岁,老是在一年级,最后不得不从一年级光荣毕业务农。

那时候的民办老师我叫大哥,是那表舅的叔伯侄子(那时候侄子比叔叔年长的经常有)。叔伯侄子有私心,就让他上升到三年级。到三年级,有一课学的是白毛女的故事,有一句话是“头发慢慢变白了”。老师让我表舅起来读课文,我这表舅,头发的“发”字怎么也读不出来。老师这时候想起用启示法,就拍了拍他的头发,问:“这是什么?”我表舅答曰:“头!”老师气了,揪着他的头发往上提,大声问:“这是什么?”我表舅答曰:“头毛!”老师那个气呀,啪啪打了他这不争气的叔两巴掌。后来,我这表舅又读回一年级!各位看官,你见过这么辈的学生吗?

穿着小棉袄去洗澡。说起穿着小棉袄去洗澡,那只能怪那时候贫穷哟。条件好的人家,春秋天有个夹袄穿,俺家穷,娘做不起夹袄,我上三年级以前,基本上就是一季上衣,深秋穿上棉袄,初夏脱下棉袄就光着膀子。

那时候已经过了五一,早晨天气还是冷,光着膀子受不了,就穿着小棉袄去上学。可是到了中午,天气就突然热了起来,再穿着棉袄,就热了一身汗。那时候我们吃了午饭要到学校睡午觉,或草帘子,或一张狗皮,或在长凳子上,在家横七竖八地躺满教室。


我和另一个也出汗的同学热得睡不着,就偷偷跑到池堂里洗了个澡。哪知被老师知道了,我们回来后老师用手指甲一划我们的皮肤,出现在道白痕,这就是证据,那时候是老师抓洗澡学生的一大法宝。所以,我们俩自然被罚了站,穿着小棉袄去洗澡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好了,小时候在农村上学的故事,让我说再说上半天也说不完,先说这些吧,如果那个看客喜欢听,后面我再慢慢给大家讲一些。 农民儿子齐东晏子,愿意与大家分享农村故事,欢迎关注和指导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