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俄羅斯為什麼被稱為戰鬥民族?

逝去的琿


這與俄羅斯歷史有關!由於俄羅斯一直生活在苦寒之地,是全球最冷的國家,這個民族在興起的時候靠的不是什麼經濟發達,也不是物產豐富!他們靠的是掠奪!俄羅斯人不善於生產,甚至不善於放牧,他們只會搶!槍,酒,肉,女人和奴隸。這是俄羅斯人賴以為生的東西!但是,這種生活方式註定其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除了打仗!

俄羅斯人是職業軍人,他們專門幫別人打仗,受各大國僱傭打仗。歐洲兩大戰鬥民族,一個是日耳曼人,一個是俄羅斯人。這兩個民族天生就是戰士,因為幹其他的不會!基本上歐洲只要發生戰爭,都離不開他們兩!是以,德國人與俄羅斯人一直就是世仇關係。但是,明顯德國人更強悍一些,每每都是德國人把俄國人按在地上摩擦。

這種格局知道沙皇俄國建立,在當時,俄羅斯沙皇首先成立俄羅斯帝國。開始對外擴張,這時候,他們不再幫別人打仗,而是給自己打仗!這是俄羅斯強大的根本,也是戰鬥民族的由來!


優己


現在提到俄羅斯,第一反應通常都是“戰鬥民族”,“毛熊”等形容詞。配上普京對外上可駕駛戰機,下可全打老虎的硬漢形象,似乎俄羅斯人就是世界上最強悍的民族了。

真的如此嗎?

從某個時候開始,網絡上只要是與俄羅斯相關的話題,就一定會在文章或跟帖中出現“戰鬥民族”這個詞。無論是娛樂新聞還是嚴肅的政治、軍事內容,帶有這個詞的大標題時常會出現。有時候,用這個詞含有調侃意味,但更多是偏向於褒義。頗具趣味的是,“戰鬥民族”似乎只流行於中文網絡和媒體中,外國媒體和網絡空間中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形容。即使是俄羅斯人自己也對此說法也不關注,雖有人在中國有這樣的稱呼,但很少有人認為覺得這是一個褒義詞。很多接觸中文網絡的俄羅斯人甚至在聽到“戰鬥民族”這一說法時表示驚訝。他們的理解與國內幾乎相反,認為“戰鬥民族”更多的是意味著“兇悍”“侵略”,是貶義甚至負面的形容。而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則使用“冰人”或者“伏特加民族”,偶爾用“好戰民族”。“戰鬥民族”的提法幾乎聞所未聞。


根據谷歌趨勢,“戰鬥民族”一詞出現大概是在2004年前後,2016年達到頂峰,可能是因為當年引進了一部名為《戰鬥民族養成記》又名《我是如何成為俄羅斯人的》的俄國喜劇。

這個詞彙在中國長盛不衰的原因有三:

1.對強人政治的崇拜。普京騎馬、柔道、駕駛戰鬥機的圖片充斥網絡等等。

遺憾的是,這些圖片是輿論宣傳的結果。當年普京作為政壇上的新人,為了戰勝諸多擁有大量行政經驗的反對者,專門找了輿論寡頭打造了一套宣傳模式。通過各種擺拍和輿論灌輸,將一個身高只有4250px的克格勃的文職人員,打扮為無所不能硬漢,再將其它反對者宣傳為官僚習氣嚴重的軟蛋。這種策略在危機深重的俄羅斯果然獲得了群眾的喜愛,贏得大選。

但你不能當真了啊。

2.軍事上與西方激烈對抗。強硬不讓步。

喚起了擁有反西方意識形態,又嫌自己國家軍事上軟弱的某些群體的豔羨之心。

3.生活上的粗枝大葉,不注重安全。

俄羅斯人有些是生活所迫,比如扛木頭,打熊等,有些是對安全不重視,比如亂開車,飛機強行起降等。這些也會都被難以理解的中國人解讀成“硬漢”。



俄羅斯人在文學、音樂、體育、科學和藝術上均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軍事上的成就遠不能與其文藝科技方面相比較。頗有諷刺意味的,俄羅斯往往是以巨大犧牲換取軍事勝利而聞名。

若歷數其勝利事蹟,俄羅斯人幾乎都付出了慘重代價。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擊敗拿破崙的法軍和納粹德國入侵了。1812年的俄法戰爭中,俄國幾乎沒有正面的對抗法軍的戰役,依靠堅壁清野和持續性的退避來消耗法軍,後者則在進入俄國近三個月後才第一次與俄軍接觸,博羅金諾戰役結束後更是焚燒了首都莫斯科來打擊沒有良好補給的法軍。最後,法軍無法抵抗寒冷的冬天帶來的巨大損失而開始撤退,期間俄軍主力蠢蠢欲動,但始終沒有出擊,只用騎兵和游擊隊來伏擊騷擾法軍。

百餘年後的第二次衛國戰爭,在開始階段蘇聯也由於大清洗中相當數量有經驗的高級軍官被處決而無法有效對德國進攻做出反擊,指揮的不切實際也使得蘇軍在初期受到巨大損失,據戰後西方公佈的統計資料,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300,000人被德軍俘虜。到1941年蘇聯損失了70%的工業生產能力。即使在德國閃電戰的策略失效後,蘇聯的反擊也在德軍的戰術經驗優勢下失利。最後由於德國的進攻失利和補給不足,以及冬季的低溫下逐漸失去了開戰時的優勢。1943年蘇聯終於扭轉劣勢,開始反攻收復失地。之後的戰役中,儘管德國獲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在蘇軍的人數優勢下戰力逐漸減少。最終在不可抵擋的洪流中,聯盟的紅旗插在了柏林。這次戰爭也成為了20世紀最為慘烈,最為致命的戰爭。據俄羅斯公佈的數據,軍隊累計陣亡9,164,800餘人,而平民死亡則有17,400,000多人。其男性在戰爭中的損失造成的性別失調,直到今日還沒有恢復過來。


相對於慘勝,慘敗在俄國曆史裡更常見。

1222年羅斯公國和欽察人的聯軍與蒙古軍隊交戰後被殲滅,之後蒙古在長達十餘年的掠奪和屠殺後攻破了俄羅斯諸國中最大的基輔羅斯公國,此後統治這片土地達240年。

1853年俄國試圖借宗教問題向奧斯曼帝國挑起戰端,擴張其領土,但在奧斯曼和英法聯盟以及薩丁尼亞的反擊下放棄所有佔領地區,保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域以及黑海內不得駐軍。在訓練,武器以及軍隊與英法的差距影響下,俄軍損失人數是對方的近兩倍。

20世紀初,日俄戰爭中俄國作為列強被崛起僅數十年的日本擊敗,龐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在日本僅損失3艘水雷艇的代價下全軍覆沒。所謂歐洲列強外表下的虛弱本質顯露無遺。可以說這一場戰爭極大地提升了日本乃至亞洲人的民族自信,也身體力行的證明了種族主義的錯誤。

俄國對外的擴張或入侵,通常是以優勢兵力進攻對方。因其訓練不足,素質低下,忍耐性好,在戰爭中也以其高死亡率而被西方國家稱為“灰色牲口”。到二戰時期也沒有太大的改觀。


1939年由於領土問題,蘇聯向芬蘭動武,在出動了將近芬蘭全國人口的兵力後打出了近五倍於芬蘭的損失比。數位二戰中最成功的狙擊手也在這場戰爭中產生,其中最為傳奇的是在百餘天內狙殺500餘名蘇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這場戰爭也助長了希特勒對進攻蘇聯的所抱有的信心。

1979年蘇聯試圖在扶植親蘇聯的政權未果後公然入侵阿富汗。三週後派遣特種部隊殺死了時任政府首腦哈菲佐拉·阿明一家29人。之後更是進行種種反人道的行動對付叛軍以及平民。在轟炸和推土機的轟鳴中,第二大城市坎大哈人口從戰前的20,0000變成了1987年的25,000。即使如此,在游擊戰術和多國援助下,蘇聯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近十年的戰爭中蘇聯在武器裝備的絕對優勢下傷亡近7萬人。這場戰爭的失利也為蘇聯兩年後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唯一能讓俄羅斯輕鬆佔到便宜的大國,可能也就只有某個國家了。

更合適俄羅斯的詞彙是“好鬥”和“野蠻”。它歷史上的統治者沉湎於吃喝玩樂,掠奪財富的手段十分殘酷,其“索貢巡行”最後引發了德列夫利安人與基輔羅斯的血腥衝突。在德列夫利安人殺死了基輔羅斯的伊戈爾大公後,伊戈爾的妻子對德列夫利安人進行了多次殘忍的報復。在基輔大公們攻打拜佔廷的過程中,古羅斯人再次表現出了極度的野蠻和兇殘,他們不僅瘋狂地掠奪財物,而且焚燒教堂,毀壞宮殿,對抓獲的戰俘,“或砍殺,或酷刑折磨,或作箭垛射殺,或投入大海”。

諸多地理、氣候、人文、政治、經濟等條件,造就了俄羅斯人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格,其基本特點早已有之,並非從東方移植而來。這些俄羅斯人的祖先生活在東歐平原的北方,靠近北冰洋。灰濛濛的陰霾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雪堅冰,蠻荒的草地,這種嚴峻的自然環境使古羅斯人長期不能安居樂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性格、心理、甚至信仰。他們乞求自然之神的保護,與大自然進行著神秘的交往。他們迫望離開了無生機的荒原和冷冰冰的凍土,不斷地四處擴張併為此連連征戰。他們在馬背上游蕩著,希圖以武力為自己獲取一個理想的家園。


破破的橋


13個開掛民族漢子想強姦1個戰鬥民族妹子,結果13個開掛民族漢子分分鐘就跪了……

想起2013年有個新聞,說一位43歲的俄羅斯女性在印度旅遊,遇到13個三個想強姦。

結果戰鬥民族的女人二話不說上去就打,成功把13個印度大男人打跑,自己也重傷住院……

然而故事的高潮是,第二天她沒事人似的出院了……

戰鬥民族的女人真的很猛,這是胡哥經歷過的真事。

胡哥到現在都不願意回憶和戰鬥民族一起喝酒的經歷。

一個比我還矮比我還輕的俄羅斯妹子,騎在我身上灌白酒和威士忌,力氣大得驚人,我居然掙不開!場景如下圖:

還是這個妹子,她的車後視鏡被人撞壞了,一般情況下我們正常人都是去修車店。

戰鬥民族與眾不同,她拿了她的化妝鏡,用膠帶貼上去了,直接當後視鏡用……

(沒拍到她的後視鏡,先用戰鬥民族修車圖給大家感受一下畫風)

一個在大家面前都很乖巧的妹子在喝了酒或者有一點麻煩之後立馬變得粗線條。

再聯想起網上流傳的戰鬥民族的傳說,胡哥覺得她這樣的表現不是沒有道理的。

比如說,這是我們的自拍杆:

這是戰鬥民族的自拍杆:

秒殺!

這是我們的萌妹子秀力量:

這是戰鬥民族的萌妹子秀力量……

呃……還有酒量……

秒殺!

胡哥也曾懷疑過網上那些戰鬥民族的照片是不是擺拍,但和俄羅斯朋友交流之後發現,人家全部都是真的。

就是這麼彪悍,就是這麼粗線條,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有時候幹了再想,就是他們的風格。

而且在俄羅斯家庭攝影機和相機手機普及率很高,所以那些奇葩照片流傳得也越來越多。

所以,信息社會造就了戰鬥民族。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大家之所以認為他們好鬥,還是他們能動手儘量不吵吵的性格,他們有一項傳承千年,喜聞樂見的運動――打群架,我第一次領略他們的彪悍還是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群老爺們兒穿著褲衩,在冰天雪地裡歡呼跳躍,他們說,強大的俄羅斯人是可以用屁股呼吸的,為什麼他們這麼好鬥呢?




第一,惡劣的自然環境。

俄羅斯千年來一直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生存,而且人口不多,地方自然資源又不豐富,所以生活艱難,必須要練就強壯的體魄,才能生存下去,而他們距離文明的圈子實在有點遠,別人在琴棋書畫時,他還在打架鬥狠,在那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又沒有文明啟蒙,只能是以此消遣。




第二,嗜酒如命。

俄羅斯人愛酒,真的是愛到骨子裡,比如你去安檢,用了十八般武藝都過不了,給他一瓶白酒比什麼都好用,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湖北衛視的《非正式會談》哈,而且他們的沐浴露和化妝品居然酒精含量很高,很多人買不起酒就喝沐浴露,還導致了60多人死亡,商家為了賺錢,故意在裡面大量添加甲醛酒精,而且他們還不用繳稅,所以價格不高非常吸引酒鬼。




第三,以一敵百。

去年英國流氓球迷和俄羅斯球迷打架,俄羅斯200人對戰英國1500人,大獲全勝,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怕是你做夢都能笑醒吧?嘿嘿。




第四,大人小孩冰天雪地穿著褲衩打雪仗。

大人這樣就算了,孩子們也是這樣,而且還要洗冷水澡,不怕凍住嗎?在咱們這爺爺奶奶還不得瘋了?生怕孩子凍著,感冒,發燒,罵你一頓都是輕的,不過,看起來孩子們還是很開心的。




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結婚的時候用熊瞎子做司儀,你們膽子可真大,用他做寵物已經夠厲害了,做司儀,虧你們做的出來,我是服氣的。


風雲一點通


小新和娜塔莉


戰鬥種族的事情是全世界都公認的,要說起都有哪些事情我慢慢來列舉:

俄羅斯人民與熊

大家可能都看過不同國家的人看到熊的反應吧,美國人被熊追著跑,俄羅斯人追著熊跑,邊跑邊自拍邊興奮的大喊大叫。事實上是怎麼樣的呢。

其他國家溜寵物狗,戰鬥種族溜大灰熊

邊談戀愛邊溜熊,不知道不栓繩會不會有危險,哈哈哈

當灰熊出現在大街上,怎麼辦?一隻灰熊被戰鬥種族人民攔住去路。

被逼到牆角不敢動彈。

四腳朝天被徒手製服,我不要熊臉的啊

直接被拖走,認慫認慫

還有熊遭到大媽嫌棄的,每天吃的多,還掉毛,毛用來打毛衣太長了,織地毯又太短了,真是沒用的傢伙。熊:我看你就是刁難我胖熊。

俄羅斯航空,最強航空

小李子,萊昂納多在一次綜藝節目就分享了自己乘坐俄羅斯航空的經歷。飛機飛在空中,突然萊昂納多眼睜睜的看到引擎爆掉了,他嚇壞了,大喊了一聲,結果全機組的乘客都很淡定,彷彿根本不算事兒,然後有個俄羅斯人非常淡定地喊空姐,問出了什麼問題。。。空姐也很淡定地回答,有一個引擎爆掉了,那個俄羅斯人繼續淡定很輕聲音的問:飛機一起有幾個引擎?空姐繼續淡定地回答:有兩個,還剩一個呢。

明明是這麼嚴重的問題,在戰鬥種族嘴裡說出來簡直是一件很小的事兒。要知道,萊昂納多可是出演過《逍遙法外》的飛行員的人。但是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是在戰鬥種族面前露怯了。

接下來要說俄羅斯不怕冷,經常有醉漢躺在雪地裡睡著了,也不會死。還有大冬天俄羅斯的姑娘們露著大長腿。

不只是姑娘,連戰鬥種族小朋友也不怕冷。

俄羅斯的女漢子的數量也是證明了這個戰鬥種族的存在,有徒手抬越野車的,也有抗大樹的,還有把狼乾死的俄羅斯大媽。

戰鬥種族看日出

還有我們小學課本,《登山》記述了俄國列寧為了躲避沙皇的搜捕,隱居在一個叫普羅寧。有一次,列寧突發奇想要去看日出,結果就有了這樣的畫面,他只是看個日出,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爬過懸崖峭壁去看日出的。


蒙歌先生


咱們先從核武器說起。美英中法造核彈主要都是去炸別人的,蘇俄的核彈除了用來炸別人,也用來炸自己,這不是說笑。戰鬥民族用核彈開過水庫,開過運河,滅過油井大火,開採石油,開採天然氣。有個名詞叫做“和平利用核爆炸”,意思就是在和平時期,在自己的國土扔個原子彈或氫彈,搞搞民用工程。

圖一:這就是蘇聯當年為了撲滅井噴,而埋設的3萬噸當量核彈。

一個例子是用核彈修水庫。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屬於當年蘇維埃聯盟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1965年為了多快好省地在恰剛河修個水庫,於是蘇聯引爆了一顆14萬噸當量的原子量。這個威力相當於7顆美國扔在日本長崎的胖子原子彈。一夜之間炸出來一個人工湖,為了證明環保無汙染,蘇聯原子能部長斯拉夫斯基,第一個跳進湖游泳。

圖二:硬貨表格上一個。蘇聯是大規模拿核彈當工程炸藥使的國家,而且是惟一一個。

第二個例子是用核彈在23秒解決拖了3年的難題。1963年,烏茲別克烏爾塔布拉克油氣田出現井噴,一直拖到1966年想了很多辦法都不好使。最後無所不能的原子能部挺身而出,要不咱們扔個核彈試試?於是在地下1500米深處,打了一口斜井,在這引爆了一顆3萬噸當量的核彈,結果核彈引爆23秒後,井噴就停止了,停止了,停止了。


圖三:別斯蘭事件中,家長們覺得自己上陣比軍隊更靠譜。

原子彈軍轉民,美國也幹過,叫犁頭工程,但規模很小,以研究為主,總共只搞過27次。蘇俄不是搞研究,是真正搞事情的,搞過多少次呢?一共搞過124次。美國不過是個零頭而已。更牛的是這124次核爆炸中,總共爆了128個核彈。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毛熊偶爾會覺得一個核彈不過癮,索性會一口氣爆兩個。

圖三:家長們對於歹徒的憤怒,只能用AK47表達。

毛熊不光對自己的領土比較狠,對武裝匪徒更狠。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車臣叛軍在別斯蘭市綁架了1000多名人質,多為婦女和兒童。最早趕到的警察火力不敵叛軍,於是家長們,甚至連白髮老人也手持AK47上陣持槍上陣了,真槍實彈對叛軍開火。一通狂射,壓制了叛軍的火力。

圖一:別斯蘭人質事件中,持槍解救子女的俄羅斯家長。

你以為這這完了?這只是個開始!隨後而來的軍隊控制了局面,跟叛軍展開談判。但家長們不吃這一套。歹徒引爆炸彈後,憤怒的家長們持槍衝進校園,槍殺了31名歹徒,惟一活著的歹徒,是軍隊從家長手中搶救下來的。


厲兵


俄羅斯靠近北極地區,惡劣嚴寒的天氣鑄就了這個民族強悍的性格,好鬥,英勇,無畏。

俄羅斯從一個小公國開始擴張,東南西全方位侵略,戰鬥一直沒有停止過,於是變成今天世界最大的國家。

法國的拿破崙,德國的希特勒,曾經稱霸歐洲,但是卻栽在了俄國人手裡,尤其二戰,蘇聯死了二千多萬人,那也不投降,接著戰鬥。

冷戰時期,蘇聯雖然經濟上不如美國,但是軍事上卻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有超越,例如航天領域,核導彈領域,坦克領域,蘇聯都佔有優勢。蘇聯帶領華約處於一種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俄羅斯軍人也有底氣怒懟北約軍人,例如巴倫支海空中手術刀,黑海撞艦等,無不體現俄羅斯軍人的血性,讓北約軍人膽寒。

近年來俄羅斯經濟疲弱,但依然不改強悍本色,例如公開佔領克里米亞,大舉進軍敘利亞,派轟炸機經常繞日本飛行,教訓格魯吉亞,拒絕與車臣悍匪談判堅決消滅等,一言不合就開打,根本沒把美國人放在眼裡。

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傢俱有俄羅斯這種強悍的性格呢?只有以色列可相提並論。


添力


在如今的中文互聯網,這個問題已無需討論,總會有人甩出下面這張截圖,令大家心服口服:

俄航的勇武還不止如此,如果他們的班機實在降落不下去,還會在空中盤旋八圈半,直到大風吹散霧霾,成功抵達首都機場。

如果這些正式報道不夠生猛,不夠彰顯戰鬥民族的戰鬥力,還會有網友提供更威武的內容。某問答網站的一個高分答覆,就講述了兩個接待戰鬥民族飛行員的體驗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戰鬥民族開飛機的膽識。俄航一架“伊爾-76”被中國導航錯誤地指揮到了廊橋邊一個機位上,那個機位非但不是為“伊爾-76”這種尺寸的飛機設計的,還不是自滑機位,飛機前面就是隔離網,想走必須先用拖車推出。而且在那個民用小機場,根本找不到適用於“伊爾-76”的設備。中方一籌莫展,俄國飛行員卻毫不在意,他們開動右邊的兩臺發動機,直接一個挑頭,順利地飛走了。

戰鬥民族的誇張操作,讓機場工作人員心臟提到了嗓子眼,因為“伊爾-76”的翼展比那個機位正常停放的“737”、“A320”長了將近 20 米,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旁邊的廊橋給撞下來。

故事二則反映了戰鬥民族狂野的修飛機方式。一架“伊爾-76”遇上鳥擊,機翼前緣破了個洞。在國內機場的工作人員看來,這肯定得等專家帶專門材料來修理。戰鬥民族卻不以為然,他們去機場外買了塊白鐵皮,用釘子釘上,當天就飛走了。

這類故事裡,俄羅斯人性情豪邁,不拘小節,技藝又高超非凡,被人們譽為戰鬥民族,豈不是實至名歸?

然而,俄羅斯人並不一直是“戰鬥民族”,他們得到這樣的稱謂,至今也不超過十年。

民族形象的逆襲

俄羅斯人在國際互聯網的形象,集中體現在 YouTube 網站的熱門視頻系列 We Love Russia 中。該系列長盛不衰,2016 年 9 月發佈的“We Love Russia 2016”,播放量已有九百多萬。

這些視頻的內容,可以從系列的副標題中看出:“Russian Fail Compilation”(俄羅斯人失敗集錦)。在視頻中,一個又一個俄羅斯人犯二犯蠢,並最終收穫倒黴下場。

We Love Russia 的某些特點與今天盛傳的戰鬥民族故事相仿,只不過結局迥異:視頻裡登場的俄國人多是彪悍勇猛,但他們把勇猛悉數用在了作死上;出場的俄國設施多為“傻大黑粗”,但戰鬥民族並不能靈巧地駕馭它們,反而被折騰得哭笑不得。

城市看海也是 We Love Russia 的調侃內容

自然,集結這些短片,把它們剪輯成 We Love Russia 的網民並不是俄羅斯人,而應該是美國人。它延續了冷戰時期美國人對蘇聯的印象,並以“俄國人自己的短片”呈現出來,可以說是蘇聯笑話集的視頻版。

但東方人沒有這樣的趣味,在日本、臺灣、香港這些曾經的“冷戰前線”,人們反而沒有美國人那麼深刻的冷戰記憶,對蘇聯笑話集也興趣寥寥。

在這些地區的年輕人中,日本文化是重要得多的精神食糧。拿俄國人“傻大黑粗”開涮的網絡潮流,傳到這裡時便和強人政治一起帶上了日本漫畫式的萌感。

遠東最早迷上俄羅斯的大概是日本人,在 2ch 論壇和視頻網站 nicovideo 上面,他們用“おそロシア”作為標籤傳播與 We Love Russia 相仿的內容,但多帶有中性或正面色彩。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登場應該是“おそロシア”與 We Love Russia 最大的區別。日本網民把這位政治強人描述成氣場超強的冷酷紳士,誰都會被他震懾住:政治反對派、財閥,還有美國總統奧巴馬。

“普京把奧巴馬嚇尿了”

而在 We Love Russia 中,普京的光輝形象則要可疑得多,甚至淪為黃色笑話的主角。

跟隨日本人的步伐,繁體中文網絡也開始流行帶正面色彩的俄國視頻。伴隨這些視頻,“戰鬥民族”作為一個愛稱,從《龍珠》裡的賽亞人挪到了俄國人頭上,在 PTT、高登討論區等港臺論壇率先流行開來。

2004年至2017年,關鍵詞“We Love Russia”、“おそロシア”、“戰鬥民族”的熱度曲線(數據來自:Google)

許多今天已經人盡皆知的戰鬥民族事蹟,如俄國人與熊搏鬥,就是經他們之手弄假成真的英文洋蔥新聞。比起始作俑者的日本人,臺灣青年對普京的愛更加熱忱,他們經常拿普京的宣傳照與馬英九對比,感慨自己怎麼就沒擁有一位硬漢領導人。


HR講堂


看到網上的回答,這個問題討論得甚是熱鬧,個人覺得有必要正本清源,說明歷史真相。戰鬥民族,不衝別的,就依蘇聯在二戰的貢獻與犧牲,就理應得到世人應有的尊敬。

請用事實來說話。僅蘇聯一家就消滅了德軍607個師,約佔德軍總兵力的77%以上,消滅人數達到400萬人,約佔德軍損失的80%,並且被蘇聯繳獲75%以上的武器。蘇聯傷亡2700萬人,蘇聯成年男子一半以上非死即殘,犧牲巨大。沒有人能和蘇聯比,戰局不利,這個戰鬥的民族毅然進行紅場大檢閱,士氣高漲,終得反攻成功,不懼傷亡,堅持戰鬥,血拼到底,精神可歌可泣。

是非曲直為何說不清楚?西方宣傳也多年,只在突出自己,媒體宣傳鋪天蓋地,並極力貶損蘇聯的與戰不利,好像沒有他們支持,蘇聯就會挺不住,實事上不是,絕非如此,蘇聯正是靠自己咬牙支撐下來,開展絕地反擊,將垂死掙扎的德軍消滅貽盡。

那些前蘇聯的老紅軍還活著。黑白不能顛倒,蘇聯也有大量出版物,沒事常翻翻,就能知道真相在那裡。好在不少紅軍戰士還健在,正是歷史的見證者,多聽聽,正能有幫助。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正直之士不能任由人顛倒乾坤。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成了鐵的事實了嗎?不是的。是以俄羅斯非常尊敬自己的英雄,這些老戰士在全國處處受到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