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母乳餵養 怎樣做一頭合格的“奶牛”

現代科學發現,母乳是母親給予孩子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母乳餵養不但維護了嬰兒食物與營養的均衡,是增強嬰兒免疫力及抵抗疾病的最佳方法,而且還可以減少女性乳腺、卵巢腫瘤及缺鐵性貧血等疾病的發生率,促進嬰兒大腦和智力發育。

母乳餵養 怎樣做一頭合格的“奶牛”

但是對於初為人母的新媽媽來說,母乳餵養並不容易,母乳餵養需要很多技巧,也有很多注意事項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一看,有哪些知識點,你需要了解一下。本文整理自《母乳餵養促進策略指南2018》。

在媽咪呀孕育-母乳餵養群中,有很多準媽媽問,有乳頭內陷或乳頭扁平,這種情況,想母乳怎麼辦?這點準媽媽們不用擔心,媽咪呀孕育的大咖專家說過,這是不影響哺乳的,也不推薦孕期進行乳頭牽拉或使用乳墊去幹預。

然後有一些準媽媽在孕期或者產後,患有抑鬱症,產生回奶,母乳很快就沒有了。建議需要專業心理醫生的介入,以及求助於專業孕產餵養人士給予一定的專業指導,可以有助於延長母乳餵養時間。

最後,母乳餵養不光是媽媽的事情,科學發現,

母孕期對父親進行母乳餵養相關知識,教育,可顯著提高母乳餵養率,幫助媽媽們堅定母乳信心。

母乳餵養 怎樣做一頭合格的“奶牛”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母乳餵養的必知的小知識。

1、早期建立母乳餵養策略

新生兒娩出後30分鐘內,宜儘早吸吮。出生後的10~30分鐘內新生兒吸吮反射能力最強產後30 min內吸吮有利於早期建立母乳餵養。

2、新生兒生後儘早(<1 小時)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這樣會有更高的母乳餵養率.

3、通過新生兒胎糞轉黃時間可間接評估母乳餵養的有效性

生後24~48 h,新生兒即排出墨綠色的胎糞。足月健康新生兒糞便次數為1.6~8.5次/d,糞便轉黃時間3~15 d,糞便轉黃延遲提示母乳量不足。

4、根據嬰兒尿量可間接評估母乳餵養的有效性。

生後第1天尿量較少;隨著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嬰兒尿量逐漸增加。新生兒出生後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

5、採用生長曲線監測體重增長速率是評估母乳餵養有效性的重要依據。

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生後6 h有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出生1周內新生兒體重平均下降4.9%(0~9.9%),體重下降程度與餵養方式有關,純母乳餵養、混合餵養及配方乳餵養者1周內體重下降分別為5.5%、2.7%和1.2%。當母乳餵養新生兒體重下降超過10%時應警惕可能為母乳攝入不足。新生兒期後,母乳量充足的嬰兒體重應穩步增加。

母乳餵養 怎樣做一頭合格的“奶牛”

母乳餵養過程中常見問題處理

1、乳房充血腫脹及乳腺炎

指導乳母掌握正確的母乳餵養方法可預防乳房充血腫脹。乳母患乳腺炎時應及時尋求乳腺外科醫生的專科治療,採取排空乳房、休息、鎮痛等對症支持措施,必要時用抗生素治療;嚴重時需暫停乳房餵養,但應排空乳房。

2、新生兒低血糖

研究發現,早吸吮和早接觸可降低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而高危新生兒生後1 h內應監測血糖。

新生兒出生24 h內,血糖水平應持續>2.5 mmol/L;出生>24 h,血糖水平應持續>2.8 mmol/L,低於上述水平則為低血糖。高危兒易發生低血糖,出現激惹、呼吸急促、肌張力降低、餵養困難、呼吸暫停、體溫不穩定、驚厥或嗜睡等臨床症狀時,均應在生後1 h內監測血糖,以後每隔1~2 h複查,直至血糖濃度穩定。有臨床症狀或血糖<2.6 mmol/L時可靜脈輸注葡萄糖。

在沒有口服葡萄糖凝膠製劑的情況下,無症狀低血糖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有臨床症狀或血糖<2.6 mmol/L時應予以靜脈輸注葡萄糖。

無症狀低血糖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每次間隔1~2 h)或按1~3 ml/kg(最高不超過5 ml/kg)餵養擠出的母乳或捐獻人乳;如餵養後血糖水平仍很低,應立即進行葡萄糖靜脈輸注治療,在此期間母乳餵養仍可繼續,但隨著血糖的逐漸恢復相應減少輸糖量。

有臨床症狀或血糖<2.6 mmol/L應予以靜脈滴注葡萄糖,起始量按10% 葡萄糖2 ml/kg,以1 ml/min 靜脈推注;而後以6~8 mg/(kg·min)靜脈滴注維持,並於20~30 min 後複測血糖,其後每1小時複測1次直至穩定。

反覆出現低血糖患兒需進一步檢查病因。

3、母乳相關性黃疸

按需哺乳(頻率≥8次/24 h)有助於預防母乳相關性黃疸的發生。

哺乳頻率<8次/24 h的嬰兒較≥8次/24 h者母乳相關性黃疸發生風險更高(25.4%比5.7%, P<0.05)。

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不應中斷母乳餵養。母親產後1個月時仍堅持母乳餵養的嬰兒黃疸發生率較低(19%比 42%, P<0.01);而院內臨時中斷母乳餵養的嬰兒黃疸發生率較高(64% 比36%, P<0.05)。

母乳相關性黃疸的嬰兒短期中斷母乳餵養會影響繼續母乳餵養。

對於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當膽紅素水平低於光療界值時,不建議光療和其他治療。

專家建議如果新生兒一般情況好,體重增長符合正常速率,尿、糞便的顏色和量均正常,膽紅素水平低於光療界值,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不需要治療。

對於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當膽紅素水平達到光療指徵,允許母親在嬰兒光療間歇期進行母乳餵養並照顧新生兒。

對診斷明確的母乳相關性黃疸嬰兒,若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併發症,可常規預防接種。

5、牛奶蛋白過敏

鼓勵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兒繼續母乳餵養,但母親應迴避牛奶及其製品的攝入,並補充鈣劑。

母乳餵養的嬰兒發生牛奶蛋白過敏時應鼓勵繼續哺乳,但媽媽們的飲食宜迴避牛奶製品,同時補充鈣製劑(800~1 000 mg/d);若母親飲食迴避後嬰兒症狀無緩解時,建議轉診至專科諮詢治療。

母乳餵養 怎樣做一頭合格的“奶牛”

6、母乳分泌不足

可求助專業醫護人員一起分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同時增強堅持哺乳的信心。

一些風俗說,多喝湯等可以下奶,但實際不推薦乳母攝入過多液體(包括湯類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多補充液體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7、嬰兒體重增長不足

母乳餵養嬰兒的體重增長不足時,應詳盡分析母親與嬰兒雙方的原因,必要時轉診至相關專科。

8、母乳的家庭貯存

母親可將乳汁短期(<72 h)貯存於冰箱冷藏室(≤4 ℃),或將富餘的乳汁長期(<3個月)貯存於冰箱冷凍室(< 18 ℃)。

9、何時使用奶瓶

母親均應直接乳房餵養,需要時可泵出乳汁用奶瓶餵養,但不建議頻繁使用奶瓶。頻繁奶瓶是早期終止母乳餵養或純母乳餵養的危險因素。

END

媽咪呀孕育

最具價值的母嬰健康信息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