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新生態課堂究竟是怎樣的?

新生態課堂究竟是怎樣的?​ "新生態”教育是“關於生態”“為了生態”“在生態中”的生態教育。“新生態”教育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是根據教學自身的特點,將生態學的原理及方法運用於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與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環境相互協調,從而實現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喚醒和培育人的主體精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目標。因此“新生態”教育背景下的“主動.有效”課堂是具有生態特點和生命特徵的課堂。具體表現為:

一、教學目標上體現整體性與系統性

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於核心位置,它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且是教學的歸屬,同時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遵循整體性與系統性的原則。整體性,即要從學科的育人價值和學科特有的思想方法的高度進行整體設計;系統性,即要從學科系統中尋找年級的教學目標,再尋找單元的教學,然後確定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時,只有遵循整體性與系統性的原則,才能保證制定的目標適度、適宜、適切,達到易操作、易檢測的目的。

二、教學內容上體現生活性和協調性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它是師生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的綜合加工。在準備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遵循生活性和協調性原則,生活性,即組織的教學內容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協調性,即組織的教學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互協調,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需求相協調。教學內容上只有體現生活性和協調性,才能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效。

三、教學過程上體現互動性和開放性

互動的前提是主動,互動的基礎和諧,互動的保證是開放。互動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話”的過程。這種“對話”,要求師生的心靈彼此敞開,並隨時接納對方的心靈。“對話”是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分享。在“互動”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建構者。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應該是“對話”的主旋律。開放能把課堂中最寶貴的主動思維空間還給每一個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思維湧動的課堂,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空間。

四、教學評價上體現多樣性和生長性

教學評價既能起到甄別作用,能起到激勵作用,更能起到導向作用。因此在教學評價力求體現多樣性和生長性。多樣性,即針對學生的差異制定評價標準,採取適宜的評價方式,使評價符合學生的實際,使評價能起到激勵作用。生長性,即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欣賞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包容學生的缺點與短處,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特長得以發揮,真正地使評價起到發展人和培養人的作用。(圖片來自網絡)


新生態課堂究竟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