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高考来临考生如何克服心理焦虑,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每年一度的高考也如期而至,但现在压力最大的是高三学生,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症状。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三考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这最后三天考生情绪的调整更加是重中之重

高考来临考生如何克服心理焦虑,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导师路海东教授曾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三家长会上做了关于“高考考试焦虑及应对”的专题讲座,家长们颇为受益。就高考焦虑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要防止因焦虑而焦虑

一份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会因考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其中,30%-40%学生表现更为严重,考试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路海东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焦虑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面对考试,适当的焦虑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没有一点焦虑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很多害处,不少学生在考前烦躁不安、过分忧心、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生活节奏紊乱;在考场上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思维混乱、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都是过度焦虑的表现。

高考来临考生如何克服心理焦虑,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专家提醒广大高三家长,面对考试,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完全不焦虑则是反常的。

良好的应考心态可以使总分提高100分左右。如果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硬件,那么考生的心态则是高考的软件。高考就是一场实力和心态的较量。

调适焦虑状态,专家教你几招

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对考试的焦虑也多是由于对考试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路海东教授说,家长在行动上不要因孩子要参加高考而过度紧张,不要对孩子表现得过于严格或关心,与以往的态度判若两人。在语言上要引导孩子把考试看成是人生平常事,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高考看成像做作业一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动思维”的概念,面对考试或一些重大事件时,人们脑中会出现这种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多是自我贬损的信念,如“我不行”、“我做不来”等,对这种自动思维,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质辩,质疑它的不合理性。比如:我为什么不行,我已经准备充分,该学习都学了,该掌握的都掌握了,就等考试了。

高考来临考生如何克服心理焦虑,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一个缓解紧张的小诀窍:如果在考场上一旦紧张,路海东教授传授了“以呼吸排解忧虑”的训练法,即“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鼓起来,保持舒缓的吸气;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中呼出;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8次-12次。”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快速深呼吸。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提前祝愿所有的考生,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