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作者|奇化-RR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乙烯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常态下是一种无色的可燃气体,有轻微的甜味。乙烯产业链覆盖范围极广,下游衍生品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乙烯产量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了解中国乙烯状况至关重要。

全球乙烯产能区域集中,中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

全球来看,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亚洲、中东和欧洲。中石油经济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乙烯产能约为1.62亿吨/年,其中美国、中国和沙特三个国家占比达45%,全球产能区域集中度较高。2017年全球新增乙烯产能725万吨/年,总产能达1.69亿吨/年,装置开工率约91%,较2016年均有所提高。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中国乙烯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中国乙烯产能排名全球第二,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乙烯消费大国,中国乙烯整体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乙烯。统计局及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乙烯产量为1822万吨,当年表观消费量为2037万吨,同比增加4.7%,进口依存度达11%,连续3年走高。

每年中国除了进口乙烯外,还会进口大量乙烯下游衍生品。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如果考虑上聚乙烯、苯乙烯、乙二醇等进口当量,2017年中国乙烯总需求在3960.8万吨,而考虑到国内对乙丙橡胶、醋酸乙烯等仍有缺口,国内乙烯的当量需求约在4000万吨,国内乙烯的缺口仍在继续扩大。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中国乙烯生产原料以石脑油为主

乙烯的生产工艺包括蒸汽裂解、煤(甲醇)制烯烃、炼厂尾气等。其中蒸汽裂解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其原料为石脑油、凝析油、加氢尾油、乙烷、丁烷等,可以单一原料或者混合进料等。

全球各区域乙烯原料差异化显著。北美和中东是全球乙烷制烯烃发展领先的地区,而亚太和西欧地区则以石脑油为主。根据《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东和北美乙烷原料占比分别达67%和52%,而亚太和西欧地区石脑油原料的占比高达71%和70%,其中石脑油占中国乙烯原料的46%,同时由于中国煤炭储量丰富,加之战略储备目的,也在大力扩张煤化工产能,后期煤(甲醇)制烯烃比重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美国页岩气伴生乙烷资源量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乙烷价格走低,不但刺激北美乙烯工业重焕活力,也给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以传统石脑油等原料为主的地区乙烯工业优化原料结构带来希望。美国于2014年超越中东成为世界最大的乙烷生产地,是当前世界最大也是唯一的乙烷规模化净出口地区。中国国内乙烷基本无商品量,中国东华能源等一批企业也在积极谋划进口北美乙烷资源发展乙烯产业。但是,进口美国乙烷涉及远洋运输,在考虑乙烷制乙烯的经济性时,除了考虑原料成本外,还需考虑远洋运费及海上风险,再加上近期中美贸易关系变化莫测,进口美国乙烷也存政策上的风险。而乙烷裂解装置相对石脑油等其他原料裂解存产品结构单一的显著特点,乙烯收率极高,丙烯等副产量少,使得装置本身及下游装置操作灵活性较差。总体来说进口乙烷制乙烯风险因素需高度关注。

中国乙烯以衍生品的方式流通为主

中国石脑油法制乙烯的产能主要由“央企”把控,中国国内约有8成的石脑油法制乙烯的产能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炼厂掌控。

由于乙烯物流运输条件比较苛刻,需要-105°C的仓储及物流,且乙烯船只较少,限制了乙烯流通能力,进口量及国内流通的商品量都偏少,市场化程度不高,一般的乙烯生产商都是以衍生品的方式对产品进行销售。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中国乙烯下游消费结构与全球类似,聚乙烯是最大的消费领域。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聚乙烯占乙烯消费结构的60%,乙二醇以14%排名第二,环氧乙烷和苯乙烯分别以8%并列第三,而聚氯乙烯占比约5%。

未来乙烯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中国未来乙烯产能扩张路线将是“油、煤、气”并进,其中以“油和煤”为主导。炼油和乙烯均为重资产投入,原油下游中约有20%是化工品,炼油配套芳烃、乙烯装置能降低综合能耗物耗,加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未来炼化一体化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集群化、大型化、一体化和园区化”是其主要特点。以原油为原料的大型炼化项目相继崛起,自上而下地改变中国石化产业结构。

表:部分配套乙烯产能的大型炼化项目投产计划

中国乙烯行业现状和趋势:产能扩张以煤制烯烃及炼化一体化为主

未来西北和华北地区继续有煤化工项目产能释放,以煤炭为原料的CTO(煤制烯烃)为主,而少量的MTO(甲醇制烯烃)将落户沿海地区,中国煤制烯烃投资强度高,水资源和碳排放影响着进一步的大规模发展,不确定因素较高。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0%,发展煤化工保证化工原材料供应安全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