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人工費是中國十倍,為什麼郭臺銘還跑去美國?

自由自在3801217


人工成本僅僅是運營成本的一小部分;

一般來說,非製造業的話,那麼人力成本一般在10%以下,而製造業的成本會相對高昂一些,但是佔比也不會超過25%。

而且題主口中的中國人力資本成本為美國的1/10,也是不太靠譜的;按照中美人均GDP來算,1/5左右是比較靠譜的;但是這個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僅僅是光人工這麼簡單的;

郭臺銘作為一個商人,當然不會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美國的能源成本要比中國低很多;

2)美國的工廠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而機械設備可能要比國內低;這樣以來可以有效降低僱傭人的數量;

3)全球佈局的需要;比方說美國人需要的產品,如果利潤不夠多的話,那麼本土生產還是佔有很大優勢的,因為減少了長途運輸以及關稅成本;比方說它的很多客戶在美國,如果美國的客戶直接可以從美國拿到產品,那麼在交貨週期方面將會有很大的優勢,另外也可以與客戶進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富士康還在中國A股上市了。

4)特朗普的稅改預期;特朗普去年已經開啟了稅改,將會大幅降低企業的稅率,要知道,一個企業每年要繳納的稅款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高於人工成本;

5)獎勵政策:比方說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設大型工廠,獲得地方、州和聯邦三級政府提供優惠補貼高達10億至30億美元。

6)美國的資本流動限制更少,這一點對於外資來說是難得可貴的,在這一點上美國所提供的便利性是中國所不足的。

7)政策預期:特朗普提出了振興美國製造業的計劃,預期在未來會提出更多具有實際效果的動作,比方說,這次的貿易戰,將會對美國本土相關企業造成庇護。


以股易金


其實工資只是一個企業支出的一小部分。我們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有1家企業,1年的利潤賺了1000萬。

那麼,首先就需要有16%的增值稅,然後是25%的企業所得稅,另外還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以及城市建設維護稅和教育費附加。當你把這些剩下的錢取出來的時候,還有20%的個人所得稅。

還有就是房租增長還是比較快的,這在成本當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比起那點工資來說高得多。比如你在北京租辦公室,開公司,一個幾百平米的辦公區,一個月10萬塊房租是非常正常的。開個幾百平米的餐廳,一個月10-20萬租金也非常正常。

美國這次給了富士康非常便宜而且優質的土地,還有其他各種優惠政策。同時,富士康在美國,不會在搞幾十萬人的流水線,而是機器人生產線為主。

仔細算算,稅收,土地費用的降低,還有,美國給予的現金獎勵,就近使用美國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並且直接面對在北美的客戶。這一切,可以帶來的好處,不是一點工資可以比較的。

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為15%-35%的累進稅率,已經要降低到15-20%。美國本身沒有增值稅,但是,下面的大部分州,都要徵收4%-12%不等的銷售和使用稅,也有少數州完全免稅。公司最後將利潤分紅,在美國各個州稅率都不一樣,有免稅,也有徵稅的,也有根據各種情況可以減免的。

另外,公司貸款的利率,能源費用,交通成本,配件成本等等都是會相對比較低。這麼一計算下來,多的哪一點工資,其實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深度軍事


早前郭臺銘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工廠投資已全面啟動,當時特朗普出席了工廠的破土動工儀式,盛讚郭臺銘是世上最偉大商業領袖之一,並稱威斯康辛州廠是“世界第8大奇蹟”。特朗普如此激動不已未非沒有原因,這次郭臺銘下重本投資100億美元,不僅可以為美國削減貿易逆差,而且預計創造1.3萬個就業崗位。可以說,為特朗普承諾的“僱美國人,買美國貨”幫了大忙。

1、美國工人工資比中國至少高5倍,郭臺銘建美國工廠仍有盈利空間?

眾所周知,美國人工成本肯定高昂,難道郭臺銘甘願犧牲那麼大的成本賣特朗普人情?據瞭解,郭臺銘承諾,在美國工廠的工人平均年薪將達到5.3萬美元(約36.2萬人民幣),這還沒算上員工福利。相比中國,以工資最高的深圳總部——龍華富士康為例,按照最高的平均6000計算,美國工人平均工資比中國高了5倍,換到中國其他地方的富士康基地,收入差距就更大了。

事實上,郭臺銘不惜成本跑去美國,很大可能是為富士康轉型做準備。郭臺銘近年來在醞釀一個大的計劃——建設世界最尖端的“10.5代”液晶面板工廠,形成大型電視的一條龍生產鏈條。而這次的美國工廠就是專門生產液晶面板,不僅為此,早在2016年郭臺銘還收購了日本液晶面板製造商夏普公司,為其相關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2、富士康進軍高端製造業,美國:40億美元補貼等你!

儘管美國製造業近些年正走向衰落,但經歷了完整的更新迭代,擁有一大批技能水平高的藍領工人,勞動生產率水平較高。換言之,如果鴻海想要成為一傢俱備上下游連接能力的超級巨頭,就必須藉助美國在製造與技術研發積累的基礎來完成蛻變。

隨著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拼裝等簡單工序的代工利潤率不斷下滑,郭臺銘顯然意識到,電子代工企業即使做到極致,發展空間仍然有限,需要邁向高端製造業。根據業界披露,為富士康貢獻了近半營收的蘋果代工業務中,其利潤率僅為3%。不難理解,郭臺銘希望能取得毛利率更高的零件代工。

除了富士康自身的原因,美國給予的一系列優惠措施也吸引著郭臺銘前往。按照計劃,富士康未來15年最高可從威斯康辛州享受3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包括創造就業的15億美元州所得稅減免、13.5億美元的資本投資州所得稅減免,以及1.5億美元的營業及使用稅豁免。而且,當地政府又陸續加碼投資獎勵,預計為富士康的美國工廠提供高達40億美元左右的優惠。這樣一來,郭臺銘首選美國建廠就不出奇了。


金十數據


因為美國市場的實際規模真是太大了。只要建立了工廠,他們絕對不會虧本。

美國人工的確貴,但別的便宜啊。在美國買一塊地的價格要比在國內便宜很多,而且當地政府還有各種補貼,這樣算下來在美國建廠的成本絕對沒有那麼高。據悉,富士康徵地價格是每畝8300美元,這是當地以往土地價格的五倍之多。即便增加了這麼多價格,這地價也並不貴。

而且,美國人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富,亞馬遜物流中心一小時10-15美元的工作依然是不缺人的,所以就算是富士康真的把蘋果生產線部分遷回美國,他們的成本也不會增加太多。

最重要的是,富士康在美國的項目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液晶面板項目。這一項目總投資100億美元,將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這種級別的項目實際上和英特爾的晶圓廠是類似的。2017年英特爾也曾經投資了70億美元建立一座3000個就業崗位的晶圓廠。也就是說,富士康去美國是弄高科技了,而不是普通的代工廠。


看球人


富士康美國人工費並沒有比中國高10倍,人工工資比國內高6倍左右,但綜合算下來後,製造成本真不一定比中國高。



富士康美國工廠單個人工費用高,並不代表總體人工費用高

據媒體介紹,富士康威斯康星州工廠員工年薪不低於5.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6萬元。而在中國,富士康普通一線員工的平均年薪在5至6萬之間,美國建廠的人工成本是國內的6倍左右,咋一看,人工費用不得了。

但是大家需要明白一個事情,那就是富士康美國工廠將實現高度自動化,所需的人工數量並不多。

此次在美國建廠,富士康選擇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液晶面板業務,所需的人工數量大概是13000人,這個人工數量和富士康目前在國內50多萬員工相比那就很少了,因此人力成本佔比大大減少,總體人工費用並不高。

美國除了人工工資高之外,有很多優勢吸引郭臺銘

郭臺銘是個商人,投與不投,在哪投資他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不可能做虧本生意,就目前美國營商環境來看,富士康在美國投資創造的利潤率並不比國內差,甚至比國內要高,因為目前美國有不少優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企業。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優勢:

1、生產資料成本低

目前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只有國內的五分之一,汽油、電的價格是國內的一半,此外美國給富士康的土地成本也很低。

2、物流成本低

富士康代工的產品很多都是美國企業,比如蘋果,戴爾,惠普,思科,IBM等等,在美國建廠直接本土供應,可以減少很多物流成本。

3、融資成本低

目前國內貸款最低的年利率也需要6%左右,而美國目前5年期利率只有3%左右,利息只有國內的一半。



4、稅收優勢

特朗普上臺之後實行減稅政策,企業所得稅率從35%直接降至15%,這個稅收要比國內低很多,直接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

5、補貼政策

富士康這次到美國投資,特朗普政府給了很多優惠政策。 比如富士康在美國投資設廠,根據特朗普跟富士康協議,只要郭臺銘來建廠,未來15年將提供3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此外還有約7.64億美元的設廠公共開支補貼,和約1億美元的相關聯通道補貼。

6、技術優勢

不管你承認與否,美國都是目前世界技術最先進的國家,而且郭臺銘早已意識到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過去了,機器換人已是必然趨勢,依靠技術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因次富士康本次投資美國還有一個重點是和羅克韋爾自動化合作實踐互聯企業及工業物聯網的智能製造理念,部署先進的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打造高運作效率的頂級製造系統。



因此從整體來說,雖然美國人工成本高,但總體優勢明顯,所以富士康投資美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貸款教授


郭臺銘去美國,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企業擴張因素。

首先說政治因素,特朗普在提出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政治信號。跨國巨頭不可能無視美國總統發出的信號。

其次是經濟因素。

美國人工費是中國的十倍,但在製造業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包括原材料成本、稅負成本、運輸成本等多種成本。

雖然美國人工費用是中國的十倍,但美國其他費用都比中國便宜。據波士頓諮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划算。有機構預測,2018年,美國製造成本將比中國製造便宜2%~3%。

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同行中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一直位居國內同行出口的前二位。

2015年,江南化纖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成為首家在美國建立再生聚酯短纖維製造工廠的中國企業,一期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二期計劃投資2000萬美元。“江南化纖”反映,去美國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

分類下,在土地成本、物流成本、銀行借款成本、電力/天然氣成本、配件成本及稅收成本上,美國具有一定或相當的優勢,這裡就不列舉具體數字了。

而美國的州政府最看重的是就業,常常給予企業優惠的稅收政策,比如房產稅優惠30年內有效,如果公司達產,30年內將給予30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特朗普還給美國企業再一次降稅,進一步拉大美國在稅賦方面的優勢。

玻璃大王曹德旺因為客戶端要求,在美國投資十億美元建設新廠。在比較中美兩國的成本後,曹德旺說,美國只有人工成本比中國貴,其他都比中國便宜。

曹德旺表示:“對美國投資,美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將佔到總營業額的40%,的確比中國高。但製造業的稅負卻更少,只徵收所得稅,沒有流轉稅的稅負,這樣就能省下一半。另外,美國的能源也比中國便宜。比如天然氣的價格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電費是國內三分之一。這對我們投資是個很大的鼓勵。”

再舉一個例子:2003年,中國紡紗成本價每公斤是2.76美元;美國是2.86/公斤;也就是當時美國比中國貴0.1美元/公斤。2010年,中國紡紗成本價是4.13美元/公斤;美國只有3.45美元/公斤。

最後,我們再回到人工成本。美國人工成本是中國的十倍,但伴隨技術進步,現在的高科技工廠用工數量越來越少,絕大部分崗位都可以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工人,這樣,十倍人工費用就可以被無限壓縮,而且良品率進一步提高。

以前一條流水線可能需要100個工人,現在只需要10個工人,這樣人工費用支出被極大的減少,人工成本在製造業中佔比越來越低。這是郭臺銘敢在美國建廠的核心驅動力。

最後還有一個企業擴張衝動。這與政治因素有關聯。

郭臺銘的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目前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就要在美國市場尋找一定的存在感。畢竟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不是一般的小企業小打小鬧。


波士財經


企業成本中,人工費用只是其中一項,而非全部。企業運行的過程產生成本包括:人工費用、土地房屋成本、水電費用、稅費、運輸物流、損耗、管理成本等等。所以,作為生意人、商人的郭臺銘做出將企業開在美國肯定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算的是綜合成本價格以及未來市場擴展,而不是單單一項的成本。

美國雖然人工費用高,但是其他的成本自老特上臺以後均呈現了下降的趨勢,不僅僅是郭臺銘一家企業去美國,就連福耀玻璃的“首善”曹德旺也是將廠區建立在了美國的土地上。土地成本、水電費用、稅費、運輸物流成本以及損耗、管理費用等等都有著成本降低的存在。再加上進入21世紀以後,人工在廠區的佔比更是得到了優化,選擇更為高級的工作人員才是重要的。為什麼?因為現在的廠房與19世紀有著天壤之別,存在更多的自動化。可能一個廠區只有幾個人在打理,不需要那麼多的工人存在。這也就將大部分的成本降下來了。

當然,郭臺銘去美國建廠最為重要的就是佔領製造業市場,他沒有拋下我國巨大的市場份額。由於美國關稅一事的發生,稅費的增加也是致使郭臺銘想去美國開廠的基礎。因為產品的價格升高可能就會推高終端消費的價格,進而失去價格優勢。郭臺銘不能說是簡簡單單的就跑去美國開廠,肯定也是做了大量的相關市場分析然後做出的決定。


厚金說



富士康的這次美國落到,真正的原因,當然有國內製造業稅負過重的原因,也有國內人工工資優勢殤失的因素,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郭臺銘的這一個動作,極具戰略佈局的意圖。

郭臺銘看到了將來製造業發展的趨勢,即AI會浸淫製造業當中,人工智能即機器人會大面積代替人工,這樣人工工資的變化,反而成為了一個次要因素。同時,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國和美國相比較,還有不少的差距;

第二.郭臺銘的信息來源一定會大大區別與一般企業家的信息來源,也許他看到了貿易戰已經不是原來的打打談談,貿易戰是非打不可的一個戰役,而且,他也感覺到美國製造業的迴流是一個趨勢。像他這樣說商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戰略眼光,也不可能會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

可能還有一點,那就是蘋果手機是郭臺銘的主要業務線,他不想讓美國人自己在建設一個製造蘋果手機的工廠,這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現實尷尬吧!

我們認為,這兩個原因,才是郭臺銘決策的根本原因!這不是陰謀論,是戰略眼光的具象表現而已。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對於這些事還是有一些觀點:

首先,陳光標的慈善行為,特別是在早期階段,大多是真實的。他個人不斷回饋社會,也促使一些人參與其中,這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與此同時,為愛情和慈善事業付費也是一種條件,而且圖片也會得到回報。這也是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其次,隨著陳光標的粗略行為,他變得越來越高調。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他拍攝了很多照片,並且他被懷疑是節目的吹噓。此外,慈善記錄不能受到監督和檢查,並且存在可疑的虛假報告。個人和公司的誠信經常受到質疑,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繼續批評。

第三,陳光標在高調慈善事業的道路上越來越糟,逐漸失去方向而失去自我。因為他在馬前轉過車,他沒有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司的運營中,導致公司管理不善。它開始以第一品牌的名義尋求“特殊利益”,以減少其他企業的競爭機會,並擾亂市場的自由公平競爭秩序。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對假公章製造的調查和處罰,逐漸淡出公眾視線。

第四,我們可以看到,陳光標實際上是一個兩面派,善惡,相對虛偽的“普通人”。善良,醜陋,甚至虛偽,這是所有人的共同特徵,但陳光標無限放大了這些特徵。當我們評估一個人時,只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導致客觀的理解。忽視他的善良並談論他的邪惡,這是不可信的。脫離邪惡並談論他的善良是一種良好的聲譽。我希望通過對陳光標的分析,我會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個人意見,歡迎在評論和交流中留言。


智慧城市研究


  • 美國人工費是中國十倍,但其他的成本未必有中國那麼高啊。比如說水費電費和稅費等等。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郭臺銘去美國建廠並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考慮的。他自己現在錢這麼多,賺多賺少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指導公司繼續走下去。


  • 去美國建廠,表面上成本是增加了。特別是人工費方面。但是郭臺銘為美國創造了不少的就業機會啊。特朗普肯定也是很開心的。而且他也從美國那邊獲得了不少的資助。費用也高達幾十億元。這些錢足以抵消人工成本了。
  • 德旺老人也在美國建廠了。這些企業家考慮的是全球化的趨勢。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平衡起來,他們在美國建廠的成本也增加不了多少。但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未必其他的企業到美國建廠就一定有好處。很多的產業鏈還是中國方便。即使現在人工成本在不斷增加,但中國依然是充滿商機的。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