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太極拳改變人生觀,打坐找回自己之19——氣、氣、炁

談到修行繞不過去的就是氣。在練太極拳的時候半信半疑的氣,今天按照我的理解講給大家。

上面的三個字都念qi。看《黃帝內經》裡面提的最多的就是氣,陽氣,元氣,氣血,營氣,衛氣,然後是經絡。氣到底是什麼?氣功練的是什麼?經絡和氣的關係?氣對人的影響等等。

第一個氣,《說文解字》中的原型是三,上面一橫是天,下面一橫是地。中間的就是氣。所以第一個氣就是指空氣,物質的存在形式---氣態,不是真空的空。無形為氣,有形為雲,有力為風。在自然的世界裡,只要有空間,氣就會慢慢的充滿。液體中充滿了氣,所以魚可以通過鰓呼吸。固體中也充滿了氣,因為用放大鏡看固體就像海綿。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身體裡也充滿了氣,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由固體和液體組成的。我們體內既然充滿了氣是不動的還是流動的呢?當然是流動的,因為細胞需要呼吸,需要生長,發育,繁殖和代謝。

高中的生理衛生告訴告訴我們,氣體的交換是通過血液流動,氧氣在肺進入血液和在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供給各個細胞。這是其一,有沒有其二呢?

pm2.5告訴我們這種塵埃可以直接透過皮膚進入我們的身體,那空氣當然可以。因為氣體是以分子存在的氧分子的大小是0.296納米是pm2.51十分之一,另外我們的身體70%是水分,孩子是80%。我們的體細胞就像魚一樣生活在體液中,呼吸體液中的氣。如果放大幾萬倍,我們的身體和地球是一樣的,骨骼是山,血管是河,體液是海洋。這個世界唯一確定的就是所有的物體都在運動。血液在血管裡就像河流在河道中,我們的體液就像海洋,隨著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沿著一定的路線在緩緩移動就像洋流。洋流產生的原因是密度差,決定密度的是溫度,在人體裡也一樣。這些固定的路線就是經絡,那些穴位就是漩渦,是通氣的地方。是體液中氣體和外界氣體交換的地方。

人剛出生的時候就是沒有汙染的地球,河流,海洋清澈見底,陸地上草木茂盛。隨著年齡的增加,河道被阻塞了,海洋被汙染了,森林也不見了。是誰傾倒的垃圾?正是我們自己,把自己認為有營養的東西通過嘴放進來,吸菸的時候讓自己的身體裡充滿霧霾。你的心在貪婪美味時,滿足口欲時,你的身體裡已經慘不忍睹了。養生就是養我們身體的環境。

練氣功,就是通過以意領氣的方法,讓更多的氣體進入體內,融入體液,加速體液的流動,是第二套呼吸系統。淺呼吸啟動的是肺循環而放鬆的深呼吸啟動的是體循環。人的皮膚是透氣膜可以呼吸。所以修行的最高階段是體呼吸,氣從身體的毛孔直接進入身體,沿經絡滋養全身的細胞。關鍵點就是放鬆和緩,勻,長,細的呼吸讓氣容易透過各種膜。

第二個氣是氣中的能量,簡單可以理解成氧氣。脂肪,蛋白質,糖通過與氧的結合轉化為滋養身體各個細胞的能量。複雜一點空氣中就有這種能量,無處不在。所以古代的食字是食氣這2個字合一而成。食氣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是隨著食物的增加,人們忘記了。修行的人還在堅持,僧人的過午不食,是需要打坐的,在打坐的時候食氣。道家的辟穀也是這樣的。我現在晚上不吃飯,打坐後吃些堅果。

植物用半年的時間通過呼吸作用將空氣中的能量收集到種子裡,讓這種能量用於生命的繁殖。古人發現了這一點加以利用。我們吃食物的能量來源來源於種子,如果讓我們在肉和飯中二選一,正常人都會選擇飯,就是這個道理。人類的科技進步到現在,糧食仍然不能人造,只能從植物中提取。大米,白麵,地瓜,土豆,大豆都是種子。有一種用於腸道疾病患者的營養粉,據說解決了腸道疾病患者的維持生命問題,重要的原料是大豆,其實就是豆漿。中國人已經吃了幾千年了。

第三個炁是道家專有的炁,我理解為元氣或真氣。是先天具有的,是前面我說的原電池。通過採天地之氣可以給元氣充電,目的是長生不老。

氣功應該是練氣的功夫,目的是採氣。採天地之氣應該是採天地之氣,練氣還神應該是練炁還神。

原來氣不止是氣,還是氣和炁。聽徐文兵和梁冬講黃帝內經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重學漢字了,認字不識字說的就是46歲的我。以上是我的拙見僅供參考。太極拳改變人生觀,打坐找回自己之19——氣、氣、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