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農村,紅白喜事有著諸多的講究,但在這些講究中唯獨喪事的忌諱最多。從老人去世的入殮穿壽衣到親鄰前來弔唁,死者一般是坐南朝北的擺放,之後身體上還要蒙上一層白布。三天過後送去火化,一般在家裡擺放7天就會入棺材下葬。正因為死者為大,所以在農村喪事的講究最多。那麼“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不謝孝”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喪不報孝不弔

一般在老人死的當天就需要有人去給親戚報信,告訴他們死者去世的消息。一般本村的話就是死者的兒子前來告知,而外鄉的親戚都是侄子前去告知。這時候親戚就會留報信的人管上一頓飯或送上一包煙,表示自己已經接到通知。之後他們就會帶著紙錢、花圈去弔唁,如果沒有接到通知的親戚,那就沒有必要前去弔唁。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不燒紙不謝孝

在親戚前來弔唁的時候,一般死者的兒子和孫子都會在靈前跪拜,而這時候親戚通常都會帶著紙錢過來祭拜。而帶著紙錢的這些親戚,死者的兒子和孫子都會進行跪拜,以表示自己的感恩。當然如果沒有帶著燒紙錢的話,證明他和死者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親近,這時候不需要磕頭跪謝。當然一般親戚給死者磕頭的話,那兒子和孫子都會進行磕頭回禮。 當然在老人去世之後,一般兒子晚上不能睡覺,需要給父親守靈。同時在老人去世的一百天裡,不能理髮表示對父母的尊重。之後就是春聯的問題,三年內不能貼紅色的春聯。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是什麼意思?

在老人的下葬之時,棺材全程不能落地,只有到地方之後才能入土。大家還知道哪些禁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