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辛亥革命后,为何有人提议以伊犁为民国首都?

闲情偶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在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回国,孙中山就是其一,打算回国后建立新政府。清朝是灭亡了,新政府也在筹划中,自古以来,新的政权建立,国都的确定是大事,民国建立之初关于民国首都的争论也在所难免。其中,有人主张古都西安或者洛阳,也有人主张定都北京,其余的有南京,武昌等地。



对于首都的选择,各有各的道理。章太炎认为首都应当选择武昌,因为历朝历代的古都在当今都不适合再次作为首都,而武昌工业发达,又地处中华腹地,能够辐射整个内地。其次,武昌河流众多,水路旱路交通都十分便利。国家初定,革命党人多为南方人,定都武昌更加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实业。


除了章太炎选择的武昌,南京也是很多革命党人支持的首都预选地。他们认为,南京钟灵毓秀,虎踞龙盘,又处在江南富庶之地,交通便利,靠着长江可以通便上海,将来有利于和列强竞争。其次,定都南京可以使新政府站住脚,有利于逐步稳定北方。支持南京的革命党人不在少数。

然而,无论是武昌还是南京,孙中山都没有中意,他有另外的想法。孙中山心中的首都是遥远的伊犁,当然了,这种说法来源不一,笔者暂且不去讨论孙中山选择伊犁的史实是否属实,我们按照已有的来讨论。孙中山认为伊犁虽然偏远,但是地处亚洲中心,往西是中亚和中东地区,世界的枢纽,如果首都定在伊犁,中华民国便可以辐射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他甚至认为定都伊犁可以使中国成为亚洲共主,执世界之牛耳。还有就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列强入侵中国多在华北与东南沿海,而中亚各国没有入侵的实力,定都伊犁有利于抵抗侵略。



话说回来,在我们看来孙先生的主张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革命党人也没有同意他的主张。

假设一下,如果你在那个时代,民国初立,让你选择首都你会选择哪个城市呢?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无笔


辛亥革命后,满清政权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也成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时也就该考虑建都的问题。



当时围绕着建都在哪里有很多意见,其中章太炎认为应该把武昌定为首都,原因在于武昌交通发达、水源充足,而且武昌处于民国的中心位置,东控江浙、北控长城,南治两粤。所以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实是不二之选。



还有人认为应该选择北京,但当时满清势力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作罢。

也有人提出了定都西安的想法,原因在于西安是整个中国的腹地,可以辐射全国。



最终孙中山发言,说出了定都伊犁的想法。

孙中山人为,武昌虽然可以辐射中原18省,但是影响力不能达到东北、蒙古和青藏地区。而西安虽然能够辐射至蒙古青藏,但是不足以制霸亚洲。如果想要制霸亚洲,伊犁地处整个亚洲的中心地带,成为了一个不二之选,


短短的几句话,彰显了孙中山的野心,但是考虑到当时实际情况,伊犁地处偏远,环境恶劣,资源不足,况且以当时民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把伊犁建设成一个大城市。最重要的是当时国内势力纷繁复杂,根本没有人同意孙中山这一建议。


我是越关


1911年,随着武昌首义的一声炮响,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武昌,宣布脱离清政府。随着南北合谈,清朝正式走向了灭亡,成为了历史,一个新的政权即将建立。

那么,这个新政权建都哪里,是重中之重。毕竟国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马虎不得。

有人主张将国都设在武昌,因为武昌地处南北的交界,交通方便,是中国的中心地带。而且,新的政权是从武昌开始的,具有非凡的意义。大学者章太炎便是持这种观点。



有人主张将国都设立在广州,因为革命党人大多来自广州,广州是他们的大本营。

也有人主张将国都设立在南京,南京处于临江,距离富庶的上海很近,而且南京是六朝古都,钟灵毓秀。

也有人主张西安和北京的,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底蕴深厚;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国都,具有文化传承意义。

最终,在各方势力的相互妥协下,临时政府建都于南京。但是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成为大总统后,国都又回到了北京。



至于提议伊犁作为国都的,这个应该不太现实。但是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也就是说孙中山认为如果只是掌控中国的核心区域,定都武昌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要控制住新疆,西藏,蒙古等边疆之地地,西安是不二的选择;如果站着更高的角度,想要制霸亚洲,那么伊犁是绝佳的选择。

伊犁处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辐射整个亚洲。定都伊犁,是隐藏在孙中山心中一个巨大的野心:制霸亚洲!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的实力甚至连控制核心区域都做不到,更不用是新疆西藏等地,至于制霸亚洲,那还只是一个梦。

因此,孙中山当时最中意的建都地点应该是武昌。


小镇月明


中国历史上新王朝的建立,选择国都方面,无非有两种,沿袭旧都,另立新都,而新都的选择大部分以自己的势力为中心,比如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根据地同时抵御蒙古入侵。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如何选择中华民国的首都成为了一个难题,革命党人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都希望将首都设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当时提出的建都意见很多,北京,南京,武昌,广州,西安等地都曾是备选的中华民国建都之地,但是建都伊犁确实有些天马行空和断章取义了。

关于建都伊犁这个说法的起源,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孙中山和章太炎关于中国形式的讨论,其中孙中山有这样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或许在当时的孙中山看来,伊犁身处欧亚腹地,而中国东边临海,北有强敌,若想开疆拓土唯有西部的余地最大,建都伊犁辐射中亚地区,届时中国就可以称霸整个亚洲。

其次,将中国首都向西内迁,打开了战略纵深,可以避免直接面对列强的入侵。

这个观点左宗棠的“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的看法颇有些相似。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对于未来中国的一种设想,也可以看作孙中山的野心,但是在讨论民国建都的时候并未提及,在当时看来伊犁完全不具备成为中华民国首都的条件。


一点点历史


我看了有的答案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议以伊利为民国首都,其实是对孙中山说的话断章取义,也许是孙的玩笑话吧。

孙中山怎么会如此弱智呢?首先国都要考虑建在国家的中心位置和发达的地方。国都有保卫领土的责任,扶贫不是它的主要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护国土和人民。



Δ孙中山

再者说了,伊利的位置在哪里呢?看看地图,它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在新疆的边界,和白俄罗斯及蒙古国接壤,孙中山会提议在这建国都,紧邻两个国家。前苏联都知道用外蒙古独立做为缓冲地带,孙中山难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除非他傻了。

清朝末期这个地方不但是贫瘠之地,也是落后的地区,清朝时,葛尔丹曾发动叛乱想自治建立大汗国,这个地方从古至今是不稳定的地区。想想看,孙中山会提议在这建国都吗?会放着祖国南、北位置很好的地方不去建国都?

其实辛亥革命胜利后,提议最多的是在武昌、南京这两个地方建都,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南京是六朝古都,人杰地灵,而最后拍板的是在南京建都。

建国都是国家大事,其中肯定要慎之又慎,其中有人提议在广州,这一提案几乎被通过,假如通过了这提案,我们现在的标准语应该是粤语。在考虑建都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讨论过伊利为国都的问题,假如国父提议,没有附和和讨论是不是很不正常呢?

我们众所周知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最后被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从南到北造反成功的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没有例外。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想让他去南京就任大总统,老袁也不傻,他的根基在北方,革命军大多数人在南方,到了南京就任岂不是陷入革命军的汪洋大海吗?他坚持北京就任大总统。



Δ袁世凯

提议了那么多地方,还不是袁世凯说了算,除了北京哪都不去!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孙中山只能妥协,南京成了有名无实的国都。假如孙中山提议在伊利建都,我估计袁世凯会笑掉大牙的。在哪建都,其实就是南和北,袁和孙的较量。综上所述,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些人说孙中山提议在伊利建国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