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在农民起义后就名存实亡,为什么宋朝农民起义不断却依旧繁荣?

用户3708573253



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宋代军事越来越弱化,在屡受外辱的同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次数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有记载的: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平均一年就有1.4次。

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从宋代开始,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样超过二十万的有六个。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极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里是灿烂的光明之城。因为宋朝不像唐朝一样实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里,宋人就自己的房间里、在家门口、庭院门口都点上了灯,因而到处都有灯光。在夜晚赶路游玩的人们都拿这各种各样的灯笼。因此在夜晚整个城市都在闪烁。在夜晚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到天明。在“瓦子”、“勾栏”等固定娱乐场所百戏伎艺竞演,市民集中观看。夜间饮食店铺生意兴隆,直到太阳从新升起街上一样挤满了人。冬月虽大雨雪,亦如此。游人不止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等少数的宋人而是城里的广大的市民、大多数的宋人。

让我们再看看《清明上河图》,就足以描述宋朝时的富庶繁华了。宋朝没有“路有冻死骨”的贫穷只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的欢乐。然而,宋人醉生梦死生活的背后,农民起义却风起云涌。这是由于具有相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宋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并大兴的直接原因;宋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发展已对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胁,于是不得不采取种种‘摧制兼并‘的举措,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的频繁急剧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挠,这些改革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宋代不实行“抑商”政策,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繁衍陡增使土地的重要性突显。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大于其他生产资料的边际生产力,土地也就越来越值钱,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财富越多。宋代官僚豪族对财富的追求导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加上宋王朝对土地产出的剥削越来越重,失去土地又无能力经商的农民,起义在所难免。



此外,宋代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限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北代的外敌主要有辽国、西夏和金国。尽管宋室耗费大量银、绢向它们缴纳岁币,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状态,最后亡于外敌之手。宋王朝对外一味妥协,对内吏治败坏,冗官冗吏充斥结果,终于导致了农民起义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似一伙。

北宋农民起义: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1119年,以山东梁山泊为据点的宋江农民起义,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并屡次打败官军。最后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爱奇石玩好,时常在民间搜刮珍宝,并用大船运回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许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东南地区的杭州一带受害尤烈,终于激起以方腊为首的民变。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朝廷不断派重兵镇压,均未成功。后来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队伍参与围剿,才于宣和三年(1121年)消灭起义军,方腊被俘并于同年八月被处死。

南宋南宋农民起义:1130年2月,钟相、杨幺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3月钟相被俘杀。1133年4月,杨么立钟相少子钟子义为太子,自号大圣天王,重建楚政权。1135年2月,高宗调集20万大军,命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趋洞庭湖围剿。5月,宋军封锁缘湖四面诸江河要津后,岳飞率所部至鼎州,先对义军诸寨遣间诱降,分化瓦解义军;继以大军压境,示师威胁。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可见宋朝不惜调对金作战的岳家军去平叛,在对内打击农民起义时候手段是多么的强硬,对外却多么的无所作为。

宋末农民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却大大地动摇了宋室的统治。宋朝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产生、发展直至灭亡。同时,北宋高度发展的商业经济也恐惧大规模的战争。无论上层的士大夫和中下层的百姓,都害怕破坏富强安逸安逸的生活,从而导致整体社会对抗击战争的不敏感。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那么宋就亡于安逸。


Martine1102


是宋朝的军队制度决定的,宋朝在发生灾害时,会收编流民入伍,而流民成为军队后,农民起义就没了兵源,自然就翻不起什么大浪。当然,这么做的弊端也很大,为国内稳定牺牲了军队战斗力,加上宋朝阉割尚武精神,最终导致宋朝是唯一一个完全被外族灭亡的汉族政权。

事实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在不发生内乱的情况下,外部势力是很少能完全灭掉这个国家的。比如罗马帝国,当然,罗马和宋朝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道路,宋朝靠妥协内部,牺牲整体为代价生存,罗马靠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来生存(很像法西斯)。

至于某些回答说宋朝百姓过的很好,那可以让他们查查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名字应该刚好九个字


宋朝总体来说属于对待商业比较开明的,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甚至比后来的明朝和清朝要好的多。因此宋朝的农民起义规模都不是太大,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属于“小打小闹”,而且大多是“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式的。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这些起义并未波及全国,根本无法威胁当时的中央政权。两宋商业比较繁荣,人均收入值相比较其他王朝也好太多,看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


郎壹号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农民负担最轻的就是宋朝,因为有发达的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来钱多来钱快,统治者不会指望盘剥农民更多的利益,宋朝的财政收入农业税的贡献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宋朝当然难免有土地兼并的情况,失土失业的农民可以在市井中找到新的工作甚至还可以去当兵。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遇上天灾也能保障赈灾做的不错。宋朝的农民起义不算少,但规模都小的很,小的都没有什么知名度了,。像宋江方腊这样规模大点儿的起义,跟活不下去的农民真没多大关系,宋朝的农民起义既不能导致改朝换代,也算不上能沉重的打击统治者


立志成虫


宋朝什么时候有农民起义了?宋江是起义吗?宋江是杀人犯,水浒都是逃犯,不是饥饿的农民。宋江不是起义,而是罪犯。方腊是起义吗?方腊也是一样的犯法逃亡,不是饥饿的农民起义。和明朝李自成带领饥民起义,完全性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宋朝依旧繁荣,明朝却农民一起义就亡了。


大胆做自己喜欢的事


留意一下可以发现,宋代农民起义不同于其他朝代,参看现今社会,越发达国家,贫富悬殊问题越严重,个人以为宋代同样面临这种问题,所以宋代农民起义众多,但大多不是以改朝换代为口号,而是以均贫富为目地!参看文献,大多愿意接受招安从回体制内,少数抗拒,但都被自已内部愿回规体制的出卖!故宋代农民起义更像对资源分配不公的抗议,而不是对政权厌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