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在農民起義後就名存實亡,為什麼宋朝農民起義不斷卻依舊繁榮?

用戶3708573253



宋代的GDP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可宋代軍事越來越弱化,在屢受外辱的同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次數之多是空前絕後的。有記載的: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平均一年就有1.4次。

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化從宋代開始,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都是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樣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幾個增加到四十六個。(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萬人口。)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極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娛樂業等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



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裡是燦爛的光明之城。因為宋朝不像唐朝一樣實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裡,宋人就自己的房間裡、在家門口、庭院門口都點上了燈,因而到處都有燈光。在夜晚趕路遊玩的人們都拿這各種各樣的燈籠。因此在夜晚整個城市都在閃爍。在夜晚城市裡燈火通明,叫賣聲到天明。在“瓦子”、“勾欄”等固定娛樂場所百戲伎藝競演,市民集中觀看。夜間飲食店鋪生意興隆,直到太陽從新升起街上一樣擠滿了人。冬月雖大雨雪,亦如此。遊人不止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等少數的宋人而是城裡的廣大的市民、大多數的宋人。

讓我們再看看《清明上河圖》,就足以描述宋朝時的富庶繁華了。宋朝沒有“路有凍死骨”的貧窮只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醉生夢死的歡樂。然而,宋人醉生夢死生活的背後,農民起義卻風起雲湧。這是由於具有相對較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宋初為鞏固中央集權採取的不抑兼併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併大興的直接原因;宋代中後期土地兼併的發展已對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脅,於是不得不採取種種‘摧制兼併‘的舉措,但是由於土地交易的頻繁急劇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撓,這些改革終究都以失敗而告終。宋代不實行“抑商”政策,加劇了城市化的進程,人口繁衍陡增使土地的重要性突顯。因為土地的邊際生產力大於其他生產資料的邊際生產力,土地也就越來越值錢,佔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著財富越多。宋代官僚豪族對財富的追求導致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加上宋王朝對土地產出的剝削越來越重,失去土地又無能力經商的農民,起義在所難免。



此外,宋代的“強幹弱枝”、“重文輕武”政策,雖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權力,使宋朝中央集權得到強化。但卻造成宋代的國力積貧積弱,使財政拮据、地方權限過小、軍隊戰鬥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極後果。北代的外敵主要有遼國、西夏和金國。儘管宋室耗費大量銀、絹向它們繳納歲幣,始終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後亡於外敵之手。宋王朝對外一味妥協,對內吏治敗壞,冗官冗吏充斥結果,終於導致了農民起義一年多似一年,一夥強似一夥。

北宋農民起義: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鬥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宋徽宗在位時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時期。眾多的農民傾家蕩產無以為生,紛紛起事反抗暴政。其間以方臘、宋江先後領導的農民起義影響最大。1119年,以山東梁山泊為據點的宋江農民起義,轉戰于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北部一帶,並屢次打敗官軍。最後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愛奇石玩好,時常在民間搜刮珍寶,並用大船運回京,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石綱」,許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東南地區的杭州一帶受害尤烈,終於激起以方臘為首的民變。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汙吏。朝廷不斷派重兵鎮壓,均未成功。後來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隊伍參與圍剿,才於宣和三年(1121年)消滅起義軍,方臘被俘並於同年八月被處死。

南宋南宋農民起義:1130年2月,鐘相、楊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3月鐘相被俘殺。1133年4月,楊麼立鐘相少子鍾子義為太子,自號大聖天王,重建楚政權。1135年2月,高宗調集20萬大軍,命張俊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置制使,趨洞庭湖圍剿。5月,宋軍封鎖緣湖四面諸江河要津後,岳飛率所部至鼎州,先對義軍諸寨遣間誘降,分化瓦解義軍;繼以大軍壓境,示師威脅。1135年6月楊么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可見宋朝不惜調對金作戰的岳家軍去平叛,在對內打擊農民起義時候手段是多麼的強硬,對外卻多麼的無所作為。

宋末農民起義雖然都歸於失敗,但卻大大地動搖了宋室的統治。宋朝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產生、發展直至滅亡。同時,北宋高度發展的商業經濟也恐懼大規模的戰爭。無論上層的士大夫和中下層的百姓,都害怕破壞富強安逸安逸的生活,從而導致整體社會對抗擊戰爭的不敏感。如果說秦亡於苛政,漢亡於戰亂,隋亡於兵役,唐亡於割據。那麼宋就亡於安逸。


Martine1102


是宋朝的軍隊制度決定的,宋朝在發生災害時,會收編流民入伍,而流民成為軍隊後,農民起義就沒了兵源,自然就翻不起什麼大浪。當然,這麼做的弊端也很大,為國內穩定犧牲了軍隊戰鬥力,加上宋朝閹割尚武精神,最終導致宋朝是唯一一個完全被外族滅亡的漢族政權。

事實上對於一個大國來說,在不發生內亂的情況下,外部勢力是很少能完全滅掉這個國家的。比如羅馬帝國,當然,羅馬和宋朝選擇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道路,宋朝靠妥協內部,犧牲整體為代價生存,羅馬靠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來生存(很像法西斯)。

至於某些回答說宋朝百姓過的很好,那可以讓他們查查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的原因。


名字應該剛好九個字


宋朝總體來說屬於對待商業比較開明的,經濟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甚至比後來的明朝和清朝要好的多。因此宋朝的農民起義規模都不是太大,相較於其他朝代來說屬於“小打小鬧”,而且大多是“只反貪官,不反朝廷”式的。僅有的幾次較大規模的起義,如李順王小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鐘相楊么起義等都不曾超過一省的範圍,這些起義並未波及全國,根本無法威脅當時的中央政權。兩宋商業比較繁榮,人均收入值相比較其他王朝也好太多,看看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了。


郎壹號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農民負擔最輕的就是宋朝,因為有發達的工商業和海外貿易,來錢多來錢快,統治者不會指望盤剝農民更多的利益,宋朝的財政收入農業稅的貢獻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宋朝當然難免有土地兼併的情況,失土失業的農民可以在市井中找到新的工作甚至還可以去當兵。因為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遇上天災也能保障賑災做的不錯。宋朝的農民起義不算少,但規模都小的很,小的都沒有什麼知名度了,。像宋江方臘這樣規模大點兒的起義,跟活不下去的農民真沒多大關係,宋朝的農民起義既不能導致改朝換代,也算不上能沉重的打擊統治者


立志成蟲


宋朝什麼時候有農民起義了?宋江是起義嗎?宋江是殺人犯,水滸都是逃犯,不是飢餓的農民。宋江不是起義,而是罪犯。方臘是起義嗎?方臘也是一樣的犯法逃亡,不是飢餓的農民起義。和明朝李自成帶領饑民起義,完全性質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宋朝依舊繁榮,明朝卻農民一起義就亡了。


大膽做自己喜歡的事


留意一下可以發現,宋代農民起義不同於其他朝代,參看現今社會,越發達國家,貧富懸殊問題越嚴重,個人以為宋代同樣面臨這種問題,所以宋代農民起義眾多,但大多不是以改朝換代為口號,而是以均貧富為目地!參看文獻,大多願意接受招安從回體制內,少數抗拒,但都被自已內部願回規體制的出賣!故宋代農民起義更像對資源分配不公的抗議,而不是對政權厭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