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让产业扶贫真正成为“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攻坚才有源头活水,才能真正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

脱贫攻坚战中,渭南市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形式,引导和带动群众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多种产业,走上致富道路,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劲动力。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产业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市场、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如何把握重点,推动扶贫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不仅事关产业扶贫的成效,更是实现攻坚拔寨的必解之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对待。

要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效益。过去,有些地方发展产业,喜欢盲目跟风,看什么产业“火”就跟着上什么,最后导致产品因同质化严重而滞销,贫困户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挫伤了他们致富的信心。发展特色产业,要抓住市场需求,更要因地制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市场导向和贫困村镇资源禀赋,选择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为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开好头。

要强化示范带动和先进模式的推广。“龙头”带动,是做强产业的有效经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企业、农民合作及致富带头人产业做得更强更大,激发贫困户的致富信心,带动他们依靠产业脱贫致富。要高度重视“党支部+”产业模式的主导作用,根据发展实际,将已形成的“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好模式进行推广,采取流转土地、入园务工等形式,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更多群众投身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让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要努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的实质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整合村上的资源、村民的资金,建立村级公司,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村、贫困群众与公司、企业等主体结成利益联合体,变个体作战为集体作战,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各级各有关部门还要将监管的关口前移,探索出台办法举措,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科学管理,确保利益联结机制规范运行,为产业良性发展点亮灯塔,保驾护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为引领,在产业扶贫中再多花些时间、多做些研究、多想些办法,以更精准、更稳健、更有效的举措,促使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使之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动力之源、贫困群众的致富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