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古代中國出將入相者很多,平常的時候處理國家政務,等到戰爭的時候會直接率領軍隊去往前線。以宋代范仲淹為例,曾經官至宰相,也曾經親自帶兵鎮守邊疆。也正是由於這豐富的人生經歷,和他仕途上的卓越成效,他才贏得了歷史上的絕高評價。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甚至還有他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

公元1040年,50歲的范仲淹來到延州擔任知州,對於防禦西夏的騷擾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雖然年過半百,但是卻依然有著充沛的精力,真正幫助北宋王朝守住了西北的門戶,帶給宋王朝數十年的安定。

也正是在此時,范仲淹寫下了一首最出色一首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且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漁家傲·秋思》,寫的是詩人鎮守邊疆時所看到的景色,所發出的感慨。尤其是這首詞的“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邊疆景色的悲壯荒涼;詞中的“將軍白髮征夫淚”,更是表達出戍邊將士們的思鄉愁,不乏悽婉之音。

開篇就寫邊塞景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畢竟地處西北邊疆,秋日景象與江南之地也有很大不同。秋天來了,大雁也都飛往衡陽,一點也沒有留戀的意思。但是在這裡戍邊的將士們卻還依然要在這裡堅守,哪怕是不知道何時才是歸途。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黃昏的時候,軍中號角聲吹起,周圍的軍帳內也吹起號角呼應。展望邊塞古城,層巒疊嶂暮靄沉沉,夕陽西下城門緊閉,一片蕭瑟之氣撲面而來。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上片寫景,下片就開始抒情。過片這兩句一下子點明這首詞的主題,堅守陣地,秋夜漸濃,一杯濁酒下肚,一股思鄉情油然而生。但是面對目前的形勢,兩軍呈現出持久對抗形勢,如何才能戰勝而歸?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夜深了,在這邊疆之地,悠悠的羌笛吹起來了,“羌管悠悠霜滿地”,地上滿是白霜,找不到一絲溫暖。在這個時候也最能引起人的思鄉愁。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看到此情此景,聽到這樣的詞曲,都不由得潸然淚下。“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無人可以入眠,將軍熬白了頭髮,征夫灑下來思鄉淚水……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范仲淹這首宋詞,是北宋非常出色的一首邊塞詞,其中的豪邁悲壯可直逼盛唐邊塞詩歌,藝術價值非常之高。但是同樣 ,和盛唐邊塞詩一致,這首邊塞詞也著重抒發征夫的思鄉情。

50歲范仲淹鎮守邊疆,寫出精彩悲壯宋詞,豪邁中不乏悽婉思鄉愁

尤其是最後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就像是在我們的腦海裡展開一副音樂MV,記錄這些士卒們的生活常態,記錄他們的喜怒哀樂,記錄他們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帶給今日的我們以沉默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