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秦惠文王嬴駟?

餅臉星小胖丁


秦惠文王嬴駟,秦孝公之子,登基後,改公為王,為秦國第一任君王。駟這個字,左為馬,右為四,象徵著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嬴駟一生確實謹言慎行,不敢妄悖。

嬴駟這個人,蓋棺定論有兩大點,一小點。兩大點是中央集權與任人唯賢,一小點是立儲不周。




(秦惠文王嬴駟)

第一大點:殺商鞅,集君權。

嬴駟還為太子時,秦國大行商鞅變法,他自己就被一班子宗室貴族忽悠著以身犯法,大家都想看看商鞅之法,到底刑至不至大夫以上。顯然,嬴駟被人忽悠了,他自己也遭了殃。商鞅對秦孝公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秦國推行變法最大的阻礙就是貴族,擁護的是百姓,如果今天對嬴駟之事放任不理,那麼以後天下人都會以為秦國所變之法,刑不上大夫,只是對百姓的枷鎖,那麼這與我變法的初衷相悖,也會讓天下賢人見小我秦國致使他們望秦卻步,大害也。嬴駟犯法,盡皆少傅之過,受人唆使,只能把他們繩之以法,如此才能平悠悠眾口,息事寧人。”

於是秦孝公准許,處罰了少傅公子虔,公子貢等人。但所謂打狗看主人,表面是處罰了公子虔,實際是打了嬴駟的臉。嬴駟因此要說不忌恨商鞅,鬼都不信。而公子虔兩人卻並非善類,曲意迎合,差不多屬於宵小之徒,從此對商鞅恨之入骨,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等到嬴駟登基勵精圖治幾年相王,商鞅的下場眾所皆知。但是,商鞅之死,卻並非嬴駟以公謀私,一報昔日之仇,卻可以說是商鞅功高蓋主,不懂收斂,死於無度而已。嬴駟登基,頗有席捲天下,囊括宇內的雄心霸道,但是剛上來便遇到了商鞅這位在民間呼聲比自己還高的變法者。當時的情況是民間只知有商鞅,而不知有君主,顯然朝廷內外上下,商鞅執掌司刑,可謂權位顯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就是如此,商鞅不解君王,剛好撞到了想要中央集權的嬴駟的槍口上。嬴駟想的是商鞅變法已經大體成功,民間那碩果累累自不必說,只差貴族擁護這最後一錘,因為貴族對商鞅之法大多畏懼於雷霆刑法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能夠收服貴族之心又能坐享商鞅變法在民間碩果,還能中央集權的唯一方法就是殺了商鞅。原因很簡單,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嬴駟殺商鞅自然就會令眾貴族拍手稱快,紛紛擁護,但又不能自己殺見私心於天下人。於是,公子虔與公子貢等人可謂等來了“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的時機,對嬴駟心領神會,暗中蒐羅出商鞅一些有悖法令雞毛蒜皮的小事,添油加醋放大,終於嬴駟將大秦兩代功臣商鞅車裂而死,生於變法,死於變法,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車裂)

果然,商鞅一死,變法最後一錘定音,大功告成,眾貴族紛紛擁護嬴駟,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貴族與平民的擁護,還順帶著大權獨攬。當然以嬴駟的英明神武,公子虔兩人,自然沒有什麼好下場,順帶著殺了個回馬槍便一起收拾了。

第二大點:任人唯賢,封疆闊吏。

嬴駟登基,確有雄主之姿。當時齊、楚、燕、趙、魏、韓拜縱橫家蘇秦為相,聚兵趙國,意圖圍殲秦國。當時的蘇秦可謂威風之至,身掛六國相印,率百萬之師,以合縱之術困秦。此時的嬴駟,目光如炬,任用外臣張儀為相國出使六國,最終居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以連橫之術瓦解身懷異心的六國聯盟。有傳蘇秦張儀皆出自鬼谷門下,行合縱連橫之術,相生相剋,後發制人,故能成之。(無史可查)


此後,嬴駟又相繼任用了公孫衍、魏冉、司馬錯等驍將,他們無不驍勇善戰,勇冠天下,特別是在張儀與司馬錯就是伐韓還是徵蜀時,嬴駟能夠不偏聽偏信,聽用大將司馬錯伐蜀戰略,實在難能可貴。秦惠文王時,秦國有純良之仕社稷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朝中上下,將星璀璨且又將相和睦,這實在不是一般的君主能夠做到的,如果不是非一般的君主魅力,又怎麼能夠吸引一班文臣武將團結在他周圍為他北征義渠,南抵商於,西入巴蜀,東出函谷呢?
(戰國地圖)

一小點:立儲不周。

秦惠文王一生可謂勵精圖治,為大秦封疆闊吏,最終卻在公元前311年病逝,享年45歲。死後,他傳位給了嬴蕩既秦武王。武王生就生力,性格桀驁不馴又好鬥,絲毫沒有他父親秦惠文王為君者的權謀、謹慎、機警之心,居然喜歡和人比力氣大小,一次與大力士孟說角力比賽舉龍文赤鼎不料鼎落咂斷了脛骨,晚上不治氣絕身亡,年僅23歲。

(武王舉鼎)

他的父親要是泉下有知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打的江山所託非人,恐怕得從下面跳起來揍他!武王死後,幸好無嗣,於是只能讓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嬴謖繼位,既秦昭襄王。不然恐怕又免不了一場動盪奪嫡之戰。秦昭襄王有一個孫子既秦孝文王兒子秦異人在趙國為人質,就是秦始皇的父親了,輾轉幾代,終於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登場。


不書


秦惠文王繼承孝公遺志,鞏固變法,開疆闢土,為秦昭襄王稱霸戰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是一位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雄主,是秦國曆史第一王。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他輝煌的一生:

車裂商鞅,鞏固商鞅之法。商鞅變法時,得罪了大量的秦國宗室,樹立了極大的權威,威脅了新君的統治,秦惠文王果斷車裂商鞅,維護統治。同時繼續推行商鞅之法,使秦國持續國富兵強。

攻打魏國,東出函谷。秦惠文王時期,加緊攻打魏國,盡佔河西之地,秦晉(魏)數百年的河西之地爭奪至此終結。此外,還在河東之地建立了據點。實現了東出函谷的夢想。

奪取漢中,西平巴蜀。秦惠文王軍事和外交手段雙管齊下,削弱楚國,奪取漢中。同時藉助巴伐蜀之名,連下巴蜀。使秦國關中、漢中、巴蜀連接起來,對中原六國呈虎視之狀。

穩定後方,北掃義渠。義渠對秦國的後方始終是個威脅,秦惠文王趁義渠內亂,攻打義渠,義渠臣服,並在義渠設縣,為秦國東出提供了良好的後方環境。



重視縱橫之才,開闢第二戰場。秦惠文王時期,不僅軍事手段強大,外交手段同樣厲害,儼然秦國的第二戰場。他重用張儀等人,以連橫對抗合縱,分化敵人,各個擊破,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後來的秦國對外交尤為重視,是離不開秦惠文王的榜樣作用的。

秦惠文王一生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是秦國曆史上最有為的君主之一。


先秦史


秦惠文王繼承他父親秦孝公的遺志,堅守法治,剷除復辟勢力,鞏固秦國的根基,增加秦國的實力,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殺商鞅,讓他有了一絲惡名。

一,堅守法治、剷除復辟勢力。

秦孝公與衛鞅的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但是同時也嚴重傷害了老世族的利益。因此秦孝公死後,嬴駟作為新君能否堅持法治就是關鍵:他反對法治,則秦國必衰 ;他堅持法治,則秦國必強。嬴駟權謀有術,一面兩刃:一面用老世族為刃,逼殺商鞅;一面以商鞅的死為刃,剷除老世族。等老世族與商鞅都死了,秦國的權力就都集中到了嬴駟手中,他就可以開創他的功業!

二、合縱聯橫,打敗六國盟軍。

秦惠文王嬴駟在位其間:武有司馬錯、文有樗裡疾、張儀,也算是文武俱備。張儀雖為丞相,其實就是外交丞相,主職就是分化離間六國;樗裡疾作為右丞相,主領秦國內政;司馬錯作為秦國國尉兼上將軍,主司對六國作戰。蘇秦與戰國四公子合縱六國聯軍48萬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五國之師逡巡而不敢前。於是秦人奮力一擊,六國大軍作了鳥獸散。

三、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秦國變法功成,但地小民少,國力無法與六國長期大戰。因此國法鞏固後,秦國當務之急是要搶地盤,增人口。於是司馬錯千里入四川、重慶兩地,一舉滅了巴蜀兩國,為秦國益地千里,增加了一個天府糧倉。丞相張儀在列國奔走不息,處處分化離間六國,於是秦國得以騰出手來,佔領了不好糧倉要地:佔韓國宜陽得天下鐵山;佔楚國房陵得楚國糧倉;佔魏國熬倉,得魏國糧倉。此時雖然沒有大舉滅國,但實實在大從六國割了不少肉。

四、攻滅義渠、穩定西戎之地。

義渠是一個古國,歷來與秦人作對。在秦穆公時稱霸西戎時,義渠成了秦國的屬國,但是義渠一直仇恨秦人。在秦惠文時,義渠做大,無禮於秦國,於是秦惠文王一舉滅之。然後秦軍趁滅義渠之威,又一路西進,把這些臣服於秦但有二心的戎人又都好好教育了一翻。這對穩定秦國後方有重大作用。


本頭條號“大秦鐵鷹劍士” 專注先秦兩漢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歡迎大家關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討論,共同學習進步,共同弘揚國學文化。



大秦鐵鷹劍士


秦惠文王嬴駟,攻於計謀,城府很深的明君。

他早年受人利用,觸犯了國家正在改革中的法治。被驅逐出王室,直到他成年後才回到了

家裡。期間經受了無數的歷練,深入百姓的生活,讓他他懂得了人心。

但是他繼位,為保安寧,殺商鞅。這件事一直就成了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汙點,殺功臣,但是這好像也是秦國的一個傳統。

他的一生,北破義渠,東出函谷關,威逼三晉,劍指中原。在用人方面,他當之無愧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標杆人物。無論是張儀,公孫衍還是自己的胞弟嬴疾和嬴華。還是後來秦國的殺神白起,魏冉等人。

總的來說,他應該算得上一個善良的“政治家”。




盛世打雜


秦惠文王身為孝王之子,繼承了秦孝王的遺志,廣開言路,重用賢能。把秦國國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稱得上是一代雄主!但是秦惠文王在繼承者的選擇上卻是犯了一個小錯誤!


確立君威

嬴駟剛剛繼位就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自己新君登位,何以立威?而且六國早已對秦國虎視眈眈,早想欲除之而後快!這時候嬴駟急需迅速確立自己的君威。那商鞅之死就不算奇怪了!商鞅身為秦國軍政大權的實際控制者,雖然並無二心,可變法舉措已經初見成效,各種制度也已經向正規渠道發展!而商鞅本人在秦國只得老百姓的擁戴,卻並不能得到秦國貴族的支持。但是嬴駟需要貴族的支持啊!這是他身為君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商鞅作為秦國的二把手,總是讓嬴駟覺得是自己施展拳腳的枷鎖!幹什麼總是受商鞅的限制,因此嬴駟藉助秦貴族的力量,將商鞅車裂。而貴族們發現商鞅雖然死了,但是他確立的對貴族權勢的削減政策並沒有廢除!最後發現最大的贏家是嬴駟!貴族們被擺了一道!這就說明嬴駟心裡很清楚,商鞅關於加強中央權力的集中政策是對的!商鞅一死,嬴駟才有自己的空間和能力來施展自己的心中報負!

重用賢能

有可能很多人要問,為什麼嬴駟手下這麼多牛逼的人物呢?司馬錯、樗裡疾、張儀、公孫衍等,文臣武將,一應俱有!這還是歸功於嬴駟本人的重用賢能的舉措。

秦惠文王八年開始,嬴駟重用公孫衍等人連續對秦國的老鄰居老對手魏國用兵,先後取得了魏國黃河以西的全部地盤,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後來又在張儀、司馬錯等人的建議下,滅蜀敗楚、攻取義渠,不僅擴大了秦國的疆土,還在中間確立的先進立相分權的制度,對於君王的權力集中邁了一步。

繼承人選擇

嬴駟一生英明,差點將秦國葬送在自己手上,錯誤就在這件事情上!

嬴駟有2個兒子,大兒子嬴蕩(秦武王)和小兒子(嬴稷)。嬴蕩從小算是在軍營中長大,而且生的孔武有力,力氣非常大!在軍營中非常得將領們的擁戴,嬴駟也非常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早早就把他立為太子!

前311年,嬴蕩繼位。前307年,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就這樣一代秦王去世了!這裡就可以看出秦武王並不適合做君王!

這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階段!因為武王無子,這時候各方都想爭得王位!最後確立了嬴稷做君王,也是一代明君。如果放到秦始皇的扶蘇和胡亥之爭,那就是相當的危險了!


總得來說,嬴駟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也做出了許多前人無法達到的功績!


歷史吐槽!白話歷史!歡迎各位關注!


歷史吐槽


秦惠文王嬴駟甫一登基就將主持秦國變法大業的商鞅族滅,以此安撫秦國老世族的不滿情緒,與此同時也讓秦國百姓知曉在商君之上秦國尚有自己這位國君,也就是說嬴駟殺商鞅是他鞏固權力,強化中央集權的大戰略中的第一步。當老世族以為商鞅已除而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之時嬴駟又將屠刀架到了他們的脖子上,至此秦國國內再無任何勢力足以對嬴駟的權力構成挑戰。

嬴駟在鞏固了自己在秦國國內的權力後就繼承和發揚秦國曆代先君的遺志——東進攻魏以收復秦人失地:秦惠王八年(公元前330年)嬴駟派遣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併成功奪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又取得魏國的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至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併,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自稱為王。在此之前秦國的歷代先君的爵位為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等等,從嬴駟開始秦國君主才正式升級為秦王。稱王只是嬴駟走向爭霸天下道路的第一步而已——從商鞅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秦惠文王嬴駟報私仇而不廢公法,可謂識時務者。他知人善任起用張儀以連橫之計分化瓦解六國,又任用樗裡疾、嬴華等人為將伺機東出。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張儀奉嬴駟之命入楚忽悠楚懷王背棄與齊國的盟約,楚懷王貪圖張儀許諾的商於六百里土地而背棄與齊國的盟約,可等楚使赴秦辦理交割手續時張儀卻說:自己許諾的不過是自家的六里封地。秦國在誆騙楚國後又聯合齊、魏、韓等國合擊楚國,使原本與秦、齊並立的楚國逐漸失去與秦爭天下的資本。公元前316年嬴駟遣張儀、司馬錯滅巴、蜀二國,穩定了秦國南部疆界的同時取得了日後東出爭天下的兵源和糧食基地,還獲得了順江東下攻楚的捷徑。

在東出同東方六國交鋒的同時秦惠文王嬴駟也在西部開闢了針對義渠的戰場,事實上秦和義渠的戰爭絲毫不晚於同東方六國的: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嬴駟趁義渠內亂迫使義渠王主動前往秦國朝見,至此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公元前320年嬴駟甚至還十分高興地到義渠之地巡遊一番。然而義渠的遊牧經濟是相對脆弱的——當遭遇天災牲畜減產時他們就會再度騷擾秦國邊地。從這時起秦與義渠逐漸進入一種官方層面相對和平,而義渠治下的酋長貴族們仍時不時到秦國打秋風的局面。公元前318年義渠趁中原諸國混戰,脫離秦國控制並向魏國朝貢。正在魏國謀劃合縱之策的公孫衍敏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動員趙、韓、燕、楚四國與魏國聯合攻秦的同時又策動秦國西部的義渠,從而在秦國背後插上一把利刃。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然而公孫衍早就提醒義渠王:“秦若東面無事必會征伐大王;若東面有事必厚禮以贈大王”。於是義渠王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復了部分失地。公元前314年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後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25城,義渠國土大大縮小。

秦惠文王嬴駟報私仇而不廢公法,任賢相而擢名將,施連橫之計以弱諸侯,收巴蜀以為東出基地,徵義渠以穩固後方。如果說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的基石,那麼在秦惠文王嬴駟手中秦國已然踏上東出爭天下的道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惠文王這個人很複雜,可以說他在秦朝歷任國君中,也算的上是有作為的。

雖說他一上臺就把商鞅給殺了,但是,那時候商鞅的變法,已經徹底的深入到了人心之中了,即使他把商鞅給殺掉。秦國的人還是會繼續遵行商鞅制定的那一套法律的。

秦惠文王殺商鞅肯定是他的一大過錯,但是,這一過錯也是他不能逃避過去的。

因為他上任的時候,屬於是新的國君,根基在秦國一點都不牢固,那些來自舊貴族的壓力,可以說是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再加上商鞅和他本就有仇恨,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因為他犯了法,商鞅要處罰他。

由於他是太子,秦國的繼承人,處罰他似乎不那麼體面,所以,商鞅就選擇了他的老師來替他受罰,這一次他老師替他受的是黥刑,也就是在臉上刺字。


沒想到嬴駟一點都不長記性,在他第一次犯法不久後,他又犯了第二次發,這一次商鞅把他老師的鼻子給割了下來。

可以說嬴駟的老師恨死了商鞅,在秦孝公死後,嬴駟繼位,他的老師也開始上書要求處死商鞅了。

那些被商鞅動了奶酪的舊貴族,更是有不把商鞅殺死,誓不罷休的決心。嬴駟登基後,就是面對著這種局面。

總之,種種原因糅雜在一起,導致了商鞅的悲劇,商鞅最後被車裂了。

把秦國發揚光大的商鞅,沒想到竟然落得個這麼個結局,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商鞅會不會後悔當初來到秦國,為秦國人變法。

雖說殺了商鞅是秦惠文王的一大過錯,但是,這一過錯,並沒有給秦國帶來什麼惡劣的後果,大秦的戰車還是加速的向前行駛的。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秦國幾乎達到了秦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時期,因為六國懼怕強秦,他們開始聯合起來抗秦了。

六國抗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合縱抗秦,這一策略的執行人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蘇秦。蘇秦最牛的時候,曾經佩戴過六國的相印,當了六國的宰相。

因為六國聯合起來抗秦,秦國真的不敢囂張了。畢竟好漢架不住人家人多,秦國只好老老實實地待在西戎之地,不敢出函谷關一步。

這種局面持續了有十幾年,直到有一個叫張儀的出來之後,才打破了蘇秦的六國抗秦的策略,秦國才敢再次爭霸天下起來。


任用張儀來抵抗蘇秦,可以說這就是秦惠文王的一大功勞,畢竟有了張儀,他用連橫的辦法,破了蘇秦的連縱,才使得秦國解除了被六國圍剿的可能性。

總之,這一時期的秦國,無論是國力,還是影響力,都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的。

秦惠文王在秦國的國君中,算的上是一代明君了。

還是那句話,他此生最大的過錯就是殺了商鞅,雖然他自己認為這本就不是過錯。但是,也不要忘記他也是有功勞的,那就是打破了六國抗秦的死局。

是他把大秦的歷史車輪,為秦始皇的統一,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史學達人


秦惠文王嬴泗

秦國立國500多年來的第一位王。秦惠文王在位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一生功大於過。

在成就上,繼位時,秦國法治已成,獨攬大權的商鞅看起來反而成為秦國的威脅。秦惠文王知道這一點,商鞅知道這一點,朝中被打壓的貴族也知道這一點。商鞅為了鞏固法治,消滅障礙,決定犧牲自己。他首先想知道秦惠文王對法治的態度,在得到了秦惠文王堅決擁護法治的信息下,利用自己來逼迫不服法治之人的犯錯。於是,向外透露假信息,貴族們上當,以謀反罪彈劾。秦惠文王遂賜商鞅車裂,商鞅死後,再用證據不足,貴族構陷為藉口誅殺亂臣,獨攬朝綱,擁護法治。隨後秦惠文王重用魏人張儀,連強橫破合縱,是一生亮點。一國之王,為張儀是從表示了他識人善任、一生求賢愛賢的氣度。但在平定巴蜀的事情上,採用與張儀結論不同的大將司馬錯的意見,表示了他不拘一格、審時度勢的魄力。在東出函谷與魏交戰表示了不懼萬難,堅毅果敢的勇氣。終使秦國強大。

在感情上,過分寵愛羋八子,就算給自己帶了綠帽子還是愛她,導致後宮不和。後期在任人方面錯用宗室子弟, 使秦動盪。

所以,縱觀其一生,功在社稷,過在家庭。也是歷史上一位雄韜大略,了不起的君主。


軍師狗頭


少年贏泗殺人犯法,公子傅贏虔與公孫賈代為受刑。此為贏泗獨攬君權的最大伏筆之一。被公父放逐荒野而十年踏遍秦國山川,對商鞅變法之成就感同身受刻骨銘心,此為堅持變法,嚴守法度的基礎。贏渠梁猝死使贏泗成為眾矢之的,各方力量暗潮洶湧勢成水火,如老甘龍,孟西白等老世族對新法與商鞅的極端仇視,長公子贏虔對商鞅的深入骨髓的個人仇恨,贏泗初為人君的勢單力薄,對商鞅如日中天的名望與權勢的無奈,忌憚,甚至恐懼,以及君權獨攬的慾望,均構成了一盤死局。商鞅死則局破,故,贏泗借贏虔之仇恨,借老世族之大恨,順水推舟,車裂商鞅,一舉化解困局。以民眾軍旅之恨打壓世族,以贏虔之威消減商鞅生前人事之佈局,終於君權大攬。贏泗借重秦國變法之大成,重用張儀,公孫衍,贏氏族人等,對內治政強軍,固守新法。對外合縱連橫,因勢利導,不戰而屈辱人之兵,尤其讓老對手魏國割城獻地,馭車奉王,史稱秦惠文王。惠文王早年的磨礪,遵公父贏渠梁遺命拜商鞅為師而獲益良多,對新法前後國運的深刻比對,以及其自身的雄才大略,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愧一代明君之名。


寬容2406686


秦惠文王贏駟是秦帝國繼往開來的君主,也是秦國笫一個王。年輕時,因觸犯商鞅新法而被處罰,但卻保證了新法實施。繼位後,為平息秦國國內矛盾,車裂商鞅,自此以後三年久居深宮,不問政事,但贏駟深知商鞅新法的好處,因而並未廢除新法。

三年後,贏駟以雷霆手段平息甘龍等老世族叛亂,鞏固君權,並開始向東擴張,東擊韓魏,南弱楚國,把東出定為國策,從此以後,山東諸國再也擋不住秦國的腳步,滅義渠,徹底除掉後顧之憂。攻伐巴蜀為大秦憑添一座糧倉,居高臨下,虎視楚國。

在用人上,任用張儀等幹才,合縱連橫,各個擊破,破六國,為秦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秦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