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房价好不容易开始下跌了,售楼处里为何反而冷清了?

邪恶V叔


因为保GDP数据,房价当然一路需要上涨。

很多人包括经济专家看不懂这些,老想看空楼市,为此还找出很多理由(国外楼市的周期变化、国外的楼市危机实践理论等等),让很多老百姓傻傻的相信了,错过了多次上车的机会。

结果,让有房的人越来越富有,没有房的以后连租房都困难重重。

调控政策,已经失去了调控本色,根本阻挡不住购房热情。

堵住了一二线城市上涨的压力,三四线城市就接棒轮流上涨,后面还有五六线城市。

现在是想买房买不了,想卖房不可能。楼市的投资属性也被制止住。

谁还有能力和机会去买房。这和楼市价格没有多大关系。

买不起房子的就算跌50%还是买不起。很多城市你有钱也买不到房子。

这样的楼市环境,楼市当然要跌。调控政策不松绑,售楼处不可能再有人出现。

为了去库存而大量接盘的高干杆投资客,心中的苦逼只有自己体会了。

想楼市大跌的你,却因为房租大涨,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越是唱空楼市,越是被城市所抛弃。


我爱说房产


题主所说的房价下跌,售楼处门可罗雀的情况,目前,应该还只是个别现象。

7月31日,高层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种严厉的表态,将会是近期调控的思路。新闻发出后,引发了地产板块的下跌。

但对于开发项目来说,还不会立马引起价格的下跌。毕竟,政策的传导,还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表述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政策的着力点是遏制房价上涨,从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出现房价下跌的字眼。

通常情况下,一件商品,越是价格上涨,购买的人会越多,因为在有些消费者眼里,现在不买,将来买会更贵。近几年,房价上涨的幅度,以及上涨周期之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个别一线城市,十年前的一笔钱,可能还买得起一套小房子,十年后这笔钱,很可能连买个厕所的钱都不够。

价格越是上涨,出手买房的消费者越多,究其原因,还是对未来价格持续上涨的恐慌。瞅这架势,现在不出手,以后就更买不起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房价下跌时,反而出手买房的人少了起来。市场下行时,购房者普遍持观望的态度,等待价格继续下跌,跌到谷底时,再抢便宜房。这种观望情绪,也会在市场中产生相当强的感染力。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了一阵恐慌情绪,市场风声鹤唳,开发商感觉房地产的冬天到了。但紧张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之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使楼市又踏上了快车道。房价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

分析近期高层的表态,楼市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至于会不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则有待于对市场继续进一步的观察。





汉字之美值得钟爱


房价好不容易开始下跌了,售楼处里反而冷清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卖涨不买跌的心理,需要结合当下楼市具体行情来做分析:

一、房价到底下跌了没

自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0城市1月份房价数据以来,坊间就开始流传房价开始下跌了,甚至出现了腰斩。但是数据的实际情况是,一线大城市房价出现了小幅度回调,甚至这种幅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二三线城市大多依然保持着上涨的态势。以小编生活的无线城市而言,房价丝毫没有下降,甚至仍然上升。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个表,看看自己的城市或者省城房价是否出现了下调?



二、房价上涨,售楼厅人就一定多吗?

就我们这里来说,在房价上涨最快的2017年,售楼厅里依然没多少人,除非那天是开盘,所谓的一日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三、房价下跌,买房的人就一定多吗?

可以这么说,房价越是下跌,买的人就越少。人们的心理就是买涨不买跌,如果开始跌了,就等着更低点出现,那时候谁还着急买房?


文言状语


我觉得“题主”所说的售楼处冷清了,是“观望价格下降”、“政策趋紧”、还是“全国两会中特别是房地产板块税收立法、公共租赁问题的提出”?应该是以下情况造成的:

一、最近新闻上说的是目前“楼市退烧,房价连续16个月回落,呈现开始下跌状态”,是否全面下跌就来了?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调控政策、还有春节前后放假处在淡季,市场需求不旺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日发布的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不少的一二线城市以继续降温为基调,“北上深”停止了上涨趋势。

“购房观望,期望价格降低”,我觉得大家应该还是受到影响,由于目前新闻所传达的基本是降温趋势,对于投资客来说,按兵不动即是最好的办法,而有刚性需求的人来说,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入,减少支出。所以售楼部的来访量减少了。

二、第二个应该是忙于选择,由于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释放房源较少,且价格限价,造成的感觉是可选性房源越来越少,比如有些地方实行“摇号购房”制度,有一种买不到的感觉,造成很多人在网上看房登记,而到售楼部现场仅是看看户型位置,人流量减少了。



三、与第一项相关,单独说一下,每年全国“两会”影响,一般会后新的政策就会出现,比如2018年就提到了“稳步推进房产产税立法”、“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投资客来说还是有影响的,而对于刚需族,多了租赁住房的选择,由直接买转向租的观念。所以售楼部一样比较冷清。



以上仅供参考,房地产需要长效的调控机制,坚持“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鼓励大家用劳动致富,而不仅仅是盯在房地产上,谢谢。


大内密探达康


房价好不容易开始下跌?估计是指一线城市的微跌,或者是指环京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吧!目前也只有这二个地方楼市还逄是低迷的。

房价下跌了售楼处肯定是冷清的,因为人们买跌不买涨,房价在上涨的时候,大家生怕自己买房不及时,落后这趟房价上涨的班车,所以售楼处是一房难求。而当房价下跌了,大家都要处于观望状态,看看这次是真摔还是假摔,所以真正出手买房的人会少了。

此外,房价下跌,如果开发商不愿意降价促销,还要全款付清才肯95折,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也没多大兴趣,因为房价已经调整了,你开发商要做出一点让利优惠不是,如果一点让利都没有,我为啥一定要买房接盘呢?

最后,像环京楼市那样,地方政府严格执行限售政策,只允许当地人买一套房,或者缴满社保三年的外地人买一套房,这是人为控制了买房需求数量,而即使房价跌去了四成,大家也因为自己不符合购买资格,而不去买房,此时售楼处冷清也是很正常的。


不执著财经


最近本人没太去售楼处,对有些情况不是很了解。如果出现题主所说的情况,我觉得自有它的道理。个人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市场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买涨不买跌。涨的时候,容易出现恐慌心理,怕以后涨得更凶,所以容易出现纷纷抢购的局面;跌的时候,大家怕继续下跌,担心买到高处,因此极易出现等等、靠靠的观望情绪,出现越跌越不敢买的情景。所以,售楼处自然冷清。

第二,国家调控房价机制的决心和预期,改变了部分人的购房计划。7月底,国家已经明确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先后约谈了多家单位,长效调控措施也在出台之中。因此,下步的房价何去何从,目前众说纷纭,连大佬们也是意见不一,于是整个房市,包括开发商、投资商、购房者都开始冷静降温。

第三,2016年以来的房价大涨和抢购,目前房源可能趋紧。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售楼处房源紧张,甚至无房可售,有多年的烂尾楼都已起死回生。原因就是经过前段的大涨和抢购,可售房源进入断档期,青黄不接,可能暂时无楼可卖。

第四,“有钱人”多已买房,“无钱者”无力购房。房价上涨了几十年,不管是先知先觉还是后知后觉的人,有条件的已经买了,没有条件能够创造条件的也已经买了,剩余的就是“真正买不起的了”。尤其是现在房价高高在上,工薪族无奈,开发商犹豫,投资者观望,售楼处冷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恐龙之想


房价下跌这事暂时不好下结论,不过房价趋稳倒是个事实。

首先,先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房价下跌还不能下结论?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统计局8月份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显示,有67个城市房价均价比7月份涨了,只有两个城市房价持平,还有一个城市房价微跌。

所以,开始下跌这事,从整体面上,并没有发生。起码到现在为止,房价进入下跌拐点,还是一个伪命题。

其次,高房价预期受到撼动,倒是个事实。

大家应当在近来注意到西安楼市的变化。以前西安房价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不过在这一两年房价飚升,不过这种飚升隐含较多的泡沫。这种炒作起来的楼市,经不得中国楼市整体走向的考验:一是因城施策,凡是房价升幅较快的城市,一定会有调控政策面的深化介入;二是房企融资难,连碧桂园这样的房地产榜首企业都在追求高周转,说明房企融资真是遇到大难题,这一难题的出现,主要央行不断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

除却上面两点,还有一个因素是,中国楼市的长效调控机制步步紧逼,此前的租购并举不断在完善,备受关注的房地产税出台,其条件也在逐渐成熟。无论是个体炒房者的投机,还是房企的加杠杆,都面临着泡沫挤出。

西安楼市最近出一些事,可以证明售楼处趋势,有一个项目,推473套新房源,没有一个合格购房者;另一个项目,推296套房,只有两个合格购房者。从前西安的千人抢房热象,只不过在半年之后就成了过眼烟云。

购房者的退潮,有一个原因应当包含在内,就是高房价预期正在减弱,人们对未来房价还会涨,从坚信变为了怀疑。

还一个城市曾被称为“中国房价最坚挺城市”,那就是厦门。这一个二线城市,有着准一线的房价水平,在8月房价数据中,是唯一一个环比微跌的城市,厦门第三季度新开与加推项目共1227套,去化套数仅为354套,去化率29%。这是个比较可怜的去化比率。

中国房价的大跃进,基本已成为了过去时。从主流追求来讲,房价的大涨与大跌都不大可能,房价的涨跌波动性将减小、减弱。这对高房价预期来讲,是一个致命打击。


波士财经


说点题外话,都说房价上涨的厉害,那是因为水涨船高。市面上哪样东西跟一二十年前比起来不是涨的呼呼的?

只是房价总价明显,引人注目罢了。相对十几年前的收入物价而言,房价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水平。

记得原来一个月工资五六百块钱的时候,那个时候的VCD影碟机就是两千多一台。几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

早餐一块钱两块钱可以解决,现在呢?

那个时候05年一年收入10000左右(湖北),市中心一套80平米的房子可以卖14万左右(14年不吃不喝的纯年收入)。现在年收入8,9万,还是那套同样的房子可以卖65万左右(8年不吃不喝总收入)。


杯酒偷欢


为什么房价好不容易下降了一些,售楼处反而冷清?和一般的消费品、日用品不一样,这些日用品消费品可能是降价的,大家去哄抢,生怕抢不到打折的优惠货。

但房产不一样,因为它不是小件的消费品,可能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就够买一两套房,所以它本身具有增值保值和投资的价值。

所以消费者只看涨不看跌。道理很简单,因为购买者都是需要用房子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的,所以只有房价上涨,他才可能赚到,房价下降的话,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手里的房产,购买完就开始贬值(降价),所以为什么降价,没有人买房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

和普通公众认为房价降了,他就能买的起的简单思维不同,甚至是恰恰相反,房价一旦开始下降以后,他确实有更多可能性买的起了,但是因为他可能有会下降更多的预期,都希望等到最低价时才出手,但现实的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价,所以大家都在观望、等待,反而不会去买房了。

所以,在现在十几年来,中国房价的一个趋势就是买涨不买跌,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一个习惯,除非少数很精明的,知道什么时间抄底的这些买房者。

或者说误打误撞的刚需者,他根本就没有看的时机,只是觉得要买了,然后就随便一个时间买了,而刚好这个时间是在房价的下降的时候。这就是走了狗屎运的一部分人。

还有也部分人,在以往的时间里,天天等着降价,后面反而迎来的房产市场的快速增长,结果一等就等了五年、十年过去了,越来越买不起房了,这可能是更多人的一个现状。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如果是一个刚需族的话,建议在遇到房价下跌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一下,该出手时就出手。根据以往的判断,售楼处越冷清、中介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时候,说明上市场供大于求了,是最好的时机。


水禾田


这个和股票同理。越涨越买,一跌就没人买。

人都有占便宜的心态。你涨了,我买,又涨,那我就赚了。你跌了,我买,那还跌,我岂不是亏本了?

然后现在真会买房的,基本没钱。有钱的早买了。而大部分能买房的,都是偏向炒房的。他们眼里就是为了利益。现在房价一跌,不知道什么能起,他们更不敢买了。

这就是买涨不买跌的原理!

然后总结下原因


1:现在的资本市场,已经转移。你看万达,抛售了多少房产! 这些企业消息比常人灵通的多。一般很早就知道政府的进几年的政策方向了。所以现在整体的房价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等到时候人心惶惶的时候,大家都卖房。价格就开始降了,卖的人越多,降的越快!就和股票跌停一样,那谁还敢买! 可以参考下香港和日本的房价拐点腰斩事件。

2:房价对社会的影响!现在的房价已经远远高出现在年轻人的购买能力,这个也会影响社会稳定。试问如果年轻人都买不起房子,无房可住。那社会动荡也就不远了。这可不是国家想看到的。 所以进几年国家的政策都是在调控房价,让房价平稳的下降。所以房价下降是迟早的事情!

3:国家企业转型!房价上升,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的房价基本是稳定的! 因为发达国家的主要企业都不是房地产企业,都是科技企业。 现在中国无论是各方面,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发达国家了。所以现在很多大企业也逐渐转型了。你看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属于科技企业!

总结:以房价在政府控制下,持续下跌的话,那无利可图的炒房者,是不可能在炒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